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056发布日期:2018-06-19 19:3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行李制品,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行李箱的改进的携带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行李制品通常包括位于箱子的顶表面上的携带把手。所述携带把手一般是固定的,并且定位成靠近行李箱的中心线,因此限制了充分利用行李箱的顶部区域的能力。这种携带把手还必须附接到顶侧面上,并且要加固箱子的顶侧面以便通过携带把手支撑箱子的重量。这使得行李箱的构造、组装和制造复杂化,并且增加了重量,同时还使得用于附接携带把手的缝合操作变得复杂且昂贵。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制品,更特别地,期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箱把手组件,以及构造有该改进的行李箱把手组件的行李箱,其解决了上述一个问题或者所有问题,和/或更普遍地提供了对现有装置的改进或者替换。

因为包括各种携带把手而与本公开相关的文献包括:CA2175291、GB2290952、JP3203641U、US8333271、US7114602、US7097181、US6978514、US6948601、US6345414、US4653142和US20110209960。



技术实现要素:

这里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把手组件以及构造有该改进的把手组件的行李箱,所述把手组件将携带把手定位在某位置,该位置具有足够的结构以允许提升和搬运行李箱,而无需对行李箱的顶侧面进行显著加强或者任何加强。附加地或者替代地,本公开还允许将行李箱的顶侧面更加充分地用于附加的美学特征和功能特征。凹陷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行李箱的具有足够结构强度的一个侧面上,携带把手在该凹陷区域中的安装允许使用者通过携带把手提升和移动行李箱。在一个构造中,所述凹陷区域至少部分地形成在行李箱的顶侧面上,所述顶侧面背离行李箱所安放的支撑面。所述携带把手连接在凹陷区域中,以便诸如通过枢转而在缩回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把手组件还可以包括在凹陷区域中连结至行李箱的拖曳手柄,并且携带把手和枢转手柄均可以由使用者使用。携带把手在凹陷区域中的安装(诸如在外壳结构中位于拖曳手柄的旁侧)利用了用于支撑拖曳手柄的现有结构,以便还支撑由于通过携带把手提升或者移动行李箱而产生的载荷。这种构造是有利的,因为它允许使用单个把手组件来构造行李箱,从而节约了库存、时间和费用。进一步的优势在于:当携带把手处于缩回位置时,它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具有低轮廓,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了在旅行中处理行李时携带把手被卡住或钩住的风险。在某些布置中,还可以认为携带把手与行李箱的顶侧面齐平,用于进一步增强携带把手的非障碍性。

附加地或者替代地,这种构造减少或者消除了必需的以及关联的费用,这些费用否则用来加强行李箱的顶侧面,以便在通过携带把手(该携带把手没有在拖曳手柄旁侧与凹陷区域连接)提升行李箱时支撑行李箱的载荷。获得了进一步附加的或者替代的优势,这是因为当携带把手安装在凹陷区域时,它可以在储存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储存位置,携带把手与行李箱的顶侧面相对地齐平,而在操作位置,携带把手可以被接触以便用于提升或者移动行李箱。因此,当需要时可以容易地接触携带把手,而在不需要时,携带把手可以被妥善放置而不碍事。另外地,携带把手在拖曳手柄旁侧安装在凹陷区域中还在行李箱的顶侧面上产生了更大的可利用区域,以供可能的应用,以包括其它美学特征或者功能特征,诸如例如顶部腔室可以定位在所述可利用区域中。通过实施这里所披露的内容,这些益处或优势的每一个可以单独地实现或者以各种组合实现。

在一种布置中,用于行李箱的把手组件包括限定一凹陷区域的外壳结构,所述凹陷区域具有侧壁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行李箱的一个侧面上。在一个例子中,所述侧面是行李箱的顶侧面,它与当位于支撑面上时行李箱所安放的底侧面相对。拖曳手柄可以安装在所述外壳结构中并且具有握把。携带把手具有握持部以及从握持部延伸的臂部,并且所述臂部与外壳结构枢转地连接。握持部可以在接近行李箱顶侧面的第一位置与远离行李箱顶侧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并且可以由使用者接触。靠近顶侧面的第一位置提供低轮廓,在一些例子中甚至是齐平轮廓,以避免在处理行李期间无意地卡住或者钩住携带把手。第二位置允许把手定位成与行李箱具有足够的间隙,以允许使用者有效地抓握并提升或者移动行李箱。

在把手组件的另一种布置中,可以有多于一个的臂部从握持部延伸。具有多于一个的臂是有利的,因为它在提升行李箱时分配行李箱的载荷。例如,从握持部延伸的臂部可以包括以间隔开的位置从握持部延伸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并且选择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可以从细长握持部的相对端延伸。在另一种布置中,第一臂和第二臂连接到相应的侧壁上,并且选择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部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侧壁上。在另一种布置中,枢转连接件相对于外壳结构滑动。在另一种布置中,当位于至少一个位置(诸如处于缩回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臂部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成角度。在另一种布置中,所述握持部可以定位成与拖曳手柄的握把对准或者与其不对准。

