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64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装配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车装配后减震过程中由于其结构形式较为特殊性,所以在后减震装配时候需要定制一种专用的工具接头来实现力矩控制和打紧,这种特殊的工具接头及配备电动拧紧枪的成本较高,且存在力矩校核困难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制作一种简单装置实现拧紧和力矩校核等功能;且可以应用于非大线生产的小批量试制和返工返修的调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

一种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套筒、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所述套筒由套筒本体,和套筒本体上端的头部组成,所述套筒本体和头部之间设置有缩紧结构,而所述套筒本体上开设有操作窗口,且所述套筒本体内为空腔;所述第一扳手套设在所述缩紧结构上,所述第二扳手的一端穿过所述操作窗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所述第一扳手为手动力矩扳手或力矩校核扳手,所述第二扳手为内六角扳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紧固和复紧装置成本较低,且使用时不受环境影响,且可应用于非大线生产的小批量试制和返工返修的调试;能够显著降低生产调试成本,并且保证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减震紧固和复紧校核操作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包括套筒10、第一扳手20和第二扳手30。所述套筒由套筒本体12,和套筒本体12上端的头部11组成,所述套筒本体12和头部11之间设置有缩紧结构13,而所述套筒本体12上开设有操作窗口15,且所述套筒本体12内为空腔14;所述第一扳手20套设在所述缩紧结构13上,所述第二扳手30的一端穿过所述操作窗口15设置在所述空腔14内;并且所述第一扳手为手动力矩扳手或力矩校核扳手,所述第二扳手为内六角扳手。操作时,如图4-5所示,将内六角工具扳手伸入套筒内并连接至后减震内活塞杆端头上,一手紧握手动力矩扳手,一手紧握内六角扳手向反方向作用反复作用几次便可复紧后减震;如若想对力矩进行校核的话,将手动力矩扳手更换为力矩校核扳手进行一手紧握手动力矩扳手,一手紧握内六角扳手向反方向作用来对力矩进行校核。本实施例的后减震紧固和复紧装置能够实现采用特殊设备工具才能解决的紧固要求,同时又实现力矩校核功能,而且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对试制阶段制造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以内,可以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式实施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具体实施例,只要没有脱离实用新型实质的实施方式,均应理解为落在了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