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穿戴设备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的表带与表体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耳连接方式,即表体与表带通过生耳(生耳是一种用于穿设连接表体与表带的钢棒)连接;另一种是嵌套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表带为一个由软性材料制成的整体结构,表体通过外力强压于表带的框架内部。这两种连接方式在具体应用中普遍存在表带拆装不便、维护不便、更换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提供了电子穿戴设备,其解决了现有智能手表存在表带拆装不便、维护不便、更换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子穿戴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主体和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连接的连接带,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至少一端部设有插孔,所述连接带的至少一端部设有可插入所述插孔内且可在所述插孔内旋转后实现定位的插块。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具有内腔,所述插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插块包括可穿设于所述插孔内并可在所述插孔内旋转的穿设部和可从所述插孔内穿设于所述内腔内并可在所述内腔内旋转的卡位部。
可选地,所述插孔为椭圆形孔或者长方形孔或者腰型孔,所述卡位部的形状与所述插孔的形状匹配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带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连接的分带体,两所述分带体的一端可相互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分带体之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设有所述插块。
可选地,所述分带体包括由软胶材料制成的软胶部分和设于所述软胶部分一端且由硬胶材料制成的硬胶部分,所述硬胶部分包括所述插块和过渡连接于所述插块与所述软胶部分之间的过渡部。
可选地,所述硬胶部分呈工字型。
可选地,所述硬胶部分通过模内镶件注塑成型工艺与所述软胶部分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两端部都设有所述插孔,两所述分带体之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都设有所述插块;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只有一端部设有所述插孔,且只有一个所述分带体之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设有所述插块。
可选地,两所述分带体相互连接的位置可调节。
可选地,该电子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主体的至少端部设置插孔,在连接带的至少一端部设置可插入插孔内且可在插孔内旋转后实现定位插块,这样,在组装连接带与电子设备主体时,可将插块插入插孔内后旋转实现定位,从而实现了连接带与电子设备主体的快速、便捷组装连接;而在拆卸连接带与电子设备主体时,将插块旋转后从插孔内拔出,即实现了连接带与电子设备主体的快速、便捷拆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在满足其连接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连接带与电子设备主体的巧妙连接,让连接带的更换体验更好、更方便快捷。当将这种电子穿戴设备的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上时,可有效解决现有智能手表存在表带拆装不便、维护不便、更换不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主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主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带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分带体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主体1和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连接带2,电子设备主体1的至少一端部设有插孔101,连接带2的至少一端部设有可插入插孔101内且可在插孔101内旋转后实现定位的插块2111。电子设备主体1的端部,具体为电子设备主体1之沿连接带2长度方向延伸的极限部位。具体地,插块2111在某一位置状态下可自由穿过插孔101,而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就无法穿过插孔101。具体应用中,在组装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时,将插块2111插入插孔101内后,进一步将插块2111旋转一定角度,即可使得插块2111锁紧定位于电子设备主体1上,从而实现了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快速、便捷组装连接;而在拆卸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时,将插块2111旋转后从插孔101内拔出,即实现了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快速、便捷拆卸。这种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连接结构新颖、实用性强,且拆、装方便、快捷。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5所示,电子设备主体1具有内腔(图未示),插孔101与内腔连通,插块2111包括可穿设于插孔101内并可在插孔101内旋转的穿设部21111和可从插孔101内穿设于内腔内并可在内腔内旋转的卡位部21112。卡位部21112的宽度尺寸大于穿设部21111的宽度尺寸。电子设备主体1具体包括具有内腔的主模组11,主模组11包括具有内腔的主壳体、安装于主壳体顶部的显示屏111和安装于主壳体内的电子元器件,主壳体的至少一端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插孔101。卡位部21112只有旋转至某一状态(连接带2呈立起的状态)下时才能穿于插孔101内。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用户正常穿戴电子穿戴设备时连接带2的状态定义为使用状态。连接带2在使用状态时,连接带2的底部扁平表面贴合于用户手臂的皮肤表面,电子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111背对用户手臂的皮肤表面,此时,插块2111与电子设备主体1处于锁紧定位状态,插块2111无法从插孔101内直接拔出;而当将插块2111旋转一定角度(此处为90度)后,连接带2处于立起的状态,连接带2的窄边侧面贴合于用户手臂的皮肤表面,此时,卡位部21112刚好可从插孔101内拔出;当连接带2在使用状态下,用户不想让显示屏111外露时,可将电子设备主体1旋转180度,从而使得显示屏111贴向用户手臂的皮肤表面,进而起到保护显示屏111的作用。具体应用中,在装配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时,将电子设备主体1的显示屏111处于朝上放置,将连接带2旋转至立起的状态,将插块2111插入插孔101内,然后将连接带2旋转90度到达使用状态,使得插块2111锁紧定位于电子设备主体1内。
