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和应用其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02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拉链和应用其的箱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链和应用其的箱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扒双拉头拉链中的两个拉头结构不一样,如图1所示。一个为闭锁拉头,另一个为开锁拉头,其中闭锁拉头的底面设置有一凸起,开锁拉头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弹片的固定部件;在靠近闭锁拉头的一侧固定有顶片。将开锁拉头和闭锁拉头拉到一起,开锁拉头底面固定的弹片扣住闭锁拉头底面上的凸起将两个拉头连接在一起,此时,随意拉动两个拉头,两个拉头由于弹片和凸起的连接而一起移动,拉链仍处于闭合状态;只有当两个拉头被拉到与顶片接触,并使顶片顶起弹片使之脱开凸起,然后拉动开锁拉头移动,拉链才能被打开。

上述拉链在制造时,由于两个拉头结构不一样,因此需要开两次模具,增加了成本;同时,顶片必须设置在靠近闭锁装置的一端,因此在安装拉头时,容易安装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和应用其的箱包,既避免了两个拉头位置安装错误,又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开锁方向,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拉链,包括:

一对牙链;

两个拉头,每个拉头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具有相同形状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侧面或者端部形成有适于卡扣的台阶;

弹片,具有适于与固定部件紧固连接的端部和从所述端部向外延伸的一对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适于扣合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台阶上。

优选地,所述拉链还包括:

顶片,适于顶开所述第一弹性臂使得所述弹片的第一弹性臂与固定部件分离。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远离拉头主体一侧的顶部,所述顶部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弹性臂从拉头厚度方向脱离。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的主体部包括连接所述顶部和拉头主体的立柱,所述立柱朝向相对的拉头的形状形成为适于顶开所述弹片的第一弹性臂。

优选地,所述两个拉头具有相同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顶片包括由第一宽度逐渐过渡至第二宽度的头部以用于将所述弹性臂在宽度方向顶开。

优选地,所述弹片的端部包括一对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相同形状。

优选地,所述弹片的端部包括一对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以使得第二弹性臂不易被顶片顶开。

优选地,所述一对牙链在处于啮合状态时,两个牙链平面彼此交叉以在两个牙链平面之间限定预定角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箱包,包括:

箱包本体;以及,

根据以上所述的拉链,用于封闭箱包本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链和应用其的箱包。它由一对牙链、两个拉头、弹片和顶片组成。每个拉头的底部具有相同形状的固定部件,将弹片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拉头的固定部件上,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拉头固定部件上,两个拉头处于连接状态,一起移动,拉链不能被打开;只有将两个拉头拉至解锁端顶片后,弹片被顶开,然后拉动远离解锁端一侧的拉头向远离解锁端移动,两个拉头分离,拉链被打开。闭合拉链时,只需拉动任意一侧的拉头向另一拉头移动,通过弹片使两个拉头重新连接在一起即可。这种拉链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防扒拉链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拉链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两个拉头及顶片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拉头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拉头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拉头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拉头的左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弹片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拉链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弹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拉链的示意图如图2-图8所示。拉链a包括一对牙链1、两个拉头2和弹片3。两个拉头2具有相同的形状,每个拉头2包括拉头主体21和固定部件22,其中拉头主体21和普通拉头一样具有开合拉链的功能,固定部件22用于固定或者连接弹片3,使拉链a的两个拉头2相互连接一起移动。固定部件22设置于拉头2的底部靠近导入口一侧,固定部件22包括主体部22a和顶部22b,主体部22a形成为连接顶部22b和拉头主体21的立柱,所述立柱朝向相对的拉头2一侧的形状设置为具有弧形端部,即远离拉头2导入口一侧的形状设置为弧形,主体部22a靠近啮合出口一侧的端部形成为平面端部,即平面台阶,适于弹片3卡扣连接,优选地,主体部22a靠近啮合出口一侧的端部还可以被形成为中间带有加强筋的平面端部。主体部22a的弧形端部和平面端部通过两个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侧面连接,主体部22a在拉头2底面上的投影形成为顶部为弧形的梯形平面结构,此结构有利于弹片3的连接和卡扣。

