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36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鞋。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出现解剖结构和步态的改变,此种改变集中在膝关节和足部,久而久之引起中老年人出现关节的疼痛和变形。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功能鞋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功能,或者是增加了保健功能,例如在鞋帮上添加了照明装置、控制单元或保健包,但是这些仅仅是增加了一些新功能,并非是对鞋子本身的改进。对于中老年人穿鞋一定要保证鞋子的舒适度,进而缓解膝关节疼痛与足部变形。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预防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和足部变形的功能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鞋,能够缓解中老年人的膝关节疼痛与足部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鞋,包括鞋面、鞋底和鞋垫,所述鞋底与外界接触的部分设置为外弓形,所述鞋底在足跟部接触处与水平面成25°~35°,所述鞋底在足掌部接触处与水平面成15°~25°,所述鞋底在足跟部处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鞋底在足掌部设置为具有第一厚度的鞋底;所述鞋垫在足跟部处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凸出结构。

优选地,所述鞋底在足掌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折痕轨迹,所述鞋底在足跟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折痕轨迹。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折痕轨迹中的弧形中弦长与矢高比值为3:1,所述第二弧形折痕轨迹中的弧形中弦长与矢高比值为4:1。

优选地,所述鞋底与外界接触的一侧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地,所述鞋底的第一厚度设置为40-45mm。

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与凸出结构均设置为圆形结构;其中,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直径为3-5cm,凹陷深度为0.5-1cm;所述凸出结构的凸出直径为 3-5cm,凸出高度为0.5-1cm。

优选地,在足掌中部部分所述鞋垫的外侧硬度设置为内侧硬度的1.1~1.3 倍。

优选地,所述鞋垫在足掌中部部分即鞋长的后2/3处的内侧上方设置有弓形支撑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鞋带,所述鞋带采用尼龙松紧带与尼龙搭扣相结合的方式,所述尼龙搭扣为片状扇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鞋面采用透气纤维网织材料,所述鞋面在后跟部前倾15°~20°;所述鞋底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是针对中老年人特定的膝关节和足部解剖学特点而设计,可以纠正引起关节疼痛和变形的不良步态,从而预防膝关节疼痛和足部变形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上设置有防滑纹路,可以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减轻运动恐惧感,促进中老年人提高躯体活动水平。

3、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采用弓形鞋底设计顺应关节活动度,通过改变鞋底与地面的接触角度,促使相应关节达到正常活动度,从而减少膝关节承重。

4、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第一弧形折痕轨迹使鞋底按照弧形轨迹折叠,顺应掌指关节的运动轨迹,预防受迫性关节应力集中的出现,从而减少足趾关节的磨损和疼痛的发生,足跟部的第二弧形折叠轨迹有助于足跟落地时的应力吸收,使鞋底的保护作用最大化。

5、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在足跟部处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结构,在鞋垫的下方设置有与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凸出结构,通过这一设计改善鞋底与足跟的贴合度,减少软组织的磨损。

6、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鞋带采用尼龙松紧带与尼龙搭扣组合的片状扇面结构,这种设计一方面改善穿鞋的便利性,增加行走过程中鞋和脚的贴合度,另一方面减少鞋本身对于足弓顶部的压迫,防止受迫性足弓塌陷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简要说明本申请所使用的附图,显而易见地,这些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底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底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垫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垫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

1、鞋底在足跟部接触处 2、鞋底在足掌部接触处

3、第一厚度 4、防滑纹路

5、第一弧形折痕轨迹 6、第二弧形折痕轨迹

7、凹陷结构 8、凸出结构

9、弓形支撑结构 10、外侧

11、内侧 12、鞋面的后跟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分的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鞋,包括鞋面、鞋底和鞋垫。其中,鞋底与外界接触的部分设置为外弓形,鞋底在足跟部接触处与水平面成25°~35°,鞋底在足掌部接触处与水平面成15°~25°,鞋底在足掌部设置为具有第一厚度的鞋底,鞋底在足跟部处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结构,鞋垫在足跟部处的下方设置有与凹陷结构相匹配或相吻合的凸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采用“关节顺应性”设计方法,将鞋底外侧设置成外弓形,与足跟部接触的地方与地面倾斜25°~35°,与足掌部接触的地方倾斜15°-25°,足掌心部的第一厚度设置为40-45mm。行走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是一个联动的整体,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对于膝关节有保护作用,髋关节屈曲角度越大吸收冲击力越多,踝关节背伸角度越大,股四头肌内侧头收缩力越强。但是,中老年人由于肌肉减弱、关节活动度减小,在行走时常常不能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因此,采用弓形鞋底设计顺应关节活动度,通过改变鞋底与地面的接触角度,促使相应关节达到正常活动度,从而减少膝关节的承重。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底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鞋底在足跟部处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结构,具体地,在足跟部处鞋底的内侧(即非接触地面的一侧)呈圆形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的凹陷直径为3-5cm,凹陷深度为0.5-1cm。足跟部是负重最多的区域,长期应力磨损易引起足底软组织的慢性疼痛,通过这一设计改善鞋底与足跟的贴合度,减少软组织的磨损。

