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是一种可调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根据开口是否可调,扳手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死扳手,另一种是活扳手。死扳手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固定尺寸的开口,一个扳手无法适应多种规格工作需要,因此会制成多种规格,复杂工作需要携带多把才行。活扳手的开口宽度可在一定尺寸范围内进行调节,能拧转不同规格的螺栓或螺母。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扳手是普通活动扳手,普通活动扳手虽然能调节开口宽度,但是普通活动扳手在两次旋动之间,需要停顿下来将扳手反方向回转,通常的做法是将扳手脱离工件,回转后再次套上重新旋动,这种操作方法十分不便,旋动效率较低,有时还由于作业场合受限,需要调整扳手才能再次套置旋动。
棘轮扳手可以不用与工件脱离即可回转,但是现有的棘轮扳手多是固定型号,即一种型号的棘轮扳手只能紧固一种型号的螺栓,而要实现棘轮扳手可调功能的结构太过复杂,或者是通过在棘轮扳手上套不同大小的套筒来实现可调,这种使用方式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成本也会增加。外出作业时需要携带大量扳手或者多副套筒,携带不便。
而且现有的棘轮扳手通过卡爪来实现夹紧,但是工作部属于封闭结构,卡爪能夹紧的工件位置受到限制,且旋紧的轴向长度受限,限制了作业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棘轮扳手工作部为封闭结构,限制了卡爪夹紧的工件位置,且工件旋转的轴向长度同样受限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扳手,工作部设置贯通孔,不限制工件的旋紧位置,也不限制工件旋转的轴向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的棘轮扳手夹紧尺寸固定,复杂作业需要携带大量不同型号扳手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扳手,扳手的卡爪夹紧尺寸可调,一副扳手即可适应多个型号,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的棘轮扳手通过配多个套筒来实现夹紧尺寸可调,外出作业需携带多副套筒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扳手,扳手的卡爪夹紧尺寸可调,一副扳手即可适应多个型号,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扳手,包括握手部及工作部,工作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紧工件的卡爪,工作部上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的轴线方向与卡爪夹紧的工件的轴线方向相同。贯通孔表示两端没有封闭,工作部上设置有贯通孔,使用时可以将工作部套置到杆件上,工作部上的卡爪可以夹紧杆件上任何位置的 工件,不受工件旋转位置的限制,而且旋转的时候,杆件可以在贯通孔内轴向移动,不限制工件旋转移动的轴向长度。
作为优选,卡爪周向分布于工作部上,并沿垂直工作部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卡爪相对工作部的中心为对称设置,贯通孔的轴线经过卡爪的对称中心。
为了增加工作部适配的工件型号,卡爪相对工作部为活动连接,可调扳手还包括一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调节卡爪在工作部上径向移动并同时靠近或远离工作部的中心。
作为优选,调节装置采用平面螺纹结构,卡爪的端部设置有调节齿,调节装置包括一卡爪端盖和旋转盖,卡爪端盖朝向卡爪端部的表面设置有调节螺纹,调节螺纹与卡爪端部的调节齿相啮合,调节螺纹的轨迹以卡爪相对工作部中心能同步移动为准,旋转盖与卡爪端盖配合用于驱动卡爪端盖转动。
作为优选,贯通孔经过卡爪端盖的中心和旋转盖的中心,旋转盖套置于卡爪端盖上并与卡爪端盖形成固定式连接,卡爪端盖连接轴向定位部件。
作为优选,卡爪端盖中心部位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内孔为贯通孔内孔,卡爪端盖的周边通过卡簧固定;旋转盖的贯通孔套置与连接管上,旋转盖的贯通孔的周边与连接管之间通过卡簧固定,旋转盖的周边为旋转操作面。
作为优选,工作部内设置有卡盘,贯通孔经过卡盘的中心位置,卡盘的径向位置设置有卡爪移动槽,卡爪插入到卡爪移动槽内并可沿着卡爪移动槽径向移动。卡爪移动槽可以限定卡爪的移动方向,确保卡爪的夹紧面围绕卡爪的对称中心。
