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带及其皮带头结构。
背景技术:
皮带结构,林林总总,何其繁多。目前的皮带结构一般为两种,一种皮带结构,其主要包括皮带,该皮带的一端设有扣环,而利用皮带的自由端穿入该扣环中,使该扣环的挡杆得以插入皮带上的插孔中,如此,便完成皮带的穿扣,穿戴后,皮带的自由端系露于外侧;另一种皮带结构,其主要包括皮带,该皮带的一端固设有皮带头本体,该皮带头本体设有插框及定位插柱,而利用皮带的自由端穿入该插框中,并使定位插柱得以插入皮带的插孔中,穿戴后使皮带的自由端被包覆于内。
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缺点:
(1)皮带的自由端漏于外侧向外支出,供用户束紧使用,但是,皮带的自由端外露,令使用者显得较不美观,穿戴部分衣服时,搭配不得体;
(2)皮带的自由端包裹在内使自由端呈包覆状,穿戴部分衣服时,搭配不得体。
因此,人们在搭配不同衣服时需要不同种皮带头,需要准备至少两种皮带,加大了花销。
由此可见,目前的皮带头存在适用场合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皮带头存在适用场合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皮带头结构,包括皮带头本体,所述皮带头本体包括:
框架,由所述皮带头本体向后侧面延伸形成,所述框架的上、下两侧面均设有调整槽,上、下两侧面的边沿均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皮带头本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皮带头本体的距离;
夹持座,设有用于皮带插入固定的空腔,所述夹持座设有上、下两个定位孔和上下贯穿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枢杆,所述枢杆活动设置在所述调整槽内,各所述定位孔内均设有定位组件,随着所述枢杆在所述调整槽内的移动,所述定位组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的弹簧和设置在所述弹簧上的顶柱,所述顶柱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部分被顶出所述定位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调整槽呈弧状,且凹面朝向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一侧,所述调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位置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腰带,包括上述结构的一种皮带头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皮带头结构上的皮带,所述皮带与所述皮带头本体活动卡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皮带的自由端沿着所述皮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皮带头本体的内侧面设有一支柱,所述支柱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孔洞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柱的自由端突起形成圆球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皮带头本体的内侧面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周面固定设有一凸片,所述皮带的内侧面沿着所述皮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沟槽,所述凸片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沟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内部设有扭力弹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片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皮带头本体的一侧弯曲。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皮带头本体的上、下边沿分别设有翼片,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翼片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皮带的一端固定在夹持座上,推动夹持座,当枢杆置于调整槽的上端时定位组件处于第一卡槽,皮带的自由端绕卷并从皮带头本体一端穿入框架内定位,使皮带的自由端处于夹持座的内侧,实现皮带内裹;当枢杆调置于调整槽的下端时,定位组件处于第二卡槽,使皮带的自由端处于夹持座的外侧,实现皮带外露,因此只需要一种皮带就能达到皮带的自由端露于外侧和包裹在内两种效果,方便使用者穿搭衣服,节省花销,能搭配多种风格的衣服,适用于多种场合,并且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皮带内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皮带外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皮带头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皮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皮带内裹时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皮带外露时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头结构,包括皮带头本体10和夹持座20,该皮带头本体10包括框架11,由皮带头本体10向后侧面延伸形成,框架11的上、下两侧面均设有调整槽12,上、下两侧面的边沿均设有第一卡槽13和第二卡槽14,第二卡槽14与皮带头本体10的距离大于第一卡槽13与皮带头本体10的距离;夹持座20设有用于皮带40插入固定的空腔,用来将皮带40的一端固定。夹持座20设有上、下两个定位孔23和上下贯穿的插孔22,插孔22内设有枢杆24,枢杆24活动设置在调整槽12内,各定位孔23内均设有定位组件30。
