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全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2234发布日期:2018-07-10 21:0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头盔。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智能安全帽是对物联网的应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佩戴人员的监控。但是现有的智能安全帽并不具备实时监控,实现大范围覆盖。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智能安全头盔,能够实现对佩戴人员的实时定位,全局显示所有佩戴人员的分布情况,可以查询单个或者多个佩戴人员的移动轨迹,监控更全面,管控更强,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具备超低功耗、海量连接、覆盖率高和超低成本的优势。

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安全头盔,包括帽舌、帽壳、头箍、头托、汗带、头带和NB-IoT芯片;所述帽舌与所述帽壳一体化连接,所述头箍安装在所述帽壳内,所述头箍通过所述头托支撑,所述头带设在所述头托末端,所述汗带的安装位置为所述头带位于所述帽舌位置内侧;在所述头箍内设有所述NB-IoT芯片;所述智能安全头盔通过所述NB-IoT芯片与后台的云服务平台通讯连接;

所述NB-IoT芯片包括传感器模块,定位模块,身份识别模块,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NB-IoT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处理器模块、定位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均与NB-IoT通讯模块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内采集有智能终端使用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以及性别;所述定位模块采用北斗/GPS卫星定位、蓝牙4.0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时定位并将所述定位信息通过所述NB-IoT通讯模块实时发送至云服务平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体征检测模块和陀螺仪;所述体征检测模块实时监测佩戴人员的体征信息;所述陀螺仪判断佩戴人员的身体姿态;所述NB-IoT通讯模块将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息实时发送至云服务平台;所述处理器模块根据所述云服务平台的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所述电源模块均与其他各个模块连接,并为其他各个模块供电。

在所述头托与所述汗带相对的位置上延伸出有用于固定所述智能安全头盔的后带。

所述帽舌与所述帽壳的材料采用ABS材料、HDPE材料、PC材料或FRP材料。

所述头箍采用LDPE或PA材料生产。

所述汗带由PVC膜、腈纶或毛巾布海绵复合材料制作。

在所述智能安全头盔内还设有光敏电阻;当所述智能安全头盔内的光敏电阻检测到的光线强,且持续时间长,则将信息通过所述NB-IoT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进行报警;具体持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所述NB-IoT芯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头箍的顶端内侧或内侧面上。

所述智能安全头盔为工地安全帽、矿井安全帽、消防安全帽、城管佩戴帽或者便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通过采用了新一代的通信技术NB-IoT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对佩戴人员的实时定位,全局显示所有佩戴人员的分布情况,可以查询单个或者多个佩戴人员的移动轨迹,监控更全面,管控更强,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帽具备超低功耗、海量连接、覆盖率高和超低成本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安全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安全头盔中NB-IoT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帽舌,2为帽壳,3为头箍,4为头托,5为汗带,6为头戴,7为围边,8为后带,9为NB-IoT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安全头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包括帽舌1、帽壳2、头箍3、头托4、汗带5、头带6、围边7、后带8和NB-IoT芯片9。所述帽舌1与所述帽壳2一体化连接,所述头箍3安装在所述帽壳2内,所述头箍3通过所述头托4支撑,所述头带6设在所述头托4末端,所述汗带5的安装位置为所述头带6位于所述帽舌1位置内侧。所述围边7设在所述帽壳2末端位置。在所述头托4与所述汗带5相对的位置上延伸出有后带8,用于固定所述智能安全头盔。在所述头箍3顶端内侧设有所述NB-IoT芯片9。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通过所述NB-IoT芯片9与后台的云服务平台通讯连接。在所述头箍3内设有顶衬,便于佩戴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帽舌1与所述帽壳2的材料采用ABS材料、HDPE材料、PC材料或FRP材料。所述头箍3采用LDPE或PA材料生产。顶衬由HDPE或海绵复合材料锦纶材料生产,所述汗带5由PVC膜、腈纶或毛巾布海绵复合等材料制作。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安全头盔中NB-IoT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NB-IoT芯片9包括传感器模块,定位模块,身份识别模块,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NB-IoT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处理器模块、定位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均与NB-IoT通讯模块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内采集有智能终端使用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以及性别;通过与之相配套的身份认证系统对其进行认定,确定具体的佩戴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NB-IoT通讯模块采用NB-IoT通讯实现运营商基站与智慧工地人员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NB-IoT通讯技术具备高数据聚集和低功耗特性,传输采用180kHzUE上下行射频带宽;下行与LTE相同,子载波间隔15K;上行采用SC-FDMA及single-tone和multi-tone两种配置。定位模块采用北斗/GPS卫星定位、蓝牙4.0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时定位,并将实时定位信息通过NB-IoT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北斗卫星定位模块遵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17项北斗专项标准,蓝牙模块遵循蓝牙4.0+BLE核心规范。定位模块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三维立体定位,确保后台的云服务平台管理人员掌握佩戴人员的位置信息、运动轨迹以及场景内佩戴人员分布情况等,提高场景管理及监管效率;具体为:针对佩戴人员在室外时,智能安全帽内的定位模块通过北斗/GPS卫星对其进行定位,并将其位置信息传输到云服务平台进行定位;针对在监控场景内的佩戴人员,通过所述智能安全帽内的定位模块与在场景内预先安装的蓝牙读取设备进行定位。

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体征检测模块和陀螺仪,所述体征检测模块实时监测佩戴人员的体征信息,体征信息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及需氧饱和度等指标;所述陀螺仪判断佩戴人员的身体姿态;所述体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息通过NB-IoT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陀螺仪判断佩戴人员的身体姿态是否为跌倒或者出现其他非正常姿态,并将信息通过NB-IoT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根据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体征信息和身体姿态对所述佩戴人员进行监控。所述处理器模块接收云服务平台的控制信息,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所述电源模块均与其他各个模块连接,并为其他各个模块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内还设有光敏电阻,当所述智能安全头盔内光敏电阻检测到的光线较强,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将信息通过NB-IoT通讯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平台,进行报警,具体持续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NB-IoT芯片9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智能安全头盔的头箍3顶端内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止于此,所述NB-IoT芯片9可以安装在所述所述智能安全头盔的头箍3的内侧面上或其他可安装位置,同时,本实用新型的NB-IoT芯片9还可以别在腰带上或者安装在其他可穿戴设备上,从而扩大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头盔为工地安全帽、矿井安全帽或者消防安全帽,也可以设计为城管佩戴帽、便帽等其他需要对佩戴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的可穿戴设备。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和精神下,可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做出各种具体的变化,但是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