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583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垫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鞋垫原料基本都是全棉的,虽然透气但是不抗菌也不吸汗,穿久了鞋垫就会变潮,感到不舒服,而且脚上的微生物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下迅速繁殖引起脚臭;传统的鞋垫一般不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使得细菌繁殖迅速,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垫,该鞋垫不仅透气性良好且能够抗菌吸汗,提升鞋垫的舒适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该工艺操作简便、进行消毒能够使得鞋垫具有抗菌、吸汗排汗的性能。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其中,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1.5-3:2-4:1。本发明提出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1.5-3:2-4:1的比例混合后依次进行并纱、织制、练漂以及消毒。本发明鞋垫及其制备工艺的有益效果是:鞋垫利用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协同作用使得其具有优异的透气性能,且吸汗性能和排汗性能也极好,且能一致细菌的生长,能防止用户由于鞋垫潮湿而引发脚部疾病,提升鞋垫的舒适度。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工艺能够快速地制备得到抗菌、透气性良好的鞋垫,且该工艺操作简单,条件较易达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垫及其制备工艺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该鞋垫利用菠萝纤维和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相互协同作用不仅仅使得鞋垫具有透气功能,同时使得鞋垫具有抗菌、吸汗排汗的功能,进而提升鞋垫的舒适性,减少鞋垫内病菌的生长,避免使用者由于鞋内潮湿以及细菌过多而引起的脚部疾病。菠萝纤维即菠萝叶纤维,又称凤梨麻,是从菠萝叶片中提取的纤维,属于叶片麻类纤维。菠萝纤维外观洁白,柔软爽滑,手感如蚕丝,故又有菠萝丝的称谓。菠萝纤维经深加工处理后,外观洁白,柔软爽滑。在本实施例中菠萝纤维与四沟道聚酯纤维混纺,使得鞋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汗性且挺括不起皱。四沟道聚酯纤维是常用语运动服装内的高吸湿纤维,主要是杜邦公司用于生产coolmax织物的四沟道(tefra-channel)聚酯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其实就是聚酯纤维采用四沟道技术编制得到具有四沟道结构的聚酯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的对于植物含湿量的控制效果良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能将水分从人体芯吸到织物表面并去除。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桃,内有白色的纤维和黑褐色的种子,纤维供纺织及絮衣被用。用棉制作的各种棉型织物就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棉能够为鞋垫提供良好的透气性能、吸湿性且提升鞋垫的耐磨性能,延长鞋垫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1.5-3:2-4:1。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采用上述比例能够保证上述三者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仅仅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使得鞋垫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汗和排汗功能,以减少鞋垫上细菌的滋生,继而提升鞋垫的舒适度,减少使用者由于不透气、不排汗而引起的脚臭、脚痛、发炎等疾病的发生。若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使用的比例超过或低于该范围则可能导致制备得到的鞋垫的某一功能消失,例如上述三者使用的比例未位于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比例则可能导致鞋垫的排汗功能降低,且鞋垫已发生褶皱。进一步优选地,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1.5-2:2-3:1。采用该比例能够保证制备得到的鞋垫的相关性能达到最佳值。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首先,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1.5-3:2-4:1的比例混合,上述三者的混合均匀后得到的纤维混合物直接用于并纱形成单纱,降低纤维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混合不均而导致的股线捻不匀的程度,并且平衡各单纱的张力,提高股线的强度,并改善外观,使得表面粗糙且具有明显毛刺的股线表面更光滑,减少毛刺的数量。进一步地,并纱采用的是三道并合,采用三道并合处理纤维混合物,单纱内每股股线受力均匀,不易发生断裂,保证单纱结构的完整,且单纱具有较高的张力,更利于后续织制得到织物,且使得织物的性质更稳定。并纱完成后将并纱得到的纱线即单纱喂入节能喷气织布机进行面料的织制。具体地,是将纱线在速度为400-500rpm,入纬率为2200-2300m/min,纬度范围为5-80e/cm的喷气织布机内进行纺织。喷气织布机的相关参数设置为上述参数,织制时控制单纱进入速率和角度使得织布机能够以合适的速率对单纱进行织制,在尽可能更快速织制更多织布的基础上降低织布机的能耗。且对单纱进口的角度进行限制使得织布机能够纺织得到所需的纹路,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织制采用的1/2的斜纹组织。采用斜纹组织使得织物更柔软且光滑,提升后续得到鞋垫的柔软度,继而提升其舒适度。编制完成后得到坯布,但是在前段并纱以及织制过程中,织线与对应设备接触,可能造成织线毛躁或者沾染上设备上的机油,继而污染织物,因此在将织物剪裁为对应的鞋垫之前,需要对织物进行练漂。在织物未进行剪裁前进行漂练是为了避免漂练过程中鞋垫受到各种试剂或者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形,继而使得制备的鞋垫与所需的鞋垫不一致。