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7716阅读:3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



背景技术: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立杆伞或者吊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具,广泛应用于广场、沙滩、公园及庭院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与乘凉空间。

各种型式的遮阳立杆伞或者吊伞不断进入市场,尤其是对新颖的、适用性广的遮阳立杆伞或者吊伞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公开号为CN201571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遮阳伞,它包括伞杆、固定在伞杆上端的固定长骨伞盘、套装在伞杆上且能在伞杆上做上下滑动的滑动短骨伞盘、一端连接在固定长骨伞盘上的长骨、覆盖在长骨上的遮阳伞面及伞帽,支撑短骨采用的是成双并扁平的支撑短骨或者是槽管,一端活动铰接在长骨上,另一端活动铰接在滑动短骨伞盘上;长骨采用的是伸缩长骨;伸缩长骨可伸缩收藏包装且伞收拢后伸缩长骨夹于成双并扁平的支撑短骨之间,伸缩长骨可贴于滑动短骨伞盘的槽内。

这种遮阳伞结构简单,但在使用时,由于遮阳伞的伞骨、伞面体积较大,需要将伞杆穿设在一个支撑座上,再旋转螺纹连接在支撑座上的螺栓,使螺栓与伞杆抵触,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伞杆不易从支撑座上脱出,再将伞面展开;但是旋转螺栓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遮阳伞,通过设置支撑杆和驱动杆,便于对伞杆支撑,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遮阳伞,包括伞杆、伞面、支撑套和用于支撑伞面的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套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与伞杆滑动连接,所述的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套上,所述的支撑套通过定位组件与伞杆连接,所述的伞杆远离伞面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伞杆上的驱动套以及用于驱动套定位的限位机构,所述的伞杆上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的翻转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连杆,所述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套、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杆铰接于伞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套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使驱动套带动连杆发生位移,使连杆推动支撑杆沿着铰接处翻转,使支撑杆对伞杆支撑,继而通过限位机构对驱动套限位,从而使支撑杆能够稳定对伞杆支撑,操作简便,有效提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弹性件和调节栓,所述的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杆、调节栓连接,所述的调节栓与支撑套螺纹连接,所述的定位杆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与伞杆的外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调节栓,弹性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通过弹力的作用,使定位杆与伞杆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的作用,能够对定位杆定位,从而仅需将驱动套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实现驱动套定位的作用,操作简便,进一步提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伞杆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凹孔,多个所述定位凹孔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的定位杆顶靠于所述定位凹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顶靠在定位凹孔的内壁上,定位凹孔能够增加与定位杆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摩擦力,使得定位杆不易随意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伞骨,所述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套、伞骨铰接,带动伞骨的一端铰接于伞杆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所述的伞骨支撑伞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套沿着伞杆往靠近伞面的方向移动,将连接杆发生移动,使连接杆推动伞骨沿着铰接处翻转,继而使伞骨将伞面撑开,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插销和连接链,所述的连接链的一端与插销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套连接,所述的插销穿过所述伞杆并与所述支撑套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穿过伞杆,通过重力的作用,支撑套与插销抵触,并通过插销支撑,使支撑套能够放置稳定,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伞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套沿伞杆长度方向移动的动力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动力机构能够便于将支撑套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免去了人工推动支撑套移动的过程,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摇柄、转向轮和连接绳,所述的转向轮转动连接于伞杆靠近伞面的一端,所述的连接绳绕过所述转向轮且一端与支撑套连接,另一端与摇柄连接,所述的摇柄转动连接于伞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柄旋转,连接绳绕卷于摇柄上,同时,通过转向轮的转向作用,使连接绳带动支撑套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免去了人们用手推动支撑套的繁琐过程,进一步提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绳靠近支撑套的一端套设有抵触套,所述的抵触套与支撑套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动连接绳时,抵触套与支撑套抵触,抵触套对连接绳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延长连接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远离伞杆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上开设有防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套的设置,能够有效延长支撑杆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防滑凹槽的设置,能够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杆的放置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驱动套沿着伞杆往远离伞面的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定位杆顶靠在定位凹孔中,产生的摩擦力将定位杆限位,同时,连杆随着驱动套的移动而发生移动,推动支撑杆沿着铰接处往远离翻转,使支撑杆对伞杆支撑,免去了旋转螺栓的繁琐过程,有效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伞杆;11、支撑套;2、支撑组件;21、连接杆;22、伞骨;23、伞面;3、定位组件;31、插销;32、连接链;4、动力机构;41、摇柄;411、轴承座;412、把手;42、连接绳;43、转向轮;431、支撑架;432、轮体;44、抵触套;5、驱动组件;51、驱动套;52、限位机构;521、调节栓;522、弹性件;523、定位杆;53、安装孔;54、定位凹孔;6、翻转组件;61、支撑杆;62、连杆;7、安装套;71、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遮阳伞,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伞杆1,伞杆1的一端为伞顶。在伞杆1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套11。支撑套11呈圆筒状。在支撑套11上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包括连接杆21、伞骨22。连接杆21和伞骨22均呈长条状。将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在支撑套11的外壁上,另一端铰接在伞骨22的中部。将伞骨22的一端铰接在伞顶处,另一端往远离伞杆1的方向延伸。