作为优选,卡盘穿设于工作部内部,卡盘具有径向部和轴向周边,卡爪移动槽设置于径向部上,轴向周边与工作部之间轴向固定并保持卡盘自由转动,卡盘轴向周边内设置有卡爪端盖,卡爪端部穿过卡爪移动槽与卡爪端盖的端面螺接。
作为优选,卡盘的轴向周边的外侧面设置有轴向齿,工作部上设置有棘爪,棘爪一端为齿面,齿面与轴向齿相啮合,棘爪另一端为弧面。
作为优选,棘爪为左右对称结构,扳手内部设置有棘爪通过销轴铰接于扳手上,销轴连接有拨钮,棘爪弧面在对称线位置设置有突出的定位部,扳手内部设置有弹簧和滚珠,滚珠与棘爪的弧面相接触,并通过定位部限定棘爪相对卡盘的倾斜角度。转动拨钮就可以通过销轴转动棘爪,棘爪转动后定位部越过滚珠的位置,使得棘爪与卡盘之间的锁定力方向相反,进而实现卡盘反向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作部上设置有贯通孔,使用时可以将工作部套置到杆件上,工作部上的卡爪可以夹紧杆件上任何位置的 工件,不受工件旋转位置的限制,而且旋转的时候,杆件可以在贯通孔内轴向移动,不限制工件旋转移动的轴向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俯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销轴轴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爪端盖俯视图;
图中:1、握手部,2、标准区分部,3、拨钮,4、工作部,5、旋转盖,6、贯通孔,7、卡爪,8、弹簧,9、滚珠,10、内夹紧面,11、外夹紧面,12、卡簧,13、定位凸边,14、定位台阶,15、卡盘,16、卡爪端盖,17、连接管,18、旋转操作面,19、销轴,20、棘爪,21、卡爪移动槽,22、轴向齿,23、定位部,24、定位面,25、旋转驱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调扳手(参见图1图2图3),握手部1及工作部4,握手部与工作部一体成型,握手部具有适合手掌合拢的弧形外表,握手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涂覆有型号标准记号形成标准区分部2。
工作部呈两端面贯通的环套状,环套内设置有卡盘15,卡盘具有径向部和轴向周边,径向部中心部位设置有贯通孔6,径向部上设置有径向的卡爪移动槽21,卡爪移动槽与贯通孔相连通,卡盘的轴向周边外表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轴向齿22。卡盘的轴向周边对应径向部的外边缘设置有定位凸边13,工作部环套内对应定位凸边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台阶14,卡盘设置于环套内,定位凸边与定位台阶相配合,卡盘与环套内壁通过卡簧12轴向固定并保持卡盘自由转动。卡爪移动槽共三条,三条卡爪移动槽间隔120°布置(参见图4),卡爪移动槽内插入有卡爪7,卡爪插入到卡盘内部的端部设置有调节齿,卡爪具有一宽度小的颈部,该颈部与卡爪移动槽配合形成轴向定位连接。卡爪伸出到卡盘径向部外的部分具有两个夹紧面,分别是内夹紧面10和外夹紧面11,内夹紧面为V形凹槽结构,外夹紧面为外凸的U形结构,U形口为扩口状。三个卡爪的内夹紧面相互组合用来夹紧螺母的外表,三个卡住的外夹紧面相互组合用来张紧螺钉端部的内孔。
卡盘内设置有卡爪端盖16,卡爪端部朝向卡爪端部的表面设置有调节螺纹,调节螺纹与卡爪端部的调节齿相啮合,调节螺纹的轨迹以卡爪相对工作部中心能同步移动为准,旋转盖与卡爪端盖配合用于驱动卡爪端盖转动。卡盘内壁设置有定位台阶,卡爪端盖的边缘与定位台阶配合,卡爪端盖另一侧面边缘与卡盘内壁之间通过卡簧轴向固定并保持卡爪端盖自由转动。卡爪端盖16中心部位设置有连接管17(参见图6),连接管内孔为贯通孔6内孔,连接管的外壁间隔上设置有两旋转驱动面25,两旋转驱动面间隔180°。卡爪端盖的连接管上套置有旋转盖5(参见图2),旋转盖中心位置设置有内孔,内孔具有与连接管外壁的旋转驱动面相配合的平面,旋转盖朝向卡爪端盖的表面具有沉腔,沉腔的位置正好对应卡爪端盖固定卡簧的位置,且该沉腔正好能容纳卡盘轴向周边的端部,以便卡爪端盖与卡盘轴向固定和旋转盖与卡转端盖轴向固定。旋转盖外周具有翻边,翻边的外侧表面为摩擦纹状表面,该外侧表面为旋转盖的旋转操作面18。
工作部与握手部相连的部位设置有连通工作部内的凹槽,凹槽内通过销轴19铰接有棘爪20,销轴的端部伸出到工作部外并在伸出部位上连接有拨钮3,销轴的外表沿轴向设置有定位面24(参见图4),销轴与棘爪相固定,销轴与拨钮相固定,转动拨钮即可通过销轴转动棘爪。棘爪一端为齿面,该齿面与开盘外表的轴向齿相啮合,棘爪另一端为弧面,该弧面朝向凹槽内部并接触。棘爪为左右对称结构,棘爪弧面在对称线位置设置有突出的定位部23。工作部凹槽内部设置有柱孔,柱孔内放置有弹簧8和滚珠9,滚珠与定位部侧边相接触,并通过定位部限定棘爪相对卡盘的倾斜角度在弹簧的作用,棘爪与卡盘形成单向转动结构。转动拨钮,通过销轴同步转动棘爪,定位部压缩弹簧并越过滚珠,使得棘爪与卡盘的倾斜角度相反,变换卡盘的单向转动方向。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