因此,为了使得后续制备得到的鞋垫性质不会发生变化需要将织物进行练漂后才进行剪裁得到对应大小的鞋垫。且将织物制成鞋垫后再进行练漂会增加生产人员的操作时间,和练漂溶剂等使用,进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从生产陈本考虑也是想练漂而后再进行剪裁。练漂是将织制得到的织物与复合生物酶和双氧水混合进行煮练。复合生物酶和双氧水协同作用对织物表面或者内部夹杂的污染物以及杂质进行清理。复合生物酶可以能水解织物内的杂质,而双氧水可以促进复合生物酶的水解功能,双氧水又可以对复合生物酶不能水解或者为水解完全的杂质进行氧化,去除部分杂质且能漂白织物。同时复合生物酶能够促进双氧水的氧化作用,促进漂白的功能。复合生物酶和双氧水协同作用快速清除织物内的杂质使得织物更加柔顺、光滑,减少织物内可能引起病菌生长的物质的数量,继而能够减少病菌生长。进一步地,煮练的温度为65-75℃,时间为50-65min,浴比为1:30-50,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55-70g复合生物酶;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130-150g质量浓度为20-30%的双氧水。煮练的温度控制在65-75℃能够保证复合生物酶和双氧水的生物活性,保证二者能够协同作用。而煮练时间为50-65分钟,使得复合生物酶和双氧水能够充分和与织物内的杂质充分接触并反应,使得杂质被水解或被氧化进而纯化织物,使得织物表面更软化、更光滑且减少织物内杂质的含量。采用上述浴比保证织物能够充分的与复合生物酶和双氧水作用。而符合生物酶的浓度和双氧水的浓度使得二者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佳,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织物内的杂质清除。进一步地,复合生物酶主要是由精炼酶、渗透剂jfc、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按照质量比为1-3:2-2.5:1.5-3: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采用上述酶制备得到的复合生物酶不仅具有水解功能,还可以进行氧化,能够增强复合生物酶与织物的作用,同时对于双氧水的氧化也有促进作用。精炼酶、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共同作用能够增强复合生物酶的活性,而添加渗透剂与上述几种酶相互协同作用,能够提升酶与织物的水解以及氧化能力,加快复合生物酶去除织物内的杂质。同时,上述各个原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比例范围保护制备得到的复合生物酶效果最佳。进一步地,复合生物酶是在30-45℃条件下,将精炼酶和渗透剂jfc混合后再与中性纤维素酶混合后再与氧化酶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的颜色透明且ph为2.5-3.5。首先将精炼酶与渗透剂混合,使得精炼酶与渗透剂混合均匀,更利于后续中性纤维素酶和氧化酶混合均匀,而后再添加中性纤维素酶,由于渗透剂将精炼酶等表面张力降低,利于中性纤维素酶的添加,最后添加氧化酶是为了防止过早添加氧化酶变性,保证复合生物酶的活性。最终复合生物酶的ph为2.5-3.5,保证复合生物酶的活性,防止复合生物酶失活。煮练完成后可将织物剪裁成所需大小的鞋垫而后进行消毒,先进行裁剪而后进行消毒,是为了防止裁剪过程中引入新的病菌,因此为了保证鞋垫抗菌效果,需要在对织物进行裁剪后才能进行消毒。进一步地,消毒是在50-60℃的条件下,将煮练后得到的精炼织品与质量分数为10~25%的纳米银溶液混合浸泡,浸泡时间为20-30min,保证纳米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充分地与剪裁好的鞋垫作用,并将鞋垫内的细菌全部杀灭。且纳米银溶液中纳米银的质量百分比为10-25%,也保证了纳米银溶液中有充足的纳米银离子与各个细菌作用,进而达到良好的杀菌的效果。进一步地,纳米银溶液中纳米银的粒径为0.5-1.5纳米。该粒径范围内的纳米银能够更快速地进入菌体内与氧代谢酶结合,进而快速杀死细菌。其他粒径范围纳米银杀菌效果差,不能达到本发明的要求。进一步地,消毒完成后对鞋垫进行烘干以及定型处理,具体地,烘干是在气流速度为8~10m/s,温度为110~120℃的烘干机内烘50-60分钟,烘干机的气流速度和温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保证了具有高能量的气体与鞋垫热交换充分,使得鞋垫能够快速被烘干,且鞋垫内的纤维结构未被破坏,鞋垫也未因为高温而发生形变,保证鞋垫结构的完整性。而定型则是在温度为110~120℃的定型机内定型5-8min,采用该温度对鞋垫进行热压定型,保证鞋垫内纤维不会被破坏且鞋垫结构完整不发生变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垫通过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协同作用提升鞋垫透气、吸汗和排汗的功能,使得鞋垫一直处于干燥的状态,避免鞋垫潮湿而滋生细菌、减少脚部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鞋垫的制备工艺利用练漂、消毒等操作使得鞋垫更柔软、更光滑,同时降低鞋垫内细菌的数量,避免细菌生长,为使用者提供具有抗菌、吸汗排汗的鞋垫。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其中,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1.5:3: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1.5:3: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并纱,并纱采用的是三道并合。并纱完成后将并纱得到的单纱以入纬率为2280m/min,纬度为80e/cm的方式放入速度为400rpm的喷气织布机内进行纺织。得到具有1/2的斜纹组织的织物。而后将织物进行练漂,具体地,煮练温度为65℃,时间为55min,浴比为1:30,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55g复合生物酶;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150g质量浓度为20%的双氧水。其中,复合生物酶主要是由精炼酶、渗透剂jfc、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按照质量比为1:2.5:1.5: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具体地,制备过程是在30℃条件下,将精炼酶和渗透剂jfc混合后再与中性纤维素酶混合后再与氧化酶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的颜色透明且ph为3。而后将练漂后的织物剪裁为所需的鞋垫。而后在50℃的条件下,鞋垫与质量分数为20%的纳米银溶液混合浸泡30min消毒,其中,纳米银的粒径为1纳米。消毒完成后进行烘干,烘干是在气流速度为10m/s,温度为110℃的烘干机内烘50分钟。