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足球鞋大底及采用该大底制作的足球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10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抓地足球鞋大底及采用该大底制作的足球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抓地足球鞋大底及采用该大底制作的足球鞋,属运动鞋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足球鞋的鞋底主要有三类:1、长钉结构,这类鞋底,鞋钉较长,采用金属钉或者长胶钉等材质,主要用在较为松软的场地,具有较好的抓地效果;2、碎钉结构,这类鞋底,鞋钉较短,密布于鞋底上,适用于相对较硬的泥沙地和人造塑胶颗粒场地;3、平底结构,主要用于室内场地。

目前的各类足球鞋的鞋钉一般均匀布设鞋底的支撑区域中,鞋钉主要起到抓地作用,但没有充分考虑鞋钉对足球运动中各动作(如射门、滞停、加速、转向、侧切)的影响,造成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难以顺畅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影响了运动员自身水平的发挥。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地足球鞋大底,该大底在稳定抓地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辅助运动员发挥自身运动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该足球鞋大底制作的足球鞋,该足球鞋在稳定抓地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辅助运动员发挥自身运动水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抓地足球鞋大底,包括大底本体和形成在大底本体的下表面的多个鞋钉,大底本体对应人体的前掌部位设为前掌部,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设为足弓部,对应人体的后跟部位设为后跟部,大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部位设为内侧部,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部位设为外侧部,外侧部至内侧部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大底本体的下表面根据足球运动中大底本体需要抓地的各动作设置有多个抓地关键区,所述鞋钉为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抓地关键区的多个抓地块,多个抓地块中包含用于辅助转向的转向块,抓地块包括与大底本体的下表面连接的连接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以及形成在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具有为各动作提供抓地阻力的挡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向块为转向圆钉,在所述前掌部上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大底本体弯折的弯折槽,所述抓地块避开弯折槽设置,所述弯折槽从所述大底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且所述弯折槽从所述大底本体的内侧部向外侧部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抓地块具有第一挡壁、第二挡壁以及用于衔接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的第三挡壁,第一挡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挡壁和第三挡壁连接,第二挡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壁和第三挡壁连接,第三挡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抓地块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掌部的两侧的第一抓地块和设置在所述后跟部的两侧的第二抓地块,第一抓地块的第一挡壁设置在第一抓地块的前端且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抓地块的第二挡壁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周沿设置,第二抓地块的第一挡壁靠近外侧部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抓地块的第二挡壁的前端与第一挡壁的前端衔接,第二挡壁的后端朝内侧部向后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三抓地块,第三抓地块设置在所述前掌部,第三抓地块设置在内侧部的所述第一抓地块与外侧部的所述第一抓地块之间,第三抓地块的第一挡壁沿左右方向设置,还包括第四抓地块,第四抓地块设置在所述后跟部且设置在所述大底本体的内侧部与外侧部之间,第四抓地块包括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以及第四挡壁,第四抓地块的第一挡壁和第四挡壁沿左右方向设置,第四抓地块的第二挡壁和第三挡壁设置在第一挡壁与第四挡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足球鞋,包括大底和形成在大底上的鞋面,大底包括大底本体和形成在大底本体的下表面的多个鞋钉,大底本体对应人体的前掌部位设为前掌部,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设为足弓部,对应人体的后跟部位设为后跟部,大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部位设为内侧部,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部位设为外侧部,外侧部至内侧部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鞋钉为设置在大底本体下表面的多个抓地块,多个抓地块中包含用于辅助转向的转向块,抓地块包括与大底本体的下表面连接的连接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以及形成在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具有为各动作提供抓地阻力的挡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根据足球运动中各动作(如加速、滞停、侧切、转向、射门准备动作)在足球鞋大底的抓地块上合理地设置挡壁,从而使得抓地块在受力时能够稳定地抓持在地面上而不易过度变形和不易滑动,从而保证足球鞋的稳定支撑,使得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运动水平。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了采用该抓地足球鞋大底制作的足球鞋,其具有结构简易、抓地效果好的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辅助运动员发挥自身运动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足球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足球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足球鞋的大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足球鞋的大底的各动作抓地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大底本体中各抓地块的布设编号图。

