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钥匙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9844阅读:4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钥匙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钥匙扣。



背景技术:

钥匙扣为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小工具,传统的钥匙扣大多是将挂扣别在皮带上的,钥匙悬挂在钥匙扣上,方便人们携带。但传统的钥匙扣会使用弹簧、拉簧等部件,加工难度大、装配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加工成本的钥匙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钥匙扣,包括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扣圈、条状弹性簧片;

第一扣圈对应于第一开口侧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铰接端、第一扣合端,弹性簧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铰接端、第二扣合端,第二铰接端与第一铰接端铰接,第二扣合端与第一扣合端内外紧密接触且将第一开口闭合,第二扣合端有着与第一扣合端脱离紧密接触、以使弹性簧片沿铰接部位向外转动的趋势;

使用时,对弹性簧片施加向内的推力,弹性簧片沿铰接部位向内转动,第二扣合端与第一扣合端脱离紧密接触,弹性簧片与第一扣合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弹性簧片组装在第一扣圈上利用其结构产生向外的应力,并抵靠在第一扣圈上,实现第一封闭环自锁;相比现有的钥匙扣,本钥匙扣不再使用弹簧、拉簧或扭簧部件实现弹性簧片的转动,减少零件用量,简化装配工序,而且使整个钥匙扣外表简洁、美观。

本钥匙扣的第一扣圈的圈体上靠近第一铰接端处有将第一铰接端包围且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扣圈,第二扣圈对应于第二开口侧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自由端,弹性簧片靠近自由端且将第二开口闭合;

使用时,弹性簧片、第一铰接端、自由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第二扣圈与弹性簧片配合构成第二封闭环,使本钥匙扣具有更多悬挂空间,增加本钥匙扣的载物数量。

本钥匙扣的弹性簧片为U形弹性簧片,U形弹性簧片包括第一端杆部、第二端杆部和连接部,第一端杆部和第二端杆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端杆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端杆部的长度,第一端杆部中心线所在的直线在第一扣圈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第二端杆部中心线所在的直线在第一扣圈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相交,第一端杆部的端部向U形弹性簧片的开口内侧延伸有第一铰接轴,第二端杆部的端部向U形弹性簧片的开口内侧延伸有第二铰接轴,第一铰接轴的中心线和第二铰接轴的中心线都垂直于第一扣圈中心线所在平面;

U形弹性簧片的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分别与第一扣圈的第一铰接端的两侧侧壁铰接;

U形弹性簧片的连接部抵靠在第一扣圈的第一扣合端为常闭位置,U形弹性簧片与第一扣圈内部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环,U形弹性簧片的连接部离开第一扣圈的端部且向第一扣圈内部移动时为打开位置,U形弹性簧片可选择性地在常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弹性簧片的结构更为合理。

本钥匙扣的第一扣圈的侧壁设有与U形弹性簧片的连接部配合的凹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第一扣圈与U形弹性簧片之间的配合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钥匙扣实施例的常闭状态立体图。

图2是本钥匙扣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立体图。

图3是本钥匙扣实施例第一扣圈、第二扣圈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本钥匙扣实施例U形弹性簧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

本钥匙扣包括挂第一扣圈1、第二扣圈2和U形弹性簧片3。

第一扣圈1带有第一开口11,第一扣圈1对应于第一开口11侧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铰接端12、第一扣合端13,第一扣圈1的第一扣合端13侧壁设有凹槽14,第一铰接端12两侧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铰接孔15和第二铰接孔16,第一铰接孔15和第二铰接孔16都为盲孔。

第一扣圈1外侧壁延伸有第二扣圈2,第二扣圈2靠近第一扣圈1位置是固定端22,第二扣圈2另一端为自由端23,自由端23延伸至第一扣圈1的第一开口11处,自由端23与第一扣圈1的第一扣合端13之间设为第二开口21。

U形弹性簧片3包括第一端杆部31、第二端杆部32和连接部33,U形弹性簧片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端杆部31和第二端杆部32之间通过连接部33连接,第一端杆部31和第二端杆部3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第一铰接端12的宽度,第一端杆部31的长度大于第二端杆部32的长度,第一端杆部31中心线所在的直线在第一扣圈1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第二端杆部32中心线所在的直线在第一扣圈1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相交,第一端杆部31的端部向U形弹性簧片3的开口内侧延伸有第一铰接轴34,第二端杆部32的端部向U形弹性簧片3的开口内侧延伸有第二铰接轴35,第一铰接轴34的中心线和第二铰接轴35的中心线都垂直于第一扣圈1中心线所在平面。

U形弹性簧片3的第一铰接轴34和第二铰接轴35分别伸入第一铰接端12的第一铰接孔15和第二铰接孔16内,实现第一扣圈1与U形弹性簧片3之间铰接;

U形弹性簧片3自身由第一铰接轴34的中心线在第一扣圈1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第二铰接轴35的中心线在第一扣圈1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连接部33的中心线在第一扣圈1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投影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第一铰接孔15和第二铰接孔16的位置使上述三角性的两个端点固定,此三角形的另一端点指向第一扣圈1外侧区域,由于第一扣圈1的凹槽14与U形弹性簧片3的连接部33配合,实现U形弹性簧片3抵靠在第一扣圈1的端部。

本钥匙扣具有两种状态:

1、常闭状态,在U形弹性簧片3自身应力的作用下,U形弹性簧片3的连接部33抵靠在第一扣圈1的端部为常闭位置,U形弹性簧片3与第一扣圈1内部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环,同时,U形弹性簧片3与第二扣圈2端部接触,U形弹性簧片3与第二扣圈2内部之间形成第二封闭环。

2、打开状态,U形弹性簧片3的连接部33离开第一扣圈1的端部且向第一扣圈1内部移动时为打开位置,U形弹性簧片3处于打开位置时,U形弹性簧片3与第一扣圈1端部之间存在间隙,供钥匙、皮带等物品卡装在第一扣圈1内部,同时,U形弹性簧片3与第二扣圈2端部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使钥匙等物品悬挂在第二扣圈2内部。

U形弹性簧片3可选择性地在常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