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伞推钮滑动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50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开关伞推钮滑动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伞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开关伞推钮滑动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伞具在收伞后,通常是利用伞柄上的弹性卡凸限位于伞架上的通孔内,以形成对伞架的定位,使得伞具能够保持收伞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多次使用后,伞柄上的弹性卡凸易疲劳,导致伞架易出现自动松脱的现象,影响了使用性能及使用安全性,也局限了伞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伞推钮滑动控制结构,其结构简单、巧妙合理、联动稳定,伞架不易非正常松脱,使用可靠性好,也提高了伞具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伞推钮滑动控制结构,包括有伞柄、装设于伞柄上的伞轴、沿伞轴可滑动式开关伞的伞架;所述伞架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伞柄具有中空部,所述伞柄上对应中空部装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推钮、伞架扣块、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

所述伞架扣块具有与前述第一卡扣部适配的第二卡扣部,所述伞架扣块还具有自伞柄朝向伞架斜向上延伸的斜面;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沿垂直于伞轴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于伞架扣块,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下端相对伞柄位置固定;所述推钮具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抵接于斜面上,所述推钮沿斜面自伞柄朝向伞架方向滑动,伞架扣块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对第一卡扣部的锁定,伞架脱扣开伞;所述伞架扣块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所述推钮受斜面联动而反向滑动复位,或者,所述推钮连接有推钮复位弹性元件来控制推钮复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伞柄上装设有沿伞轴方向延伸的防转限位凹槽,所述防转限位凹槽具有开设于伞柄端部的开口,相应地,前述伞架上凸设有防转限位凸筋,所述防转限位凸筋可滑动式适配于防转限位凹槽内;收伞后,防转限位凸筋自开口进入防转限位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钮包括有分体组装的推钮部及推钮连接块,所述推钮部露于伞柄外部,所述联动部形成于推钮连接块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伞架扣块具有弧形基部及分别连接于弧形基部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向部,前述斜面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向部的顶部;以及,所述推钮连接块具有两个与第一侧向部对应设置的第二侧向部,前述联动部形成于第二侧向部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伞架扣块具有竖向凸筋,于伞柄的中空部内相应形成有竖向槽,竖向凸筋适配于竖向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部为圆弧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伞柄包括有彼此上下拼装锁固的伞柄座和伞柄盖,前述中空部由伞柄座和伞柄盖围构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部内装设有伞轴固定块,所述伞轴固定块内设置有供伞轴定位的定位凹槽,所述伞轴位于定位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伞轴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伞轴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伞柄座上向上凸设有内螺纹连接柱,所述伞柄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内螺纹连接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通过螺丝连接于连接孔与内螺纹连接柱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钮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组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伞架上的第一卡扣部和伞柄上的推钮、伞架扣块、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设计及相互配合,实现对在关伞状态对伞架的锁定;通常,需开伞时,先推动推钮沿斜面自伞柄朝向伞架方向滑动,伞架扣块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对第一卡扣部的锁定,伞架脱扣开伞;伞架扣块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其斜面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其结构简单、巧妙合理、联动稳定,伞架不易非正常松脱,使用可靠性好,也提高了伞具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伞柄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伞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伞架扣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推钮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伞轴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伞柄11、伞柄座

111、防转限位凹槽112、竖向槽

113、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2、伞柄盖

121、第一连接孔122、第二内螺纹连接柱

123、二维码设置区20、伞轴

21、第一通孔

30、伞架31、第一卡扣部

32、防转限位凸筋40、伞架扣块

401、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1、第二卡扣部

42、斜面43、弧形基部

44、第一侧向部45、竖向凸筋

46、低位平面47、高位平面

51、推钮部52、推钮连接块

521、联动部522、第二侧向部

60、密码组件70、伞轴固定块

71、定位凹槽72、第二通孔

73、安装耳部80、推钮复位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开关伞推钮滑动控制结构,包括有伞柄10、装设于伞柄10上的伞轴20、沿伞轴20可滑动式开关伞的伞架30;所述伞架30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部31;所述伞柄10具有中空部,所述伞柄10上对应中空部装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推钮(具体指分体组装的推钮部51及推钮连接块52)、伞架扣块40、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

所述伞架扣块40具有与前述第一卡扣部31适配的第二卡扣部41,所述伞架扣块40还具有自伞柄10朝向伞架30斜向上延伸的斜面42;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沿垂直于伞轴20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上端连接于伞架扣块40,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下端相对伞柄10位置固定;所述推钮具有联动部521,所述联动部521抵接于斜面42上,所述推钮沿斜面42自伞柄10朝向伞架30方向滑动,伞架扣块40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41对第一卡扣部31的锁定,伞架30脱扣开伞;所述伞架扣块40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42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优选的,所述推钮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组件60,使用时,需要通过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对于前述推钮的行程限位,下述推钮部51于伞柄盖的凹位中有相适配的行程槽,其限定了推钮部51沿前后方向(即伞轴20延伸方向)上的位移范围。