优选地,插孔101为长条形孔。长条形孔具体为纵向跨度尺寸远大于横向跨度尺寸的孔,卡位部21112的形状与插孔101的形状匹配,其可使得卡位部21112在某一状态下可穿过穿孔、而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就无法穿过插孔101。连接带2旋转至立起的状态下,卡位部21112的形状与插孔101的形状匹配。具体安装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时,在将连接带2旋转至立起的状态下,可将插块2111的卡位部21112从插孔101推入内腔内;在插块2111插入插孔101内后,将插块2111旋转一定角度后,卡位部21112就无法直接从插孔101内拔出,达到使卡位部21112锁紧定位于内腔内的目的,从而实现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连接固定。
优选地,插孔101为腰型孔或者椭圆形孔或者长方形孔,卡位部21112的形状与插孔101的形状匹配设置。卡位部21112的形状与插孔101的形状匹配设置具体指:卡位部21112的外廓形状与插孔101的内廓形状相同,卡位部21112的外廓尺寸具体可等于或略小于插孔101的内廓尺寸。腰型孔又称长圆孔,其具体为两端是半圆弧形、中间是矩形的孔。腰型孔、长方形孔、椭圆形孔都属于长条形孔,从而都可使得卡位部21112在某一状态下可穿过穿孔、而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就无法穿过插孔101,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连接带2包括两个分别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分带体21,两分带体21的一端可相互连接、另一端都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其中,至少一个分带体21之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端部设有插块2111。两分带体21可分别连接于电子设备主体1的两端,且两分带体21的自由端可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子穿戴设备在用户人臂上的穿戴。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5和图6所示,分带体21包括由软胶材料制成的软胶部分212和设于软胶部分212一端且由硬胶材料制成的硬胶部分211,硬胶部分211包括插块2111和过渡连接于插块2111与软胶部分212之间的过渡部2112。软胶材料具体为性能较软的胶料,软胶材料具体为性能较硬的胶料。此处,插块2111采用硬胶材质制成,利于保证插块2111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可靠性;软胶部分212采用软胶材质制成,利于保证分带体21的可弯曲性能,从而利于电子穿戴设备在臂体上的穿戴;过渡部2112采用硬胶材料制成,利于保证插块2111与软胶部分212结合的可靠性。
优选地,硬胶部分211呈工字型,即卡位部21112的宽度和过渡部2112的宽度都大于穿设部21111的宽度。其结构简单,且利于保证插块2111旋转定位后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硬胶部分211通过模内镶件注塑成型工艺与软胶部分212一体成型。模内镶件注塑成型工艺又称模内一体成型工艺,其具体为将已成型好的第一结构(如此处的硬胶部分211)放在第二结构(如此处的软胶部分212)的成型模具内并注塑成型第二结构以使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结合为一体的成型工艺。此处,硬胶部分211和软胶部分212通过模内镶件注塑成型工艺结合为整体,一方面可利于保证硬胶部分211与软胶部分212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利于分别保证硬胶部分211和软胶部分212的各自材质性能;再一方面利于省去硬胶部分211与软胶部分212的后续装配工序。
优选地,电子设备主体1的两端部都设有插孔101,两分带体21之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端部都设有插块2111。这样,两分带体21都是通过插块2111插入插孔101内旋转的方式实现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连接,其连接带2的装配、拆卸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一个电子穿戴设备上也可只设有一个插孔101和一个插块2111,即:电子设备主体1只有一端部设有插孔101,且只有一个分带体21之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的端部设有插块2111,这样,只有一个分带体21是通过插块2111插入插孔101内旋转的方式实现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连接,另一个分带体21可通过其它方式与电子设备主体1连接,如卡扣连接方式(凸扣与扣孔的卡扣配合方式)、磁铁吸附连接方式(磁铁与磁铁或者磁铁与金属元件的吸附方式)等。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两分带体21相互连接的位置可调节。具体地,一个分带体2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01,另一个分带体2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连接部202,各第二连接部202沿其所在分带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201可与任一个第二连接部202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使得电子设备主体1可佩戴于不同大小的臂体上,从而利于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快捷更换连接带2的电子穿戴设备结构,其在满足其连接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连接带2与电子设备主体1的巧妙连接,使得连接带2的拆、装可徒手操作完成,让连接带2的更换体验更好、更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优选适用于智能手表,电子设备主体1对应为智能手表的表体,连接带2对应为智能手表的表带。将上述电子穿戴设备的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上,可有效解决现有智能手表存在表带拆装不便、维护不便、更换不便的技术问题,使得表带的更换和佩戴更方便快捷;且当用户不想让表体的显示屏111外露时,只需旋转180度,就可让表体的显示屏111贴向人的皮肤表面,从而起到保护显示屏111的作用。当然了,具体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也可适用于其它可穿戴于人臂上的电子穿戴产品,如智能手环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穿戴设备,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方式简单可靠,仅需旋转90度一个步骤即可完成连接带2的安装,提高用户体验度;2)连接带2加工制造成本低廉可靠;3)当用户不想让显示屏111外露时,只需旋转180度,就可让显示屏111贴向皮肤部分,起到保护显示屏111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