图1至图4中:

10-大底本体 20-鞋面

30-鞋口 40-鞋舌口

50-鞋眼 11-前掌部

12-足弓部 13-后跟部

14-第一抓地块 141-第一挡壁

142-第二挡壁 143-第三挡壁

15-第二抓地块 151-第一挡壁

152-第二挡壁 153-第三挡壁

16-第三抓地块 161-第一挡壁

17-转向圆钉 18-第四抓地块

181-第一挡壁 182-第二挡壁

183-第三挡壁 184-第四挡壁

19-弯折槽 191-内侧部

192-外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4,一种抓地足球鞋大底的设计方法,该大底包括大底本体,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足球运动中大底本体10需要抓地的各动作在大底10的下表面设计抓地关键区。

B、在所述抓地关键区设置抓地块,在实施例中,抓地块和大底本体10均采用橡胶材质,两者一体成型,当然,两者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加工大底本体10和抓地块,再通过公知的技术将两者连成一体。抓地块包括与所述大底10的下表面连接的连接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以及形成在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衔接部,衔接部在需要承受各动作的作用力的方向上设置挡壁,通过挡壁构建抓地块的横截面形状,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等多边形,通过挡壁的设置,使得抓地块受力时在挡壁位置不易过度形变,使得抓地块为各动作提供稳定的地面抓持力。

C、所述抓地块为多块,多块所述抓地块中包含用于辅助转向的转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大底本体10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掌部11、足弓部12以及后跟部13,在前掌部11设计用于引导大底本体10弯折的弯折槽19,所述抓地块避开弯折槽19设置,所述大底本体10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部位为内侧部191,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部位设为外侧部192,所述弯折槽19从所述大底本体1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且所述弯折槽19从所述大底本体10的内侧部191向外侧部192延伸。在前掌部11优先触地的动作中,大底10借此弯折槽19能够随着足部更好的弯曲,符合前掌弯折动作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所述大底本体10的外轮廓的形状对所述抓地块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微调,如可以对多边形进行倒角处理,使得抓地块在大底本体10的布设实现合理抓地面积分布以及优化外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抓地关键区设置在所述前掌部11和所述后跟部13上,前掌部11和后跟部13为运动的主要着力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向块为转向圆钉17。在球场出现突发情况时,转向圆钉17可以辅助球员迅速转换方向,并且可以预防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本体10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方位为内,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方位为外,所述各动作包括加速动作、侧切动作、转向动作、滞停动作以及射门准备动作,加速动作中所述大底本体10抓地方向自前向后,即图中D处箭头表示的方向;侧切动作中所述大底本体10抓地方向自内向外,具体侧切方向由实际运动情况而定,从内侧部191向外侧部192做一条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辅助线,该侧切方向所在直线与辅助线夹角可以在0-180度,即图中A处箭头表示的方向,在图中,侧切方向与辅助线夹角在45度左右。

在足球运动中,转向动作通常是以前掌部的中心为转动轴,从外侧部192向内侧部191进行转动,也即转向动作自外向内,此时,转向动作中所述大底本体10中抓地块的抓地方向自内向外,地面向抓地块提供了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方向自外向内,从而推动整个大底本体10实现稳定转向。图中A处箭头表示抓地块的抓地方向,抓地方向由实际运动情况而定,从内侧部191向外侧部192做一条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辅助线,该抓地方向所在直线与辅助线夹角可以在0-180度,在转向过程中,抓地块的抓地方向随着转动过程不断变化,在图中,抓地方向与辅助线夹角在45度左右。