在又一种布置中,所述枢转连接件限定一枢转轴线,并且所述枢转轴线延伸通过伸缩式拖曳手柄的延伸路径。在另一种布置中,携带把手可以选择地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握持部可以定位在拖曳手柄的延伸路径中。这些构造为使用者提升箱子提供了熟悉的重量分配,而不管使用拖曳手柄还是携带把手。在一种布置中,拖曳手柄包括至少一个可伸出管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管子连接至外壳结构,或者连接至外壳结构和底侧面,或者连接至外壳结构和后侧面,或者仅仅连接至底侧面,或者仅仅连接至后侧面。在一种布置中,拖曳手柄至少部分地伸出,携带把手抵靠拖曳手柄安置,但是保持可接触,并且可以抵靠拖曳手柄的一个或多个管子安置。另外,携带把手的握持部可以抵靠拖曳手柄安置,或者抵靠拖曳手柄的一个或多个管子安置,并且即使拖曳手柄是伸出的仍保持可接触。

在另一种布置中,握持部限定至少一个平直表面,以便在处于缩回位置时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形成齐平轮廓或者低轮廓。在另一种布置中,在第一位置,握持部毗邻或者紧靠外壳结构,或者毗邻或紧靠顶侧面,以便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形成齐平轮廓或者低轮廓。在另一种布置中,携带把手被偏压到第一位置,以便将携带把手保持在低轮廓或者齐平构造中。

在另一种布置中,行李箱被提供成包括如上在各种布置中所提供的把手组件,并且进一步选择地可以包括与顶侧面相对定位的底侧面。选择地,轮子可以定位在底侧面上。在一种布置中,行李箱至少部分地由软面材料构造。软面行李箱构造大体是重量轻的,并被许多旅行者所喜爱。在另一种布置中,行李箱可以包括框架,其中外壳结构连接至框架。将外壳结构连接至框架增强了外壳腔室的强度,以便在使用携带把手提升或移动行李箱时处理行李箱的重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拖曳手柄包括至少一个可伸出管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管子连接至外壳结构和底侧面,或者连接至外壳结构和后侧面。当使用携带把手提升或移动行李箱时,这些连接构造为外壳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在另一种布置中,当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时,行李箱上的枢转连接件朝着行李箱的重心滑动。携带把手朝着重心的移动更好地对准行李箱的重量,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行李箱。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行李箱可以包括位于行李箱顶侧面上的顶部腔室。顶部腔室为方便使用者提供了附加的储存。

在又一种布置中,用于行李箱的把手组件具有顶侧面、后侧面和轮子,把手组件包括具有侧壁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行李箱顶侧面上的凹陷区域、连接在凹陷区域中的拖曳手柄、以及携带把手,所述携带把手具有握持部以及通过连接系统连接在凹陷区域中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连接系统被构造成可移动地将第一臂和第二臂连接在凹陷区域中,其中当处于缩回位置时,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顶侧面倾斜。臂相对于顶侧面的倾斜位置有助于在携带把手处于缩回位置时使携带把手相对于顶表面具有低轮廓,从而在诸如通过机场行李系统处理行李箱期间减少携带把手被卡住或钩住以及可能被毁坏的风险。

在另一种布置中,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连接至凹陷区域的相应侧壁。在另一种布置中,连接系统包括形成在第一臂上的第一连接特征件以及形成在毗邻一个侧壁上的第二连接特征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特征件和第二连接特征件可移动地接合在一起。这就在携带把手和凹陷区域之间提供了连接结构,其允许握持部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和/或相对于凹陷区域的运动。

在另一种布置中,凹陷区域形成在边框结构中,并且边框结构连接至行李箱。所述边框结构可以为携带把手连接至行李箱提供增强的强度。在又一种布置中,所述连接系统沿着穿过伸缩式拖曳手柄的延伸路径的一轴线对准。不管通过携带把手还是通过部分伸出的拖曳手柄,该对准均允许具有一公共轴线,行李箱在该公共轴线上被提升,因此对使用者具有熟悉的重量分配。

在另一种布置中,第一连接特征件是凸台,第二连接特征件是孔,并且所述凸台可旋转地接纳在孔中,以形成一枢转结构。在另一种布置中,枢转结构限定一枢转轴线。在另一种布置中,所述枢转结构是固定的,这对于提供与边框结构的刚性连接是有利的。在另一种布置中,所述枢转结构沿着形成在边框结构中的滑动路径滑动。在又一种布置中,所述滑动路径被构造成限制把手在缩回位置的枢转,但是一旦把手从缩回位置滑到部分或全部操作位置,就允许把手枢转。所述滑动路径可以允许在握持部和行李箱顶部之间具有增加的间隙,以增强接触的方便性。

在另一种布置中,当把手位于缩回位置时,握持部定位在凹陷区域的外侧。在另一种布置中,行李箱由软面材料制造,并且框架结构至少部分地支撑边框结构。这有利于边框结构的强度,以便在通过携带把手移动或提升行李箱时支撑行李箱的重量。

在另一种布置中,拖曳手柄包括至少一个可伸出管子,其中至少一个管子连接至外壳结构,或者连接至底侧面,或者连接至外壳结构和底侧面,这可以为通过携带把手提升或移动行李箱提供足够的强度,特别是软面行李箱或混合式行李箱。

随后的说明书将部分地描述附加的布置、例子和特征,它们对于审阅过本说明书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所披露的主题而被习得。通过参考形成本公开一部分的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以及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公开性质和优势的进一步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每一个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单独使用,或者在其它情况下可以与本公开的其它方面和特征结合使用。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说明,其中各部件在附图中不是按比例绘制的,这些附图作为本公开的不同例子被提供,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是对本公开的范围的完整描述,其特征在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包括携带把手和拖曳手柄组件的行李箱的后部等轴测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1的把手组件的后部等轴测图,其中携带把手移动到操作位置。

