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28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手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



背景技术:

防火耐高温手套多用于消防、冶炼、电焊等高温环境中,保护作业者双手不受火焰及热辐射侵害的装备之一。

市场上最常见的防火耐高温手套多采用石棉纤维原料制成,使用时在高温环境中对双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由于石棉短纤维制品容易离散粉化和扩散漂浮,因此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长期使用有致癌倾向,而且其强度较低,耐折性差,在多次使用后,易造成断裂,影响防火隔热效果。

国内消防员所使用的手套应该是最先进的防火耐高温手套,其手套关键面料多采用芳纶1313、芳纶1414和导电纤维按一定的比例织成,在火灾或高温环境中对双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260~300℃高温情况下长期使用时,芳纶强度会降低到50~65%,从而降低了手套的使用寿命。

相关中国专利如CN202286435 U、CN201101144Y介绍了防火服和防火手套的结构变化,中国专利CN 103445348 A中介绍了耐高温手套中陶瓷纤维、陶瓷粉作为隔热材料,中国专利CN 103564891 A介绍了在手套胶乳中加入岩棉作为隔热材料,中国专利CN 102613751 A介绍了硅橡胶涂覆玻璃纤维布作为耐高温的结构层。但上述制备的手套耐高温和耐酸碱性仍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该手套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

所述手套本体包括依次接触的面布层、防水透气层、绝缘毡层和底布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处的面布层表面的摩擦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指处的面布层表面的酸碱变色布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的面布层表面的热敏变色布层;

所述面布层为聚酰亚胺纤维和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针织交叉的导电纤维。

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气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和阻燃纤维基布复合层。

优选地,所述摩擦层为白刚玉微粉层。

优选地,所述白刚玉微粉层中白刚玉微粉的粒度为0.010~0.030mm mm。

优选地,摩擦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酸碱变色布层的厚度为 1.0~2.0mm;所述热敏变色布层的厚度为1.0~2.0mm。

优选地,还包括设在所述手套本体的袖口处的扣带。

优选地,所述绝缘毡层的厚度为0.02mm~0.5mm。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依次接触的面布层、防水透气层、绝缘毡层和底布层;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处的面布层表面的摩擦层;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指处的面布层表面的酸碱变色布层;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的面布层表面的热敏变色布层;所述面布层为聚酰亚胺纤维和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针织交叉的导电纤维。本申请提供的手套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还耐辐射,及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申请提供的手套的拉伸强度为 3.5GPa,模量为150Gpa,延伸率为3.0%;300℃下空气中强度保持90%;吸水12h后强度保持60%;85℃下40%硫酸中250h后强度保持93%;85℃下 10%NaOH中100h后强度保持40%;80~100℃下紫外光辐照24h强度保持 90%;极限氧指数为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

所述手套本体包括依次接触的面布层、防水透气层、绝缘毡层和底布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处的面布层表面的摩擦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指处的面布层表面的酸碱变色布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的面布层表面的热敏变色布层;

所述面布层为聚酰亚胺纤维和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针织交叉的导电纤维。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背面示意图。其中,1为手套本体,2为底布层,3为绝缘毡层,4为防水透气层,5为面布层,6为扣带,7为摩擦层,8为热敏变色布层,9为酸碱变色布层。

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

在本申请中,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面布层5,所述面布层为聚酰亚胺纤维和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针织交叉的导电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吸水性和耐热性,在250~350℃下长期使用,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面布层5具有耐高温特性,能够在火焰中不熔融、无熔滴,形成可靠的保护层。

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与面布层5接触的防水透气层4。所述防水透气层4 为聚四氟乙烯膜和阻燃纤维基布复合层。所述防水透气层4能够阻隔高温热传导,防水透气。

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与防水透气层4接触的绝缘毡层3。所述绝缘毡层3 的厚度优选为0.02mm~0.5mm;所述绝缘毡层3为高分子聚合物绝缘毡垫。绝缘毡层3能够阻隔热辐射,避免双手在近火区域时被火焰灼伤。

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与绝缘毡层3接触的底布层2。所述底布层2为阻燃人造纤维和与所述阻燃人造纤维针织交叉的天然纤维。所述底布层2经过聚氨酯抗菌材料处理,使得手套在潮湿或有水的环境下带电作业不发生击穿,也不会因为长时间穿戴出汗产生臭味。

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处的面布层表面的摩擦层7,提高手套掌心的摩擦力;所述摩擦层7为白刚玉微粉层;所述白刚玉微粉层中白刚玉微粉的粒度为0.01~0.03mm,优选为0.024mm。所述摩擦层优选通过聚氨酯粘结剂与所述面布层连接。所述摩擦层的厚度为0.1~0.2mm,优选为0.15mm。

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的面布层表面的热敏变色布层8;热敏变色布层8为热敏变色纤维针织制得,其温度变化范围为 -40~85℃,超过85℃会显示为红色。所述热敏变色布层的厚度为1.0~2.0mm,优选为1.5mm。

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指处的面布层表面的酸碱变色布层9;酸碱变色布层9对强酸强碱有明显颜色变化,即pH值由低到高,颜色变化为黄→绿→蓝。所述酸碱变色布层的厚度为1.0~2.0mm,优选为 1.5mm。

本申请充分考虑到使用环境的酸碱性变化,在较高的酸碱条件下,可以在手指部出现颜色变化,较高的温度会在手掌出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直观反馈给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防范意识。

所述手套还包括设在所述手套本体的袖口处的扣带6,用于手套本体1与手腕的固定。

该手套具有灵活舒适,降温透气性好,绝缘和隔热效果佳,防火功效显著,耐水洗,且耐折耐磨,安全环保。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

所述手套本体包括依次接触的面布层、防水透气层、绝缘毡层和底布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处的面布层表面的摩擦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指处的面布层表面的酸碱变色布层;

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的面布层表面的热敏变色布层;

所述面布层为聚酰亚胺纤维和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针织交叉的导电纤维;

所述防水透气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和阻燃纤维基布复合层;

所述绝缘毡层为高分子聚合物绝缘毡垫,其厚度为0.03mm;

所述底布为阻燃人造纤维和与所述阻燃人造纤维针织交叉的天然纤维;

所述摩擦层为白刚玉微粉层,厚度为0.024mm;所述白刚玉微粉层通过聚氨酯粘结剂与面布层连接;

所述热敏变色布层8为热敏变色纤维针织制得;

所述手套还包括设在所述手套本体的袖口处的扣带,用于手套本体与手腕的固定。

本申请对实施例1提供的聚酰亚胺防火耐高温手套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表1为现有技术中芳纶手套和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性能测试结果:

表1现有技术中芳纶手套和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的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1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比芳纶手套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还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辐射等优越的性能。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变色防火耐高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依次接触的面布层、防水透气层、绝缘毡层和底布层;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处的面布层表面的摩擦层;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指处的面布层表面的酸碱变色布层;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手背处的面布层表面的热敏变色布层;所述面布层为聚酰亚胺纤维和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针织交叉的导电纤维。本申请提供的手套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还耐辐射,及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申请提供的手套的拉伸强度为3.5GPa,模量为150Gpa,延伸率为3.0%;300℃下空气中强度保持90%;吸水12h后强度保持60%;85℃下40%硫酸中250h后强度保持 93%;85℃下10%NaOH中100h后强度保持40%;80~100℃下紫外光辐照24h 强度保持90%;极限氧指数为50。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