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人们为了保护手机或者保持手机清洁常常会为手机配上手机壳。
现检索到一篇中国专利文件,其公开号为CN104702736A,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手机壳,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在手机壳、翻盖上各装有磁铁,通过磁性相互吸引作用使手机盖与手机壳锁合,可以使手机盖与手机壳时常保持闭合状态。
但是由于手机大小限制,手机壳与手机盒上面的磁铁体积较小,磁性较弱,锁合能力较差。如手机掉在地上,可能会导致手机盖与手机盒张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套,达到通过旋转锁合的卡块,实现壳盖与壳体紧固锁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套,包括壳体与壳盖,壳盖开设有锁孔,所述壳体包括旋转连接的卡块、用于人为拨动以实现卡块旋转对准锁孔的拨块以及抵触于卡块的弹性件;
当卡块穿射于锁孔上方时,弹性件推动卡块压合于壳盖实现壳体与壳盖的锁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手指拨动拨块,卡块旋转对准锁孔后,将壳盖向壳体旋转翻盖,卡块穿过锁孔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卡块旋转盖合在卡壳的上表面,实现壳体与壳盖的锁合。
解锁时,只要再次逆向旋转卡块,再次使得卡块与锁孔对准,即可将壳盖与壳体旋转分离。
较佳的,壳体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套设有矩形连杆,卡块固定于矩形连杆的一端,拨动块固定于矩形连杆的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将矩形连杆与固定轴有隐藏起来,减少了矩形连杆、固定轴与壳体总体对空间的占用。
较佳的,壳体开设有连通容置槽的圆弧孔,拨块穿射于圆弧孔并置于壳体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孔对拨块的滑移路径进行限制;拨块通过圆弧孔与固定轴内外相连,拨块置于壳体外,便于使用者推动拨块旋转。
较佳的,弹性件为固定于容置槽槽壁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矩形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对矩形连杆始终产生一个弹力,该弹力驱动卡块朝锁合壳体的方向旋转。
较佳的,所述卡块固定有第一楔形块,所述壳盖的表面固定有第二楔形块;
当卡块盖合于壳盖时,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斜面与第二楔形块的斜面彼此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的斜面贴合,便于壳体与壳盖分离时,两个斜面的快速分离。
较佳的,所述壳体设有推动壳盖背离壳体旋转的弹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解锁后,弹性组件推动壳盖旋转,使得壳盖打开更加快捷。
较佳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壳体的圆形孔、滑移于圆形孔的弹性凸块、以及置于圆形孔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抵触于所述弹性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孔对弹性凸块的移动轨迹进行约束,使得弹性块朝顶出壳盖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对弹性凸块产生弹力,该推力作用于壳盖。
较佳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圆形孔的孔底与弹性凸块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固定可以是焊接,该设计目的在于避免弹性凸块滑脱圆形孔。
较佳的,所述圆形孔开设有轴向的导向槽,所述弹性凸块固定有滑移导向槽的导向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与导向凸块限制作用,使得圆柱形的弹性凸块难以发生轴向的旋转,进而减少了弹性凸块旋转过程中第二弹簧的扭转,延长了第二弹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壳盖处于锁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张开的示意图 ;
图3是实施例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B-B处的剖视图。
