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制衬衫袖口纽扣的钉扣机。
背景技术:
参加正式的宴会,商务谈判,婚礼,欣赏儒雅的文艺演出时等正式场合着装一般优先甄选西装。要想使自己所穿着的西装真正称心中意,就必须在西装的款式、穿法、搭配等方面严守规范。穿着西服时都要在西服里面搭配一件衬衫,衬衫的袖口常常露出西服的袖口之外,男士衬衫的袖口叫介英,又称袖克夫。因此,为了穿着方便和美观,一般都是在衬衫的袖口处缝制袖叉,然后再在袖叉处缝制纽扣并开设相应的钮孔。缝制纽扣时先由相应的送扣机将待钉制的纽扣送至钉扣机的机针相应处,再由钉扣机将纽扣钉制到袖克夫上,一般的钉扣机通常一次只能给一片袖克夫进行钉扣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的衬衫袖克夫钉扣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衬衫袖克夫钉扣机,包括工作台、钉扣机、送料组件、控制装置和送扣机。钉扣机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包括机架、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第一台板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侧的左部后部上。第二台板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侧的右部后部上。控制装置用于操作控制设备运行。送扣机用于向钉扣机自动输送待钉制的纽扣。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钉扣机安装座组件和压布组件。钉扣机通过钉扣机安装座组件可调节设置在工作台上。钉扣机位于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之间,上部相应部位位于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上侧。送扣机固定设置在钉扣机安装座组件上,送料组件包括送料面板、左右驱动组件、前后驱动组件和定位条。定位条有2至5条,各条定位条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送料面板的上侧上,送料面板上可依次摆放多片袖克夫,由压布组件将各袖克夫压紧固定在送料面板上。送料面板可前后左右运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由左右驱动组件驱动其左右运动,由前后驱动组件驱动其前后运动。从而由送料面板将袖克夫依次连续送至钉扣机处进行钉扣。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送料组件还包括连接座板。左右驱动组件包括左右驱动电机、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左右第一同步带、第三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左右第二同步带、左右第一直线导轨和左右第二直线导轨。左右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机架上部左部上,其电机轴朝向前方。第一同步带轮固定设置在左右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同轴传动连接,且通过相应的安装座转动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左部上。左右第一同步带围绕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设置。第四同步带轮通过相应的安装座转动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右部上。左右第二同步带围绕第三同步带轮和第四同步带轮设置。连接座板通过相应的同步带夹与左右第二同步带固定连接。左右第一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前部上。左右第二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前部上,位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的后侧。连接座板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的滑块和左右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从而由左右驱动电机驱动连接座板沿左右第一直线导轨和左右第二直线导轨左右运动。
前后驱动组件包括前后驱动电机、前后驱动齿轮、前后驱动齿条、前后第一直线导轨和前后第二直线导轨。前后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连接座板的下侧上,其电机轴向上穿过连接座板。前后驱动齿轮固定设置在前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前后驱动齿条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送料面板的下侧上,与前后驱动齿轮相啮合。前后第一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连接座板的上侧左部上。前后第二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连接座板的上侧右部上。送料面板固定设置在前后第一直线导轨的滑块和前后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上,从而由前后驱动电机驱动送料面板沿前后第一直线导轨和前后第二直线导轨前后运动。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定位条有3条,3条定位条从左至右依次称为第一定位条、第三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第一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对称设置在第三定位条的左右两侧。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定位条有4条,4条定位条从左至右依次称为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第四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与第四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对称设置在送料面板上。