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08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



背景技术: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佩戴者健康,特别是近年来空气污染加剧,雾霾已经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目前,人们通常在户外或室内的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作为个人防护措施。

然而,普通的口罩佩戴时,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通过口罩过滤流动空气主要依靠佩戴者肺部的呼吸提供动力,口罩的过滤效果越好,空气的压阻越大,加重正常呼吸的负担,造成呼吸不畅,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老人、小孩和呼吸疾病患者身上。其次,呼出气体中的水气无法迅速排出,部分甚至凝结在口罩内部,造成潮热的感觉,严重影响佩戴舒适感,且极易滋生细菌。另外,在吸气的过程中,口罩内部产生负压,外部未经过滤的空气会通过口罩和面部之间的缝隙被佩戴者吸入,使得口罩的实际过滤效率远低于商家宣称的材料自身的过滤效率。因此,普通口罩并不适合长时间的佩戴,且过滤效果有限。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小型便携式空气净化呼吸器,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口罩的结构示意图,该空气净化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空气净化装置2',二者通过长软管3'连接,其中,该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壳体、过滤层和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将外界空气引入壳体内,外界空气经过滤层过滤后变为洁净空气,洁净空气通过抽气装置经长软管3'进入口罩本体1'内。

但是,上述空气净化口罩佩戴时,空气净化装置2'需要手持或捆绑在手臂上,在使用过程中长软管3'随佩戴者手臂的运动而摆动,从而拖拽口罩本体1',严重影响了佩戴舒适性,还降低了长软管3'的使用寿命。而且,长软管3'会增加佩戴者的负担,妨碍佩戴者的正常行动。

鉴于上述空气净化口罩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佩戴方便的空气净化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其进气口处设置有风扇和过滤装置,外界空气在风扇的驱动下经过滤装置进入口罩本体内,使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具有空气过滤功能和主动送风功能,且方便携带及佩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和风扇,以使空气在所述风扇的驱动下经所述过滤装置进入所述口罩本体内。

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中,将过滤装置设置于挂耳式口罩,从而使其除具有佩戴及携带方便的优点外,还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另外,佩戴者佩戴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时,风扇能够为佩戴者呼吸提供助力,同时,随着风扇不断将洁净空气通入口罩本体内,使得口罩本体内时刻保持一定的正压,外界空气不能通过口罩本体的缝隙进入,从而进一步保证佩戴者呼吸空气的洁净度。

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覆盖于所述进气口外侧的外静电滤棉。

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的内静电滤棉。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能够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向外开启,以使所述口罩本体内的废气经所述单向阀排出。

可选地,还包括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二者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内相互配合连接;

所述内固定件与所述外固定件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进气通孔和出气通孔,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出气通孔,所述外静电滤棉覆盖所述外固定件的所述进气通孔。

可选地,所述外固定件与所述内固定件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若干小孔,对应于所述进气口的所述小孔形成所述进气通孔,对应于所述出气口的所述小孔形成所述出气通孔。

可选地,所述出气通孔中部具有固定部;

还包括弹性瓣膜,所述弹性瓣膜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能够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朝向所述口罩本体外侧翻转,所述弹性瓣膜为所述单向阀。

可选地,还包括净化装置壳体,所述净化装置壳体与所述外固定件在所述进气通孔处固定;

所述净化装置壳体内置电池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静电滤棉的外滤棉固定件,所述外滤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净化装置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外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口罩本体、2'空气净化装置、3'长软管。

图2-6中:

1口罩本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

2挂绳、3外静电滤棉、4内静电滤棉、5净化装置壳体、51外滤棉固定件、52风扇、6内固定件、7外固定件、8进气通孔、9出气通孔、10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2-6,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外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口罩本体1,该口罩本体1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使用时,外界空气经该进气口11进入口罩本体1内,佩戴者呼出的废气经该出气口12排出至外界。另外,进气口11处设置有过滤装置和风扇52,如图6所示,其中,外界空气经过滤装置过滤为洁净空气,同时,在风扇52的驱动下,洁净空气经进气口11进入口罩本体1内,供佩戴者呼吸。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将过滤装置设置于挂耳式口罩,从而使其除具有佩戴及携带方便的优点外,还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另外,佩戴者佩戴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时,风扇52能够为佩戴者呼吸提供助力,同时,随着风扇52不断将洁净空气通入口罩本体1内,使得口罩本体1内时刻保持一定的正压,外界空气不能通过口罩本体1的缝隙进入,从而进一步保证佩戴者呼吸空气的洁净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过滤装置包括覆盖于进气口11外侧的外静电滤棉3。

该外静电滤棉3不仅能够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如花粉、各种过敏原等,并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还能够过滤PM2.5和PM0.5等细微颗粒,从而保证进入口罩本体1内的空气洁净度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该过滤装置还包括覆盖于口罩本体1内侧的内静电滤棉4,且该内静电滤棉4可与口罩本体1结构相同,从而使得该内静电滤棉4能够覆盖整个口罩本体1内侧面。