图中:11、 壳盖;12、壳体;13、滑块;14、卡块;15、锁孔;16、圆形孔;17、固定轴;18、圆弧孔;19、容置槽;21、弹性凸块;22、套筒;23、滑孔;24、导向槽;25、矩形连杆;26、导向凸块;31、第一弹簧;33、第一楔形块;34、第二楔形块;4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套,如图1所示,包括壳盖11与壳体12,壳盖11 与壳体12均由塑料制作而成;壳盖11与壳体12用胶带热熔连接在一起,且可以在连接处转动,壳体12开设有放置手机的凹槽。壳盖11盖合有壳体12,对壳体12内的手机实现包围式的保护;
在壳盖11的锁合端开设有一个锁孔15,锁孔15的上方设有矩形状的卡块14;卡块14抵触在壳盖11的上表面上,实现以盖合的方式锁合壳盖11与壳体12;卡块14可穿过锁孔15,实现壳盖11与壳体12的解锁分离。
在壳体12的外侧有一圆形孔16,固定轴17穿过圆形孔161且与壳体12热熔固定,固定轴17与圆形孔161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使固定轴11紧紧固定在壳体12上。
圆形孔16下面有一个圆弧孔18,圆弧孔18孔的外侧有一个的滑块13,滑块13沿圆弧孔18的长边滑动。
卡块14与滑块13为固定的一体,且卡块14与滑块13分别旋转连接在固定轴17的上下两侧。滑块13沿着圆弧孔18弧形方向滑移时,将带动卡块14一起旋转,使卡块14处于锁合或张开状态。
滑块13完全在壳体12外,滑块13的外表面设有凹凸不平的防滑纹路,防滑纹路使滑块13更容易被人体手指拨动。
如图2所示,壳体12的边沿开设有容置槽19,固定轴17固定在容置槽19内;卡块14与滑块13之间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杆25,矩形连杆25置于容置槽19内,且矩形连杆25的中间固定有套筒22;套筒22套设在固定轴上,套筒22与固定轴17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连接,使得卡块14与滑块13可以绕着固定轴旋转。
卡快14与矩形连杆25垂直连接。滑块13与矩形连杆25垂直设置且滑块13在壳体12外,当滑动滑块13时,套筒22围绕固定轴17转动,卡块14也随着转动。
在壳体12上有一滑孔23,滑孔23为盲孔,滑孔23内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滑插有弹性凸块21。
滑孔23内壁的轴向开设有两个矩形状的导向槽24,弹性凸块21外侧固定有两块导向凸块26;导向凸块26与导向槽24间隙配合,两者起到的导向作用,减少了弹性凸块21在导向槽24内的旋转;
当壳盖11与壳体12解锁后,在弹性凸块21的弹力作用下壳盖11背离壳体12旋转,使得壳盖11与壳体12快速打开。
如图3所示,套筒22设有第一弹簧31,第一弹簧31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容置槽19的槽壁上,第一弹簧31的另一端焊接在矩形连杆25内上,第一弹簧31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卡块14旋转卡合在壳盖11上表面。
当滑块13绕固定轴17逆时针旋转时,套筒22也随着旋转,第一弹簧31受到套筒22的压力而进一步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31对套筒22产生弹力,该弹力与第一弹簧31的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卡块14上热熔固定有第一楔形块33,壳体12热熔固定有上有第二楔形块34;锁合状态时,第一楔形块33与第二楔形块34的斜面彼此贴合在一起,实现对卡块14的限位;且斜面贴合具有便于第一楔形块33与第二楔形块34快速脱离的脱离,脱离时两者的摩擦力较小。
当滑块13绕固定轴17顺时针旋转时,卡块14进入锁孔15,壳盖11与壳体12分离。
当卡块14解锁后,有一个弹力驱动壳盖11脱离壳体;
如图4所示,该弹力来自第二弹簧41,第二弹簧41安装在滑孔23内,第二弹簧41的一端被焊接固定在滑孔23的底部,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弹性凸块21的下端面。
如图3与图4所示,当壳盖11盖合时,壳盖11挤压弹性凸块21,弹性凸块21沿导向槽24下滑,使第二弹簧41受到弹性凸块21的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壳盖11张开时,第二弹簧41由于处于压缩状态,对弹性凸块21有向上的弹力,弹性凸块21沿导向槽24上滑,弹性凸块21顶起壳盖11使壳盖11弹开。
工作原理,使用手机时,需要打开壳盖11,沿挤压第一弹簧31逆时针滑动滑块 13,卡块14随着套筒22逆时针转动,旋转到锁孔15上方,卡块14开启,弹性凸块21弹起壳盖11;
不使用手机时,需要关闭壳盖11,沿第一弹簧31另一侧滑动滑块13,使卡块14旋转到锁孔15上方,卡块14穿过锁孔15到达壳盖11上方;壳盖11挤压弹性凸块21,松开滑块13第一弹簧31的弹力使卡块14处于锁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