第二定位条的右边到第四定位条的左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定位条的右边到第二定位条的左边之间的距离。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压布组件包括压脚架、压脚架驱动组件和压脚组件。压脚架驱动组件包括压布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压布第一直线导轨、压布第二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和压布第二直线导轨。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固定设置在送料面板的下侧左部上。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固定设置在送料面板的下侧右部上。压布第一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上,其气缸杆向上伸出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外。压布第一直线导轨的导轨沿上下向固定设置在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上。压布第一直线导轨的滑块与压脚架的左部相应部位固定连接。压布第二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上,其气缸杆向上伸出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外。压布第二直线导轨的导轨沿上下向固定设置在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上。压布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与压脚架的右部相应部位固定连接。压脚组件有2至6组,各组压脚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均包括压脚连接座和压脚。各组压脚组件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设置在压脚架上。压脚连接座与压脚架固定连接。压脚固定设置在压脚连接座上,压脚采用高密度海绵材质制成。使用时压脚将袖克夫压紧固定在送料面板上。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钉扣机安装座组件包括机头安装板、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和调节组件。左侧连接板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右侧连接板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位于左侧连接板的右侧。调节组件有4组,4组调节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连接板、调节连接板、连接锁定螺杆和调节螺杆。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机架上。4组调节组件中的2组沿前后向依次由其各自的调节连接板可调节固定设置在左侧连接板上。4组调节组件中的另外2组沿前后向依次由其各自的调节连接板可调节固定设置在右侧连接板上。调节组件的安装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机头安装板上。连接锁定螺杆从上至下先旋合在安装连接板上,穿过机头安装板后再旋合在调节连接板上。连接锁定螺杆设有相应的两个防脱螺母,两个防脱螺母中的一个与安装连接板的上表面相接触,另一个与调节连接板的上表面相接触。调节螺杆从上至下依次旋合在安装连接板上和机头安装板上,向下穿过机头安装板后其下端转动设置在调节连接板中。调节螺杆上设有相应防脱螺母,该防脱螺母与安装连接板的上表面相接触。钉扣机由其相应部分固定设置在机头安装板上。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工作台还包括第一活动台板。第一活动台板采用磁铁吸附式固定在第一台板与钉扣机的相应部位之间。第一台板和第一活动台板前部沿左右向设有标尺。钉扣机安装座组件还包括机头支撑柱。机头支撑柱固定设置在机头安装板上,向上伸出第一台板外。当第一活动台板拆下后,第一钉扣机的相应部分可向左翻转,翻转后由机头支撑柱对其进行支撑,便于维修保养钉扣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衬衫袖克夫钉扣机的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袖克夫,工人将多片袖口夫摆好之后,钉扣机可以自动连续多片钉扣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了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衬衫袖克夫钉扣机设有钉扣机安装座组件,能调节钉扣机的高度和水平,确保了钉扣质量;还能支撑放倒后的钉扣机的相应部分,便于维修保养。
(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的第一活动台板和均采用磁铁吸附式固定连接方式,安装拆卸方便,便于钉扣机维修保养。
(4)本实用新型的送料面板上设有定位条,同时还设有标尺,确保袖克夫摆放准确,提高了钉扣精度。
(5)本实用新型设有压布组件,压布组件的压脚采用高密度海绵材质制成,能将袖克夫压紧固定在送料面板上且不损伤袖克夫,钉扣作业时确保袖克夫不会移动,确保钉扣质量,使用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衬衫袖克夫钉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图1的左后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钉扣机安装座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送料组件及机架相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右视示意图;
