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3217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全针织鞋面已成为鞋面的一个新系列产品,其具有轻薄透气、花色多变等优点,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目前的针织鞋面,一般是织成平面面料,平面面料上排布有若干展开的鞋型鞋面,在鞋型鞋面上相应部位设计有提花、镂空等,然后用激光机裁出鞋面。但是激光机裁剪费时,设备花费高,有些鞋面进行锈花或与其它面料贴合后还要进行二次激光裁剪,生产工艺繁琐,而且会浪费大量的边角余料,平面鞋面与鞋底连接时需要精准的车工,否则会影响鞋子的尺寸和版型,鞋码尺寸不够标准统一,影响舒适性和外观,这些都使得鞋子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普通针织鞋面,面料较软,鞋面的挺括度不够,鞋面易塌陷,影响鞋面的外观质量。

为此,申请人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并在申请号201610585301.4,名称为“一体鞋面制造方法及一体编织鞋面”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体鞋面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编织准备,根据鞋面花型及工艺要求在主色口送纱嘴、配色口送纱嘴和弹力纱送纱嘴穿上不同需求的原材料色纱、热融丝和弹力纱,将编制好的程序导入鞋面机,输入对应参数;(2)编织U形管织物,U形管织物的一侧是外层鞋面,另一侧是内层鞋面,外、内侧鞋面均为管形,U形管织物中部的转弯处是内、外层鞋面相交的鞋口部;鞋面机按起口、外层鞋头、外层鞋身、外层后跟、外层鞋口至内层鞋口、内层后跟、内层鞋身、内层鞋头的顺序进行编织,编织过程中针对鞋面各部位所需工艺和功能实现外层鞋面局部提花、局部加弹的工艺效果;(3)缝合内层鞋头缝眼,将织好的U形管织物通过自动机械手臂抓取至缝合装置,使内层鞋头缝眼位于设备的缝针位置,进行内层鞋头缝眼对目自动缝合;(4)缝合外层鞋头缝眼,通过吸风管吸出U形管织物至出物口,从出物口取出内层鞋头缝眼已缝合的U形管织物,缝合外层鞋头缝眼;(5)成形一体鞋面半成品,将两端缝眼部位已缝合的U形管织物从鞋口部进行穿套,在鞋口部将内层鞋面伸入外层鞋面的管内,形成双层的一体鞋面半成品;(6)对鞋面进行整形、定形和固形,将一体鞋面半成品加套在鞋楦上,使用蒸汽进行整烫,整烫过程中对鞋面和花型作调整对位,并且热融丝被融化使内、外层鞋面粘合成一体,待冷却后取出鞋楦,形成一体鞋面。

上述专利的一体鞋面制造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其在制作过程中,仍然需要单独缝合内层鞋头缝眼和外层鞋头缝眼,生产效率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而且在缝接处会有毛刺,影响了穿着的舒适性。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制作方便、稳定性较佳、穿着舒适的无缝立体飞织鞋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制作的鞋子具有穿着舒适、结构稳定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包括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的鞋面本体,鞋面本体具有外层和复合在外层内的内层,所述外层包括外层鞋头部、外层鞋身部、外层后跟部以及外层鞋口部;所述内层包括对应所述外层鞋头部设置的内层鞋头部、对应所述外层鞋身部设置的内层鞋身部、对应所述外层后跟部设置的内层后跟部以及对应所述外层鞋口部设置的内层鞋口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层鞋口部和所述内层鞋口部均由氨纶包芯纱交织而成,氨纶包芯纱为150D的涤纶或者150D的涤纶高弹纱包覆20D的氨纶形成的包芯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层上布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从所述外层的外表面贯穿至所述外层的内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层上布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从所述内层的外表面贯穿至所述内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层对应脚背位置设有多个横向凸条,所述横向凸条从所述鞋面本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多个所述横向凸条沿所述鞋面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塞设在所述内层中并复合在所述内层的底部的上表面,或者所述垫体固定在所述外层的底部的下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鞋面花型和工艺要求在横编机的纱嘴上穿上所需纱线,将编织程序导入所述横编机中;

B、通过所述横编机一体编织U形管织物,所述U形管织物的一侧是外层,另一侧是内层;

外层包括外层鞋头部、外层鞋身部、外层后跟部以及外层鞋口部;

内层包括对应所述外层鞋头部设置的内层鞋头部、对应所述外层鞋身部设置的内层鞋身部、对应所述外层后跟部设置的内层后跟部以及对应所述外层鞋口部设置的内层鞋口部;