图2B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1的把手组件的俯视图,其中携带把手处于缩回位置。

图2C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沿着图2B所示剖面线2C-2C截取的图1把手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携带把手处于缩回位置。

图2D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2C的把手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携带把手处于操作位置。

图2E是图2C的把手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携带把手处于中间位置,并且在操作位置抵靠拖曳手柄安置。

图2F是与图2C的把手组件类似的侧视图,其中外壳结构扩大,携带把手处于缩回方位,携带把手至少部分地与外壳结构的周边齐平,并且相对于外壳结构的周边具有低轮廓。

图3A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1的把手组件的后部等轴测分解图,如图所示具有外壳结构和框架支撑件。

图3B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1把手的偏压机构的3B-3B细节图,其中外壳结构被移除以显示枢转结构、偏压机构和框架支撑件。

图3C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沿着细节剖面线3C-3C截取的图1的行李箱把手组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具有外壳结构和框架支撑件。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行李箱上的滑动携带把手和拖曳手柄的后部等轴测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4的把手组件的顶后部等轴测图,其中携带把手处于缩回位置。

图5B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4的把手组件的顶后部等轴测图,其中携带把手处于操作位置。

图5C是根据本公开一些例子的图4的把手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用实线表示携带把手处于操作位置,用虚线表示携带把手处于缩回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这里所提供的,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并且提供了一种构造有该把手组件的行李箱,其中所述把手组件可以包括伸缩式拖曳手柄和可枢转携带把手,它们安装在至少部分地形成于行李箱顶侧面上的凹陷区域中,诸如外壳结构中。所述携带把手可以在一操作位置与一缩回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操作位置,允许使用者在行李箱放在其轮子上时操纵行李箱,或者提升行李箱,而在所述缩回位置,携带把手保持低轮廓并且允许接触拖曳手柄。所述拖曳手柄是伸缩式的,并且允许使用者在轮子上拖动行李箱,从而使得更容易较长距离地移动行李箱。所述携带把手和拖曳手柄均在凹陷区域中连接至行李制品,这与携带把手安装在凹陷区域外侧相比,有助于在行李箱顶侧面上空出大部分未被使用区域。例如,在一个例子中,通过利用安装在拖曳手柄附近(诸如在凹陷区域中)而不是安装在行李制品顶侧面上的中央区域中的可枢转携带把手,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藉此选装的凹陷腔室或者口袋可以结合在行李制品的顶侧面中。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一个例子的行李箱50包括具有定位在凹陷区域117中的把手组件100的行李制品。所述凹陷区域117位于顶壁53和后壁52之间的相交处,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形成在行李箱的顶侧面上。在一些例子中并且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所述凹陷区域117可以通过固定至行李箱的外壳结构110或者其它框架结构形成。在这些例子中,所述外壳结构110可以位于顶壁53和后壁52之间的相交处,并且定位在那里以提供对把手组件100的合适的接触,从而操纵行李箱50。把手组件毗邻顶壁53与后壁52的相交处定位在顶壁53上。

参照图1和图4,根据本公开一个例子的行李制品10包括由多个壁或面板形成的行李箱50,所述多个壁或面板限定一内部腔室和储藏空间,里面放置使用者的行李。如图所示,行李箱50包括相对的前侧面或面板51和后侧面或面板52、相对的顶侧面或面板53和底侧面或面板54、以及相对的左侧面或面板55和右侧面或面板56,它们共同限定行李箱50的外部结构。所述相对的前侧面或面板51和后侧面或面板52可以限定行李制品10的主表面,并且顶侧面或面板53、底侧面或面板54、左侧面或面板55、右侧面或面板56形成次表面。如图1和图4所示,至少一个轮组件60可以连接至行李箱50,通常在底侧面54上。例如,行李箱50可以包括至少连接到底侧面54上的两个轮组件60a和60b。所述轮组件60可以包括多个附接结构,所述附接结构可操作以便接纳限定在行李箱内或行李箱上的紧固件或者相应结构。可以使用更多的轮组件。当行李箱为软面构造时,可以包括底部托架结构55(图1),该底部托架结构55与底侧面连接以便为一个或多个轮子附接至其上提供支撑。在一个例子中,行李箱的顶侧面与底侧面相对,当位于支撑面上时,行李箱以底侧面安置。凹陷区域可以根据需要位于行李箱的任何侧面上。

行李箱50可以为大致任何类型的行李制品(例如,包、箱子、可滚动背包,等等),尽管在优选例子中行李箱50是具有轮子60的立式箱子。在这些例子中,为了便利,行李箱50包括其它特征件,诸如基部58以及与基部58枢转地连接的盖部59。如上所述,伸缩式拖曳手柄120可以从行李箱50的后部伸出,从而使用者可以使用拖曳手柄120在轮子60上拉动和/或转动行李箱50。