所述伞柄10上装设有沿伞轴20方向延伸的防转限位凹槽111,所述防转限位凹槽111具有开设于伞柄10端部的开口,相应地,前述伞架30上凸设有防转限位凸筋32,所述防转限位凸筋32可滑动式适配于防转限位凹槽111内;收伞后,防转限位凸筋32自开口进入防转限位凹槽111,这样,收伞后伞架30不会与伞柄10有相对转动,也有利于伞架30在收伞后的状态保持。

所述推钮包括有分体组装的推钮部51及推钮连接块52,在推钮连接块52上开设有安装孔,推钮部51下端嵌装于安装孔内形成于推钮连接块52的组装固定。所述推钮部51露于伞柄10外部,所述联动部521形成于推钮连接块52的底部。在推钮连接块52的端部连接有推钮复位弹性元件80,所述推钮复位弹性元件80沿伞轴20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在用手向前滑动推钮部51后,释放推钮部51,整个推钮会在推钮复位弹性元件80的作用下向后复位,当然,推钮也是可以仅在前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或伞架扣块40的斜面42联动作用下,实现复位,此处,对于推钮而言,是结合两方面的复位作用力来实现顺畅复位。

所述伞架扣块40具有弧形基部43及分别连接于弧形基部43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向部44,前述斜面42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向部44的顶部;前述第二卡扣部41形成于弧形基部上,其呈弧形凸筋状;以及,所述推钮连接块52具有两个与第一侧向部44对应设置的第二侧向部522,前述联动部521形成于第二侧向部52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架扣块40具有竖向凸筋45,于伞柄10的中空部内相应形成有竖向槽112,竖向凸筋45适配于竖向槽112内,以确保伞架扣块40在下压或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向上复位作用过程中,都能够保持上下位移的位置精确性。在具体结构设计方面,所述联动部521设计为圆弧凸部,其上端面为半圆弧面;此处,左、右侧的第一侧向部44上均沿伞轴20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有两个斜面42,前述竖向凸筋45对应各斜面42的最高端布置,竖向凸筋45的设置也起到加强伞架扣块40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在斜面42的最低端、斜面42的最高端分别连接有低位平面46、高位平面47。

所述伞柄10包括有彼此上下拼装锁固的伞柄座11和伞柄盖12,前述中空部由伞柄座11和伞柄盖12围构而成。所述中空部内装设有伞轴固定块70,此处,是将伞轴固定块70安装于伞柄盖12底部,于伞轴固定块70的左、右侧延伸形成有安装耳部73,利用安装耳部73实现伞轴固定块70于伞柄盖12上的固定;所述伞轴固定块70内设置有供伞轴20定位的定位凹槽71,所述伞轴20位于定位凹槽71内。所述伞轴2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伞轴固定块7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72,所述伞柄座11上向上凸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13,所述伞柄盖1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1,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1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二通孔72、第一通孔21,通过第一螺丝连接于第一连接孔121与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13之间,于伞柄盖12上对应第一螺丝锁固位置,设置有二维码设置区123,通常,设置有一沉槽,第一连接孔121向上贯通沉槽底面,第一连接孔121为沉头螺丝孔,这样,第一螺丝隐于第一连接孔123内,将二维码条贴设于沉槽内,刚好覆盖住第一螺丝,这样,在外部看不出螺丝位;此处,所述第二通孔72、第一通孔21均开设有两个,在伞柄盖12上向下凸设有第二内螺纹连接柱122,第二内螺纹连接柱122穿过第一通孔21,利用第二螺丝连接于第一通孔21与第二内螺纹连接柱122之间,如此,形成伞柄座11和伞柄盖12之间的稳固组装。

接下来,大致介绍利用前述推钮控制结构进行开关伞操作过程:

需要开伞时,先通过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然后,向前推动推钮部51沿斜面42自伞柄10朝向伞架30方向滑动,伞架扣块40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41对伞架30上第一卡扣部31的锁定,伞架30脱扣开伞;释放推钮部51后,伞架扣块40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42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推钮也在推钮复位弹性元件80的复位作用下反向复位;

需要关伞时,手动将伞架30向下滑动,伞架30的第一卡扣部31顺势卡于第二卡扣部41上,在第一卡扣部31、第二卡扣部41上均形成有便于卡入的导引面;此处,在第一卡扣部的前侧形成有第一凹位,第一卡扣部的后侧表面具有第一导引斜面,在第二卡扣部41的后侧形成有第二凹位,第二卡扣部41的前侧表面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这样,第一卡扣部31的第一导引斜面沿第二导引斜面向后卡入第二凹位内,在关伞后,伞架扣块40一直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弹性作用力下,保持对伞架30的可靠锁止,伞架30不易非正常松脱;下一次开伞时,需重复前述开伞步骤。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伞架上的第一卡扣部和伞柄上的推钮、伞架扣块、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设计及相互配合,实现对在关伞状态对伞架的锁定;通常,需开伞时,先推动推钮沿斜面自伞柄朝向伞架方向滑动,伞架扣块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对第一卡扣部的锁定,伞架脱扣开伞;伞架扣块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其斜面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其结构简单、巧妙合理、联动稳定,伞架不易非正常松脱,使用可靠性好,也提高了伞具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