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型伞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89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超轻型伞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超轻型伞架。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蔽雨的工具,雨伞一般由伞骨以及挡布构成,现有技术中的雨伞一般分为直杆伞和折叠伞两种,折叠伞由于其可以折叠收纳而深受大众喜爱。

折叠伞具有三折收纳,能够收纳为短棒状,方便人们携带,但是折叠伞具同时具有局限性,首先,由于折叠设计,其铰接部多余一般的直杆伞具,那么,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寿命较短,伞骨容易变形。

另外,无论是太阳好天气还是下雨天,人们都是使用伞具,用于遮阳遮雨,那么伞具是人们经常随身携带的一种工具,那么伞具的重量不易于被人忽视,伞具过重会造成一定的负担。特别是针对年轻的女孩,外出逛街、会客等情况下,雨伞过重会造成不便。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人对雨伞中棒进行改革,提出一种超轻型伞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轻型伞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超轻型伞架,包括:伞骨、伞杆以及伞套,伞骨具有多条,以支撑伞面开张,伞骨的一端共点连接于伞杆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套可移动套设于伞杆上,于伞套和伞骨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伞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伞套,通过支撑杆驱动伞骨伸缩;所述的伞骨至少具有相互铰接的三个连接段,每个连接段上设置有与伞面连接的扣环,所述的扣环具有环设于伞骨上的环状本体,扣环上形成有咬齿口,该咬齿口咬紧伞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伞杆由三段铝管连接构成,伞杆中棒外径为6-7.6m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扣环的内壁设置有卡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伞骨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依次铰接构成,其中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伞杆的顶端;第一连接段小于第三连接段。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三连接段还增设有一加强杆,该加强杆一端连接于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铰接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伞杆中棒外径设定为6-7.6mm,伞骨的重量设定为45-50g,通过伞骨减轻雨伞整体的重量,方便携带;另外,在伞骨上增设有加强筋,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伞骨的韧性,保证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扣环咬紧伞面,比传统的通过缝纫线使伞面和伞骨定位的方式更加坚固,不会出现使用时间长而导致缝纫线脱落、伞面移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超轻型伞架,包括:伞骨1、伞杆2以及伞套3,伞骨1具有多条,以支撑伞面开张,伞骨1的一端共点连接于伞杆2的顶端,所述的伞套3可移动套设于伞杆2上,于伞套3和伞骨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伞骨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伞套3,通过支撑杆4驱动伞骨1伸缩;所述的伞骨1至少具有相互铰接的三个连接段,每个连接段上设置有与伞面连接的扣环5,所述的扣环5具有环设于伞骨1上的环状本体,扣环5上形成有咬齿口51,该咬齿口51咬紧伞面。

具体地,所述的伞杆2由三段铝管连接构成,伞杆中棒外径2的直径为6-7.6mm。

所述的伞骨1由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和第三连接段13依次铰接构成,其中第三连接段11的一端连接于伞杆2的顶端;第一连接段11小于第三连接段13。所述的第三连接段13还增设有一加强杆6,该加强杆6一端连接于支撑杆4,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段13与第二连接段12的铰接处。伞骨1的重量设定为45-50g之间,那么伞骨1的宽度设置为较细,为了增强伞骨的强度,于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和第三连接段1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且于支撑杆4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在减轻伞架质量的同时,增强其强度。整个伞架的重量为5k-8k,超细超轻,方便携带。

所述的扣环5的内壁设置有卡齿52,卡齿52可以为橡胶材质,使扣环5环扣于伞骨1上,卡齿52起到防滑作用,另外,咬齿口51具有锯齿,能够咬紧伞面上的缝纫边,比传统的通过缝纫线将伞面和伞骨连接,防止走位的方式更坚固可靠。

另外,于伞杆2内还设置有弹簧组件,用于伞骨1张开时起固定的作用,使用时,将伞套3向伞杆2顶端移动,支撑杆4带动伞骨1张开,以带动伞面张开,连接线5也其支撑、推动、张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质量较轻,方便携带。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