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及包括其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683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鞋垫及包括其的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涉及鞋。



背景技术:

通常,鞋包括两个结构要素,即,鞋帮(UPPER)及鞋底(SOLE)。通过将鞋帮缝合或粘结在鞋底来形成收容脚的空间。

关于上述空间、即鞋的内部,由于脚上产生的汗而容易产生湿气。在长期穿戴湿气多的鞋的情况下,有可能患上湿疹或细菌性皮肤疾病。

因此,为了预防足部疾病和舒适的穿戴感,需要使鞋的内部空气强制循环(或排出)。

韩国授权实用新型公报第20-0374445号及韩国授权实用新型公报第20-0354578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公开了附加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垫。

通常,鞋垫为大量生产的产品,10韩元~100韩元的成本差异也会成为左右签订供货合同(或订货合同)的因素。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复杂,因而在实现产品化的情况下,生产费用会很高。

同时,现有技术通过位于脚底下方的槽(或管)形态的流路来使空气移动。但是,当步行时,上述流路因脚底的扭曲而有可能被阻塞或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这样一种鞋垫,其具有空气循环功能,并具有简单的结构,不仅以既薄又轻的方式实现产品化,而且生产成本低,容易制造。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鞋垫的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通过在脚底形状的本体上使第一软膜、缓冲衬垫、第二软膜、脚跟衬垫及后跟部件等层叠而可使鞋的内部空气循环的鞋垫和包括上述鞋垫的鞋。

根据实施例,上述鞋垫包括:脚底形状的本体,上述本体在下部面形成有放置槽,在前侧部形成有与上述放置槽相连通的一个以上的空气吸入孔;第一软膜,设置于上述放置槽,上述第一软膜在前侧部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空气流入孔,下部面与使上述空气流入孔开闭的启动盖相结合;多孔性合成树脂材料的前脚掌衬垫,设置于上述本体与上述第一软膜之间;多孔性合成树脂材料的缓冲衬垫,位于上述第一软膜的下方,放置于上述放置槽;第二软膜,与上述本体相结合而封闭上述放置槽,上述第二软膜在后侧部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空气排出孔,下部面与使上述空气排出孔开闭的启动盖相结合;多孔性合成树脂材料的脚跟衬垫,设置于上述第二软膜的下方;以及后跟部件,与上述本体相结合而覆盖上述脚跟衬垫,上述后跟部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排出槽。

此外,根据实施例,上述鞋还包括:管,与上述鞋垫相结合而使空气移动到规定高度;以及内衬部件,衬垫于上述鞋的内部壁面,其在一侧面形成有空气移动槽。

在上述内容中所公开的鞋垫和鞋的生产成本低,且容易制作。此外,就上述鞋垫而言,因脚底的扭曲而产生破损或使空气循环功能下降的可能性低。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00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b为简要示出对图2中的鞋垫100施加或解除负荷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鞋垫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6a至图6b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鞋垫200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简要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鞋300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100'、100":鞋垫;110:本体;112:放置槽;114:空气吸入孔;

120:第一软膜;122:空气流入孔;124:启动盖;130:前脚掌衬垫;

140:缓冲衬垫;150:第二软膜;152:空气排出孔;154:启动盖;

160:脚跟衬垫;170:后跟部件;172:空气排出槽;180:底板部件;

200:鞋垫;210:本体;212:放置槽;214:空气吸入孔;216:空气排出槽;

220:软膜;222:空气流入孔;224:启动盖;280:底板部件;300:鞋;

310:管;320:内衬部件;322:空气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鞋垫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a至图1b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鞋垫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鞋垫的立体图。

参照图1a至图1b及图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00包括本体110、第一软膜120、前脚掌衬垫130、缓冲衬垫140、第二软膜150、脚跟衬垫160及后跟部件170。此外,还可包括底板部件180。

本体110呈可以支撑脚底的脚底形状,具有规定厚度。在本体110的后部形成有以规定高度包围脚后跟的壁。在本体110的下部面形成有放置槽112,在前侧部,即,在与在脚中出汗最多的前足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放置槽112相连通的一个以上的空气吸入孔114。

优选地,空气吸入孔114以放射状或蜂巢状形成有多个,以便均匀地吸入前足部的潮湿空气。

第一软膜120设置于放置槽112的内侧的上部面。第一软膜120为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 Urethane)、硅树脂等的材料。在第一软膜120的前侧部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空气流入孔122,下部面与使空气流入孔122开闭的启动盖124相结合。启动盖124起到止回阀的功能。

优选地,启动盖124的材料与第一软膜120的材料相同。启动盖124呈直径比空气流入孔122大的圆形,每个空气流入孔122分别设置有一个启动盖124。此外,也可设置为呈“8”字形状,来对2个空气流入孔122进行开闭。

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在标准大小(260mm)的鞋中,即使1~2个空气流入孔122也能使空气充分地流入。尤其是,在增加空气流入孔122和启动盖124的数量的情况下,仅会使制作费用增加,在空气流入量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

