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安全带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54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安全带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夹,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安全带夹。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带为交通工具中必不可少的配置,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需要配带安全带,现有的汽车安全带在使用时往往带给使用者以束缚感和压迫感,让人产生排斥感,但出于安全的考虑和遵守交通规则,又不得不系上安全带,而在实现安全夹紧功能的同时,安全带夹可作为悬挂饰品、钥匙扣的连接件,从而实现安全带的多功能使用,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安全带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安全带夹,所述安全带夹包括上、下夹板及实现所述上、下夹板夹紧的弹片,所述上夹板包括一上夹持部及壳体,所述下夹板包括一下夹持部及下夹板手柄;

所述下夹持部一端通过一圆柱状突起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持手柄;

所述上夹持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所述上夹持部连接壳体的端头处与所述圆柱状突起铰接在一起,所述壳体与所述下夹持手柄形成一可容纳所述弹片及下夹持手柄活动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状突起的中心轴线处在垂直于所述下夹板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壳体的两侧面各开设一圆柱状通孔,所述圆柱状通孔之间设置所述圆柱状突起,所述圆柱状突起与所述圆柱状通孔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状通孔与所述圆柱状突起通过滚花轴连接,所述滚花轴贯穿所述圆柱状通孔与所述圆柱状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持部远离所述圆柱状突起的一端部设置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一固定圆柱及围绕所述固定圆柱做逆时针旋转的挂钩弹片,所述挂钩弹片一侧包覆所述固定圆柱,所述挂钩弹片为相反于弹性扣合运动方向凹陷的圆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持部设置与所述挂钩弹片运动轨迹相适应凹槽,所述凹槽一侧面设置为可与所述挂钩弹片卡接的凸起结构;

所述凸起内置于所述上夹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滚花轴依次贯穿一所述圆柱状通孔、所述圆柱状突起、另一所述圆柱状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还可设置成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夹持部相对应紧密配合的两面设置成相互错落的凹点或骨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由于所述弹片作用,所述壳体被所述弹片顶着,所述滚花轴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通过所述圆柱状突起,形成一对杠杆组,当使用者通过按压所述下夹板手柄,所述上、下夹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相互张开,所述带夹处于张开状态,当使用者松开所述下夹板手柄,所述壳体在所述弹片的回位作用下,恢复至原先位置,在扣紧安全带后,在安全带的进出口处,使用该安全带夹,所述安全带夹卡在进出口处,保持安全带的松弛状态,而当拨动所述挂钩弹片,固定所述上、下夹板的相对位置,形成一密封曲线,可悬挂饰品、钥匙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上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带夹的夹紧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带夹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接组件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滚花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上夹板;2-壳体;201-圆柱状通孔;202-通孔;3-下夹板;301-圆柱状突起;302-凹槽;4-滚花轴;5-弹片;6-卡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为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安全带夹,所述安全带夹包括上夹板1、下夹板3及实现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夹紧的弹片5,所述上夹板1包括一上夹持部及壳体2,所述下夹板3包括一下夹持部及下夹板3手柄;所述下夹持部一端通过一圆柱状突起301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持手柄;所述上夹持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所述壳体2与所述下夹持手柄形成一可容纳所述弹片5及下夹持手柄活动的容置空间,所述上、下夹持部相互接触的两侧面可配合夹紧或分开;

所述圆柱状突起301的中心轴线处在垂直于所述下夹板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壳体2的两侧面各开设一圆柱状通孔201,所述圆柱状通孔201之间设置所述圆柱状突起301,所述圆柱状突起301与所述圆柱状通孔20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圆柱状突起301为一中空结构,具体形状与所述圆柱状通孔201相适应,所述圆柱状突起301与所述圆柱状通孔201通过所述滚花轴4进行连接,使得所述圆柱状突起301与所述圆柱状通孔201的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即,所述圆柱状突起301与所述圆柱状通孔201通过所述滚花轴4实现两者的同心固定;