相对应地,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垫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鞋垫在足跟部处的下方(即与鞋底接触的一侧) 设置有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与鞋底上设置的凹陷结构相吻合或相匹配,该凸出结构亦设置为圆形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的凸出直径为3-5cm,凸出高度为0.5-1cm。足跟部是负重最多的区域,长期应力磨损易引起足底软组织的慢性疼痛,通过这一设计改善鞋底与足跟的贴合度,减少软组织的磨损。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底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采用“足掌顺应性”的设计方法,其中鞋底在足掌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折痕轨迹,鞋底在足跟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折痕轨迹。具体地,第一弧形折痕轨迹中的弧形中弦长与矢高比值为3:1,第二弧形折痕轨迹中的弧形中弦长与矢高比值为4:1。在前脚掌负重和屈曲时,使鞋底按照弧形轨迹折叠,顺应掌指关节的运动轨迹,预防受迫性关节应力集中的出现,从而减少足趾关节的磨损和疼痛的发生;足跟部的弧形折叠轨迹有助于足跟落地时的应力吸收,使鞋底的保护作用最大化。

为了让中年人走路更稳健,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鞋底与外界接触的一侧上设置有防滑纹路。这样设置是因为中老年人由于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的衰退,运动协调性较差,鞋底可以采用防滑纹路,可以预防和减少中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减轻运动恐惧感,促进中中老年人提高躯体活动水平。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功能鞋的鞋垫的正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在足掌中部部分鞋垫的外侧硬度设置为内侧硬度的1.1~1.3倍。需要说明的是,这样设置是采用了“应力梯度”设计方法,即足掌中部(鞋长的后2/3)的外侧硬度为内侧的1.1~1.3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往往出现内翻畸形,受力点集中在膝关节内侧间室,从而引起膝关节变形和疼痛。“应力梯度”设计方法通过增加外侧负重区域的硬度,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受力,改变膝关节负重模式而使内外侧达到再平衡,有助于预防和减缓膝关节畸形和疼痛的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采用“应力梯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鞋垫在足掌中部部分即鞋长的后2/3处的内侧上方设置有弓形支撑结构,如图4所示,即鞋垫上与鞋底非接触的一侧在在硬度较弱的内侧足掌心部上方设置有弓形支撑结构。足底的横弓内高外低,外侧弓是主要负重区域。随着年龄的增加,内侧弓逐渐塌陷,应力分布从外侧向内侧集中,进一步传导到膝关节引起内侧间室应力集中,以及拇外翻的出现。通过内侧掌心部的弓形支撑结构的设置,外源性的重塑内侧弓,纠正应力分布不均,从而预防和减缓膝关节病变和拇外翻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还可以包括鞋带,鞋带采用尼龙松紧带与尼龙搭扣相结合的方式,尼龙搭扣为片状扇面结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改善穿鞋的便利性,增加行走过程中鞋和脚的贴合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鞋本身对于足弓顶部的压迫,防止受迫性足弓塌陷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鞋面采用透气纤维网织材料,鞋面在后跟部前倾15°~20°,即鞋面的后跟部前倾,这样设置是为了顺应跟骨和跟腱的解剖学形态,增加行走过程中鞋和脚的贴合度,充分发挥鞋底和鞋垫相关设计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鞋底采用软底材料,具体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这样设置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膝关节由于半月板、软骨的退变,应力缓冲能力下降,需要外源性的支持来增加行走时下肢的应力缓冲能力。使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可以在负重阶段给予外源性的支持,减轻膝关节负重,从而预防和减缓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鞋垫采用柔软材料,这样设置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膝关节由于半月板、软骨的退变,应力缓冲能力下降,需要外源性的支持来增加行走时下肢的应力缓冲能力。柔软材料可以在负重阶段给予外源性的支持,减轻膝关节负重,从而预防和减缓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基于中老年人特定的膝关节和足部解剖学特点而设计,可以纠正引起关节疼痛和变形的不良步态,从而预防膝关节疼痛和足部变形的发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鞋的具体特征可以根据上述披露的特征的作用进行具体设计,这些设计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