滞停动作中所述大底10抓地方向自内向外,即图中B处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从内侧部191向外侧部192做一条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辅助线,该滞停方向所在直线与辅助线夹角可以在0-180度,在图中,滞停方向与辅助线夹角在30度左右;射门准备动作中足部在所述大底本体10的作用力的分力方向自后向前,即图中C处箭头所表示的方向。通过抓地块的稳定抓地,地面向抓地块提供大体呈反方向的作用力,从而通过大底本体10向足部施加推动力,实现各动作的发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抓地足球鞋大底10,包括大底本体10和形成在大底本体10的下表面的多个鞋钉,大底本体10对应人体的前掌部位设为前掌部11,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设为足弓部12,对应人体的后跟部位设为后跟部13,大底本体10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部位设为内侧部191,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部位设为外侧部192,外侧部192自内侧部191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大底本体10的下表面根据足球运动中大底本体需要抓地的各动作设置有多个抓地关键区,所述鞋钉为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抓地关键区的多个抓地块,多个抓地块中包含用于辅助转向的转向块,抓地块包括与大底本体10的下表面连接的连接部、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以及形成在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具有为各动作提供抓地阻力的挡壁,在前掌部11设有用于引导大底本体10弯折的弯折槽19,抓地块避开弯折槽19设置,所述弯折槽19从所述大底本体1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且所述弯折槽19从所述大底本体的内侧部向外侧部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向块为转向圆钉17,转向圆钉17可以为多个,多个转向圆钉17沿所述大底本体10的前后方向布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抓地块具有第一挡壁、第二挡壁以及用于衔接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的第三挡壁,第一挡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挡壁和第三挡壁连接,第二挡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壁和第三挡壁连接,第三挡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连接,第一挡壁、第二挡板、第三挡壁大体围成三角结构。所述抓地块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掌部11的两侧的第一抓地块14和设置在所述后跟部的两侧的第二抓地块15,第一抓地块14的第一挡壁141设置在第一抓地块14的前端且沿左右方向设置,其主要用于提供前后方向阻力,第一抓地块14的第二挡壁142沿所述大底本体10的周沿设置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主要提供左右方向阻力。第二抓地块的第一挡壁151靠近外侧部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抓地块的第二挡壁152的前端与第一挡壁151的前端衔接,第二挡壁152的后端朝内侧部向后延伸。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抓地块16,第三抓地块16设置在所述前掌部11,第三抓地块161设置在内侧部191的所述第一抓地块14与外侧部192的所述第一抓地块14之间,第三抓地块16的第一挡壁161沿左右方向设置。在进行加速动作时,第三抓地块16抓地方向自前向后,从而使得地面向前掌部11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或制动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四抓地块18,第四抓地块18设置在所述后跟部13且设置在所述大底本体10的内侧部191与外侧部192之间,第四抓地块18包括第一挡壁181、第二挡壁182、第三挡壁183以及第四挡壁184,第四抓地块18的第一挡壁181和第四挡壁18沿左右方向设置,第四抓地块18的第二挡壁182和第三挡壁183设置在第一挡壁181与第四挡壁184之间。第一挡壁181、第二挡壁182、第三挡壁183以及第四挡壁184大体围成梯形状,且第一挡壁181的长度小于第四挡壁184的长度。在射门准备动作中,第四挡壁184主要提供稳定的抓持力。

参照图5和表1,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现各抓地块,对各抓地块进行重新编号,表中“X”表示抓地块在相应的动作中提供抓地力。

表1

在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本实用新型的抓地块形状和位置布设综合考虑各动作需要的抓地力。

将本实用新型的足球鞋大底制作成足球鞋,足球鞋包括大底和固定在大底上的鞋面20,大底包括大底本体10和设置在大底本体10下表面的抓地块,鞋面20具有供足部穿入的鞋口30、与鞋口30衔接的鞋舌口40以及对应鞋舌口40设置在鞋舌,鞋舌口40的内侧和外侧设有用于穿设鞋带的鞋眼50。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