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640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棘轮扳手,尤指一种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工具界常用的工具之一,现有的扳手头部有水平方向、棘轮往复旋转方式等操作方式。螺帽或螺栓由于使用的目的与需求不同,因此具有大小各种不同的尺寸,甚至同一机器上也具有多种不同尺寸的螺帽或螺栓,所以常需准备多支不同尺寸的扳手工具,以备拆卸或锁紧作业。然而准备多支不同尺寸的扳手工具不但得花费不少的购买成本,且收藏管理上也容易造成混乱及不便。

再者,现有扳手的把手,通常又区分为短把手、中把手及长把手等规格,需要有数种尺寸的长短制作,除了增加成本外,使用者亦需增加收藏空间,以便使用不同长短的扳手,而更加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握持操作环以伸长或缩短操作手柄,同时对工作物进行快速旋转的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包括:

一驱动杆,包括一杆体及连接该杆体的一叉状臂,该杆体形成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定位槽及穿过各该定位槽的一沟槽;

一操作手柄,包括滑动地定位于任一该定位槽的一定位件、凸设于该沟槽的一限位件及容置该杆体的一收容腔;

一旋转头,包括一球形外壳及设于该球形外壳内的一棘轮机构,该旋转头枢接于该叉状臂二端;以及

一操作环,套设于该操作手柄一端,其中该定位件随着该操作环的移动而定位于任一该定位槽,且该操作环相对该驱动杆旋转。

其中该操作环还包括一第一狭槽及与该第一狭槽相对应设置的一第二狭槽。

该第一狭槽与该第二狭槽分别形成于该操作环的两端,且该定位件容置于该第一狭槽。

其中该操作手柄还包括容置该定位件的一穿孔、设置于该第二狭槽的一固定扣件及抵触于该固定扣件一侧的一弹性组件。

其中该穿孔与该第一狭槽相连通,该弹性组件相对该第二狭槽套设于该操作手柄的外圆周。

其中该操作环还包括位于该第一狭槽内的一斜面,该定位件沿该斜面滑移地定位于任一该定位槽。

其中该定位件为一球状滚珠或一弧状滚珠,该弹性组件则为一压缩弹簧。

其中该操作环还包括一环槽及设于该环槽的一旋转环,该旋转环能够相对该操作环及该操作手柄转动。

其中该旋转头还形成穿过该叉状臂两端的一枢转轴线,该旋转头以该枢转轴线为轴心旋转一角度。

还包括一锁止按钮,该锁止按钮设置于具有一轴向孔的该驱动杆中,其中该旋转头还包括凸设于该球形外壳一端的一输出件及设置该球形外壳外的多个扣合槽,该锁止按钮能够弹性移动地卡固任一该扣合槽。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操作手柄凸设的限位件与杆体的沟槽卡合,且定位件定位在相对应的定位槽上,使操作环不论定位在哪一定位槽,均能够达到快速旋转操作手柄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安置于轴向孔的一锁止按钮。锁止按钮能够保持与旋转头的扣合槽卡固,以保持操作的安定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

100棘轮扳手;110驱动杆;112杆体;114定位槽;116沟槽;120叉状臂;122叉状开口;124支承栓;128轴向孔;130操作手柄;132定位件;134限位件;136收容腔;138穿孔;140旋转轴线;150旋转头;152输出件;154定位球;156球形外壳;158中心轴;160扣合槽;162第一扣合槽;164第二扣合槽;170枢转轴线;200操作环;210第一狭槽;212斜面;220第二狭槽;230弹性组件;240固定扣件;250旋转环;252环槽;260锁止按钮;262滑动钮;264定位销;266锁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100,包括一驱动杆110、一操作手柄130、一旋转头150及一操作环200。驱动杆110包括一杆体112及连接杆体112的一叉状臂120。杆体112的外圆周表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定位槽114及穿过各定位槽114的一沟槽116,其中各定位槽114的深度大于沟槽116的深度。操作手柄130包括滑动地定位于任一定位槽114的一定位件132、凸设于沟槽116的一限位件134及容置杆体112的一收容腔136。

旋转头150枢接于叉状臂120二端。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头150还包括一球形外壳156、设于球形外壳156内的一棘轮机构(图略)、凸设于球形外壳156一端的一方状输出件152、设置球形外壳156外的多个扣合槽160、设于输出件152一侧壁的定位球154及与输出件152连接的棘轮机构(图略),其中输出件152的尺寸可为1/4英寸、3/8英寸或l/2英寸,并不限制。旋转头150利用输出件152的定位球154卡合地组装各种不同尺寸的套筒(图略),以对工作物(图略)转紧或转松。由于棘轮机构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多加赘述。

此外,驱动杆110还包括二支承栓124及形成穿过叉状臂120两端的一枢转轴线170。二支承栓132安装在叉状臂130两端并枢接在球形外壳210与叉状臂130之间,使旋转头200能够以枢转轴线170为轴心在叉状开口122自由地旋转一角度,例如0度至270度。