当然,上述过滤装置并不是必须包括内静电滤棉4,也可仅包括外静电滤棉3,本实施例中,该内静电滤棉4配合外静电滤棉3,二者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另一方面,出气口12处设置有与该出气口12相适配的单向阀,该单向阀能够在口罩本体1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向外开启,以使口罩本体1内佩戴者呼出的废气和水汽经该单向阀排出,同时,由于该单向阀不能向内开启,因此,还能够阻止未经过滤净化的空气经该单向阀进入口罩本体1内,从而进一步保证进入口罩本体1内空气的洁净度。

如此设置,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使用时,外界空气经进气口11进入口罩本体1的同时,佩戴者呼出的废气和水汽经出气口12排出,使得口罩本体1内的空气时刻处于流动状态,能够及时将佩戴者呼出的气体和水汽排出,佩戴者不会有湿热的感觉,从而提高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佩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还包括设于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处的内固定件6和外固定件7,如图3-5所示,二者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内相互配合连接,二者的连接关系可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连接方式,如卡接、插接等,因此,内固定件6和外固定件7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该内固定件6与外固定件7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进气通孔8和出气通孔9,上述单向阀设于出气通孔9,同时,上述外静电滤棉3覆盖该外固定件7的进气通孔8。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内固定件6与外固定件7将上述单向阀、外静电滤棉3及内静电滤棉4固定于口罩本体1上,以使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具有上述各项功能。

更进一步地,上述外固定件7与内固定件6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若干小孔,且对应于进气口11处的各小孔形成上述进气通孔8,对应于出气口12处的各小孔形成上述出气通孔9。

当然,上述进气通孔8和出气通孔9并不是必须由若干小孔形成,也可为对应位置处设置一个通孔的结构,但是,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小孔的进气通孔8和出气通孔9能够提高气体通过时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

再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形成上述出气通孔9的各小孔呈中心辐射状分布,即该出气通孔9中部形成一固定部,各小孔以该固定部为中心向外辐射分布。同时,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还包括弹性瓣膜,该弹性瓣膜固定于该固定部,并覆盖出气通孔9,且能够在口罩本体1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朝向口罩本体1外侧翻转,因此,该弹性瓣膜即为上述单向阀。

人体佩戴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并呼气时,口罩本体1内为正压,此时,在口罩本体1内外压差的作用下,该弹性瓣膜向外翻转,佩戴者呼出的废气和水汽能够通过上述出气口12排出,排出后,口罩本体1内的正压消失,该弹性瓣膜将通过自身弹性回复平整,使出气口12关闭,从而实现上述单向阀的功能。

当然,上述单向阀并不是必须通过弹性瓣膜实现,也可为本领域常用的单向阀结构,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瓣膜结构简单,而且重量较轻,不会增大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重量,保证佩戴舒适性,同时,还能够利用内外压差方便地实现单向阀的功能。

同时,该弹性瓣膜也并不是必须设于出气通孔9的中部,也可以其一端固定于出气通孔9边缘各处,此时,该弹性瓣膜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未固定的一端能够向外翻转或卷曲,同样能够实现单向阀的功能。但是,本实施例中,当弹性瓣膜设于出气通孔9中部时,其各边缘均能够向外翻转,从而提高废气排出的效率。

以上各实施例中,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还包括设于进气口11处的净化装置壳体5,且该净化装置壳体5与外固定件7在进气口11一侧相互固定。同时,该净化装置壳体5内置电池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风扇52的工作状态。其中,该电池可为充电电池,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通过该控制电路的控制,能够改变风扇52的功率,从而改变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进风量,并使得风扇52的进风量能够根据需要实时调整,进而提高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适应性。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风扇52停止工作,此时,佩戴者吸气造成口罩本体1内部气压降低,形成负压,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外界空气经过滤装置进入口罩本体1内部,此时,该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仅具有空气过滤功能,而不具有主动送风功能。因此,以上各实施例所述的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的使用不受电池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供控制电路和电池在净化装置外壳5内的安装空间,该净化装置外壳5需具有一定的体积,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该净化装置外壳5延伸至出气口12处,但是,并未封堵出气口12,因此,不应认为图2中的净化装置外壳5封堵出气口12,该净化装置外壳5仅在进气口11处与外固定件7固定。

另外,上述外静电滤棉3固定于外滤棉固定件51,该外滤棉固定件51固定于净化装置壳体5,从而起到保护外静电滤棉3的作用。

口罩本体1与人体面部贴合处采用乳胶材料制成,以形成口罩本体1内部的封闭空间。当然,也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材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主动送风式空气净化口罩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