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的运动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04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的运动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的运动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服装服饰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的外形、结构、面料、功能均是人们在选购服饰时考虑的因素。对于运动服而言,由于人体在运动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运动服的功能性特别受到关注。在跑步时,手机等智能设备可以记录人们跑步时的路线以及身体各项机能参数,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这些智能设备通常的携带方式是采用连接带绑在人体的胳臂上,这种携带方式既繁琐又不够安全,容易脱落,而且会对胳膊产生束缚感,现在也有出现在衣袖上设置可放置手机的袋体的运动服,这种方案在使用时,手机一方面需要从袋体中拿下来才可以查看和操作,另一方面利用耳机听歌时,耳机线不好伸出,不方便使用,另外,有时穿着运动衫在特点的场合时,人们并不想让放置的手机露出,但又能够方便的拿出手机使用,这一需求现有技术的运动衫并不能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纳手机、手机方便查看和使用同时又能将置物袋进行隐藏的运动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的运动衫,包括衣体,所述衣体包括衣袖,所述衣袖上连接有用于放置手机的置物袋以及用于放置置物袋的袋体,所述置物袋包括用于与衣袖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可调松紧的固定结构,所述袋体包括容纳手机的腔体,所述袋体的正面为透明塑料薄膜,所述袋体的背面为贴合部,所述贴合部包括进口以及遮蔽进口的覆盖体,所述袋体为侧面开口,所述袋体上相对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连接部穿设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袋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穿设耳机线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贴合部为网眼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魔术贴或者带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中连接部用于与运动服的衣袖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穿设过袋体,因为袋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孔,这样即可将置物袋进行固定。固定结构是将手机装入袋体中后,为了防止袋体晃动,利用固定结构将袋体与人的胳膊贴合,松紧结构的设置是根据手机大小灵活调整至舒适位置,手机放置于腔体中,其中透明塑料薄膜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人们不需要将手机取下即可查看并操作手机,手机从背面的进口放入腔体中,覆盖体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手机脱落丢失,本方案的用于运动服的置物袋能够方便查看和操作手机同时舒适度灵活可调,并且置物袋可以收纳于袋体中,可隐藏式设计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的运动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置物袋的正视图;

图3为置物袋的后视图;

图4为图3中A-A部分剖视图。

图中:1、衣体;2、衣袖;3、置物袋;4、袋体;5、连接部;6、固定结构;7、腔体;8、透明塑料薄膜;9、贴合部;10、进口;11、覆盖体;12、开口;13、连接孔;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的运动衫,包括衣体1,所述衣体1包括衣袖2,所述衣袖2上连接有用于放置手机的置物袋3以及用于放置置物袋3的袋体4,所述置物袋3包括用于与衣袖2连接的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上设置有可调松紧的固定结构6,所述袋体4包括容纳手机的腔体7,所述袋体4的正面为透明塑料薄膜8,所述袋体4的背面为贴合部9,所述贴合部9包括进口以及遮蔽进口10的覆盖体11,所述袋体4为侧面开口12,所述袋体4上相对开口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连接部5穿设的连接孔1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隐藏式袋体4的运动衫,其中连接部5用于与运动服的衣袖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穿设过袋体4,因为袋体4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2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孔13,这样即可将置物袋3进行固定。固定结构6是将手机装入袋体4中后,为了防止袋体4晃动,利用固定结构6将袋体4与人的胳膊贴合,松紧结构的设置是根据手机大小灵活调整至舒适位置,手机放置于腔体7中,其中透明塑料薄膜8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人们不需要将手机取下即可查看并操作手机,手机从背面的进口10放入腔体7中,覆盖体11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手机脱落丢失,本方案的用于运动服的置物袋3能够方便查看和操作手机同时舒适度灵活可调,并且置物袋3可以收纳于袋体4中,可隐藏式设计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袋体4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穿设耳机线的通孔14。通孔14的作用是为了方便耳机线伸出,不会造成耳机线折叠损坏。

优选的,所述贴合部9为网眼布。网眼布的设置是方便散热透气,不会因为增加了置物袋3而影响运动服的透气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6为魔术贴或者带扣。固定结构6为魔术贴或者带扣,其松紧度调节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