根据各种例子,凹陷区域117可以形成在软面、硬面、混合面或其它类型的行李箱上。形成界面的行李箱50可以是可模制的硬面材料、软面材料、或者硬面材料和软面材料的组合(混合式)。软面材料可以是尼龙、帆布、聚酯、皮革、PVC、聚丙烯、聚乙烯和/或PTFE,等等,它们组合在一起或者不组合,并且可以是一层或者数层。软面行李箱结构可以包括由细长构件(诸如金属丝构件、拉挤构件)制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细长构件应用连接件结合在一起;或者可以由面板构件制成,所述面板构件由加强的片材(诸如蜂窝板或聚丙烯板)或者线环状框架件构造;或者是以上的组合。硬面材料可以是热塑性材料(自加强的或者纤维加强的)、ABS、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PVC、聚酰胺和/或PTFE,等等。在混合式或者硬面例子中,行李箱50或者它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或者模制,诸如通过插头成型、吹塑成型、注射成型,等等。

在具有硬面结构的硬面行李箱或者带有硬质顶盘或顶壳的混合式箱子中,凹陷区域可以形成在构成硬面结构的模制材料中。在由软面材料制成的软面行李箱中,凹陷区域117可以形成在外表面中并且至少部分地由软面行李箱的框架结构支撑。

把手组件100可以包括伸缩式拖曳手柄120以及携带把手130,如图2A-2D所示。所述伸缩式拖曳手柄120和携带把手130可以至少部分地连接到凹陷区域117的一部分上,并且在一个例子中连接至外壳结构110的一部分。所述伸缩式拖曳手柄120在外壳结构中连接至行李箱。拖曳手柄与行李箱的连接产生了坚固的结构,该结构既支持使用拖曳手柄搬运行李箱,也支持使用拖曳手柄滚动行李箱。例如,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拖曳手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可伸出管子57,该管子沿着行李箱50的后表面52定位(并且可以通过紧固件沿着该表面连接)并且连接至行李箱的底侧面54。在一个例子中,管子57的下端可以固定至底部托架55,诸如通过被接纳在直立套环59中并且固定在其中。可以设想其它合适的连接结构。拖曳手柄还可以连接至外壳结构110,诸如通过被接纳在套环中的至少一个管子,该套环围绕定位在底壁外壳结构110中的孔形成。拖曳手柄120可以从凹陷区域117伸出和缩回,并且选择地定位在行李箱的内部。携带把手130可枢转地安装在凹陷区域117的一部分上,诸如可枢转地安装到凹陷区域的相对端壁或者侧壁上。携带把手在凹陷区域中的枢转安装允许它相对于行李箱50的顶部在缩回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

根据各种例子,如图2A-3C所示,携带把手130可以与凹陷区域117连接并且相对于凹陷区域117选择性地运动。特别地,并且在非限制性例子中,携带把手可以围绕枢转轴线相对于凹陷区域枢转,或者可以具有一组合运动,在该组合运动中,携带把手相对于至少一个枢转轴线枢转,同时还相对于凹陷区域平移、滑动、转动或者扭转。通过将携带把手连接在外壳结构中,诸如在一个例子中与拖曳手柄一起,由于提升和/或移动行李箱(不管是通过携带把手还是通过拖曳手柄)而产生的载荷被集中在行李箱的坚固承载区域。不管行李箱是硬面、软面还是混合式,这都简化了行李箱的构造,这是因为行李箱的顶侧面不需要被加强,以支撑通过在外壳结构外侧安装到顶侧面上的携带把手而被提升和/或移动的行李箱。行李箱的这种构造还由于以下原因得以简化:把手组件是单一式单元并且包括期望的把手(诸如在一个例子中是携带把手和拖曳手柄),用于在构造期间更便利的安装。附加地或者选择地,携带把手在外壳结构中的定位为顶侧面留出了大的区域,该区域可用于其它期望的结构,诸如顶部腔室,这在下面将进一步描述。

根据各种例子,在缩回位置,携带把手130定位成允许充分接触伸缩式拖曳手柄120,并且还可以与外壳结构110大致齐平。在操作位置,携带把手130枢转以便相对于行李箱50的顶侧面53大体竖直地延伸,以允许使用者抓握把手130来提升行李箱。把手组件可以单独地包括携带把手130,单独地包括伸缩式拖曳手柄120,或者既包括携带把手也包括伸缩式手柄。

在一些例子中,并且参照图2A-3C,把手130可以包括中央握持部139以及至少一个臂部132。所述至少一个臂部132可以从握持部垂直地延伸。所述至少一个臂部132还可以包括以下例子:具有间隔开的第一臂132a和第二臂132b,所述第一臂132a和第二臂132b从细长握持部139的相对端、在所述相对端或者毗邻所述相对端伸出。在其它例子中,所述握持部可以借助单个臂连接至行李箱,诸如从外壳结构单一侧上的把手握持部延伸的单个臂。根据各种例子,所述细长握持部139可以包括顶表面156和底表面154,并且底表面形成圆形轮廓,该圆形轮廓构造用于由使用者的手指和/或手掌接合,顶表面156包括比底表面154较少的轮廓,并且该轮廓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大体平直形状或者平面形状。可以通过内边152和外边150限定握持部139和臂132a、132b每一个的宽度。每个臂132a、132b的外边150可以比每个臂132a、132b的内边152更短,这是因为握持部139在臂132a、132b之间延伸,并且顶表面156相对于每个臂132a、132b的长度成角度定位。当处于缩回位置时,握持部139的顶部156大体正背对行李箱的顶侧面53,因此相对于顶侧面具有齐平轮廓或者低外形轮廓,并且在操作位置时可以定位成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成角度。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凹陷区域117可以形成在外壳结构中,并且外壳结构安装到行李箱上。根据这里描述的各种例子,所述外壳结构可以是模制塑料插件,该模制塑料插件可以附接至行李箱50上,并且形成用于至少部分地将把手组件连接至行李箱50的安装托架。所述安装结构可以尤其是如全文所显示的边框结构110,所述边框结构110用作适于将伸缩式拖曳手柄120和携带把手130固定至行李箱50的安装托架。在各种例子中,所述外壳结构110可以为这些结构提供直接的或者非直接的支撑。例如,所述外壳结构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道或者孔125,其定位成接纳拖曳手柄120的伸缩部。根据替换的例子,所述携带把手130可以单独地可运动地连接至外壳结构110,而没有拖曳手柄,但是在其它方面与这里所讨论的例子和结构一致。在凹陷区域117形成在外壳结构中并且外壳结构安装到行李箱上的情况下,外壳结构可以由半刚性的可成型材料(诸如塑料)制成,并且固定至或者连接至行李箱。在硬面行李箱中,外壳结构可以安装在或者连接在形成于硬面结构中的凹部中。在软面行李箱中,外壳结构可以安装在或者连接到框架上,并且结合到软面行李箱的外表面中。在既由软面部件也由硬面部件制成的混合式行李箱中,取决于包围凹陷区域的位置的结构,凹陷区域可以以上述任意方式构造。

