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3637阅读:1391来源:国知局
车载行李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行李箱,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车载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是一种重要的旅行物件装载工具。人们旅行时,可以先把旅行途中需要使用的一些衣物等物件放在行李箱中后再放置在车辆上,以方便需要时取用。

申请号201310488070.1,授权公告号cn103494412b,名称为“组合行李箱”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以下发明方案:“包括行李箱体,行李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行李箱体正面设置有托板,托板底部与行李箱体铰接在一起,使托板能够相对于行李箱体展开和收起,托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托板万向轮,用于托板处于展开状态时在地面拖行;在行李箱体的壳体与液压杆平行的位置处设置有雨伞放置筒,方便雨具的放置和携带;液压杆的最大压力为6000mpa,通过将液压杆上方的门把手顶板置于具有旋转式门把手的下方,驱动门把手顶板向上顶住门把手,从而迫使门把手无法在人力作用下旋转开启,起到防盗的作用。该组合行李箱可方便地收起和展开托板以增加行李箱的承运能力,方便、实用、美观而不增加使用者的额外负担。”但该行李箱整体结构比较复杂,且行李箱体和现有其它行李箱体一样都是由“两个壳体扣合而成;两个壳体采用拉链链接在一起”“行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锁,用于将拉链的拉索锁定在一起,以提供防盗保护”。因此,当把该行李箱放置在汽车后备箱使用时,必须准确摆放好其方位,以期能够不用移动行李箱就可以打开行李箱。也就是说,该行李箱不方便作为汽车行李箱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车载行李箱。

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行李箱,包括上盖,下盖;上盖和下盖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上盖开合联动机构,开门把手,横杆脚码锁紧机构,箱锁机构,上盖锁头机构;下盖的前后侧上设有前后走向的横杆;所述上盖开合联动机构包括和上盖相连的开合联动机构主体和设在下盖上的主体连接件;开合联动机构主体包括上盖锁头臂、下盖锁头臂,上盖锁头臂和下盖锁头臂铰接,下盖锁头臂和主体连接件固连,上盖锁头臂和上盖相连,上盖开合联动机构设在车载行李箱的左右侧面的中间上;开门把手设在下盖的前后侧的外侧,相应地箱锁机构设在下盖的前后侧的内侧,开门把手和箱锁机构活动适配;两个上盖锁头机构分别设于上盖的前后侧,上盖锁头机构包括和上盖相连的插柱和固设于下盖的插腔,插柱和插腔活动相连;设于上盖的前后侧的箱锁机构和开门把手可适时地铰接或分离;横杆和横杆脚码锁紧机构相连。

本发明,由于前后侧均设有箱锁机构,当解开其中一个箱锁机构时,另一个则构成铰接机构,因此在把本发明摆放到汽车的后备箱内使用时,可以不必在意其摆放方位,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横杆脚码锁紧机构包括锁座、夹锁;下盖的前后侧还设有压条;压条为左右走向,锁座固定在压条下,夹锁和锁座固连,横杆设置在压条的下方,横杆被夹锁活动夹持。本优选方案,结构合理,开箱门时一侧的横杆端部会退出相应的夹锁的夹持,关好门后横杆端部又会复位,因此具有使用可靠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压条和下盖铆接固连。

作为优选,箱锁机构包括上联动杆,下联动杆,齿轮,弹簧,下盖锁底座机构,抽芯盒子;抽芯盒子安装在下盖锁底座机构上,上联动杆、下联动杆左右走向且伸在下盖锁底座机构内,上、下联动杆的相应端和抽芯盒子活动相连;齿轮轴的前后两端支撑在下盖锁底座机构上,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设在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之间并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啮合;弹簧亦设于下盖锁底座机构内,其中一根弹簧的一端和上联动杆相连,另一端和下盖锁底座机构相连;另一根弹簧的一端和下联动杆相连,另一端亦和下盖锁底座机构相连;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伸在下盖锁底座机构内的一段各自越过齿轮,两根弹簧亦分设在齿轮座的左右两侧;插柱设有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位于下盖锁底座机构外的端部适配的连接插孔,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位于下盖锁底座机构外的两端分别可分离地活动相连。本优选方案,在打开的一侧,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会向中间回缩,上联动杆、下联动杆退出和上盖锁头机构上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适配的插孔,相反另一侧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会依然插置在上盖锁头机构上的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适配的插孔,横杆一端则会退出相应的抽芯盒子,行李箱就可以打开。本优选方案,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靠。

