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鞋帮结构和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5620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鞋的鞋帮结构和鞋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总地涉及鞋的鞋帮结构,更具体地涉及可改善回转动作时鞋帮的合脚性和保持性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提出了诸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29270号中所示鞋帮结构。该公开描述:通过分别在鞋帮的内侧上设置内伸缩部分并在鞋帮的外侧上设置外伸缩部分,当穿鞋者在运动期间抬起脚跟并弯曲脚时,鞋帮的内伸缩部分和外伸缩部分对应于脚的变形伸缩,从而改善鞋帮的合脚性(参见该公开的第-、-和-段以及图3至6)。

然而,在以上公开中描述的

技术实现要素:
仅关注当抬起脚跟来弯曲脚时脚的运动,却完全未考虑在回转动作期间脚的运动。另一方面,在回转动作时,外推的脚朝向鞋帮的外侧运动,因而,如在以上公开中所示,当伸缩部分设置在鞋帮的外侧时,在回转动作时,鞋帮对于外推的脚的保持性减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29270号(参见第-、-和-段以及附图3至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些情况而作,其目的是提供鞋帮结构,该鞋帮结构可改善在回转动作时鞋帮的合脚性和保持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鞋帮结构包括覆盖穿鞋者的脚的鞋帮。鞋帮的内侧区域的一部分由伸缩部分形成,且鞋帮的外侧区域由非伸缩部分形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鞋帮的外侧区域由非伸缩部分形成,在回转动作时,当外推的脚朝向鞋帮的外侧运动时,设置在鞋帮的外侧的非伸缩部分支承脚的外侧,从而保持脚。由此,能改善在回转动作时鞋帮对脚的保持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鞋帮的内侧区域的一部分由伸缩部分形成,伸缩部分在回转动作时可跟随脚的扭转,因而改善在回转动作期间鞋帮的合脚性。

伸缩部分可设置在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区域或所述区域的一部分处。这里,“内侧纵弓”是从跟骨的内部(即跟骨的载距突部)起延伸通过舟骨和第一楔骨至第一跖骨的远端(即跖球部)的区域。由此,可增强伸缩部分相对于脚在回转动作期间的扭转的跟随性或跟随性能,从而进一步改善在回转动作期间鞋帮的合脚性。

伸缩部分可设置在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区域或所述区域的一部分处,且非伸缩部分可设置在外侧区域处以及除伸缩部分以外的内侧区域处。

伸缩部分与非伸缩部分之间的边界表面可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由此,当这种鞋帮结构应用于足球鞋等踢球的鞋子时,可避免在踢到球时感觉的减损,且因而可改善控球性。这里,术语“大致平坦的表面”包括没有如单个伸缩部分或单个非伸缩部分那样平坦的表面,但在用于鞋子时应被认为是平坦的表面,该表面在伸缩部分与非伸缩部分的边界线处没有大的差别或不平坦。这点也适用于下文。

边界表面可通过伸缩部分和非伸缩部分各自的端部缝制形成。

在边界表面上可能不出现接缝或缝线。由此,可进一步改善控球性。

根据本发明的鞋子包括鞋帮和外底,鞋帮覆盖穿鞋者的脚,外底设置在鞋帮的下部处。鞋帮的内侧区域的一部分由伸缩部分形成,且鞋帮的外侧区域由非伸缩部分形成。在外底的底表面上,槽形成在三角形区域或三角形区域内部,该三角形区域通过连接脚的对应于鱼际隆起区域的位置、对应于小鱼际隆起区域的位置和对应于跟骨的载距突部的位置形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槽形成在外底的底表面上三角形区域或三角形区域内部,三角形区域通过连接脚的对应于鱼际隆起区域的位置、对应于小鱼际隆起区域的位置和对应于跟骨的载距突部的位置而形成,三角形区域的弯曲性改善,且因而便于外底的鱼际隆起区域相对于脚跟区域扭转。由此,在回转动作时,外底的底表面可与地面充分接触,外底的抓地力可变大,且同时腿朝向回转方向的倾角可变得更大。这样的结果是,可完全获得朝向回转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并可实现快速回转。

