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减负装置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206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带减负装置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减负装置的箱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箱包产品不仅要求美观还要实用。特别的,在人们出差、旅游时,一个美观实用的旅行箱或拉杆箱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人们拖着重重的行李时,都渴望减负且箱子长期超重极易损坏箱子。因此,各式各样的带有减负功能的箱包都应运而生。

目前,箱包类的减负方法有以下几种,1、增加箱包拎把或背带的宽度,以减小重物作用力的压强;2、在箱包上装设了弹性装置,以弹性装置的弹力缓冲重物达到减负目的。然而前者虽有改变,但减负效果不理想;后者虽然减负效果明显,但结构复杂,设计不合理。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伸缩托架的箱包,[申请号:201120001034.4],包括箱包体、伸缩拉杆和箱包底轮,所述箱包体呈直立置放,所述箱包底轮固定在所述箱包体底部,所述伸缩拉杆沿所述箱包体安装在所述箱包体背部且可伸缩凸伸于所述箱包体的顶部,所述伸缩托架固定在所述箱包体的底部并可伸缩凸伸于与所述背部表面相对的箱包体前面。该箱包可将伸缩托架伸长拉出,使所述伸缩托架与所述箱包体之间形成L形的支架,从而实现对其他行李袋或其它物件阻挡承载在所述箱包体上,结构简单灵活,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箱包的搭载能力,方便出行及运输 行李物件等。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该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该方案还是存在设计不合理、减负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加合理、减负效果理想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带减负装置的箱包,包括箱包本体和设置在箱包本体后表面下端的两个滚轮,所述的箱包本体后表面设有固定在箱包本体下端的加强板,所述的加强板上设有上端与加强板活动连接且能够相对加强板摆动的减负板,在减负板的下端和加强板之间设有当减负板向下摆动后能够使减负板相对加强板固定的折叠式限制机构且此时的折叠式限制机构呈展开状态,在减负板和加强板之间设有当减负板被收拢后能够防止所述的减负板向下摆动的锁止机构且此时的折叠式限制机构呈折叠状态,在减负板和加强板之间还设有用于容纳上述呈折叠状态的折叠式限制机构的容纳空间,在减负板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在加强板的下端设有供所述的万向轮一一容纳的容纳腔室。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有的减负板和设置在减负板下端的万向轮,当箱包负重时,可将折叠式限制机构展开,万向轮与箱包本体的滚轮配合使用,以达到减负的目的,当箱包较轻时,可将将折叠式限制机构收拢,锁止机构将减负板锁止在加强板上,上述的结构使用非常方便且减负效率明显,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在减负板靠近加强板的一面设有第一腔室,在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腔室对应设置的第 二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形成上述的容纳空间。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所述的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锁舌,在第二腔室内的锁止钩且当锁舌与锁止钩相互配合时所述的减负板被锁止,在锁舌的下端和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部件且弹性部件能够迫使所述的锁舌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在减负板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腔室连通的通孔,在锁舌上设有位于通孔内的推动部且推动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通孔上下运动。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所述的折叠式限制机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折叠限制杆,折叠限制杆的一端与加强板铰接,另一端与减负板铰接,在两根折叠限制杆与减负板铰接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把手。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每根折叠限制杆分别包括大U形杆和小U形杆,大U形杆的一端和小U形杆的一端铰接,且当大U形杆和小U形杆相向摆动时所述的小U形杆卡于大U形杆的U形槽中。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在减负板的下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万向轮,在加强板的下端设有供所述的万向轮一一容纳的容纳腔室。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所述的减负板相对加强板摆动后减负板和加强板之间形成不大于90°的夹角。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所述的减负板外表面上设有与万向轮一一对应设置的加强结构。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所述的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减负板外表面上的加强凸起且所述的加强凸起与减负板连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带减负装置的箱包中,所述的减负板的外表上还设 有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设置的凸部,所述的加强凸起对称地设置在凸部的两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带减负装置的箱包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有的减负板和设置在减负板下端的万向轮,当箱包负重时,可将折叠式限制机构展开,万向轮与箱包本体的滚轮配合使用,以达到减负的目的,当箱包较轻时,可将将折叠式限制机构收拢,锁止机构将减负板锁止在加强板上,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非常方便且减负效率明显,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2、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负板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负板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负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包本体1、滚轮11、加强板2、容纳腔室21、减负板3、加强凸起31、凸部32、折叠式限制机构4、折叠限制杆41、把手42、大U形杆42a、小U形杆42b、锁止机构5、锁舌51、锁止钩52、弹性部件53、通孔54、推动部55、容纳空间6、万向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减负装置的箱包,包括箱包本体1和设置在箱包本体1后表面下端的两个滚轮11。