如图2A-3C所示,外壳结构110(并且在更一般意义上,凹陷区域117)可以限定形成凹陷区域117的内壁。例如,如图2A-2D所示,外壳结构110可以具有通过外壳结构后壁114c和外壳结构底壁114d分开的相对的内侧壁114a和114b。壁114a、114b、114c和114d一起限定外壳结构110中的凹部117。附加地和选择地,边缘118(在一个例子中是向外延伸的凸缘)可以从外壳结构壁的至少一部分的顶边缘延伸,并且毗邻外壳结构的位置与行李箱的顶侧面53交叠。所述边缘118为外壳结构提供成品外观,并且大体上与行李箱的外表面相符合,以便减少在处理时可能的钩绊。外壳结构周边158通过壁114a-d的上边缘形成,并且可以是连续的周边。周边158的与后壁114关联的部分、以及周边158的与底壁114d关联的部分,可以形成接合面,携带把手在不同位置抵靠所述接合面。

在一个例子中,把手130可以至少在第一位置(例如缩回位置,如图2A中虚线所示)和第二位置(例如操作位置,在图2A中用实线显示)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握持部接近行李箱的顶侧面,而在第二位置,握持部远离行李箱的顶侧面并且可以由使用者接触以便抓握。在操作位置中,所述握持部在外壳结构的上面延伸。图2A左上角的箭头表示枢转路径。携带把手也可以运动至另外的位置,诸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间的位置,如下面所描述的。

在缩回位置,携带把手与外壳结构110接合或者抵接,或者可以与行李箱的顶侧面53抵接,或者可以与两者抵接。在一个例子中,至少一个臂部132的内边150在周边158处或周边158附近与外壳结构110接合。在该位置,至少一个臂部132的长度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53成一个角度地延伸,并且大体上,握持部在凹陷区域117上面延伸,并且握持部139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横向地延伸超出外壳结构110的周边158。握持部139的底表面154可以至少部分地抵接外壳结构110,并且在一个例子中可以与外壳结构110的边缘118至少部分地抵接、接合、连接或者安置在其上,如图2C所示。在该例子中的边缘118由凸缘形成,该凸缘围绕外壳结构110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行李箱的顶侧面53。在缩回位置中,握持部139的至少一部分(诸如底表面154)可以与行李箱的顶侧面53连接。握持部139的顶表面156可以与行李箱的顶侧面53大体平行,以便产生相对齐平的和低的轮廓。所述顶表面156还可以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53成一个角度,并且仍然被认为保持低轮廓。在缩回位置,所述握持部139定位成相对靠近行李箱的顶侧面53,但是可以被接触,以允许使用者接合握持部139并且将它移动到其它方位。

在另一个例子中,外壳结构110可以被加宽(诸如壁114c关于图2F被加长),或者臂部132可以被缩短,以允许携带把手130移动到第一位置(例如缩回位置),在该位置携带把手完全地或者几乎完全地被接纳在外壳结构110的凹陷区域117中。在这个例子中,握持部139与行李箱10的顶侧面53齐平或者低于齐平,并且被认为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53具有低轮廓。在该例子中,顶表面156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53成一个角度,但是仍然形成低轮廓,这是因为它被接纳在凹陷区域117内。所述顶表面156a(用虚线表示)也可以与行李箱的顶侧面53相对平行,但是仍然被认为形成低轮廓。在图2F所示的缩回位置,握持部139可以被接触以便允许使用者接合握持部139并且将它移动到其它位置。这种构造将继续提供如图2A-2E所显示的外壳结构110的优势,包括如上所述携带把手130在把手组件中的共同位置。另外,仍然可以实现以下优势:允许具有顶部腔室并且具有足够的接触间隙Y(见图2B)。

