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065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降温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判断力,严重的就会引起中暑,甚至导致猝死。在户外等没有空调或者其他制冷设备的高温环境下,如何通过便携式人体降温系统对抗因炎热带来的困扰,是许多科研人员感兴趣的课题。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体降温系统,比如利用冰袋的降温系统、利用风扇的降温系统和利用冷却水循环的降温系统。利用冰袋的降温系统通常包括背心,背心的内侧设置有口袋,使用者穿上背心后通过在口袋内放置冰袋来实现人体降温。利用风扇的降温系统主要采用微型风扇吹风排汗。利用冷却水循环的降温系统,俗称水冷背心,在背心内部设置盘旋软管,制冷剂流经软管将低温传递到使用者身体。但是,利用冰袋的降温系统人体负重较大,冰块在吸热时产生一定量的水污染衣物,且冰块降温会带来局部严重刺痛感,使人体不适。利用风扇的降温系统在身体下方两侧装有微型风扇,通过移动电池供电续航,衣服与人体表面之间整体气流流动性能差,噪音大、功率小,特别是高温天气,不可能满足人体降温的需求。利用冷却水循环的降温系统需要设备较多,携带不便,且制冷剂对人体存在潜在的污染危险。

有鉴于此,设计一种携带方便,降温效果良好,无污染,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降温效果良好,无污染,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包括背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背心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的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的外层的材料为绝热材料,所述的内层的材料为导热材料;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手提箱、半导体制冷器、电源和传输管;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所述的手提箱内,所述的电源和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连接,所述的手提箱上设置有出气口和多个通风口,所述的背心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的传输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出气口处,所述的传输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进气口处。

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冷片、散热片、导冷风扇和散热风扇;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水平设置,所述的导冷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的上表面,所述的散热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的下表面,所述的导冷风扇位于所述的导冷片上方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导冷片上,所述的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的散热片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散热片上。

所述的导冷片的体积小于所述的散热片的体积。

所述的手提箱内设置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手提箱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的电源位于所述的第一内腔中,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位于所述的第二内腔中。

所述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的手提箱的上部,多个所述的通风口位于所述的手提箱的下部,所述的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的背心上部且远离所述的进气口。

所述的电源为锂电池。

所述的背心为开襟式。

所述的手提箱内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所述的支架上。

所述的出气口和所述的进气口处分别做密封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背心和制冷装置构建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背心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层的材料为绝热材料,内层的材料为导热材料;制冷装置包括手提箱、半导体制冷器、电源和传输管;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手提箱内,电源和半导体制冷器连接,手提箱上设置有出气口和多个通风口,背心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传输管的一端设置在出气口处,传输管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口处,使用时,使用者将背心穿上,提上手提箱,电源给半导体制冷器提供工作电压,半导体制冷器产生冷气,冷气通过传输管输送到冷却腔中对人体进行降温,携带方便,降温效果良好,无污染,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当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冷片、散热片、导冷风扇和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片水平设置,导冷片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上表面,散热片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下表面,导冷风扇位于导冷片上方且固定设置在导冷片上,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片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散热片上时,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半导体制冷器,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基础上,体积较小,成本较低;

当导冷片的体积小于散热片的体积时,可以快速冷却半导体制冷片,提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率;

当手提箱内设置隔板,隔板将手提箱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电源位于第一内腔中,半导体制冷器位于第二内腔中。

当出气口位于手提箱的上部,多个通风口位于手提箱的下部,排气口设置远离进气口的地方时,保证冷气顺利传输到背心中,并快速冷却半导体制冷片,提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率;

当电源为锂电池时,电源续航能力强;

当背心为开襟式时,便于使用者穿脱;

当手提箱内固定设置有支架,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支架上时,提高半导体制冷器的安装稳固性和散热效果;