将伞面23铺设在伞骨22上,通过伞骨22支撑。将支撑套11往靠近伞顶的方向移动,使连接杆21发生移动,继而使连接杆21推动伞骨22沿着铰接处翻转,将伞面23展开;反之,将伞面23合拢。

在伞杆1上设置有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包括插销31和连接链32。连接链32为铁链,将连接链32的一端固定在插销31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套11的外壁上。在伞杆1上开设有一个通孔,将圆柱形的插销31穿过该通孔;此时,支撑套11位于伞顶和插销31之间,使支撑套11与插销31抵触,通过插销31支撑。

由于伞杆1的较长,为了便于推动支撑套11移动,在伞杆1上设置有动力机构4。动力机构4包括摇柄41、连接绳42以及转向轮43。连接绳42为登山绳。摇柄41包括轴承座411和把手412。轴承座411固定于伞杆1远离伞顶的一端,把手412穿设于轴承座411中,实现把手412与伞杆1的相对转动。转向轮43包括支撑架431和轮体432,轮体432转动连接于支撑架431上。支撑架431通过螺栓固定在伞顶处。将连接绳42绕过轮体432后,一端与把手41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放置套后与抵触套44固定连接。使抵触套44与放置套背对伞顶的一侧抵触。

转动把手412,通过连接绳42带动支撑套11往靠近伞顶的方向移动,当支撑套11置于伞顶和通孔之间时,将插销31穿设于通孔中,继而松开把手412,使支撑套11通过插销31支撑。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伞杆1远离伞顶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套51和限位机构52。驱动套51呈圆筒状,沿着伞杆1的长度方向与伞杆1滑动连接。翻转组件6包括均呈长条状的支撑杆61和连杆62。将连杆62的一端铰接在驱动套51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杆61的中部。将支撑杆61的一端铰接在伞杆1的外壁上。另一端往远离伞杆1的方向延伸。

限位机构52包括调节栓521、弹性件522以及定位杆523。定位杆523呈圆柱形设置,调节栓521为螺丝,弹性件522为弹簧。沿着驱动套51的径向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53,安装孔53为螺纹孔。在该安装孔53内依次放入定位杆523、弹性件522以及调节栓521。将调节栓521与安装孔53螺纹连接。弹性件522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杆523、调节栓521抵触。

在伞杆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凹孔54。这些定位凹孔54所形成的连线与伞杆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旋转调节栓521,使弹性件522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通过弹力的作用,将定位杆523顶靠在定位凹孔54中,产生的摩擦力将定位杆523定位,使得驱动套51定位。

通过将驱动套51往远离伞顶的方向移动,使连杆62发生移动,同时,连杆62推动支撑杆61沿着铰接处往远离伞顶的方向翻转,使支撑杆61能够对伞杆1支撑。

为了增加支撑杆61的使用寿命,在支撑杆61远离伞杆1的一端套设并固定有安装套7,支撑套11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在安装套7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凹槽71。

综上所述,当需要对伞杆1支撑时,通过把握驱动套51,将驱动套51往远离伞顶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机构52自行定位,同时,通过连杆62的移动带动支撑杆61沿着铰接处翻转,即可使支撑杆61对伞杆1支撑,操作简便,有效提升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9月16日 10:11
    请问遮阳伞摇手柄,摇上去手插自动弹回伞撑不开什么原因,谢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