作为优选,上盖开合联动机构设在车载行李箱的左右侧面中间位置的内侧。

作为优选,下盖的底部设有加强杆。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加强杆为x形,四个端部分别和压条固连。本优选方案,有利于提高行李箱的刚性和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前后侧均设有箱锁机构,因此在把本发明摆放到汽车的后备箱内使用时,可以不必在意其摆放方位,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横杆和夹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开门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4:上、下联动杆与弹簧和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上(下)联动杆与下盖锁底座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箱锁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7:箱锁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上盖1,下盖2,横杆2.1,压条2.2,上盖开合联动机构3,开合联动机构主体3.1,上盖锁头臂3.11,下盖锁头臂3.12,主体连接件3.2,开门把手4,箱锁机构5,上联动杆5.1,下联动杆5.2,齿轮5.3,弹簧5.4,下盖锁底座机构5.5,抽芯盒子5.6,横杆脚码锁紧机构6,锁座6.1,夹锁6.2,上盖锁头机构7,插柱7.1,插腔7.2,加强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包括上盖1,下盖2;上盖1和下盖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上盖开合联动机构3,开门把手4,箱锁机构5,横杆脚码锁紧机构6,上盖锁头机构7,下盖2的前后侧上设有横杆2.1;所述上盖开合联动机构3包括和上盖1相连的开合联动机构主体3.1和固设在下盖2上的主体连接件3.2;开合联动机构主体3.1包括上盖锁头臂3.11、下盖锁头臂3.12,上盖锁头臂3.11和下盖锁头臂3.12铰接,下盖锁头臂3.12和主体连接件3.2螺栓结构固连,上盖锁头臂3.11和上盖1固连,上盖开合联动机构3设在车载行李箱的左右侧面的中间上,作为优选,上盖开合联动机构3设在车载行李箱的左右侧面中间位置的内侧。开门把手4设在下盖2的前后侧的外侧,相应地箱锁机构5设在下盖2的前后侧的内侧,开门把手4和箱锁机构5活动适配;两个上盖锁头机构7分别设于上盖1的前后侧,上盖锁头机构7包括和上盖相连的插柱7.1和固设于下盖的插腔7.2,插柱7.1和插腔7.2活动相连;设于上盖1的前后侧的箱锁机构5和开门把手4可适时地铰接或分离,横杆2.1和横杆脚码锁紧机构6相连。因此当行李箱横放在汽车后备箱等地方时,上盖可以绕着上盖的后侧和下盖的后侧的连接转动打开,也可以绕着上盖的前侧和下盖的前侧的连接转动打开,也就是不用特别在意区分行李箱的“前侧”或“后侧”;同样地当行李箱纵放在汽车后背箱时,也可以不必特别在意区分行李箱的“左侧”或“右侧”,一样可以很方便地打开行李箱。所以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横杆脚码锁紧机构6包括锁座6.1、夹锁6.2;下盖2的前后侧还设有压条2.2;压条2.2为左右走向,锁座6.1固定在压条2.2下,夹锁6.2和锁座6.1固连,横杆2.1设置在压条2.2的下方,横杆2.1被夹锁6.2活动夹持。

作为优选,箱锁机构5包括上联动杆5.1,下联动杆5.2,齿轮5.3,弹簧5.4,下盖锁底座机构5.5,抽芯盒子5.6;抽芯盒子安装在下盖锁底座机构上,上联动杆、下联动杆左右走向且伸在下盖锁底座机构内,上、下联动杆5.1、5.2的相应端和抽芯盒子活动相连;齿轮轴的前后两端支撑在下盖锁底座机构上,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设在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之间并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啮合;弹簧亦设于下盖锁底座机构内,其中一根弹簧的一端和上联动杆相连,另一端和下盖锁底座机构相连;另一根弹簧的一端和下联动杆相连,另一端亦和下盖锁底座机构相连;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伸在下盖锁底座机构内的一段各自越过齿轮,两根弹簧亦分设在齿轮座的左右两侧,插柱7.1上设有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端部活动配合的插孔,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位于下盖锁底座机构外的端部和相应的插柱7.1上的插孔活动相连;抽芯盒子安装在下盖锁底座机构上。上联动杆、下联动杆位于下盖锁底座机构外的两端分别活动插置在和上盖锁头机构7配合的锁座内,上盖锁头机构7设有和上联动杆、下联动杆适配的插孔。在开箱时,一侧的上联动杆、下联动杆和相应的上盖锁头机构7保持铰接状态不变,另一侧的上联动杆、下联动杆回缩而脱离相应的上盖锁头机构7,这样接可以打开行李箱门。在关闭行李箱门时,两侧的上联动杆、下联动杆都和上盖锁头机构7处在铰接状态。

作为优选,下盖2的底部设有加强杆,本实施例所述加强杆为两个为x形构件,两个为x形构件的四个端部分别和压条2.2固连。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发明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发明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