烘干完成后进行定型,定型是在温度为120℃的定型机内定型5min。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其中,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2:2.5: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2:2.5: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并纱,并纱采用的是三道并合。并纱完成后将并纱得到的单纱以入纬率为2200m/min,纬度为50e/cm的方式放入速度为450rpm的喷气织布机内进行纺织。得到具有1/2的斜纹组织的织物。而后将织物进行练漂,具体地,煮练温度为75℃,时间为50min,浴比为1:40,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60g复合生物酶;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140g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其中,复合生物酶主要是由精炼酶、渗透剂jfc、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按照质量比为2:2:2: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具体地,制备过程是在35℃条件下,将精炼酶和渗透剂jfc混合后再与中性纤维素酶混合后再与氧化酶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的颜色透明且ph为2.5。而后将练漂后的织物剪裁为所需的鞋垫。而后在55℃的条件下,鞋垫与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银溶液混合浸泡25min消毒,其中,纳米银的粒径为1.5纳米。消毒完成后进行烘干,烘干是在气流速度为9m/s,温度为115℃的烘干机内烘60分钟。烘干完成后进行定型,定型是在温度为110℃的定型机内定型8min。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其中,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3:2: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3:2: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并纱,并纱采用的是三道并合。并纱完成后将并纱得到的单纱以入纬率为2300m/min,纬度为5e/cm的方式放入速度为500rpm的喷气织布机内进行纺织。得到具有1/2的斜纹组织的织物。而后将织物进行练漂,具体地,煮练温度为70℃,时间为60min,浴比为1:50,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70g复合生物酶;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145g质量浓度为25%的双氧水。其中,复合生物酶主要是由精炼酶、渗透剂jfc、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按照质量比为3:2.2:3: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具体地,制备过程是在45℃条件下,将精炼酶和渗透剂jfc混合后再与中性纤维素酶混合后再与氧化酶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的颜色透明且ph为3.5。而后将练漂后的织物剪裁为所需的鞋垫。而后在60℃的条件下,鞋垫与质量分数为25%的纳米银溶液混合浸泡20min消毒,其中,纳米银的粒径为0.5纳米。消毒完成后进行烘干,烘干是在气流速度为8m/s,温度为120℃的烘干机内烘55分钟。烘干完成后进行定型,定型是在温度为115℃的定型机内定型7min。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其中,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2.5:4: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2.5:4: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并纱,并纱采用的是三道并合。并纱完成后将并纱得到的单纱以入纬率为2250m/min,纬度为20e/cm的方式放入速度为420rpm的喷气织布机内进行纺织。得到具有1/2的斜纹组织的织物。而后将织物进行练漂,具体地,煮练温度为68℃,时间为65min,浴比为1:35,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65g复合生物酶;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130g质量浓度为22%的双氧水。其中,复合生物酶主要是由精炼酶、渗透剂jfc、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按照质量比为1.5:2.4:2.5: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具体地,制备过程是在40℃条件下,将精炼酶和渗透剂jfc混合后再与中性纤维素酶混合后再与氧化酶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的颜色透明且ph为3.2。而后将练漂后的织物剪裁为所需的鞋垫。而后在57℃的条件下,鞋垫与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银溶液混合浸泡27min消毒,其中,纳米银的粒径为1.2纳米。消毒完成后进行烘干,烘干是在气流速度为9m/s,温度为117℃的烘干机内烘58分钟。烘干完成后进行定型,定型是在温度为117℃的定型机内定型6min。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垫,其主要是由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制备得到,其中,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质量比为2:3: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垫的制备工艺: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按照质量比为2:3: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并纱,并纱采用的是三道并合。并纱完成后将并纱得到的单纱以入纬率为2220m/min,纬度为10e/cm的方式放入速度为460rpm的喷气织布机内进行纺织。得到具有1/2的斜纹组织的织物。而后将织物进行练漂,具体地,煮练温度为72℃,时间为58min,浴比为1:45,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58g复合生物酶;每升煮练的溶液中含有135g质量浓度为27%的双氧水。