因此,在第一软膜120的内侧并列地开出两个空气流入孔122后,使下部面的规定位置与“8”字形状的启动盖124的中心部相结合(粘结),来使启动盖124如蝴蝶翅膀一样进行工作,这种结构为最经济的结构。

前脚掌衬垫130的材料为多孔性合成树脂制成,设置于放置槽112的内侧的上部面与第一软膜120的上部面之间。前脚掌衬垫130形成空气的移动空间。若设置有前脚掌衬垫130,则有可使空气吸入孔114和空气流入孔122的数量变得不同的效果。即,可使由多个空气吸入孔114吸入的空气仅向2个空气流入孔122移动。

缓冲衬垫140的材料为具有规定弹性的多孔性合成树脂制成,放置于放置槽112。缓冲衬垫140形成空气的移动空间。此外,从下方支撑启动盖124,使得启动盖124可以工作。

第二软膜150的材料为与第一软膜120相同或类似的材料。第二软膜150与本体110相结合来封闭放置槽112。在第二软膜150的后侧部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空气排出孔152,下部面与使空气排出孔152开闭的启动盖154相结合。启动盖154起到止回阀的功能。

脚跟衬垫160的材料为具有规定弹性的多孔性合成树脂制成,位于第二软膜150的下方来遮住空气排出孔152。脚跟衬垫160形成空气的移动空间。此外,从下方支撑启动盖154,使得启动盖154可工作。

后跟部件170与本体110相结合来盖住脚跟衬垫160。在后跟部件170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排出槽172。空气排出槽172仅形成于壁面也无妨。

底板部件180对第二软膜150的下部进行收尾,并保护第二软膜150。

以下,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鞋垫10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图3a至图3b为简要示出对鞋垫100施加负荷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参照图3a,在对鞋垫100的前侧部的上部面施加负荷的情况下,空气流入孔122被启动盖124自然地堵住。此时,收容于缓冲衬垫140的空气经由空气排出孔152而流入脚跟衬垫160,与残留于脚跟衬垫160的空气一同经由空气排出槽172向外部排出。与第二软膜150相结合的启动盖154借助于空气的移动而自然地开启。

参照图3b,在解除对鞋垫100的前侧部的上部面施加的负荷的情况下(此时,鞋帮(未图示)被脚背所支撑,在脚底与本体110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处于缓冲衬垫140的内部气压降低的状态,因此,鞋内部的空气经由空气流入孔122而流入缓冲衬垫140。与第一软膜120相结合的启动盖124借助于空气的移动而自然地开启。

在此过程中,启动盖124、154以最简单的形态起到止回阀的功能。即,防止空气的逆流。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0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4,在空气流入孔122位于空气吸入孔114的正下方的情况下,不设置前脚掌衬垫130也无妨。

第三实施例

图5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鞋垫10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5,关于缓冲衬垫140,在利用第一软膜120及第二软膜150得到封装后(缓冲衬垫140位于第一软膜120与第二软膜150之间,第一软膜120及第二软膜150的边缘熔接起来),放置于放置槽112。

如上所述,在使第一软膜120及第二软膜150与缓冲衬垫140实现模块化的情况下,容易制造,因而可使生产性提高。

第四实施例

图6a至图6b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鞋垫20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6a至图6b,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鞋垫200包括本体210、软膜220、前脚掌衬垫130、缓冲衬垫140及底板部件280。

本体210呈可以支撑脚底的脚底形状,具有规定厚度。在本体210的后部形成有以规定高度包围脚后跟的壁。在本体210的下部面形成有放置槽212,在前侧部、即在与在脚中出汗最多的前足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放置槽212相连通的一个以上的空气吸入孔214。此外,在后侧部形成有与放置槽212相连接的空气排出槽216。

前脚掌衬垫130、软膜220及缓冲衬垫140放置于放置槽212。

底板部件280与本体210相结合来盖住放置槽212和空气排出槽216。

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鞋垫100、100'、100"相比,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鞋垫200的结构简单,因此,具有制作成本低的优点。相反地,与第四实施例的鞋垫200相比,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鞋垫100、100'、100",具有以更强的力将空气排出的优点。

上述多种实施例的鞋垫100、100'、100"、200的结构简单,因此,具有能够以既薄又轻的方式实现产品化,生产成本低,以及容易制作等优点。

此外,也不会因脚底的扭曲而被破损,或使空气循环功能降低。

图7为简要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鞋300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7,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鞋300包括上述的鞋垫100、100'、100"、200。此外,还包括管310和内衬部件320,在上述内衬部件320的一侧面形成有空气移动槽322。

内衬部件320衬垫于鞋的内部壁面。

管310的一侧插入于鞋垫100、100'、100"、200,另一侧插入于空气移动槽322。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鞋300具有向外部排出鞋的潮湿的内部空气的优点。

以上,参照附图对鞋垫和鞋的实施例进行了具体地说明。

但是,所说明的实施例仅属于例示,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变形。

因此,所公开的内容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特定实施例,应以本说明书全文内容中所涵盖的技术思想为基础来全面地考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