在箱包本体1后的表面设有固定在箱包本体1下端的加强板 2。在加强板2上设有上端与加强板2活动连接且能够相对加强板2摆动的减负板3。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连接为铰接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减负板3的下端和加强板2之间设有当减负板3向下摆动后能够使减负板3相对加强板2固定的折叠式限制机构4且此时的折叠式限制机构4呈展开状态,在减负板3和加强板2之间设有当减负板3被收拢后能够防止所述的减负板3向下摆动的锁止机构5且此时的折叠式限制机构4呈折叠状态,在减负板3和加强板2之间还设有用于容纳上述呈折叠状态的折叠式限制机构4的容纳空间6,在减负板3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轮7,在加强板2的下端设有供万向轮7一一容纳的容纳腔室21。

在本实施例中,在减负板3靠近加强板2的一面设有第一腔室,在加强板2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腔室对应设置的第二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形成上述的容纳空间6。在减负板3的外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设置的凸部32,所述的加强凸起31对称地设置在凸部32的两侧。

如图4所示,锁止机构5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锁舌51,在第二腔室内的锁止钩52且当锁舌51与锁止钩52相互配合时所述的减负板3被锁止,在锁舌51的下端和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部件53且弹性部件53能够迫使所述的锁舌51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在减负板3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腔室连通的通孔54,在锁舌51上设有位于通孔54内的推动部55且推动部5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通孔54上下运动。折叠限制杆41把手42大U形杆42a小U形杆42b。

如图2所示,折叠式限制机构4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折叠限制杆41,折叠限制杆41的一端与加强板2铰接,另一端与减负板3铰接,在两根折叠限制杆41与减负板3铰接的一端之间连接 有把手42。每根折叠限制杆41分别包括大U形杆42a和小U形杆42b,大U形杆42a的一端和小U形杆42b的一端铰接,且当大U形杆42a和小U形杆42b相向摆动时所述的小U形杆42b卡于大U形杆42a的U形槽中。

进一步地,在减负板3的下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万向轮7,两个万向轮7对称地设置在减负板3的下端,在加强板2的下端设有两个供万向轮7一一容纳的容纳腔室21。在减负板3外表面上设有与万向轮7一一对应设置的加强结构。优选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减负板3外表面上的加强凸起31且所述的加强凸起31与减负板3连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当减负板3相对加强板2摆动后减负板3和加强板2之间形成不大于90°的夹角。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箱包本体1负重时,锁舌51向下按压使得锁舌51脱离锁止钩52展开折叠限制杆41,减负板3相对加强板2摆动形成一定夹角,万向轮7从容纳腔室21随着加强板2摆动支撑箱包本体1,实现减负目的;当箱包本体1较轻时,收拢折叠限制杆41,锁舌51在弹性部件53的迫使下与锁止钩52配合,将减负板3锁止在加强板2上,万向轮被容置在对应的容纳腔室21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箱包本体1、滚轮11、加强板2、容纳腔室21、减负板3、加强凸起31、凸部32、折叠式限制机构4、折叠限制杆41、把手42、大U形杆42a、小U形杆42b、锁止机 构5、锁舌51、锁止钩52、弹性部件53、通孔54、推动部55、容纳空间6、万向轮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