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型购物袋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068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可调型购物袋提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购物袋,特别是一种购物袋提手。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外出购物,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携带一些物品,比如说塑料袋或者其他的袋子一类的产品,但是这一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现有塑料袋或其他包装袋在内容物较多的情况下,会导致袋体手提部分对手造成很大的压强,致使手部局部充血,血液循环不良等,使使用者肢体上的不适。

现有塑料袋或购物袋在使用过程中的提手部分由于为柔性材料制作,使用过程中聚拢,使得与人体手掌接触面急剧减小从而对人体手掌产生勒紧的效果,导致手掌麻木或局部疼痛,阻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使人在携带物品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影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让人感觉舒适的可调型购物袋提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型购物袋提手,包括手柄、螺栓、金属条和承重梁,所述的手柄为鼓形圆柱体,所述的螺栓纵向贯穿手柄的中心且两端分别突出在手柄的两端外,螺栓的两端分别固定两根垂直向下的金属条,两根金属条的下端分别与承重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承重梁上设置有多个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为木质手柄或塑料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梁为金属承重梁。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梁沿长度方向均布3个孔,每个孔上安装一个挂钩,所述的挂钩为缺口环形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条下端与承重梁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纵截面长度方向的曲线为弧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弧线为圆弧线或椭圆弧线或波浪型曲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提手的主要构成为一根完整的木制或者塑料制手柄,表面加工为弧面,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在手柄的中心通过一根螺栓贯通,并固定两根垂直向下的金属条,两根金属条与下侧的承重梁焊接,承重梁按照手柄长度在三个四等分点处开孔,并配有环形挂钩,重物可挂在挂钩之上,根据重物的数量以及重量在三个挂钩之上进行合理分配,例如只有一个重物可只悬挂中间一孔的挂钩,若有两个重量类似的重物可挂在第一孔与第三孔处的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传力机制如下:

如图3所示,承重梁上的挂钩通过三个点将重物的重力G1、G2、G3传至承重梁,承重梁将荷载进一步其传递至两端的悬挂结构。

如图4所示,通过承重梁两端的悬挂结构将承重梁的荷载传递至螺栓,通过栓杆与手柄接触面进行传力,将点荷载转化为沿螺栓杆趋于均匀分布的线性荷载。

如图5所示,趋于均布的线性荷载通过手柄与人手的接触,最终将较为均匀的线性荷载转化为较为均匀的面荷载,根据携带的重物的不同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使得人在使用时能保证最佳的使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减轻人体在使用塑料袋或类似的具有柔性提手的袋子时提手对于人体手掌局部的压力,能减轻人在携带物品时的不适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携带物品的重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承重梁将重量合理的分配以及合理的传力路径使得提手将重物的荷载通过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传递方式最终传递至手掌,使得人体组织在与手柄的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强大大减小,避免了手掌麻木或局部疼痛及由压迫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问题,减轻了人体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悬挂在承重梁上的重物受力平衡示意图。

图4是螺栓受力平衡示意图。

图5是手柄受力平衡示意图。

图中:1、手柄,2、螺栓,3、金属条,4、承重梁,5、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可调型购物袋提手,包括手柄1、螺栓2、金属条3和承重梁4,所述的手柄1为鼓形圆柱体,所述的螺栓2纵向贯穿手柄1的中心且两端分别突出在手柄1的两端外,螺栓2的两端分别固定两根垂直向下的金属条3,两根金属条3的下端分别与承重梁4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承重梁4上设置有多个挂钩5。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1为木质手柄或塑料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梁4为金属承重梁4。

进一步地,所述的承重梁4沿长度方向均布3个孔,每个孔上安装一个挂钩5;所述的挂钩为缺口环形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条3下端与承重梁4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1纵截面长度方向的曲线为弧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弧线为圆弧线或椭圆弧线或波浪型曲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提手的主要构成为一根完整的木制或者塑料制手柄,表面加工为弧面,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在手柄1的中心通过一根螺栓2贯通,并固定两根垂直向下的金属条3,两根金属条3与下侧的承重梁4焊接,承重梁4按照手柄1长度在三个四等分点处开孔,并配有环形挂钩,重物可挂在挂钩5之上,根据重物的数量以及重量在三个挂钩5之上进行合理分配,例如只有一个重物可只悬挂中间一孔的挂钩5,若有两个重量类似的重物可挂在第一孔与第三孔处的挂钩5。

本实用新型的传力机制如下:

如图3所示,承重梁4上的挂钩5通过三个点将重物的重力G1、G2、G3传至承重梁4,承重梁4将荷载进一步其传递至两端的悬挂结构。

如图4所示,通过承重梁4两端的悬挂结构将承重梁4的荷载传递至螺栓2,通过栓杆与手柄1接触面进行传力,将点荷载转化为沿螺栓2杆趋于均匀分布的线性荷载。

如图5所示,趋于均布的线性荷载通过手柄1与人手的接触,最终将较为均匀的线性荷载转化为较为均匀的面荷载,根据携带的重物的不同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使得人在使用时能保证最佳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