顶部22b设置在远离拉头主体21一侧,与主体部22a连接,顶部22b在拉头2底面上的投影大于主体部22a在拉头2底面上的投影并且完全覆盖,其形状被形成为长方形,也可以被形成为梯形,主要用于防止弹片3从拉头2的主体部22a厚度方向脱离。

弹片3包括一对第一弹性臂31和一对第二弹性臂32,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具有相同的形状,都是从中间连接处延伸至两边,其被形成为长方形弹性臂,长方形弹性臂的端部向内都设置有钩,每对弹性臂与中间连接处形成端部具有开口的长方形孔,用于与拉头固定部件22的主体部22a配合使用,弹性臂端部的钩状结构,适于弹片3在拉头2的固定部件22的端部进行卡扣连接。由于第二弹性臂32的长度小于第一弹性臂31的长度,使得第二弹性臂32不易被顶片4顶开,所以第二弹性臂32适于与拉头2的固定部件22紧固连接,第一弹性臂31适于扣合在拉头2的固定部件22,起到连接作用。弹片3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拉链零件进行出售,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进行安装。

拉链a还包括两个顶片4,两个顶片4分别设置于牙链1的两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任意选择一边作为解锁装置。相应的,在安装弹片3时应注意,第二弹性臂32安装在远离解锁装置一侧的拉头2的底部,与固定部件22紧固连接,第一弹性臂31适于卡扣连接靠近解锁装置一侧的拉头2的固定部件22。顶片4包括由第一宽度逐渐过渡至第二宽度的头部,当两个拉头2被移动并接触到解锁装置一侧的顶片4时,顶片4将第一弹性臂31在宽度方向与固定部件22分离,使得两个处于扣合连接状态的拉头2被拉开。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牙链1可以设置在两个非平面关系下的布带,因此两条牙链1在啮合过程中,两条牙链平面彼此交叉形成具有一定限定的预定角度;当使用尖锐物体破坏具有预定角度啮合状态下的拉链a时,尖锐物体因为牙链1存在的斜度而产生打滑,避免了拉链被外力破坏打开。

由此,在牙链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顶片4,牙链1的中间设置有两个拉头2,使用者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一边顶片4作为解锁端,将弹片3的第二弹性臂32紧固连接在远离解锁端一侧的拉头2的底部固定部件22上。拉链a在闭合状态时,两个拉头2紧靠在一起,弹片3的第一弹性臂31与靠近解锁端一侧的拉头2的固定部件22连接在一起,此时,随意拉动两个拉头2,两个拉头2相互连接一起移动,拉链a仍处于闭合状态;当两个拉头2被拉到与解锁端一侧的顶片4接触,并使顶片4顶开弹片3,然后拉动远离解锁端一侧的拉头2向远离解锁端移动,两个拉头2分离,拉链a被打开。闭合拉链时,只需拉动任意一侧的拉头2向另一拉头2移动,使两个拉头2重新紧靠在一起,弹片3的第一弹性臂31与靠近解锁端一侧的拉头2的固定部件22重新连接在一起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拉链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拉链a包括一对牙链1、两个拉头2、弹片3和顶片4。其中,弹片3包括一对第一弹性臂31和一对第二弹性臂32,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相同,使得弹片3形成为完全对称的结构,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都是从中间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的,每对弹性臂在长度方向上被形成为长方形,在长方形的端部向内均设有钩状结构,适于与拉头2进行连接。弹片3可以作为单独的零件进行出售,极大的方便了客户的需求。本实施例的牙链1、拉头2和顶片4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牙链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顶片4,牙链1的中间设置有两个拉头2,将弹片3的第二弹性臂32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拉头2的底部固定部件22上。拉链a在闭合状态时,两个拉头2紧靠在一起,弹片3的第一弹性臂31与另一拉头2的固定部件22连接在一起,此时,随意拉动两个拉头2,两个拉头2相互连接一起移动,拉链a仍处于闭合状态;当两个拉头2被拉到与任意一侧的顶片4接触,并使顶片4顶开弹片3,然后拉动远离顶片4一侧的拉头2移动,两个拉头2分离,拉链a被打开。闭合拉链时,只需拉动任意一个的拉头2向另一拉头2移动,使两个拉头2重新紧靠在一起,弹片3将两个拉头2重新连接在一起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