根据本发明,在这种快速回转动作时,即使外推的脚朝向鞋帮的外侧快速运动,鞋帮的外侧区域的非伸缩部分也稳固地支承脚的外侧,从而改善鞋帮对脚的保持性。此外,在快速回转动作时,鞋帮的内侧上的伸缩部分可靠地跟随脚的快速扭转,从而改善鞋帮的合脚性。

外底的底表面上的槽可包括多个槽,且可呈扇形分布,扇形从对应于小鱼际隆起区域或其邻近区域的位置起朝向内侧延伸。在该情形下,在回转动作时,外底的鱼际隆起区域围绕对应于小鱼际隆起区域或其邻近区域的位置逐渐弯曲。由此,外底的弯曲可以更平顺的方式发生。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鞋帮结构,通过由非伸缩部分形成鞋帮外侧区域,在回转动作时,当外推的脚朝向鞋帮的外侧运动时,设置在鞋帮外侧区域的非伸缩部分支承脚的外侧,从而能保持脚。由此,能改善在回转动作时鞋帮对脚的保持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鞋帮内侧区域的一部分由伸缩部分形成,伸缩部分在回转动作时可跟随脚的扭转,因而改善在回转动作期间鞋帮的合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子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鞋子的内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鞋子的外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的鞋帮结构的伸缩部分与非伸缩部分之间的边界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变型例;

图6示出了图4的另一变型例;

图7示出了图4的又一变型例;

图8是图1中的鞋子的仰视示意图,示出了外底的底表面;

图9示出了外底的底表面(图8)与脚的骨骼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0是图8沿线x-x剖取的剖视图;

图11是图8沿线xi-xi剖取的剖视图;

图12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子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鞋子的内侧视图;以及

图14是图12中的鞋子的外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11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子。在此,用足球鞋作为示例。在以下的描述中,前方(前侧/前)和后方(后侧/后)标示了鞋子的纵向位置关系,而上方(上侧/上)和下方(下侧/下)标示了鞋子的垂向位置关系。

如图1至3所示,鞋子1包括鞋帮2,鞋帮2从穿鞋者的脚的跟部延伸至鞋头部,从而覆盖脚。鞋帮2由伸缩部分20(以黑色着色)和非伸缩部分21(以黑色以外颜色着色)形成,伸缩部分20设置在内侧区域(内鞋面侧区域)的一部分处(在该示例中为中足部区域),非伸缩部分21设置在内侧区域的剩余部分和外侧区域(外鞋面侧区域)处。

伸缩部分20包括伸缩性相对较高的材料。例如使用聚氨酯等作为伸缩部分20的面料(外层材料),且例如使用由聚酯和聚氨酯等形成的网眼材料或针织材料作为伸缩部分20的衬料。此外,衬料还可由单一材料形成。此外,面料和衬料还可由其它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包括诸如氨纶纤维之类弹性纤维的伸缩材料。在此,氨纶纤维是通过将溶解在溶剂中的聚氨酯进行纺线而形成的弹性纤维。非伸缩部分21包括伸缩性相对较低的材料。例如使用天然皮革、人造皮革、合成皮革、聚氨酯、尼龙等作为非伸缩部分21的面料,且例如使用网眼材料等作为非伸缩部分21的衬料。

在鞋帮2的脚背上部处,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与鞋口10连接向前延伸。开口部中设置有舌部11。在该示例中,舌部11与鞋帮2的内侧区域为一体,且与伸缩部分20一样以黑色着色,但舌部11也可由与非伸缩部分21类似的材料形成。此外,多个孔眼12沿脚背上部的开口部贯通鞋帮2形成。鞋带13插入孔眼12中。

外底3通过粘接等固定地附连至鞋帮2的下部。外底3是薄板状构件且优选地由硬质弹性材料形成,例如是诸如热塑性聚氨酯(tpu)、聚酰胺(pa)、聚酰胺弹性体(pae)、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多个鞋钉30、31设置在外底3的底表面3s上。鞋钉30设置在前脚掌区域,鞋钉31设置在脚跟区域。

