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象鼻半圆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579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象鼻半圆拉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半圆形链牙配合的拉头,特别涉及一种象鼻半圆牙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

现有技术中的象鼻拉头包括主体和拉鼻,主体由相互平行的上翼板和下翼板通过引导柱的连接组成,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形成矩形的链牙引导槽。由于链牙与其引导槽之间存在着相互匹配的关系,若要生产、使用一种半圆形的拉链牙,则无法与现有技术中的象鼻拉头相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象鼻半圆拉头,以解决现有技术象鼻拉头中的矩形链牙引导槽无法和半圆形的拉链牙相互匹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象鼻半圆拉头,包括主体和拉鼻,所述主体具有相对平行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以及在主体的前端侧连结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引导柱,所述的拉鼻以悬臂状立设在上翼板的外表面,拉攀保持体的一端与上翼板连接,另一端悬空,其特征在于:主体在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具备两个前开口和一个后开口。两个前开口在引导柱的左右两侧,顶端呈呈对称的弧形,能够供分离状态的半圆形链牙通过;后开口在引导柱相反的一侧开口,顶端呈半圆弧形,能够供咬合状态的半圆形链牙通过。

所述的上翼板两侧往下翼板方向有上凸缘,所述的下翼板往上翼板方向有下凸缘;所述的上翼板、下翼板、上凸缘、下凸缘、引导柱之间形成能够供半圆形链牙穿插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

所述的上翼板的外表面为弧形曲面,与形成半圆形链牙引导槽的内表面形状相一致。

所述的上翼板的外表面成菱角形,且上翼板的后侧缘向下方凸出形成后凸缘,所述的后凸缘中间有一个半圆弧形凹槽。

所述的上翼板的内表面设置了滑槽组。

所述的滑槽组由上凸台,第一上滑槽和第二上滑槽组成,所述的上凸台设置在所述的上翼板的内侧上,与拉头移动方向一致且向远离引导柱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上滑槽和第二上滑槽以上凸台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在上凸台两侧且互相平行地向远离引导柱一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象鼻半圆拉头,所述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能够与半圆形的拉链牙相互匹配;所述的滑槽组能减小了半圆形链牙引导槽对半圆形链牙表面的磨擦力,使拉拽更方便,从而也减小了因长期大面积摩擦而产生的使引导柱产生变形的拉拽力,从而增加了拉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实施例1的象鼻半圆拉头的立体图1。

图2是基于实施例1的象鼻半圆拉头的立体图2。

图3是基于实施例1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前视图。

图4是基于实施例1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右视图。

图5是基于实施例1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后视图。

图6是基于实施例2的象鼻半圆拉头的立体图。

图7是基于实施例2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前视图。

图8是基于实施例2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右视图。

图9是基于实施例2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后视图。

图10是基于实施例3的象鼻半圆拉头的立体图。

图11是基于实施例3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前视图。

图12是基于实施例4的象鼻半圆拉头的立体图。

图13是基于实施例4的象鼻半圆拉头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实施例1的象鼻半圆拉头,包括主体1和拉鼻2,通过金属的压铸成形而成。主体1具有上下平行的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以及在主体1的前端处连结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的引导柱13。上翼板11由一个曲面112和顶面113组成,曲面112在远离引导柱13的方向处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半圆弧形,并以中线0为基准现向引导柱13方向延展而逐渐分开,曲面112的外侧朝下翼板方向形成上凸缘111;顶面112位于曲面112中间开口处与该开口契合连接,且连接处平滑过度,拉鼻2固定在顶面113上,其中,上翼板11(包括曲面112和顶面11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形状基本保持一致;下翼板12的内表面为一个平面,自下翼板12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向的凸出形成下凸缘121。

主体1在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之间具备两个前开口30和一个后开口31。两个前开口30在引导柱13的左右两侧,顶端呈弧形,能够供分离状态的半圆形链牙通过;后开口31在引导柱13相反的一侧开口,顶端呈半圆弧形,能够供咬合状态的半圆形链牙通过。上翼板11、下翼板12、上凸缘111、下凸缘121、引导柱13之间形成能够供半圆形链牙穿插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

实施例2

如图6~9所示,实施例2的象鼻半圆拉头,包括主体1和拉鼻2,通过金属的压铸成形而成。主体1具有上下平行的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以及在主体1的前端侧连结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的引导柱13,拉鼻2固定在上翼板12的表面上。上翼板的顶面为两个对称的斜面,上翼板12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凸出形成上凸缘111,后侧缘向下方凸出形成后凸缘114,后凸缘114中间有一个半圆弧形凹槽;下翼板12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向的凸出形成下凸缘121。

主体1在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之间具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两个前开口30和一个后开口31。上翼板11、下翼板12、上凸缘111、下凸缘121、引导柱13之间形成有能够供半圆形链牙穿插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所述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与实施例1中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相同。

实施例3与实施例4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了滑槽组14,如图10~11所示;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设置了滑槽组14,如图12~13所示。所述滑槽组14可以减少链牙在通过引导槽时产生的摩擦力。

如图10~11或图12~13所示,上翼板11相对于主体1表里方向朝向内侧的一面设置有滑槽组14,滑槽组14由上凸台143,第一滑槽141和第二滑槽142组成,所述上凸台143与拉头移动方向一致且向远离引导柱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上滑槽141和第二上滑槽142以上凸台143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在上凸台143两侧且互相平行地向远离引导柱13一侧延伸。

当半圆形链牙通过由滑槽组14,上翼板11,下翼板12,上凸缘111,下凸缘121所包围而形成的半圆形链牙引导槽时,圆形链牙与上凸台143和下翼板的内表面接触,从而减小了半圆形链牙与半圆形链牙引导槽的大面积接触,一方面减小了半圆形链牙引导槽对半圆形链牙表面的磨擦力,拉拽更方便,另一方面减小了因长期大面积摩擦而产生的使引导柱13产生变形的拉拽力,从而增加了拉头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