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员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839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员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衣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病员裤。



背景技术:

病人在住院期间统一穿着病员衣裤是为了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安全、舒适,防止交叉感染,便于统一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见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对尿失禁,尿潴留,手术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据统计,泌尿外科近85%的住院病人需要留置尿管。然而,泌尿外科及手术病人术后留置尿管及其他管道后穿着传统病员裤子不方便,卧位时有的病人把裤子套在膝盖上面,有的把裤子穿在臀部位置,穿着不平整,皮肤受压不均匀,易引起压疮,且医生每次检查时需要把病人的一边裤腿退下以检查伤口情况。有的病人觉得留置尿管穿裤子不方便通常会不穿裤子,治疗时容易暴露病人隐私,容易受凉,增加院内感染机会;病人下床活动时,只能将尿管从裤腰处反折后挂于腰间,容易造成引流不畅,尿液逆流,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且限制病人的活动,容易造成牵拉,致使尿管脱落。现有的传统病员裤不宜固定引流袋,易逆流,缺乏人文关怀,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员裤,方便带有留置尿管及其他管道的病人卧床及起床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病员裤,包括含有腰头、裆部、裤腿的裤子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裤腿至少一边设置有用于放置引流袋的裤兜,裤兜下方设置有用于伸出引流袋短管的开口。

所述裆部设置有用于伸出引流袋的裆部开口。

所述裆部开口为弧形开口,该弧形开口采用拉链闭合。

优选地,该弧形开口采用双头拉链闭合。

所述裆部开口为半圆形开口,所述裆部具有弧形分割线,该弧形分割线与腰头方向平行,该半圆形开口的上方具有遮挡片可将半圆形开口盖住,遮挡片的一端与弧形分割线缝合。

所述遮挡片与裆部采用子母扣或魔术粘贴扣连接。

所述裤兜上方设置袋盖,该袋盖与裤腿的缝合处设置袢条,该袢条上设置有纽扣。

所述裤腿内侧裤兜的背面设置有裤兜拉链。

所述裤兜正面设置有观察开口,用于从外面直接查看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采用上述病员裤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引流袋放置于裤兜中,引流袋的短管可以从裤兜下方的开口处穿出,固定更牢靠,有效防止尿液、引流液与外界环境、人员的接触,防逆流,避免牵拉,降低意外脱管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并可直接从裤兜的开口处将尿液放出,省去将引流袋从裤兜处取出的步骤;在裆部设置开口,病人采取卧位时,引流袋可从裆部开口处穿出,固定在床边,医生检查会阴处伤口或者更换引流袋时可直接拉开拉链或者掀开遮挡片查看,免去脱掉裤子的尴尬;病人起床活动时可选择将引流袋从裆部开口处或者裤腿内侧裤兜背面的拉链开口伸出,放置于裤兜内;此外,裤兜正面设置有观察开口,当引流袋放置于裤兜内时可通过该观察开口直接查看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员裤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避免引流管被裤子所压迫和牵扯,防逆流,降低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更好地固定引流袋,保护隐私,简单易操作,体现人文关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病员裤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病员裤的裤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病员裤的裤腿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引流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病员裤2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腰头1、裆部2、裤腿3、裤兜4、袋盖41、袢条42、纽扣421、开口43、裤兜拉链44、弧形拉链5、闭合口51、遮挡片6、子母扣61、半圆形开口7、弧形分割线8、观察开口9、长导管101、挂环102、短管1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病员裤,包括含有腰头1、裆部2、裤腿3的裤子主体,所述裤腿两边设置有裤兜4,裤兜4下方设置有用于伸出引流袋短管103的开口43。裤兜4正面设置有观察开口9,用于从外面直接查看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变化。裤兜位于裤腿侧缝处,高度在裆部最低点21以下,膝盖以上。所述裤兜4上方设置袋盖41。所述袋盖41与裤腿3的缝合处设置袢条42,该袢条42上设置用于固定引流袋在裤兜内的位置的纽扣421。所述裤腿3内侧裤兜4的背面设置有裤兜拉链44,可供引流袋从裤兜拉链44开口处直接放入裤兜。裆部2设置弧形拉链5,弧形拉链5将裆部2分割,其开口的大小可满足医生查看病人伤口及更换引流袋等操作的需要。优选地裆部拉链5为双头拉链,病人可根据需要调节拉链闭合口51的位置。病员裤的腰头1采用松紧带固定。