所述壳体2与所述下夹板3手柄组成一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可容纳所述弹片5,并允许所述下夹板3手柄围绕所述滚花轴4旋转,所述弹片5的一端与所述壳体2接触,另一端与所述下夹板3手柄接触,使得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可组成一端杠杆,当使用者按下所述下夹板3手柄时,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板3张开一定角度,当松开所述下夹板3手柄时,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板3紧密夹紧,使得所述安全带夹可适用于安全带的夹紧,所述实现夹紧效果。

所述壳体2的最高点与所述滚花轴4的中心点的连线与平面具有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15°-60°,从而保证所述下夹板3手柄可顺利围绕所述滚花轴4做旋转运动时,使用者按动所述下夹板3手柄可更加省力、方便;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安全带夹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下夹持部远离所述圆柱状突起301的一端部内设置所述卡接组件6,所述卡接组件6在所述下夹持部内可自由活动,所述卡接组件6包括一固定圆柱及挂钩弹片5,所述固定圆柱与所述下夹板3固定连接,具体结构为所述固定圆柱在垂直于所述下夹板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下夹持部固定连接,所述挂钩弹片5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圆柱上,围绕所述固定圆柱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所述挂钩弹片5为一圆弧结构,具体结构为相反于所述运动方向凹陷的圆弧状弹片5;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接组件6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所述上夹持部朝向所述下夹板3一面设置与所述挂钩弹片5的运动轨迹相适应的凹槽302,在常态下,所述挂钩弹片5完全内置于所述下夹持部内,当所述挂钩弹片5逆时针旋转置至90°,与所述上夹持部的凹槽302相互卡接,在所述安全带夹的横截面上,所述上夹持部、下夹持部与所述挂钩弹片5形成一可闭合的曲线,所述挂钩片是逆时针旋转,故,保证了所述安全带夹用于悬挂吊坠或钥匙扣时,不会出现所述卡接组件6脱落,保证所述安全带夹的实用性;

如图6所示,为实用新型所述滚花轴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替换为可同心固定所述圆柱状突起301与所述圆柱状通孔201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片5,具体为金属弹片5或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片5可替换为实现所述上、下夹持部夹紧的其他结构,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工作过程在常态下,由于所述弹片5作用,所述壳体2被所述弹片5顶着,所述滚花轴4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1与所述下夹板3,所述上夹板1与所述下夹板3通过所述圆柱状突起301,形成一对杠杆组,当使用者通过按压所述下夹板3手柄,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远离所述壳体2的一端相互张开,所述带夹处于张开状态,当使用者松开所述下夹板3手柄,所述壳体2在所述弹片5的回位作用下,恢复至原先位置,在扣紧安全带后,在安全带的进出口处,使用该安全带夹,所述安全带夹卡在进出口处,保持安全带的松弛状态;

当拨动所述挂钩弹片5,使所述下夹板3前端张开一定角度后,所述挂钩弹片5逆时针旋转,调整至垂直于所述下夹板3中心轴线的位置,由于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卡接组件6的配合,固定所述上、下夹部的相对位置,三者形成一密封曲线,所述安全带夹可用于吊坠或钥匙扣,故所述安全带夹不会出现脱落的可能,当需要拆卸时,只需按动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端部,然后轻抵挂钩弹片5即可完成拆卸。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持部在所述固定圆柱对应的底面开设一矩形方孔,使用者通过所述矩形方孔可拨动所述挂钩弹片5,从而实现所述挂钩弹片5围绕所述固定圆柱做逆时针旋转运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可设置成小汽车形状,由于小汽车模型具有前轮结构,利用前轮的圆柱形外形,将所述圆柱状通孔201设置在小汽车模型的前轮内,所述壳体2表面设置一可自定义的个性化面板,所述面板可通过磁体与所述壳体2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带夹美观大方,所述安全带夹用于悬挂饰品、钥匙扣都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相互紧密配合的两个侧面设置成相互错落的凹点或骨位,当使用所述带夹夹紧礼品带时,可增大所述上夹板1、下夹板3的摩擦力,从而增加夹紧效果。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