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01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携物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旅行箱。



背景技术:

旅行箱是一种常用的收纳衣服等物品的行李箱包,通常由箱体、拉杆和滚轮组成。旅行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通常设计有独立的仓位用于存放书刊,便于出差或出游的人们在旅途中进行阅读,但在的人们通常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或娱乐,而这些电子设备需要较全面的保护以避免磕碰,设置在旅行箱的前、后侧面的软质仓位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但抗压效果不理想。普通的旅行箱在箱体的内部设置独立的减振仓位以放置平板或电脑,如此,拿取和放置平板时需要打开整个箱体,既尴尬又麻烦。

另外,在候车的过程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座位供出行的游客坐下休息,而现在的一些旅行箱的结构强度较高,因此一些人直接坐在旅行箱上以缓解腿部的疲劳,但由于旅行箱的端面上缺少柔软的座垫等设计,故坐在旅行箱上休息时并不太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独立的仓位以方便平板电脑的放置和取用、可供人们舒适地坐下休息的旅行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旅行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后部的伸缩拉杆,箱体的前端面具有向上展开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的上部形成一自箱盖的前端面向后延伸的凹形容腔,该凹形容腔中设置有一置物仓体,所述置物仓体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前端面板和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减振容仓,该置物仓体通过拉链组件与凹形容腔的外檐相连,其上部通过韧性连接带同箱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前端面板上内嵌式地设置有铁片,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磁铁,当置物仓体翻转后并置于箱体的上表面时,所述铁片被所述磁铁所吸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前端面板采用铝合金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拉链组件采用防水拉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提手,该提手收纳于提手容腔之中,自然状态下提手的上表面低于箱体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置在箱盖上的置物仓体可作为存放平板电脑等物品的独立容腔,可对置于其中的物品进行较全面的保护,避免受到挤压、磕碰,且该置物仓体展开方便,省去打开整个箱盖的麻烦和尴尬,另外,置物仓体展开后,其前端面板可与箱体的上表面相吸附,此时朝上放置的减振容仓可作为座垫供人们舒适地坐下休息,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置物仓体相对箱盖进行展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置物仓体展开后置于箱体的上表面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伸缩拉杆;3、箱盖;31、凹形容腔;4、置物仓体;41、前端面板;42、减振容仓;5、拉链组件;6、韧性连接带;7、铁片;8、磁铁;9、提手;10、提手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旅行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的后部的伸缩拉杆2,箱体1的前端面具有向上翻转以展开的箱盖3,该箱盖3的上部形成一自箱盖3的前端面向后延伸的凹形容腔31,如图3所示,凹形容腔31中设置有一置物仓体4,该置物仓体4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前端面板41和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减振容仓42,减振容仓42用于收纳平板电脑等需要防震和防挤压、防碰撞保护的物品,故前端面板41需要具有抗冲击和抗挤压能力,本实施例中前端面板41采用铝合金材质,减振容仓42由棉质面料缝制。置物仓体4通过拉链组件5与凹形容腔31的外檐相连,拉链组件5的延伸轨迹呈“U”型,置物仓体4的上部通过韧性连接带6同箱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韧性连接带6可采用韧性好、耐磨性强的人工皮革,当拉开拉链组件5后,置物仓体4能够相对箱盖3向上翻转展开,如图2所示。另外,前端面板41上内嵌式地设置有铁片7,而箱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磁铁8,当置物仓体4向上翻转后并置于箱体1的上表面时,铁片7与磁铁8的位置上下对应,两者之间产生的磁力作用会将置物仓体4固定在箱体1的上表面之上。

本实施例中,拉链组件5采用防水拉链,当其拉合时,可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到减振容仓42之中。

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提手9,方便提起旅行箱上楼梯或过阶梯,该提手9被收纳于凹形的提手容腔10之中,确保自然状态下的提手9的上表面低于箱体1的上端面,从而将置物仓体4置于箱体1的上表面时,提手9不会妨碍置物仓体4的平置。同理,伸缩拉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也不会妨碍置物仓体4平置于箱体1的上表面之上。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设置在箱盖3上的置物仓体4可作为存放平板电脑等物品的独立容腔,可对置于其中的物品进行较全面的保护,避免受到挤压、磕碰,且该置物仓体4展开方便,省去打开整个箱盖的麻烦和尴尬,另外,置物仓体4展开后,其前端面板41可与箱体1的上表面相吸附,此时朝上放置的减振容仓42可作为座垫供人们舒适地坐下休息,非常适合旅途者或出差人群使用。

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