图4示出了鞋帮2的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部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4中所示,在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部处,伸缩部分20的端部20e和非伸缩部分21的端部21e都以环状折回鞋帮2的背侧。伸缩部分20和非伸缩部分21的折回部通过缝线25缝制在一起。缝线25不在边界部的表侧(即,伸缩部分20的前表面20a和非伸缩部分21的前表面21a)上出现。这种缝制的方式一般称作“开缝缝制”。如图4中所示,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部的由大致平坦的边界表面形成。

如图8中所示,在外底3的底表面3s上,形成有包括多个槽41-45的槽4。各槽41-45呈扇形分布,扇形从前脚掌区域f后部中的外侧附近的位置起朝向内侧延伸。各槽41-45避开鞋钉30设置而不与各鞋钉30重叠。各槽41-45随着从外侧朝向内侧而逐渐弯曲地延伸,且为弯曲的槽或大致直线的槽。在内侧区域处相邻槽之间的距离宽于在外侧区域处相邻槽之间的距离,且该距离随着从外侧朝向内侧而逐渐地或逐级地变宽。

图9是示意性仰视图,示出了外底3的各部分与脚的骨骼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图9中,鱼际隆起区域te通过被点划线围绕的圆形区域示出,该圆形区域围绕第一近节趾骨pp1与第一跖骨mb1之间的第一跖趾关节mp1分布。类似地,小鱼际隆起区域he通过被点划线围绕的圆形区域示出,该圆形区域围绕第五近节趾骨pp5与第五跖骨mb5之间的第五跖趾关节mp5分布。此外,跟骨cc的载距突部st通过圆形阴影线区域示出。此外,附图标记cu标示骰骨,附图标记na标示足舟骨。

槽4设置在通过连接脚的鱼际隆起区域te内部位置、小鱼际隆起区域he内部位置和跟骨cc的载距突部st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tr(参见粗双点划线)内。优选地,三角形区域tr通过连接位于鱼际隆起区域te后部的部分te1(参见圆形阴影区域)、小鱼际隆起区域he中的中心部分和载距突部st中的中心部分而形成。

槽4在三角形区域tr中从外侧向内侧倾斜地向后延伸。在该示例中,槽4分布在三角形区域tr的部分区域中,但槽4也可分布在三角形区域tr的全部区域中。在该实施例中,槽4的起点位于三角形区域tr外部、小鱼际隆起区域he附近,但槽4的起点也可位于三角形区域tr的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内部,或是小鱼际隆起区域he内部。

如从图9中可见,前脚掌区域f内侧上的鞋钉30设置在对应于鱼际隆起区域te的位置处,前脚掌区域f的外侧上的鞋钉30设置在对应于小鱼际隆起区域he的位置处,且脚跟区域h内侧上的鞋钉31设置在载距突部st附近。槽4的起点位于前脚掌区域f的内侧鞋钉30与外侧鞋钉30之间的任何位置处。

在内侧区域,如图10、沿线x-x的图8的剖视图中所示(阴影线省略),各槽41-45的截面形状是大致三角形的;在外侧区域,如图11、沿线xi-xi的图8的剖视图中所示(阴影线省略),各槽41-45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弧形的。然而,内侧区域的截面形状也可能与外侧区域的截面形状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各槽41-45在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的深度都是d,但该深度也可在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之间变化。此外,图10和11中的附图标记3s’描述了外底3的接触脚侧表面。

如图8和9中所示,在三角形区域tr的外侧上设置有比三角形区域tr刚性更高的高刚性区域3a和3b。高刚性区域3a和3b优选地由硬质弹性材料形成,更具体地,例如是诸如热塑性聚氨酯(tpu)、聚酰胺(pa)、聚酰胺弹性体(pa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或者,高刚性区域3a和3b可由纤维加强塑料(frp)形成,纤维加强塑料(frp)由诸如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加强纤维以及诸如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等基体树脂形成。此外,可能省略这些高刚性区域3a和3b。