在如图2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扣合槽160至少包括设置于球形外壳156球顶的一第一扣合槽162及设置于球形外壳156侧壁的一第二扣合槽164。第一扣合槽162与第二扣合槽164之间较佳形成90度夹角,以便于使用者在直立状态快速旋转或在水平状态往复转动操作手柄130,使旋转头200对工作物(图略)进行转紧或转松的操作。

也就是说,当输出件152的中心轴158与驱动杆110的旋转轴线140平行时,使用者即可在直立状态一手握持操作环200,另一手快速旋转操作手柄130,以对工作物快速转紧或转松。然而在如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输出件152的中心轴158与驱动杆110的旋转轴线140垂直时,使用者即可在水平状态往复操作棘轮扳手100。在此所述的旋转轴线140较佳是指驱动杆110及/或操作手柄130的中心线。

操作环200套设在操作手柄130的一端,其中定位件132随着操作环200的移动而定位于任一定位槽114,且操作环200相对驱动杆110旋转。在如图2、图3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环200还包括一第一狭槽210及与第一狭槽210相对应设置的一第二狭槽220。第一狭槽210与第二狭槽220分别形成于操作环200的两端内侧壁,且定位件132容置于第一狭槽210中。

操作手柄130还包括容置定位件132的一穿孔138、设置于第二狭槽220的一固定扣件240及抵触于固定扣件240一侧的一弹性组件230。穿孔138与第一狭槽210相连通,使定位件132能够沿杆体112的沟槽116在穿孔138内移动。弹性组件230相对第二狭槽220套设于操作手柄130的外圆周。在此所指的固定扣件240较佳是指C型扣或其他适合的扣件。操作环200还包括位于第一狭槽210内的一斜面212,定位件132沿斜面212滑移地定位于任一定位槽11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32较佳为一球状滚珠、一弧状滚珠或其他适合的组件,弹性组件230则为一压缩弹簧或其他适合的组件。

以下进一步说明操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旋转且可伸长的棘轮扳手100的详细方法。如图1及图2所示,当操作手柄130尚未伸长时,定位件132受斜面212压制地定位于杆体112最前端的定位槽114上。如图3所示,当操作手柄130延长长度时,操作环200相对操作手柄130向收容腔136底端的方向移动。弹性组件230受力压缩,操作环200的限位件134会沿着杆体112的沟槽116移动。

也就是说,操作环200同时带动定位件132及操作手柄130于杆体112轴向滑移,直到适合的长度释放操作环200。此时,弹性组件230回复弹力并利用斜面212将定位件132定位于相应的定位槽114上。相反地,当需要缩短操作手柄130的长度时,同样将操作环200往远离旋转头150的方向移动,直到所需的长度后释放操作手柄130,即可完成操作,十分便利。因此不论是伸长或缩短操作手柄130的操作,都必须将操作环200向后推动,才能够释放操作环200的定位件132并移动到适合的杆体112的定位槽114上。

特别是,当需要快速旋转的操作中,由于操作手柄130凸设的限位件134与杆体112的沟槽116卡合而彼此限位,且定位件132定位在相对应的定位槽114上,使操作环200不论定位在哪一定位槽114,皆能够达到快速旋转操作手柄130而不会滑动。

请一并参考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及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操作环200还包括一环槽252及设于环槽252的一旋转环250。旋转环250能够相对操作环200及操作手柄130转动,以便使用者一手握持旋转环250,另一只手能够快速旋转操作手柄130,进而将工作物(图略)锁紧或转松。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卡固旋转头150的一锁止按钮260。如图3所示,锁止按钮260较佳设置于具有一轴向孔128的驱动杆110中,其包括一滑动钮262、连接滑动钮262一端的定位销264及连接滑动钮另一端的锁止弹簧266。滑动钮262一端较佳凸出于驱动杆110的轴向孔128外,以便使用者操作。定位销264的形状较佳与扣合槽160的形状相对应设置,例如半圆形、弧形或其他适合的形状,以利卡固扣合槽160。

定位销264则受锁止弹簧266的作用凸出于叉状开口122外并保持卡固任一扣合槽160(本实施例为第一扣合槽162)。用户只须移动或拨动锁止按钮260,让定位销264脱离第一扣合槽162,即可转动旋转头150至所需的角度,例如第二扣合槽164。锁止按钮260释放后,锁止弹簧266回复弹力而能够再次卡固第二扣合槽164,以定位旋转头150,如图5及图6所示。

在此须说明的是,驱动杆110的叉状臂130的尺寸通常大于杆体142的尺寸,使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100具有较佳的强度与操作质量。此外,为了使使用者能够稳固的握持操作环200及/或操作手柄130,操作环200及/或操作手柄130部分表面或外表面还包括一压花结构。

因此本实施例的棘轮扳手100除了能够视施工环境的需要便利且随时的调整操作手柄130的长短外,同时还能够在直立状态,亦即输出件152的中心轴158与驱动杆110的旋转轴线140平行时,快速地旋转操作手柄130,达到快速将工作物(图略)锁紧或转松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