所述U形管织物中部为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相交的所述内层鞋口部和所述外层鞋口部,

从所述外层至所述内层进行所述U形管织物编织:所述横编机按照起口、所述外层鞋头部、所述外层鞋身部、所述外层后跟部、所述外层鞋口部、所述内层鞋口部、所述内层后跟部、所述内层鞋身部以及所述内层鞋头部的顺序进行编织;

C、将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从所述外层鞋口部与所述内层鞋口部处进行穿套,将所述内层套入所述外层,形成双层的鞋面本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步骤D,步骤D是将步骤C形成的所述鞋面本体套穿在鞋楦上,使用100℃-120℃蒸汽进行整烫,整烫过程中对鞋面和花型作调整对位。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鞋面本体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加工方便,整体性好,结构稳定,同时无需对鞋头部进行缝合,整个鞋面本体更加平滑,具有穿着舒适的优点。

采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能够提高鞋子的加工效率,同时其加工出的鞋子为无缝线鞋子,穿着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1行至第20行的编织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21行至第40行的编织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41行至第62行的编织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63行至第86行的编织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外层 11-外层

12-外层鞋身部 13-外层后跟部

14-外层鞋口部 20-内层

21-内层鞋身部 22-内层后跟部

23-内层后跟部 24-内层鞋口部

30-横向凸条 40-第一透气孔

50-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9,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包括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的鞋面本体,所述鞋面本体具有外层10和复合在所述外层10内的内层20,所述外层10包括外层鞋头部11、外层鞋身部12、外层后跟部13以及外层鞋口部14,所述内层20包括对应所述外层鞋头部11设置的内层鞋头部21、对应所述外层鞋身部12设置的内层鞋身部22、对应所述外层后跟部13设置的内层后跟部23以及对应所述外层鞋口部14设置的内层鞋口部2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层鞋口部14和所述内层鞋口部24由氨纶包芯纱交织而成,具体采用涤纶包氨纶包芯纱线,氨纶包芯纱为150D的涤纶包覆20D的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或者150D的涤纶高弹纱包覆20D的氨纶形成的包芯纱,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增加鞋口的弹性,还使得鞋口具有弧形曲线。所述外层鞋头部11、所述外层鞋身部12、所述外层后跟部13、所述内层鞋头部21、所述内层鞋身部22、所述内层后跟部23由涤纶、涤纶高弹纱、锦纶、涤纶空包纱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交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层10上布设有第一透气孔40,所述第一透气孔40从所述外层10的外表面贯穿至所述外层的内表面。

参照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层20上布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从所述内层的外表面贯穿至内表面。

参照图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层10对应脚背位置设有多个横向凸条30,所述横向凸条30从所述鞋面本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多个所述横向凸条40沿所述鞋面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通过设置所述横向凸条40增强鞋面的立体效果。

参照图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垫体50,所述垫体50设置在所述内层20的底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层10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采用这种结构,鞋面形成袜鞋后,可以增强袜鞋底部的厚度和耐磨性,同时又可以将垫体50隐藏在袜鞋中,保证整个袜鞋的美观和穿着舒适性。具体地,这种结构的鞋面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加工:

在鞋面本体的编织过程中,在外层鞋头部11处留有缝眼,在内层20与外层10套穿成袜鞋后,将垫体50从该缝眼插置到内层20的底部的下表面与外层10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之后,套上鞋楦后调整鞋面本体各部位,使袜鞋的底部与鞋楦底部相对应,处于标准定位,用热蒸汽定型袜鞋底部,并使内层20的底部的下表面与垫体50上表面,及垫体50的下表面与外层10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通热融丝或环保胶水粘合成一体,冷却后取出鞋楦,再之后,使用针车或缝盘机车合缝眼,再套入鞋楦,热定型袜鞋,使鞋面各部花型都处于标准位置,冷却后取出鞋楦,其中热定型可以采用100℃-120℃蒸汽进行整烫。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垫体50,具体可采用如下2种实施方式:

1、在鞋面本体形成鞋体状时,将垫体50塞入内层20中并使得垫体50对应内层20的底部的上表面放置,当垫体50放置在内层20的底部的上表面时,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定型工序中,借助鞋面本体中的热熔丝使得垫体50与内层20复合固定在一起,此时垫体50可以发挥鞋垫的作用。