在图2A所示的操作位置,把手130相对于外壳结构110(并且因此顶表面)几乎正向上地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臂部132处于大体垂直位置(例如见图2A、2D、3C)。根据各种例子,把手130的臂132a和132b可以足够长,从而当伸缩式拖曳手柄120处于缩回位置并且携带把手130处于操作位置时,把手130的握持部139能够枢转到伸缩式拖曳手柄120上面的一个位置。在操作位置,握持部139的顶表面156相对于行李箱的顶侧面53成一角度,并且朝着后主侧面52远离行李箱(例如向外)。在该方位,使用者可以抓握所述握持部139,并且使用者的手掌与握持部139的内侧接合。把手130可以进一步远离行李箱的顶侧面53旋转,诸如在一个例子中,朝着与壁114d关联的周边159旋转到一外部位置,在这里握持部139靠近后侧面定位,并且可以延伸超出后侧面。见图2D中携带把手130的虚线位置。该方位有助于重新调换行李箱的位置(该行李箱以其前侧面安置),比如当行李箱位于行李传输带上时。在一些例子中,可以通过诸如弹簧等偏压结构将把手130朝着缩回位置、操作位置或者外部位置偏压。操作位置包括许多位置,在这些位置可以握持或使用携带把手来移动、提升或者以其它方式操纵行李箱。

携带把手也可以占据另外的位置,诸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其中携带把手从第一位置向上枢转并且与伸出的拖曳手柄的管子接触,诸如图2E所显示的,在这里可以容易地接触携带把手。在该位置,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拖曳手柄或者携带把手。一个这种例子是以下时刻:从使用拖曳手柄沿着支撑面拉动行李箱转变,临时地抓住携带把手以提升行李箱越过障碍物(例如路缘),而无需缩回拖曳手柄。当不处于缩回位置时,携带把手可以被接触并且可以在不同位置(包括操作位置)之间枢转地运动的优点,与当处于缩回位置时相对齐平以及低轮廓的优点,是分别有利的,或者可以是分别有利的。缩回的携带把手的齐平和低轮廓特征,与当携带把手不缩回时在可接触位置之间的运动,这两者是可分开的或者结合在一起。

当把手130在缩回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枢转时,臂132a、132b关于形成在携带把手和外壳结构110之间的连接组件111运动。在一个例子中,连接组件111可以是图2A-2D所示的枢转连接件109(也称为枢转结构)的形式,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臂132a、132b上的连接特征件与外壳结构110的相对侧壁114a、114b上的相应连接特征件的接合而形成。所述枢转结构109形成枢转轴线135,臂部132围绕该枢转轴线枢转。运动结构还可以允许上述组合运动,并且在下面相对另一个例子披露。分别地或者共同地,外壳结构壁上的枢转结构的横向位置和垂直位置产生携带把手的枢转轴线135的定位。特定的横向位置可以调节把手130的位置,并因此相对于行李箱的重心调节枢转轴线135。另外,枢转结构可以垂直地位于外壳结构110的周边158与外壳结构110的底面之间。

继续参照图2A-2D,枢转结构和轴线135可以定位在凹部117中,从而当把手130旋转时,它相对于凹陷区域117或者伸缩式手柄120的至少一个到达优选的人体工程学位置。例如,枢转结构可以定位在外壳结构110的侧壁上,相比较后壁114c更靠近凹陷区域117的敞开侧。在另一个例子中,枢转结构可以定位在外壳结构110的侧壁上,相比较凹陷区域117的敞开侧更靠近凹陷区域117的后壁114c。在另一个例子中,枢转结构可以定位在外壳结构110的侧壁上,从而把手130与伸缩式手柄120和/或伸缩式手柄120的延伸路径大约成直线。由枢转结构限定的携带把手130的枢转轴线135可以定位在外壳结构110中,如上所述。在一个例子中,旋转轴线135被定位成大致位于由拖曳手柄120的延伸路径所限定的平面中或者靠近该平面。旋转轴线135可以定位成穿过拖曳手柄120的完全缩回的握把,或者可以定位成在拖曳手柄120的完全缩回的握把121上方延伸。在该位置中,把手130能够围绕枢转轴线135枢转,从而在竖直操作位置,如图2D和3C所显示的,把手130定位在拖曳手柄120上面并且大体与它对准。所述枢转轴线135允许携带把手130围绕所述轴线枢转。所述枢转结构可以构造成是固定的,或者可运动的,诸如通过沿着限定路径平移,如下面将描述的。

根据不同例子,在缩回位置,把手130可以具有距离拖曳手柄120的足够间距,以允许使用者将手插在两个把手之间以握持任一把手。例如,如图2B所示,行李箱把手组件100可以包括位于伸缩式手柄120和把手130之间的接触间隙Y。所述接触间隙Y可以足够大,以便当伸缩式手柄120和把手130均处于缩回状态时,使用者抓住伸缩式手柄120或者把手130。所述接触间隙Y可以出现在以下例子中:当在缩回状态下把手130完全位于凹陷117中时,或者当在缩回状态下把手130至少部分地位于凹部117的外侧时(例如,当握持部139位于外壳结构110的上面并且朝着行李箱50的中心线定位时,如图2C所示)。另外,当携带把手抵靠着伸出的拖曳手柄安置时,握持部可以由使用者接触。