病人起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从该裤腿3内侧裤兜4背面的裤兜拉链44开口穿过,直接到达裤兜4,使引流袋的长导管101不会暴露在外部,从而避免了导管发生扯挂的问题,而且也不会让别人看出来,保护隐私,且在裤兜4下方设置开口43,可以使引流袋的短管103从裤兜下方的开口43穿出,将引流袋的挂环102挂在裤兜上方袢条42的纽扣421上,使用时袢条42和纽扣421塞在裤兜内,袋盖41盖在裤兜4上,该纽扣421可进一步固定引流袋在裤兜4内的位置。且当病人需要放出引流袋内的液体时,省去将引流袋从裤兜4取出的步骤,避免牵拉导管,更为方便。裤兜正面设置观察开口9的目的是方便医护人员及病人及时查看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变化。病人起床活动后又采取卧位的,可将引流袋从裤兜处取出,挂在床边。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原理以及功效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病人起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直接从裆部弧形拉链5开口穿出放置于裤兜4内,使引流袋的长导管101不会全部暴露在外部,从而减少导管发生扯挂的问题,掀开袋盖41,将引流袋放入裤兜4内,使引流袋的短管103从裤兜4下方的开口43穿出,将引流袋的挂环102挂在裤兜上方袢条42的纽扣421上,使用时袢条42和纽扣421是塞在裤兜内的,袋盖41盖在裤兜4上,该纽扣421可进一步固定引流袋在裤兜4内的位置。且当患者需要放出引流袋内的液体时,省去将引流袋从裤兜4取出的步骤,避免牵拉导管,更为方便。病人起床活动后又采取卧位的,可将引流袋从裤兜4处取出,挂在床边。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原理以及功效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病人采取卧位时,可将引流袋从裆部的弧形拉链5开口处取出,挂在床边,医生查看会阴处伤口时可直接拉开弧形拉链5,从开口处检查伤口情况及更换引流袋,免去病人需要脱去裤子的尴尬,更具人文关怀。

实施例四,见图2至图5所示,一种病员裤,包括含有腰头1、裆部2、裤腿3的裤子主体,所述裤腿两边设置有裤兜4,裤兜4下方设置有用于伸出引流袋短管103的开口43。裤兜正面设置有观察开口9,用于从外面直接查看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变化。裤兜4位于裤腿侧缝处,高度在裆部最低点21以下,膝盖以上。所述裤兜上方设置袋盖41。所述袋盖41与裤腿3的缝合处设置袢条42,该袢条42上设置用于固定引流袋在裤兜内的位置的纽扣421。所述裤腿3内侧裤兜4的背面设置有裤兜拉链44,可供引流袋从裤兜拉链44开口处直接放入裤兜。裆部2设置半圆形开口7,其开口的大小可满足医生查看病人伤口及更换引流袋等操作的需要,裆部2具有弧形分割线8,该弧形分割线8与腰头1方向平行,该半圆形开口7的上方具有遮挡片6可将半圆形开口7盖住,遮挡片6的一端与裆部2的弧形分割线8缝合,通过子母扣61或魔术粘贴扣与裆部2连接。病员裤的腰头1采用抽绳固定。

病人起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从该裤腿内侧裤兜4背面的裤兜拉链44开口穿出,直接到达裤兜4,使引流袋的长导管101不会暴露在外部,从而避免了导管发生扯挂的问题,而且也不会让别人看出来,保护隐私,且在裤兜4下方设置开口43,可以使引流袋的短管103从裤兜下方的开口43穿出,将引流袋的挂环102挂在裤兜上方袢条42的纽扣421上,使用时袢条42和纽扣421塞在裤兜内,袋盖41盖在裤兜4上,该纽扣421可进一步固定引流袋在裤兜4内的位置。且当患者需要放出引流袋内的液体时,省去将引流袋从裤兜4取出的步骤,避免牵拉导管,更为方便。裤兜正面设置观察开口9的目的是方便医护人员及病人及时查看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变化。病人起床活动后又采取卧位的,可将引流袋从裤兜4处取出,挂在床边。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原理以及功效与实施例四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病人起床活动时可将遮挡片6掀开,将引流袋直接从裆部半圆形开口7穿出,扣上子母扣61,使引流袋的长导管101从空隙处穿出,将引流袋放置于裤兜4内,使得引流袋的长导管101不会全部暴露在外部,从而减少导管发生扯挂的问题,掀开袋盖41,将引流袋放入裤兜4内,使引流袋的短管103从裤兜4下方的开口43穿出,将引流袋的挂环102挂在裤兜上方袢条42的纽扣421上,使用时袢条42和纽扣421是塞在裤兜内的,袋盖41盖在裤兜4上,该纽扣421可进一步固定引流袋在裤兜4内的位置。且当患者需要放出引流袋内的液体时,省去将引流袋从裤兜4取出的步骤,避免牵拉导管,更为方便。病人起床活动后又采取卧位的,可将引流袋从裤兜4处取出,挂在床边。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原理以及功效与实施例四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病人采取卧位时,可将引流袋从裆部半圆形开口7处穿出,扣上子母扣61,使引流袋的长导管从空隙处穿出,将引流袋挂在床边,医生查看会阴处伤口时可将遮挡片6掀开,从半圆形开口7处检查伤口情况及更换引流袋,免去病人需要脱去裤子的尴尬,更具人文关怀。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原理以及功效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病人身上有多个引流袋时,可将引流袋分别放在两边裤腿的裤兜内,分散重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