优选地,鞋帮2的伸缩部分20设置在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区域处或对应于内侧纵弓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处。这里,“内侧纵弓”是以下区域,该区域从跟骨cc的内部、即跟骨cc的载距突部st(参见图9)起延伸通过舟骨na和第一楔骨至第一跖骨mb1的远端即脚的鱼际隆起区域te(参见图9)。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鞋帮2的伸缩部分20的下部设置在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一部分的区域处。伸缩部分20的后侧缘部大致直线地沿掌围方向朝向脚背上部延伸,而伸缩部分20的前侧缘部先向后弯曲地延伸接着朝向脚背上部延伸。此外,前侧缘部也可与后侧缘部类似地,大致直线地沿掌围方向朝向脚背上部延伸。

鞋帮2的伸缩部分20的伸长率设定为7-15%,优选地设定为10-12%,而非伸缩部分21的伸长率设定为小于5%。对伸缩部分20和非伸缩部分21的伸长率的测量如下所述地执行:

(1)试验方法;

基于jis(日本工业标准)l10968.14.1“编织物布料试验方法”的a方法(带方法)的恒定速度伸长方法。

试验片被拉伸试验机保持并拉伸,此后测量伸长率。

(2)试验条件;

试验片的保持间距:200mm

拉伸速度:200mm/min

(3)伸长率的计算方法;

伸长率(%)=(l1-l0)/l0×100

l0:保持间距

l1:29.4n的载荷作用时的保持间距

这里,jis限定了14.7n(或1.5kgf)的载荷作用时的伸长率,但其也描述了可使用任何载荷。因而,这里采用29.4n的载荷。

(4)试验结果;

准备其上热压有具有伸缩性的pu薄膜(厚度约0.3mm)和热熔粘合剂的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网眼材料(包括聚酯纱线和聚氨酯纱线所形成的网眼材料)作为伸缩部分20的试验片,且准备其上热压有几乎不伸缩的纺织物网眼材料和热熔粘合剂的人造皮革作为非伸缩部分21的试验片。拉伸试验的试验结果如下。

伸缩部分20的伸长率:11.1%

非伸缩部分21的伸长率:3.8%

接着,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由于鞋帮2的外侧区域由非伸缩部分21形成(参见图1和3),在回转动作时,当外推的脚朝向鞋帮2的外侧运动时,设置在鞋帮2的外侧的非伸缩部分21支承脚的外侧,从而保持脚。由此,能改善在回转动作时鞋帮2对脚的保持性。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由于中足部区域、即鞋帮2的内侧区域的一部分(或是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一部分)由伸缩部分20形成(参见图1和2),伸缩部分20可在回转动作时跟随脚的扭转,从而改善回转动作期间鞋帮2的合脚性。

此外,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表面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而没有台阶(参见图4)。由此,当这种鞋帮结构应用于足球鞋等踢球的鞋子时,可避免在踢到球时感觉的减损,且因而可改善控球性。此外,由于在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表面上不出现接缝(参见图4),可进一步改善控球性。

此外,由于槽4形成在外底3的底表面3s上三角形区域tr内或其内部的一部分内(参见图8和9),三角形区域tr通过连接对应于鱼际隆起区域te的位置、对应于小鱼际隆起区域he的位置和对应于跟骨cc的载距突部st的位置而形成,三角形区域的弯曲性改善,且因而便于外底3的鱼际隆起区域te相对于脚跟区域h扭转。由此,在回转动作时,外底3的底表面3s可与地面充分接触,抓地力可变大,且同时腿朝向回转方向的倾角可变得更大。这样的结果是,可完全获得朝向回转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并可实现快速回转。

在这种快速回转动作时,即使外推的脚朝向鞋帮2的外侧快速运动,鞋帮2的外侧区域的非伸缩部分21也稳固地支承脚的外侧以保持脚,从而改善鞋帮对脚的保持性。此外,在快速回转动作时,鞋帮2的内侧上的伸缩部分20可靠地跟随脚的快速扭转,从而改善鞋帮2的合脚性。

此外,由于相邻各槽41-45之间的距离从外侧区域朝向内侧区域逐渐变宽,当外底3的对应于鱼际隆起区域te的区域相对于脚跟区域h弯曲时,外底3可从后侧的槽45阶段性地逐渐弯曲至前侧的槽41。由此,外底3的弯曲可以平顺的方式发生。此外,由于在三角形区域tr的外侧上设置有具有比三角形区域tr更高的刚性的高刚性区域3a和3b,三角形区域tr比三角形区域tr的外侧上的高刚性区域3a和3b相对更易于弯曲,从而使得三角形区域tr的弯曲性相对改善。

