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充气气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穿戴的穿戴体为了尽量避免对人体的穿戴部位造成一定压力而采用气垫结构来减缓对人体的压力作用,而现有穿戴体的气垫结构一般都是采用固定封闭的气垫结构,具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能够借助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对气垫进行充气打气,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包括有穿戴体以及设于所述穿戴体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充气式气垫,所述缓冲打气装置包括有用于获取所述穿戴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以及由所述缓冲部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所述打气部导通连接至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充气以使得所述充气式气垫在所述穿戴体上用于进行缓冲减压。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缓冲打气装置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缓冲部为竖立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底部的弹簧,所述打气部为连接在所述弹簧顶部的载重组件以及所述载重组件顶部的所述空腔;所述载重组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可滑动式接触,所述弹簧随所述穿戴体运动而沿所述空腔上下震动以反复推动所述载重组件压缩所述空腔对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打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缓冲打气装置设为可随所述穿戴体活动过程中反复进行压缩复位的压缩打气筒,所述缓冲部和所述打气部分别对应设为所述压缩打气筒的外壁和内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打气部通过至少一导气管连接至所述充气式气垫的进气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充气式气垫的所述进气孔设有单向气流阀以使所述打气部向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持续性充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打气部与所述充气式气垫导通形成密闭腔体以使所述打气部向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频率性充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充气式气垫还设有至少一按压式排气阀。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充气式气垫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气压感应单元以及至少一用于所述气压感应单元感应到所述充气式气垫的气压达到预设的气压阈值时对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自动放气的放气单元。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穿戴体设为箱包或服饰或帽子或鞋类。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所述充气式气垫内置于所述穿戴体正对应在人体的穿戴部位。
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包括有穿戴体以及设于所述穿戴体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充气式气垫,所述缓冲打气装置包括有用于获取所述穿戴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以及由所述缓冲部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所述打气部导通连接至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充气以使得所述充气式气垫在所述穿戴体上用于进行缓冲减压。借此本发明能够借助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对气垫进行打气,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包括有穿戴体10以及设于所述穿戴体10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20和至少一充气式气垫30,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包括有用于获取穿戴体10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201以及由所述缓冲部201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202,所述打气部202导通连接至充气式气垫30进行充气以使得充气式气垫30在穿戴体10上用于进行缓冲减压。所述穿戴体10可以是箱包或服饰或帽子或鞋类,本实施例采用的穿戴体10为背包,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和充气式气垫30设于背包上;优选的是,所述充气式气垫30内置于所述穿戴体10正对应在人体的穿戴部位,如图,即所述充气式气垫30正对设置于背包对应在人体的后背部位,当然还可以将所述充气式气垫30内置到背包的背带中用于缓冲减少对用户肩膀的压力;通过用户背上所述背包进行运动或活动,则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的缓冲部201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获取运动动能并转化运动动能推动打气部202对所述充气式气垫30进行打气操作,进而作用于用户的背部进行缓冲减压,整个过程完全自主获取用户的运动动能,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打气装置20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缓冲部201为竖立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底部的弹簧,所述打气部202为连接在所述弹簧顶部的载重组件以及所述载重组件顶部的空腔;所述载重组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可滑动式接触,所述弹簧随所述穿戴体10运动而沿所述空腔上下震动以反复推动载重组件压缩所述空腔对充气式气垫30进行打气。其中,所述载重组件设为连接在弹簧顶部的面板,并且与缓冲打气装置20的空腔内壁之间可滑动式接触,所述弹簧在面板本身的重力下处于一种弹力压缩状态,当缓冲打气装置20随着背包进行移动或运动时,弹簧上下幅度震动,并推动所述面板对打气部202进行反复压缩,以进一步推动打气部202往充气式气垫30进行打气操作,完全由人力驱动,安全且环保。
所述打气部202通过至少一导气管203连接至所述充气式气垫30的进气孔301。本实施例的所述充气式气垫30呈对称铺盖人体背部的结构,包括有两个对称的进气孔301;本实施例设有两个缓冲打气装置20且两个缓冲打气装置20的打气部202分别对应连接至两个进气孔301上,由两个缓冲打气装置20分别打气进入所述充气式气垫30。
更好的是,所述充气式气垫30的进气孔301设有单向气流阀以使所述打气部202向充气式气垫30进行持续性充气。或者,所述打气部202与充气式气垫30导通形成密闭腔体以使所述打气部202向充气式气垫30进行频率性充气,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201的载重组件为与所述空腔内壁之间还可设为可滑动式密封接触,因此在载重组件反复进行压缩复位的过程中,所述打气部202对充气式气垫30进行频率性的充气与放气操作,即所述打气部202可对所述充气式气垫30进行充放气操作,进而使得充气式气垫30作用于用户的人体上进行气垫按摩作用,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的所述充气式气垫30还设有至少一按压式排气阀302;如图,所述充气式气垫30上设有对称的两个按压式排气阀302,通过所述按压式排气阀302,用户可以自主调节所述充气式气垫30的气压强度,增加用户的自主操控性,提升用户体验。
或者,还可以是所述充气式气垫30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气压感应单元以及至少一用于所述气压感应单元感应到充气式气垫30的气压达到预设的气压阈值时对所述充气式气垫30进行自动放气的放气单元,以实现充气式气垫30的智能气压强度调节。
图2示出所述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包括有穿戴体10以及设于所述穿戴体10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充气式气垫30,所述缓冲打气装置包括有用于获取穿戴体10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以及由所述缓冲部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所述打气部导通连接至充气式气垫30进行充气以使得充气式气垫30在穿戴体10上用于进行缓冲减压。
本实施例的所述穿戴体10为背包,所述缓冲打气装置设为可随所述穿戴体活动过程中反复进行压缩复位的压缩打气筒40,所述缓冲部和所述打气部分别对应设为所述压缩打气筒40的外壁和内腔。如图,所述压缩打气筒40内置于背包的背带101上,优选的是,背包的两条背带101都设有一压缩打气筒40且都设为弹性背带;用户背着所述背包进行运动或活动的过程中,背带101随运动或活动而反复进行伸缩,通过背带101反复伸缩以反复拉伸内置在背带101中的压缩打气筒40,从而使得压缩打气筒40进行打气操作;所述压缩打气筒40也通过至少一导气管连接到充气式气垫30的进气孔301上进行充气。当然,所述压缩打气筒40还可以内置在背包中对应在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由人体不断挤压背包的部位,通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不断挤压以使得所述压缩打气筒40进行打气操作。
如图,所述打气部与充气式气垫30导通形成密闭腔体以使所述打气部向充气式气垫30进行频率性充气,即所述压缩打气筒40的内腔与充气式气垫30导通连接,通过不断压缩复位所述压缩打气筒40以使得充气式气垫30进行不断反复充气放气的频率性打气操作。
或者还可以是,所述充气式气垫30的所述进气孔301设有单向气流阀以使所述打气部向所述充气式气垫30进行持续性充气。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运动式充气气垫系统,包括有穿戴体以及设于所述穿戴体上的至少一缓冲打气装置和至少一充气式气垫,所述缓冲打气装置包括有用于获取所述穿戴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动能的缓冲部以及由所述缓冲部转化所述运动动能以推动进行打气操作的打气部,所述打气部导通连接至所述充气式气垫进行充气以使得所述充气式气垫在所述穿戴体上用于进行缓冲减压。借此本发明能够借助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对气垫进行充气打气,安全环保且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