图3A和3C显示了连接组件111的一种布置。在该例子中,所述连接组件111包括与外壳结构110关联的连接特征件112以及与携带把手130关联的连接特征件138。所述外壳结构的连接特征件112与携带把手的连接特征件138接合在一起,并且形成适于允许把手130相对于凹部117和/或外壳结构110运动的机构,诸如通过枢转运动或者组合运动。在各种例子中,每个臂132a、132b可以包括连接特征件,例如134a、134b(总体134),以便与位于外壳结构110中的相应连接特征件112a、112b(总体112)连接。例如,臂132a、132b的每一个上的连接特征件可以是向外延伸的凸台134a、134b,所述凸台定位在每一个臂的端部处、靠近所述端部或者毗邻所述端部。在各种例子中,凸台可以从相应的臂132a、132b垂直地延伸。外壳结构110上的相应连接特征件112可以包括支承面137,以便可旋转地接纳凸台134a、134b。在该例子中,所述连接特征件112a、112b是形成于侧壁114a、114b中的孔。每个孔由形成支承面137的边缘限定。在该例子中,枢转结构通过被接纳在孔112a和接合缘137中的凸台134a形成,并且同样地由接纳在孔112b和接合缘137中的凸台134b形成。把手与外壳结构的连接特征件的这种接合形成了连接组件111(例如,特别地,枢转结构),并且可旋转地将把手130连接至外壳结构110。可以设想其它连接组件,诸如在一个例子中,凸台形成在外壳结构上并且孔形成在把手130的臂部132上,或者单独的枢转轴(未显示)在形成于外壳结构110的侧壁114中的孔与形成于把手130的臂部132(未显示)中的孔之间延伸。可以使用狭槽、凹槽、棘爪、销钉、套环以及其它连接机构来构成所述连接组件。

在一些例子中,包括软面箱子、硬面箱子或者混合式箱子,所述外壳结构110可以附接至下面支撑结构170以便与连接行李箱50连接。例如,如图3A-3C所示,外壳结构110可以附接至下面支撑结构170。在一个特定例子中,所述下面支撑结构170被结合到软面行李箱50中(例如见图1和图4)。行李箱的软面构造可以包括框架结构190,如图3A-3C最佳显示的。所述框架结构可以包括框架构件190,框架构件190可以围绕行李箱50的侧壁(例如,侧壁50、51、52和/或56)的每一个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形成后壁52和顶壁53之间相交线的框架构件190的一部分可以终止于支撑结构170中。如图3A所示,所述框架构件190可以夹在外壳结构110和支撑结构170之间,将外壳结构110固定至框架190。外壳结构110和支撑结构170可以借助连接机构(包括缝合、紧固件、胶粘剂等等)连接在一起。例如,外壳结构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适于接纳紧固件(诸如螺钉)的螺柱(例如119a、119b),所述紧固件穿过一个或多个孔(例如172a、172b)。如图3A所示,支撑结构170可以包括:与外壳结构110的侧壁114a和114b相对应的孔(例如172a、172b)、与外壳结构110的底壁114d相对应的孔(例如172c、172d)、以及与外壳结构110的后壁114c相对应的孔(例如172e、172f、172g)。所述外壳结构110可以具有用于每个连接孔的相应的螺柱或其它紧固件接纳特征件。通过借助紧固件将支撑结构170和外壳结构110附接在一起,所述框架构件190被保持在两者之间,从而将外壳结构固定地附接到行李箱50上。

选择地,把手组件100(特别是携带把手130)可以固定至行李箱,而无需使用外壳结构110。例如,当诸如通过图3A-C所示的内部框架构件充分地加强顶侧面53时,或者当行李箱是硬面行李箱时,或者当行李箱是具有硬面顶侧或者软面顶侧的混合式构造时,所述携带把手可运动地连接至凹陷特征件的侧壁。连接系统部件(诸如连接特征件112a和112b)可以在软面行李箱中形成在下面支撑结构170上。

当不使用携带把手时,可以通过偏压机构180将携带把手移动到缩回位置或者另一个位置。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偏压机构180被安装在连接机构111处或者靠近它安装,如图3A-3C所示。如这个例子中所显示的,偏压机构180包括偏压元件181,所述偏压元件181在携带把手130上施加力以便将携带把手130偏压到缩回位置(如图3B所示)。例如,所述偏压元件181可以是在凸台134b的中心轴线之上被接纳的弹簧(诸如扭簧),该弹簧在携带把手130上施加偏压力。扭簧181的第一端182可以接合外壳结构110的一部分,诸如图3A中的凸缘113,而扭簧181的第二端183可以与携带把手130连接,诸如通过安装在凸台134b的键入端136上方的帽部184。帽部184包括接纳键入端136的凹部185,使得帽部和凸台一起旋转。当携带把手130从选择的偏压位置枢转或者移动时,扭簧的第二端183与携带把手130一起运动,而扭簧的第一端182保持固定,因此加载弹簧以增加偏压力。一旦释放携带把手,偏压力就将把手向后移动到期望的偏压位置。可以选择扭簧的位置,使得在缩回位置、操作位置或者其它位置时把手通过弹簧力而偏压。

紧固件189(例如螺钉、夹子、或者类似紧固机构,如图3C所示)可以延伸穿过帽部184和凸台134的每一个中的孔,从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如果需要的话,位于携带把手的相对端的凸台还可以包括偏压机构180,以便在需要时施加更大的偏压力。

根据各种例子,帽部184还可以包括限制突片186。所述限制突片186可以从帽部184延伸,从而当帽部184随着把手130旋转时,限制突片186也旋转。诸如来自外壳结构110的肋113等固定元件可以相对于限制突片186定位,从而当限制突片186旋转期望的距离时,限制突片186与固定元件接合,从而限制或者防止把手130的进一步旋转。