其中,复合生物酶主要是由精炼酶、渗透剂jfc、氧化酶和中性纤维素酶按照质量比为3:2:3: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具体地,制备过程是在37℃条件下,将精炼酶和渗透剂jfc混合后再与中性纤维素酶混合后再与氧化酶混合搅拌直至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的颜色透明且ph为3。而后将练漂后的织物剪裁为所需的鞋垫。而后在53℃的条件下,鞋垫与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银溶液混合浸泡22min消毒,其中,纳米银的粒径为1纳米。消毒完成后进行烘干,烘干是在气流速度为10m/s,温度为115℃的烘干机内烘53分钟。烘干完成后进行定型,定型是在温度为120℃的定型机内定型5min。对比例1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按照质量比为4:6:1以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鞋垫。对比例2将将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按照质量比为1:1:1以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鞋垫。实验例1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鞋垫进行透气性能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参见gb/t5453-1997,采用的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鞋垫的大小一致,操作过程采用的压降一致,具体的检测结果参见表1。表1透气性能检测透气率(mm/s)实施例11580实施例21550实施例31364实施例41421实施例51586对比例1870对比例2857根据表1的检测结果,将实施例1-5的检测结果和对比例1-2的检测结果对比可知,实施例1-5的透气率均高于对比例1-2的透气率,说明鞋垫内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比例对于鞋垫的性能影响极大。且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5的透气率均高达1550mm/s以上,说明其透气性能极好,而实施例3和4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垫具有极佳的透气性能。实验例2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鞋垫进行抗菌性能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参照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测试标准,采用的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鞋垫的大小一致,具体检测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的检测结果见表2。表2抗菌性能检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施例198.599.3实施例298.398.9实施例395.794.6实施例494.595.1实施例598.899.0对比例185.284.6对比例284.984.1根据表2的检测结果,将实施例1-5的检测结果与对比例1-2的检测结果对比可知,实施例1-5的鞋垫抑菌值均高于对比例1-2的鞋垫的抑菌值,说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鞋垫的抗菌性能均优于对比例1-2的抗菌性能,且实施例1、2、5的鞋垫的抗菌性能极佳,说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鞋垫具有极好的抗菌性能。进一步说明,鞋垫内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比例对于鞋垫的性能影响极大。实验例3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鞋垫进行吸湿性检测,分别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鞋垫剪裁为30cm长,3cm宽的矩形,分别把7条试样品条上端夹在夹子上固定,使其下端的铅笔线正好与标尺读数的零点对齐。将横架连同标尺及试样一起下降,直到标尺读数零点与水平面接触为止。记录30min液体上升的高度。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表3吸湿性检测根据表3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5液体升高的高度均大于200,说明实施例1-5的鞋垫吸水性能极好,而其中实施例1、2、5的高度均大于220,进一步说明三者的吸湿性极佳。且对比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垫的吸湿性能均较好,继而说明鞋垫内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比例对于鞋垫的性能影响极大。实验例4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鞋垫进行导湿性检测。取相同大小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鞋垫,而后将其放入相同水量(1l)的水中侵泡相同时间(20分钟)后用离心脱水机脱水1分钟,而后分别将脱水的7个样品挂在50℃的烘箱中,30分钟后测量每个样品水分的流失量,且测试时在烘箱中测量。具体检测结果见表4。表4导湿性失水率越高表示鞋垫导湿性越好,因此,根据表4的检测结果可知,实施例1-5的鞋垫的失水率均达到94%以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垫具有极好的导湿性,其中实施例1、2、5的失水率高达97%以上,说明其导湿性能更好。且对比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检测结果可知,鞋垫内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和棉的比例对于鞋垫的性能影响极大。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鞋垫具有优异的透气性能,且吸汗性能和排汗性能也极好,且能一致细菌的生长,能防止用户由于鞋垫潮湿而引发脚部疾病,提升鞋垫的舒适度。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工艺能够快速地制备得到抗菌、透气性良好的鞋垫,且该工艺操作简单,条件较易达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