当出气口和进气口处分别做密封处理时,保证半导体制冷器的冷气不会泄露,提高人体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的手提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的半导体制冷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包括背心1和制冷装置,背心1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层的材料为绝热材料,内层的材料为导热材料;制冷装置包括手提箱2、半导体制冷器、电源和传输管3;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手提箱2内,电源和半导体制冷器连接,手提箱2上设置有出气口21和多个通风口22,背心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传输管3的一端与出气口21相连,传输管3的另一端与背心进气口11相连。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导冷片5、散热片6、导冷风扇7和散热风扇8;半导体制冷片4水平设置,导冷片5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表面,散热片6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下表面,导冷风扇7位于导冷片5上方且固定设置在导冷片5上,散热风扇8位于散热片6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散热片6上。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设置隔板9,隔板9将手提箱2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电源位于第一内腔中,半导体制冷器位于第二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1位于手提箱2的上部,多个通风口22位于手提箱2的下部,排气口12设置在背心1上部且远离进气口11。

本实施例中,背心1为开襟式。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固定设置有支架10,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支架10上。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包括背心1和制冷装置,背心1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层的材料为绝热材料,内层的材料为导热材料;制冷装置包括手提箱2、半导体制冷器、电源和传输管3;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手提箱2内,电源和半导体制冷器连接,手提箱2上设置有出气口21和多个通风口22,背心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传输管3的一端与出气口21相连,传输管3的另一端与背心进气口11相连。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导冷片5、散热片6、导冷风扇7和散热风扇8;半导体制冷片4水平设置,导冷片5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表面,散热片6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下表面,导冷风扇7位于导冷片5上方且固定设置在导冷片5上,散热风扇8位于散热片6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散热片6上。

本实施例中,导冷片5的体积小于散热片6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设置隔板9,隔板9将手提箱2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电源位于第一内腔中,半导体制冷器位于第二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1位于手提箱2的上部,多个通风口22位于手提箱2的下部,排气口12设置在背心1上部且远离进气口11。

本实施例中,背心1为开襟式。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固定设置有支架10,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支架10上。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包括背心1和制冷装置,背心1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层的材料为绝热材料,内层的材料为导热材料;制冷装置包括手提箱2、半导体制冷器、电源和传输管3;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手提箱2内,电源和半导体制冷器连接,手提箱2上设置有出气口21和多个通风口22,背心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传输管3的一端设置在出气口21处,传输管3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口11处。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导冷片5、散热片6、导冷风扇7和散热风扇8;半导体制冷片4水平设置,导冷片5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表面,散热片6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下表面,导冷风扇7位于导冷片5上方且固定设置在导冷片5上,散热风扇8位于散热片6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散热片6上。

本实施例中,导冷片5的体积小于散热片6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设置隔板9,隔板9将手提箱2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电源位于第一内腔中,半导体制冷器位于第二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1位于手提箱2的上部,多个通风口22位于手提箱2的下部,排气口12设置在背心1上部且远离进气口11。

本实施例中,电源为锂电池。

本实施例中,背心1为开襟式。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固定设置有支架10,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支架10上。

实施例四:如图所示,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包括背心1和制冷装置,背心1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层的材料为绝热材料,内层的材料为导热材料;制冷装置包括手提箱2、半导体制冷器、电源和传输管3;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手提箱2内,电源和半导体制冷器连接,手提箱2上设置有出气口21和多个通风口22,背心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传输管3的一端设置在出气口21处,传输管3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口11处。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导冷片5、散热片6、导冷风扇7和散热风扇8;半导体制冷片4水平设置,导冷片5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表面,散热片6固定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下表面,导冷风扇7位于导冷片5上方且固定设置在导冷片5上,散热风扇8位于散热片6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散热片6上。

本实施例中,导冷片5的体积小于散热片6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设置隔板9,隔板9将手提箱2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电源位于第一内腔中,半导体制冷器位于第二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1位于手提箱2的上部,多个通风口22位于手提箱2的下部,排气口12设置在背心1上部且远离进气口11。

本实施例中,电源为锂电池。

本实施例中,背心1为开襟式。

本实施例中,手提箱2内固定设置有支架10,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支架10上。

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1和进气口11处分别做密封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