图13为从图10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从图10的右后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从图10的左后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压布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从图1的右后上方观察时压布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工作台1,机架11,第一台板12,第二台板13,第一活动台板14,
钉扣机2,
钉扣机安装座组件3,机头安装板31,左侧连接板32,右侧连接板33,
调节组件34,安装连接板34-1,调节连接板34-2,连接锁定螺杆34-3,调节螺杆34-4,
机头支撑柱35,
送料组件4,送料面板41,连接座板42,
左右驱动组件43,左右驱动电机43-1,第一同步带轮43-2,第二同步带轮43-3,左右第一同步带43-4,第三同步带轮43-5,第四同步带轮43-6,左右第二同步带43-7,左右第一直线导轨43-8,左右第二直线导轨43-9,
前后驱动组件44,前后驱动电机44-1,前后驱动齿轮44-2,前后驱动齿条44-3,前后第一直线导轨44-5,前后第二直线导轨44-6,
定位条45,第一定位条45-1,第二定位条45-2,第三定位条45-3,第四定位条45-4,第五定位条45-5,
压布组件5,压脚架51,
压脚架驱动组件52,压布第一驱动气缸52-1,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52-2,压布第一直线导轨52-3,压布第二驱动气缸52-4,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52-5,压布第二直线导轨52-6,
压脚组件53,压脚连接座53-1,压脚53-2,
控制装置6,第一控制面板61,第二控制面板62,
标尺7,送扣机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衬衫袖克夫钉扣机包括工作台1、钉扣机2、钉扣机安装座组件3、送料组件4、压布组件5、控制装置6和送扣机8。控制装置6包括第一控制面板61和第二控制面板62。第一控制面板61用于操作控制钉扣机2,第二控制面板62用于操作控制送料组件4、压布组件5和送扣机8。
见图1至图8,工作台1包括机架11、第一台板12、第二台板13和第一活动台板14。第一台板12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侧的左部后部上。第二台板13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侧的右部中部上。钉扣机2通过钉扣机安装座组件3可调节设置在工作台1上。钉扣机2位于第一台板12和第二台板13之间,上部相应部位位于第一台板12和第二台板13上侧。第一活动台板14采用磁铁吸附式固定在第一台板12与钉扣机2的相应部位之间。第一控制面板61固定设置在钉扣机安装座组件3上。第二控制面板62固定设置在第一台板12上。第一台板12和第一活动台板14前部沿左右向设有标尺7。
见图1至图9,钉扣机安装座组件3包括机头安装板31、左侧连接板32、右侧连接板33、调节组件34和机头支撑柱35。左侧连接板32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右侧连接板33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位于左侧连接板32的右侧。调节组件34有4组,4组调节组件3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连接板34-1、调节连接板34-2、连接锁定螺杆34-3和调节螺杆34-4。左侧连接板32和右侧连接板33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的机架11上。4组调节组件34中的2组沿前后向依次由其各自的调节连接板34-2可调节固定设置在左侧连接板32上。4组调节组件34中的另外2组沿前后向依次由其各自的调节连接板34-2可调节固定设置在右侧连接板33上。调节组件34的安装连接板34-1固定连接在机头安装板31上。连接锁定螺杆34-3从上至下先旋合在安装连接板34-1上,穿过机头安装板31后再旋合在调节连接板34-2上。连接锁定螺杆34-3设有相应的两个防脱螺母34-5,两个防脱螺母34-5中的一个与安装连接板34-1的上表面相接触,另一个与调节连接板34-2的上表面相接触。调节螺杆34-4从上至下依次旋合在安装连接板34-1上和机头安装板31上,向下穿过机头安装板31后其下端转动设置在调节连接板34-2中。调节螺杆34-4上设有相应防脱螺母,该防脱螺母与安装连接板34-1的上表面相接触。机头支撑柱35固定设置在机头安装板31上,向上伸出第一台板12外。
见图1至图9,钉扣机2由其相应部分固定设置在机头安装板31上。当第一活动台板14拆下后,钉扣机2的相应部分可向左翻转,翻转后由机头支撑柱35对其进行支撑,便于维修保养钉扣机2。送扣机8固定设置在机头安装板31上,用于向钉扣机2自动输送待钉制的纽扣。
见图1至图8和图10至图15,送料组件4包括送料面板41、连接座板42、左右驱动组件43、前后驱动组件44和定位条45。定位条45有3或45条,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5条定位条是3条定位条和4条定位条并存时的状态,使用时根据需要拆掉其中的2条或1条。送料面板41上设有相应的5个定位条安装位,5条定位条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送料面板41的上侧上。5条定位条从左至右依次称为第一定位条45-1、第二定位条45-2、第三定位条45-3、第四定位条45-4和第五定位条45-5。第二定位条45-2和第四定位条45-4对称设置在第三定位条45-3的左右两侧。第一定位条45-1和第五定位条45-5对称设置在第三定位条的左右两侧。第二定位条45-2的右边到第三定位条45-3的左边之间的距离和第三定位条45-3的右边到第四定位条45-4的左边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定位条45-1的右边到第二定位条45-2的右边之间的距离和第四定位条45-4的右边与第五定位条45-5的左边之间的距离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条45-1的左边到第二定位条45-2的右边之间的距离和第四定位条45-4的右边到第五定位条45-5的左边之间的距离均为186毫米。