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99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佩戴终端,具体的为一种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现如今,很多手环和智能手表都有测量人体生理数据的功能,比如监测睡眠、心率甚至测量血压等功能,在进行数据检测和收集时,手环或手表的传感器必须要和使用者的皮肤始终保持适当、稳定的接触,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测数据。然而,目前大部分智能手环的腕带不能保证在测量时与皮肤有适当接触。并且,由于其调整手环长度是通过腕带上的孔位实现的,长度的变化具有跳跃性,不能实现无级调节,因此测量的数据受到腕带松紧的影响变得不准确。

现有的智能手环一般带有提醒和唤醒功能,即智能手环内设有振动马达,现有的振动马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存在振动量不足的问题,在佩戴者熟睡等情况下,不能很好地起到提醒和唤醒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不仅具有提醒和唤醒功能,而且能够实现腕带的无级调节,以确保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均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包括

手环本体,所述手环本体内设有显示屏组件和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处理器和数据采集组件;所述手环本体的中部设有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两端分别设有延伸段;

第一腕带,所述第一腕带与所述弯曲段的一端铰接连接;

第二腕带,所述第二腕带与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之间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腕带面向所述手环本体一侧的插销,所述第二腕带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孔,且所述第一腕带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插销移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腕带相对于所述第一腕带移动的无级调节机构;

所述无机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腕带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上与其滑动配合设有滑块,所述插销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且所述第一腕带上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上设有轴线与所述滑轨平行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且所述第一腕带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的微型马达;

所述第二腕带面向所述手环本体的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且所述处理器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微型马达动作的驱动电路;

两段所述延伸段内分别设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旋转配合套装设有轮毂,所述轮毂呈拱形,且所述轮毂上对称设有两个线圈,两个所述线圈之间设有振子,所述振子位于所述轮毂的拱顶处,所述振子包括位于所述线圈下方的振子下部和位于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振子上部,所述振子下部和振子上部一体设置;所述轮毂的底面上设有硬PCB板;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定子和软PCB板,所述定子包括偶数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磁极,所述软PCB板与所述硬PCB板之间设有用于改变所述线圈电流方向的电刷。

进一步,所述手环本体呈弯曲状,且所述手环本体的弯曲形状与手腕背面匹配。

进一步,所述手环本体、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之间形成与手腕形状匹配的穿戴孔。

进一步,所述微型马达的轴线与所述螺杆垂直,且所述螺杆与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轴之间设有锥齿轮机构。

进一步,所述滑块还设有轴线与所述螺杆平行的导向孔,所述第一腕带内设有套装在所述导向孔内的导向杆。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与所述手环本体弯曲形状相同的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有触控屏。

进一步,所述触控屏采用石墨烯柔性触控屏。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组件包括心率采集模块、血压采集模块、计时器和计数器。

进一步,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重心和所述振子的重心均位于所述轮毂的对称线上;所述转轴和轮毂之间设有含油轴承,所述含油轴承与壳体上表面之间设有粘性垫片、与壳体下表面之间设有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通过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和无级调节机构,使用时,处理器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若压力值低于预设的数值范围,则处理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微型马达启动,驱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收缩,使压力值范围落在设定范围内,以确保数据采集组件采集的数据准确性;同理,若压力值低于预设的数值范围,则处理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微型马达启动,驱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适当松开,使压力值范围落在设定范围内,如此,即可通过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之间的无级调节,确保腕带的佩戴松紧程度始终在设定范围内,进而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均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在两段延伸段上分别设置振动马达,如此,两个振动马达共同作用,再加上延伸段相对于弯曲段形成一个旋转臂的作用,能够放大振幅,提高振动量;同时,通过将轮毂设置为拱形,并将振子设置在振子上部和振子下部,能够有效增加振子的重量和偏心量,提高振动马达本身的振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测图;

图3为无级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振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手环本体1内设有显示屏组件4和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处理器和数据采集组件;手环本体1的中部设有弯曲段1a,弯曲段1a的两端分别设有延伸段1b;第一腕带2,第一腕带2与弯曲段1a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二腕带3,第二腕带3与弯曲段1a的另一端铰接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之间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腕带2面向手环本体1一侧的插销5,第二腕带3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插销5配合的插孔6,且第一腕带2内设有用于驱动插销6移动进而驱动第二腕带3相对于第一腕带2移动的无级调节机构。

本实施例的无机调节机构包括沿第一腕带2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7,滑轨7上与其滑动配合设有滑块8,插销5与滑块8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本实施例的插销5与滑块8设置为一体。第一腕带2上设有与插销5配合的滑槽9,滑块8上设有轴线与滑轨7平行的螺孔,螺孔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10,且第一腕带2内设有用于驱动螺杆10旋转的微型马达11。

本实施例的微型马达11的轴线与螺杆10垂直,且螺杆10与微型马达11的输出轴之间设有锥齿轮机构12。本实施例的滑块还设有轴线与螺杆10平行的导向孔,第一腕带2内设有套装在导向孔内的导向杆13,以确保滑块8沿着设置的方向滑动。

第二腕带3面向手环本体1的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相连,且处理器上设有用于控制微型马达11动作的驱动电路。处理器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进而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微型马达11动作,以确保腕带与手腕之间的压力值在设定的数值范围内。

两段延伸段1b内分别设有振动马达15,振动马达包括壳体16,壳体16内设有转轴17,转轴17上旋转配合套装设有轮毂18,轮毂18呈拱形,且轮毂18上对称设有两个线圈19,两个线圈19之间设有振子,振子位于轮毂的拱顶处,振子包括位于线圈下方的振子下部20和位于两个线圈之间的振子上部21,振子下部20和振子上部21一体设置。轮毂18的底面上设有硬PCB板22。壳体16的底部设有定子和软PCB板23,定子包括偶数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磁极24,软PCB板23与硬PCB板22之间设有用于改变线圈19电流方向的电刷25。本实施例的两个线圈19之间的重心和振子的重心均位于轮毂18的对称线上;转轴17和轮毂18之间设有含油轴承26,含油轴承26与壳体16上表面之间设有粘性垫片27、与壳体下表面之间设有垫圈28。

通过在两段延伸段上分别设置振动马达,如此,两个振动马达共同作用,再加上延伸段相对于弯曲段形成一个旋转臂的作用,能够放大振幅,提高振动量;同时,通过将轮毂设置为拱形,并将振子设置在振子上部和振子下部,能够有效增加振子的重量和偏心量,提高振动马达本身的振动效果。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手环本体1呈弯曲状,且手环本体1的弯曲形状与手腕背面匹配,手环本体1、第一腕带2和第二腕带3之间形成与手腕形状匹配的穿戴孔14,如此,即可提高佩戴舒适度,同时可以防止手环在佩戴过程中自由转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包括与手环本体弯曲形状相同的显示屏,显示屏的下方设有触控屏,触控屏采用石墨烯柔性触控屏。本实施例的数据采集组件包括心率采集模块、血压采集模块、计时器和计数器等。

本实施例的振动式腕带无级调节智能手环,通过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和无级调节机构,使用时,处理器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若压力值低于预设的数值范围,则处理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微型马达启动,驱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收缩,使压力值范围落在设定范围内,以确保数据采集组件采集的数据准确性;同理,若压力值低于预设的数值范围,则处理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微型马达启动,驱动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适当松开,使压力值范围落在设定范围内,如此,即可通过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之间的无级调节,确保腕带的佩戴松紧程度始终在设定范围内,进而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均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