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危重患者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21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危重患者病员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员服,具体涉及一种ICU危重患者病员服。



背景技术: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患者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ICU收治对象主要有: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上述患者具有共同特点,即病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难以自主进行日常活动,且设有气管插管、有创压力监测、换能器等常规设备监测治疗。病员服,顾名思义是患者在医院住院的病员穿的服装,目前医院病员服由医院统一发放,然而,由于ICU患者和常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性,使得传统病员服难以满足ICU患者需求,具体表现为:更换病员服穿脱不便,有创压力监测需要断开,即增加感染又增加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固定换能器时常常需要纱布、棉垫、胶布等,增加成本、增加护士工作量同时固定效果较差;病员服背部易产生压褶,背部纽扣易擦伤病人皮肤,舒适性较差;此外,病员服反穿大小不合适,衣领勒脖子,给气切病人带来不便,同时纽扣易压在背部导致压疮。基于此,亟需设计一种方便穿脱和布置线路、导管,舒适性好,能有效保护病人隐私的适用于ICU重症病人的病员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ICU危重患者病员服,便于护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CU危重患者病员服,包括一体式罩衣本体,所述的罩衣本体包括衣身和衣身两侧的衣袖;

所述衣身的后片设置有纵向开口,将衣身后片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所述衣身的前片在领口处设置有下凹的圆弧口,下凹圆弧口的最大曲率半径为15cm;衣身的前片的中部设置有一个自下摆处向上延伸的条形口,条形口的长度为28-32cm;

所述衣袖自肩缝处至袖口处设置有可将衣袖一片式展开的开口,开口一侧在与心脏水平面平齐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布条,固定布包括与衣袖固定连接的固定区域以及设置于固定区域两侧的带体,所述固定区域的长度为5-7cm;所述开口自固定布条至肩部的位置设置有3颗有脚纽扣和与有脚纽扣对应的扣眼;所述开口自固定布条至袖口的位置设置有2颗有脚纽扣和与有脚纽扣对应的扣眼;所述的有脚纽扣避开桡动脉位置;所述衣袖在桡动脉位置处设置有无创血压监测口。

进一步地,开口上端3颗有脚纽扣之间的间距为5cm,开口下端2颗有脚纽扣之间的间距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衣身前片在下凹圆弧口的下端设置有线路放置口。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放置口的下端设置有线路固定装置,所述的线路固定装置包括线路固定板,设置于线路固定板下端的海绵缓冲垫,所述的海绵缓冲垫通过魔术贴固定在衣身上;所述的线路固定板包括插接的倒U型的上层板体和U型的下层板体;上层板的下方设置卡接槽,下层板体的上方设置有卡接块;所述下层板体内设置有线槽,所述上层本体内设置有弧形防滑垫片,防滑垫片通过弹簧固定在上层本体上,其防滑垫片位于线槽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式罩衣结构,可使患者在不改变体位的情况下进行穿/脱病员服,既能减少患者在穿/脱病员服时的痛苦,同时又能减轻护理人员为患者穿/脱病员服的工作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病员服反穿背部开口,开口处不置纽扣等硬物,既可避因患者长期卧床硬物压疮,又能避免病员服背部褶皱。

3)本使用新型双侧臂端完全开放,可减轻护理人员为患者穿/脱病员服的工作量;桡动脉预留裸露空间,可对患者进行无创血压的监测,臂侧心脏水平面处置于外加布条或魔术贴,可使换能器得到有效的固定。

4)本实用新型衣身前片的下端设置开口,长度30cm,通过魔术贴开合,既有利于临床的床边检查,例如心电图、超心、排尿管道的护理,又有利于特殊情况下患者的抢救工作,例如心肺复舒等。

5)本实用新型颈部下凹呈圆弧状,患者咽喉处裸露,以保证患者气管插管术,既可以使患者得到舒适的颈部环境,同时对肺功能障碍患者输氧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衣袖示意图。

图4位线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ICU危重患者病员服,包括一体式罩衣本体,罩衣本体包括衣身1和衣身两侧的衣袖2;衣身的后片设置有纵向开口11,将衣身后片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后片背部完全开口,开口处双侧置空,开口处不加入拉链、纽扣等固定装置,既避免ICU重症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同时也可避免病员服背部褶皱、积液污染等现象出现;

衣身的前片在领口处设置有下凹的圆弧口12,下凹圆弧口的最大曲率半径为15cm;该设计方式将患者颈、咽部裸露,为患者做气管切开术预留空间,既有利于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管道护理,同时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颈部环境;

衣身的前片的中部设置有一个自下摆处向上延伸的条形口13,条形口13的长度为一般为30cm;条形口的设置使得病员服前驱下沿矢向形成不完全开口,既有利于临床的床边检查,例如心电图、超心、排尿管道的护理,又有利于特殊情况下患者的抢救工作,例如心肺复舒等,条形口13通过魔术贴开合,做床边检查和抢救室,魔术贴子母面分开,当患者处于正常状态,可将魔术贴字母面闭合,有利于保暖及保护病人的隐私;

衣袖2自肩缝处至袖口处设置有可将衣袖一片式展开的开口21,即从肩部沿冠状线至腕侧开口,开口一侧在与心脏水平面平齐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布条22,固定布包括与衣袖固定连接的固定区域22a以及设置于固定区域两侧的带体22b,所述固定区域的长度为5-7cm;所述开口自固定布条至肩部的位置设置有3颗有脚纽扣23和与有脚纽扣对应的扣眼;开口自固定布条至袖口的位置设置有2颗有脚纽扣23和与有脚纽扣对应的扣眼;有脚纽扣避开桡动脉位置;所述衣袖在桡动脉位置处设置有无创血压监测口24。本实用新型的开口上端3颗有脚纽扣之间的间距为5cm,开口下端2颗有脚纽扣之间的间距为5cm。该设计即可减少医护人员为重症患者脱/穿病员服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穿/脱病员服带来的痛苦。肩部和腕部木质纽扣设计,防治肩部裸露,可保护了病人的隐私,同时方便置管、腕带、约束带的固定。桡动脉处上下15cm处不置纽扣,为无创血压监测预留空间,无创血压监测时将袖带置于本实用新型双侧袖内,避免褶皱病员服或硬质纽扣长期挤压带来的压疮。开口在心脏水平面设置固定布条或魔术贴用以固定换能器,用以捆绑换能器,防治患者非正常体位带来的换能器松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衣身前片在下凹圆弧口的下端设置有线路放置口31,线路放置口的下端设置有线路固定装置,所述的线路固定装置包括线路固定板32,设置于线路固定板下端的海绵缓冲垫33,所述的海绵缓冲垫通过魔术贴固定在衣身上;线路固定板32包括插接的倒U型的上层板体321和U型的下层板体322;上层板的下方设置卡接槽323,下层板体的上方设置有卡接块324;所述下层板体内设置有线槽325,所述上层本体内设置有弧形防滑垫片326,防滑垫片通过弹簧327固定在上层本体上,其防滑垫片位于线槽的正上方。海绵缓冲垫33放置线体压在身上形成压疮,线路固定板能够固定线路,防止线路缠绕。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