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818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肩背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肩背包主要用来盛装物品,方便携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双肩背包的主要群体是学生及户外旅游者,双肩背包的功能也只限于用于物品的携带、美观。现有的双肩背包无救生的功能,当学生放学回家或上学途中、或户外旅游者在野外旅游时,发现有人不慎掉入水中,在面对突如其来跌落水中的情况,往往会不顾自身危险而施予援手,即使会游泳的盲目下水,也发生了很多因救人而溺水身亡的悲惨事故。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出行乘坐的火车以及交通较为拥挤的地铁、公交车上,若是无座位供人休息的话,人们长期背着背包处于站立状态、腿脚较易出行疲劳。单独携带坐垫不方便,应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便于携带和使用的折叠凳子,现有的折叠凳子多为木质结构或塑料结构,外出时可折叠携带,但因为它的制作材料较为笨重也十分占据空间,外出携带并不十分理想。另外,市场上还有充气凳子,要么需要一定的充气设备协助才能较好使用,要么需要人工吹气,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发明一种体积小,易携带,可以能够快速鼓起来用作救生设备或者用作板凳的折叠袋,并且可以很好的与背包结合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背面的下方设置有带有拉链的暗袋,在暗袋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可折叠的抖气坐垫袋,所述抖气坐垫袋包括第一袋体和设有袋口的第二袋体,该第二袋体位于第一袋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袋体用作救生坐垫气囊,第二袋体用于折叠将气体集中于第一袋体内并可手动封口;所述第一袋体与第二袋体的分界处之间设有耐磨底垫,所述耐磨底垫与第一袋体之间连接有由两条拉链带组成的封口拉链;当第二袋体经折叠封口后,所述耐磨底垫通过封口拉链与第一袋体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二袋体隐藏包覆于第一袋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为双层连体结构,其包括有外防水布层和内塑胶膜层,内塑胶膜层与外防水布层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内塑胶膜层垂直放置于外防水布层内,且内塑胶膜层在袋口的一端四周与外防水布层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袋体在袋口处设置有两条能相互扣合的密封条,所述两条密封条相对固定于内塑胶膜层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袋体在袋口处设置有两块能相互紧靠的密封夹板,所述两块密封夹板相对固定于内塑胶膜层与外防水布层之间,所述第二袋体在密封夹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对插接的公扣和母扣;当第二袋体折叠到位后,所述公扣与母扣相互插接,使两块密封夹板相互压紧封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袋体在袋口处的外防水布层周围环绕设置有用于捆扎封口的收缩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袋体的上方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下凹坐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袋体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便于用手抓住的手提带,在第一袋体的下方设置有带挂钩的牵引带,所述牵引带通过挂钩与背包本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暗袋内放置有一防水收纳袋,所述抖气坐垫袋在未使用时被折叠包裹于防水收纳袋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在背包本体的暗袋内放置可折叠的抖气坐垫袋;抖气坐垫袋体积小,易携带,无需借助工具充气,使用时,只需将抖气坐垫袋从背包里拿出来打开并轻轻抖动进气,然后折叠第二袋体将气体集中于第一袋体内,封口后即形成一气囊,能用作休息凳子或救生工具;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具有背包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休息及水上紧急救生功能,方便在车站候车休息、长途旅游或者野外、户外游玩时使用或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背包本体与抖气坐垫袋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抖气坐垫袋在封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抖气坐垫袋在封口前的正投影图。

在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背包本体2—抖气坐垫袋21—第一袋体

22—第二袋体3—耐磨底垫4—封口拉链

5—密封夹板6—公扣7—母扣

8—手提带9—牵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兼具救生功能抖气坐凳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所述背包本体1背面的下方设置有带有拉链的暗袋,在暗袋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可折叠的抖气坐垫袋2,所述抖气坐垫袋2包括第一袋体21和设有袋口的第二袋体22,该第二袋体22位于第一袋体21的下方,所述第一袋体21用作救生坐垫气囊,第二袋体22用于折叠将气体集中于第一袋体21内并可手动封口;所述第一袋体21与第二袋体22的分界处之间设有耐磨底垫3,所述耐磨底垫3与第一袋体21之间连接有由两条拉链带组成的封口拉链4;当第二袋体22经折叠封口后,所述耐磨底垫3通过封口拉链4与第一袋体21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二袋体22隐藏包覆于第一袋体21的下方,使得抖气坐垫袋2的外形整体美观;当抖气坐垫袋2用作坐垫休息时,耐磨底垫3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所述耐磨底垫3具有一定的重量,在休息的时候方便摆放,不会随便移动或者倾斜;由于耐磨底垫3增加了抖气坐垫袋2的增量,当将抖气坐垫袋2抛给落水者时,更容易控制抛出的力量。