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枢杆24的位置,随着枢杆24在调整槽12内的移动,定位组件30卡接在第一卡槽13或第二卡槽14内,通过改变夹持座20的位置,实现了只用一条腰带就能达到皮带40自由端外露和内裹两种情况,使用方便,能搭配多种服装。
定位组件30包括设置在定位孔23内的弹簧31和设置在弹簧31上的顶柱32,常态下,在弹簧31弹力的作用下,顶柱32部分被弹出定位孔23,弹出的部分卡接在第一卡槽13或第二卡槽14内,限定夹持座11的位置。弹簧31使得顶住32可伸缩地设置在定位孔23内,因此定位组件30在移动过程中,可通过收缩来保证移动的顺畅,当移动到位后,顶柱32就可以在弹簧31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弹,从而卡接在合适位置。因此,用户只需要在移动前将定位组件按下,到位后自动弹出,操作方便,无需用户进行额外的定位。
调整槽12呈弧状,且凹面朝向第一卡槽13和第二卡槽14的一侧,调整槽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槽13和第二卡槽14对应设置。调整槽12的凹面朝向第一卡槽13和第二卡槽14,延长了调整槽12与第一卡槽13和第二卡槽14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结构强度。而且,调整槽12为弧状结构,相比直线型使得用户更方便辨别两端的极限位置,更具人性化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腰带,包括上述结构的皮带头结构和皮带40,皮带40与皮带头本体10活动卡接,本申请提供了两个活动卡接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皮带40的自由端沿着皮带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孔洞41,皮带头本体10的内侧面设有一支柱15,支柱15插设于其中一个孔洞41内,实现皮带40的定位。支柱15的自由端突起成圆球状,从而使支柱15插入后卡在皮带40内,使连接更加牢固,防止使用时支柱15脱离孔洞41。
孔洞41间隔设置在皮带40上,支柱15可多次插入和脱出,卡接效果好,不会发生定位不准甚至产生滑移的问题。
当穿着衣服需要皮带40的自由端外露搭配时,将枢杆24置于调整槽12的与第二卡槽14相对应的一端,定位组件30置于第二卡槽14内,夹持座20与皮带头本体10组成的空间可供皮带40的自由端穿过,然后将皮带40围成适当的大小时,并将皮带头本体10上的支柱15插入皮带40上相对应的孔洞41内,支柱15上突起的圆球状卡在皮带40的另一面,固定皮带40的位置。卸下时通过抬动皮带头本体10带动支柱15抬起,将皮带40的自由端抽出。
当穿着衣服需要皮带40的自由端包裹在内时,将枢杆24置于调整槽12的与第一卡槽13相对应的一端,定位组件30置于第一卡槽13上,夹持座20与框架11组成的空间可供皮带40自由端穿过,然后将皮带40围成适当的大小时,并将皮带头本体10上的支柱15向插入皮带40上相对应的孔洞41内,支柱15上突起的圆球状卡在皮带40的另一面,固定皮带40的位置。卸下时通过抬动皮带头本体10带动支柱15抬起,将皮带40的自由端抽出。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皮带头本体10的内侧面设有转轴50,转轴50的外周面固定设有一凸片51,皮带40的内侧面沿着皮带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沟槽42,凸片51卡接在其中一个沟槽42内。当皮带40穿过框架11,并围成适当的大小时,凸片51弯曲的部分卡住沟槽42,固定皮带40。凸片51的自由端朝向皮带头本体10的一侧弯曲,使凸片51的自由端与沟槽42接触,防止发生滑动。
沟槽42的定位精度较高,用户可根据需要对松紧度自如的调节,而且,凸片51在束紧过程中会自动卡入沟槽42内,操作方便,与皮带头本体10的贴合度更高,舒适性更好。
皮带头本体10的上、下沿分别设有翼片16,转轴5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翼片16上,翼片16起辅助作用,当使用皮带40时,翼片16确保皮带40垂直穿入到框架11内。转轴50内设有扭力弹簧,当卸下皮带40时,转动转轴50使其带动凸片51抬起,将皮带40的自由端抽出,并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使凸片51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无需用手将凸片51归位,使用方便。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此种结构的皮带40,在定位组件到位后,需要束紧时,将皮带40围成适当的大小,凸片51卡在其中一个沟槽42上,从而固定皮带40。需要卸下皮带40时,转动转轴24使其带动凸片51抬起,抽出皮带40自由端。在扭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将凸片51弹回原来位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皮带的一端固定在夹持座上,推动夹持座,当枢杆置于调整槽的上端时定位组件处于第一卡槽,皮带的自由端绕卷并从皮带头本体一端穿入框架内定位,使皮带的自由端处于夹持座的内侧,实现皮带内裹;当枢杆调置于调整槽的下端时,定位组件处于第二卡槽,使皮带的自由端处于夹持座的外侧,实现皮带外露,因此只需要一种皮带就能达到皮带的自由端露于外侧和包裹在内两种效果,方便使用者穿搭衣服,节省花销,能搭配多种风格的衣服,适用于多种场合,并且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