根据各种例子,固定元件和限制突片相对于彼此定位,从而当把手130大约垂直时,那个突片186与肋113接触,从而限制进一步的运动。在其它例子中,直到把手130穿过垂直方位,突片才限制旋转。携带把手130还可以旋转以接触与底壁114d关联的外壳结构的周缘。

根据各种例子,连接组件111可以包括一结构,其允许把手的复合运动,诸如组合的滑动和枢转运动,如图4和图5A-C所显示的。在这个例子中,把手组件200可以包括安装在外壳结构210上的携带把手230和伸缩式手柄120。如图5A-5C所示,外壳结构210可以包括路径218,该路径218允许把手230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枢转轴线能够相对于外壳结构210沿着路径218滑动。特别如图5C所示,把手以及关联的握把239A和臂231B通过虚线显示位于缩回位置,并且把手以及关联的握把239A和臂231A被显示处于操作位置。路径218可以由狭槽限定,所述狭槽穿过外壳结构210的每个侧壁形成。根据各种例子,滑动路径218可以沿着允许把手枢转元件相对于行李箱50的顶部横向运动、垂直运动或者组合运动的方向延伸。当从缩回位置转变为操作位置时,滑动狭槽221可以允许把手朝着中心线运动并且相对于行李箱的顶表面53升高。结合枢转的能力,提供给使用者一种携带把手230,它定位成更远地位于行李箱顶表面的上面并且更朝着行李箱的中心。狭槽221可以形成曲线的、直线的或者组合的路径218。

在这个例子中,把手230可以具有连接特征件233,它与狭槽221相互作用,以便沿着狭槽引导把手。该连接特征件233可以从把手230的一个或多个臂(诸如臂231或232)的每一个延伸,并且选择地从每个臂的终端处或者终端附近延伸。该连接特征件233可以延伸穿过限定把手枢转路径218的狭槽221。该连接特征件233可以在外壳结构的形成狭槽的那个壁的外侧的某位置延伸超越狭槽221的边缘,以便制止连接特征件与狭槽221脱离。在各种例子中,连接元件233可以在把手枢转路径218的至少一部分中旋转(诸如枢转)。在其它例子中,所述连接元件233可以沿着整个枢转路径旋转。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把手在缩回位置不枢转(例如,握把如239B所显示),但是一旦把手从缩回位置中滑出它就能够枢转(例如,握把如239A所显示)。在缩回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的该运动也使连接元件233在这些位置运动,其中连接元件233B在缩回位置显示为虚线,并且连接元件133A在至少部分操作位置显示为实线。限定枢转路径218的狭槽221可以包括锁定元件219,当连接元件233与锁定元件接合时,锁定元件219通过限制连接元件233的旋转而操纵连接元件233。例如,锁定元件219可以由包括狭槽的路径218的最底部限定,其宽度小于枢转路径的最顶部的宽度。见图5C。以这种方式,路径218的底部可以比枢转路径的顶部更约束连接元件233。这样做可以用来限制连接元件的旋转,以便提供对把手延伸和旋转的锁止,或者在处于缩回状态时更好地控制把手230。在其它例子中,把手沿着整个枢转路径218枢转。把手适于沿着图5C中“R”所显示的方向枢转。

行李箱50可以包括腔室150,所述腔室150位于行李箱的顶侧面53上,向下延伸到行李箱的主储存腔室并且与其分离。可以通过形成在顶侧面53上的孔而接近腔室150。所述孔可以具有在顶侧面53中限定一凹部的多个周边115,从而允许腔室150用于储存。柔性或者刚性的盖部240可以覆盖所述腔室,并且可以通过将盖部固定至顶侧面53上的拉链或者其它紧固件242而选择性地开启盖部240。在传统的行李制品中,这个区域通常由携带把手占据。然而,在腔室150的顶部上提供携带把手可能需要将腔室盖用作携带把手的一部分。但是,为了充分利用顶部腔室150,把手130可以与行李箱把手组件100结合在一起,如上所述。通过如上所述在拖曳手柄附近设置可枢转运动的把手(在一个例子中,在具有拖曳手柄的外壳结构中),所述携带把手不需要安装在顶侧面的其它地方。由于各种原因这是有利的。例如,这种构造在顶侧面上产生了空间以便定位顶部腔室。由于携带把手不安装在凹陷区域外侧的顶侧面上或者不安装在顶部腔室上,所以另一个优势是:凹陷区域外侧的顶侧面和/或顶部腔室不需要被特别加强以支撑行李箱的重量。

借助例子给出了所有相对参照和方向参照(包括: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顶部、底部、侧部、上面、下面、前面、中间、后面、垂直、横向、水平,等等),以有助于读者对这里所描述的特定例子的理解。它们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或限制,特别是关于位置、方位或用途,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说明。连接参照(例如,附接、连结、连接、接合和类似物)应当被宽泛地理解,可以在各元件的连接之间包括中间元件以及在各元件之间包括相对运动,并且可以包括固定的或者可释放接合的关系。因此,连接参照并不必然指的是两个元件直接连接以及彼此成固定关系,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陈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当前披露的例子是借助例子而不是通过限制进行了教导。因此,包含在以上说明书中或者在附图中显示的内容应当被解释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下面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在此描述的所有一般性的和特定性的特征,并且对本实用新型方法、设备和组件的范围的所有陈述(仅仅是语言修辞)都落入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