以上已阐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这种实施例,而是包括各种变型例。以下将给出这些变型例中的某些。在示出各变型例的附图中,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第一变型例)

以上实施例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在鞋帮2的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部,伸缩部分20的端部20e和非伸缩部分21的端部21e使用缝线25通过“开缝缝制”被缝在一起(参见图4),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这种实施例。

图5至7示出了缝制方式的其它示例。

如图5中所示,与以上实施例相同,伸缩部分20的端部20e和非伸缩部分21的端部21e以环状折回鞋帮2的背侧,且伸缩部分20和非伸缩部分21的各折回部被缝线25缝制在一起。此外,如图5中所示,缝线25的左右两侧上的部分分别被另外的缝线26(与折回部)缝制在一起。这种缝制的方式一般称作“叠缝缝制”。如图5中所示,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部的由实质上大致边界表面形成。

在图6中,非伸缩部分21的端部21e重叠在伸缩部分20的端部20e上,且两个端部20e、21e通过缝线25被缝制在一起。这种缝制的方式一般称作“叠置缝制”。此外,在图6中,薄树脂片(例如,聚氨酯(pu)片等)27被热压在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表面上。这样一来,在边界部的表侧上不出现缝线25,且边界部由最接近平坦的边界表面形成。

在图7中,伸缩部分20的端部20e和非伸缩部分21的端部21e彼此邻抵,并通过缝线25被缝制在一起。这种缝制的方式一般称作“接合缝缝制”。此外,与图6相似,pu片等的薄树脂片27被热压在伸缩部分20与非伸缩部分21之间的边界表面上。这样一来,在边界部的表侧上不出现缝线25,且边界部由最接近平坦的边界表面形成。

(第二变型例)

图12至14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子。

在以上实施例中,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鞋帮2的伸缩部分20设置在中足区域、即鞋帮2的内侧区域的一部分(即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一部分的区域)或者对应于脚的内侧纵弓的区域处,但在该替代实施例中,伸缩部分20设置在鞋帮2的从中足区域延伸至其后侧的内侧区域处。如图12和13中所示,伸缩部分20的前端缘部的位置和形状与以上实施例相似,但伸缩部分20的后端缘部延伸至脚跟后端(参见图12和14)。此外,在该替代实施例中,伸缩部分20在脚跟后端处的后端缘部的形状构造为从外侧至内侧倾斜向下地穿过脚跟后端,但后端缘部的形状不限于此。后端缘部还可形成为从外侧至内侧倾斜向上穿过脚跟后端,或者也可形成为在脚跟后端处竖直延伸。

(第三变型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形成在外底3的底表面3s上的槽4从外侧至内侧倾斜向后以逐渐弯曲的形状延伸,但槽4的倾斜方式和形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倾斜方式且槽4也可直线延伸。此外,槽4可能不穿过纵向中心线l,且可能设置在被纵向中心线l分成的任一区域(即内侧区域或外侧区域)中。槽4的数量和相邻各槽41-45之间的距离也不限制于以上实施例。可采用其它数量,且各槽41-45可彼此平行设置。此外,槽4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示的那样,而是可采用其它任意形状。

(其它变型例)

上述实施例和各变型例在各方面都仅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即使在本说明书中没有明确的描述,但在考虑前述教导时,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构筑采用本发明的原理各种变型例和其它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本质特征。

(其它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鞋帮结构应用于足球鞋,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应用于其它运动鞋,诸如橄榄球鞋、美式足球鞋、室内足球鞋等。

工业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用于鞋帮结构,尤其适合于需要在回转动作时鞋帮的改善的合脚性和保持性的运动鞋。

附图标记说明

1:鞋子

2:鞋帮

20:伸缩部

21:非伸缩部

25:缝线

3:外底

3s:底表面

4:槽

te:鱼际隆起区域

he:小鱼际隆起区域

st:载距突部

cc:跟骨

tr:三角形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