第一定位条45-1的右边与第二定位条45-2的左边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第二定位条45-2的右边到第三定位条45-3的左边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见图10至图15,左右驱动组件43包括左右驱动电机43-1、第一同步带轮43-2、第二同步带轮43-3、左右第一同步带43-4、第三同步带轮43-5、第四同步带轮43-6、左右第二同步带43-7、左右第一直线导轨43-8和左右第二直线导轨43-9。左右驱动电机43-1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部左部上,其电机轴朝向前方。第一同步带轮43-2固定设置在左右驱动电机43-1的电机轴上。第二同步带轮43-3和第三同步带轮43-5同轴传动连接,且通过相应的安装座转动设置在机架11的上部左部上。左右第一同步带43-4围绕第一同步带轮43-2和第二同步带轮43-3设置。第四同步带轮43-6通过相应的安装座转动设置在机架11的上部右部上。左右第二同步带43-7围绕第三同步带轮43-5和第四同步带轮43-6设置。连接座板42通过相应的同步带夹与左右第二同步带43-7固定连接。左右第一直线导轨43-8由其导轨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机架11的上部前部上。左右第二直线导轨43-9由其导轨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机架11的上部前部上,位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43-8的后侧。连接座板42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43-8的滑块和左右第二直线导轨43-9的滑块固定连接,从而由左右驱动电机43-1驱动连接座板42沿左右第一直线导轨43-8和左右第二直线导轨43-9左右运动。
见图10至图15,前后驱动组件44包括前后驱动电机44-1、前后驱动齿轮44-2、前后驱动齿条44-3、前后第一直线导轨44-5和前后第二直线导轨44-6。前后驱动电机44-1固定设置在连接座板42的下侧上,其电机轴向上穿过连接座板42。前后驱动齿轮44-2固定设置在前后驱动电机44-1的电机轴上。前后驱动齿条44-3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送料面板41的下侧上,与前后驱动齿轮44-2相啮合。前后第一直线导轨44-5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连接座板42的上侧左部上。前后第二直线导轨44-6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连接座板42的上侧右部上。送料面板41固定设置在前后第一直线导轨44-5的滑块和前后第二直线导轨44-6的滑块上,从而由前后驱动电机44-1驱动送料面板41沿前后第一直线导轨44-5和前后第二直线导轨44-6前后运动。
见图1至图8、图16和图17,压布组件5包括压脚架51、压脚架驱动组件52和压脚组件53。压脚架驱动组件52包括压布第一驱动气缸52-1、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52-2、压布第一直线导轨52-3、压布第二驱动气缸52-4、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52-5和压布第二直线导轨52-6。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52-2固定设置在送料面板41的下侧左部上。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52-5固定设置在送料面板41的下侧右部上。压布第一驱动气缸52-1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52-2上,其气缸杆向上伸出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52-2外。压布第一直线导轨52-3的导轨沿上下向固定设置在第一驱动气缸连接座52-2上。压布第一直线导轨52-3的滑块与压脚架51的左部相应部位固定连接。压布第二驱动气缸52-4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52-5上,其气缸杆向上伸出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52-5外。压布第二直线导轨52-6的导轨沿上下向固定设置在第二驱动气缸连接座52-5上。压布第二直线导轨52-6的滑块与压脚架51的右部相应部位固定连接。压脚组件53有2至6组,本实施例为4组。各组压脚组件53的结构均相同,均包括压脚连接座53-1和压脚53-2。各组压脚组件53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设置在压脚架51上。压脚连接座53-1与压脚架51固定连接。压脚53-2固定设置在压脚连接座53-1上,压脚53-2采用高密度海绵材质制成。使用时压脚53-2将袖克夫压紧固定在送料面板41上。
本实用新型的衬衫袖克夫钉扣机使用时:
当袖克夫的宽度大于第一定位条45-1的右边到第二定位条45-2的左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时,将第二定位条45-2和第四定位条45-4拆下,保留第一定位条45-1、第三定位条45-3和第五定位条45-5,将四片袖克夫从左至右依次摆放在送料面板41上,且各袖克夫分别紧贴相应的第一定位条45-1的右侧、第三定位条45-3的左侧、第三定位条45-3的右侧和第五定位条45-5的左侧。
当袖克夫的宽度小于第一定位条45-1的右边到第二定位条45-2的左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时,将第三定位条45-3拆下,保留第一定位条45-1、第二定位条45-2、第四定位条45-4和第五定位条45-5,将六片袖克夫从左至右依次紧贴摆放在送料面板41上,且各袖克夫分别紧贴相应的第一定位条45-1的右侧、第二定位条45-2的左侧、第二定位条45-2的右侧、第四定位条45-4的左侧、第四定位条45-4的右侧和第五定位条45-5的左侧。
然后由压脚架驱动组件52驱动压脚架51向下运动,从而通过各压脚组件53的压脚53-2将袖克夫压紧固定在送料面板41上。最后由送料组件4的左右驱动组件43和前后驱动组件44驱动送料面板41随钉扣机2做相应的同步动作,由钉扣机2将送扣机8依次送来的纽扣依次钉制到各相应的袖克夫上,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