2、在鞋面本体通过定型形成鞋体形状后,将垫体50固定在鞋面本体外层10的底部的下表面,此时垫体50可以作为鞋底起到支撑和耐磨作用,垫体50可以通过缝接的方式或者热压贴合的方式与鞋面本体进行连接。如此,本发明可以直接作为袜子穿着,还可以在鞋面本体的底部增加垫体50,作为鞋子来穿着。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缝立体飞织鞋面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鞋面花型和工艺要求在横编机的纱嘴上穿上所需纱线,将编织程序导入所述横编机中;

B、通过所述横编机一体编织U形管织物,所述U形管织物的一侧是外层10,另一侧是内层20,所述外层10包括外层鞋头部11、外层鞋身部12、外层后跟部13以及外层鞋口部14。所述内层20包括对应所述外层鞋头11部设置的内层鞋头部21、对应所述外层鞋身部12设置的内层鞋身部22、对应所述外层后跟部13设置的内层后跟部23以及对应所述外层鞋口部14设置的内层鞋口部24。所述U形管织物中部为所述内层20与所述外层10相交的所述内层鞋口部14和所述外层鞋口部24。所述横编机按照起口、所述外层鞋头部11、所述外层鞋身部12、所述外层后跟部13、所述外层鞋口部14、所述内层鞋口部24、所述内层后跟部23、所述内层鞋身部22以及所述内层鞋头部21的顺序进行编织;

C、将所述内层20与所述外层10从所述外层鞋口部14与所述内层鞋口部24处进行穿套,将所述内层20套入所述外层10,形成双层的鞋面本体。

参照图4至图7,使用两把纱嘴,由k和t表示。Z代表前针床,W代表后针床。

前针床上的针自左至右命名为A、B、C、D、E、F、G、H、A1、B1、C1、D1、E1、F1、G1、H1;后针床的针自左到右命名为a、b、c、d、e、f、g、h、a1、b1、c1、d1、e1、f1、g1、h1,

←和→表示纱嘴的运动方向,分别代表从右向左运动和至左向右运动;

表示空针;

表示编织在前针床;

表示编织在后针床;

表示前后针床上梳;

具体编织过程如下:

第1行,k纱嘴编织前后针床上梳,前针床A、B针,后针床a、b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下去;

第2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3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4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5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b,前针床B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6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F1,后针床f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7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d,前针床D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8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D1,后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第5-8行为减针做法;

第9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10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D1,后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11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d,前针床D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12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F1,后针床f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13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b,前针床B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14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第11-14行为加针做法;

第15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A,后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16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17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18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h1,前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19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A,后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20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21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22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h1,前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23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24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g1,前针床G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25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c,前针床C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26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1,前针床E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27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23-27行为减针做法;

第28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d1,前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29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30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1,前针床E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31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c,前针床C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32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g1,前针床G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33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30-33行为加针做法;

第34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35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36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37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38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39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40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41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B,后针床b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42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F1,后针床f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43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D,后针床d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44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D1,后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第40-44行为减针做法;

第45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E,后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46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D1,后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47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D,后针床d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47-50行为加针做法;

第48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F1,后针床f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49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B,后针床b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50行,k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51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52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g1,前针床G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53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c,前针床C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54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e1,前针床E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55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51-55行为减针做法;

第56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d1,前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57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57-61行为加针做法;

第58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e1,前针床E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59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c,前针床C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60行,k纱嘴编织后针床g1,前针床G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61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62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63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64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65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66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67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68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69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69-73行为减针做法;

第70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g1,前针床G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71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c,前针床C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72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1,前针床E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73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74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d1,前针床D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75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前针床E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76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e1,前针床E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77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c,前针床C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78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g1,前针床G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79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第75-79行为加针做法;

第80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81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82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83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84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

第85行,t纱嘴编织后针床a,前针床A为空针,从左至右依次循环编织;

第86行,t纱嘴编织前针床H1,后针床h1为空针,从右至左依次循环编织,完成外层的编织;接着,以第23行至第86行的编织方式顺序编织的方式完成内层的编织。

作为本发明的等同实施方式,在飞织鞋面的编织过程中也可以从内层20至外层10进行U形管织物编织,即横编机按照起口、内层鞋头部21、内层鞋身部22、内层后跟部23、内层鞋口部24、外层鞋口部14、外层后跟部13、外层鞋身部12以及外层鞋头部11的顺序进行编织。

本发明的无缝立体飞织鞋面可以直接作为袜子穿着,也可以通过设置垫体来作为鞋子穿着,其具有轻盈舒适优点,同时又能够保持一定的造型,保证穿着美观。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