本发明在背包本体1的暗袋内放置可折叠的抖气坐垫袋2;抖气坐垫袋2体积小,易携带。第二袋体22的袋口为敞开式端口,只要将袋口张开,空气即可进入袋体内部,无需借助工具充气,使用简单。在具体使用时,只需将抖气坐垫袋2从暗袋里拿出来打开,用手张开袋口并上下抖动几下,实现将袋体抖直的同时,气体也进入了袋体内;然后进行手动封口,用手向下翻转折叠第二袋体22,将气体集中于第一袋体21内,抖气坐垫袋2随即形成一个气囊,当需要休息时能用作休息凳子,使用轻便,克服了出门旅游或者候车需单独携带折叠凳的麻烦。由于抖气坐垫袋2在封口后形成气囊,其具有良好的浮力,当人们带着背包出外遇见突发的溺水事件,那么,本抖气坐垫袋2可用作身边的救生工具,所述抖气坐垫袋2在快速封口形成气囊后,抛给落水者抓住自救或者捆绑在自身上,在保证自身的安全下进行救援,可以承担起一份社会救援责任。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本发明在具有背包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休息及水上紧急救援功能,方便车站候车、长途旅游或者野外/户外游玩时使用或救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为双层连体结构(在图中未标出),所述封口拉链4将该抖气坐垫袋2分隔形成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所述双层连体结构指的是包括有外防水布层和内塑胶膜层,内塑胶膜层与外防水布层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内塑胶膜层垂直放置于外防水布层内,且内塑胶膜层在袋口的一端四周与外防水布层缝合连接。所述内塑胶膜层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一旦其开口被封住,内部气体不易渗漏;所述外防水布层为具有较好韧性的尼龙布层,其与内塑胶膜层结合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可承受不大于125公斤的压力,完全适合绝大多数的成年人使用。所述抖气坐垫袋2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圆柱形、鼓形、方形或者其能够平稳放置承坐的其他形状,在本说明书中不作过多的限定。为了让抖气坐垫袋2的外形更加丰富,在外防水布层的表面设计图案层,使得外防水布层的外观更加漂亮,使用起来更赏心悦目的。

所述第二袋体22在折叠前进行封口的方式有很多,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袋体22在袋口处设置有两条能相互扣合的密封条,所述两条密封条相对固定于内塑胶膜层的内侧面。每条密封条均设有若干凸条,每两条相邻的凸条形成凹槽,两条密封条的凸条和凹槽能相互配合以形成两条密封条之间的扣合。使用密封条进行封口,其封口速度快。

作为第二袋体22的封口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袋体22在袋口处设置有两块能相互紧靠的密封夹板5,所述两块密封夹板5相对固定于内塑胶膜层与外防水布层之间,所述第二袋体22在密封夹板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对插接的公扣6和母扣7;当第二袋体22折叠到位后,所述公扣6与母扣7相互插接,使两块密封夹板5相互压紧封口。密封夹板5为具有较好弯曲变形性能的矩形胶片,在封口时,将两块密封夹板5合起来然后进行翻转折叠,将密封夹板5给裹着;然后手用力使得两侧的公扣6与母扣7向中间能够相互插接,进而实现封口。由密封夹板5及公扣6、母扣7的配合,使第二袋体22的封口较为牢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作为第二袋体22的封口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袋体22在袋口处的外防水布层周围环绕设置有用于捆扎封口的收缩绳。在封口前,将第二袋体22向下折叠并向中间聚拢,然后使用收缩绳进行捆绑固定,利用收缩绳进行封口的方式直接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袋体21的上方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下凹坐部。这样的设计符合人体曲线,坐下感到更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袋体21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便于用手抓住的手提带8,当抖气坐垫袋2用于救生工具,所述手提带8一方面可以方便落水者迅速的抓住。在第一袋体21的下方设置有带挂钩的牵引带9,所述牵引带9通过挂钩与背包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人坐在抖气坐垫袋2上休息时,由于背包与抖气坐垫袋2连着,休息时即使睡着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背包被坏人偷走。抖气坐垫袋2用作救生工具时,将抖气坐垫袋2抛给落水者抓住手提带8,然后施救者可以在岸边拉着牵引带9,帮助落水者快速抵达岸边、尽快上岸。

在本发明中,所述暗袋内放置有一防水收纳袋(在图中未标出),所述抖气坐垫袋2在未使用时被折叠包裹于防水收纳袋中,保证抖气坐垫袋2能够整齐收纳于暗袋内,方便拿出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