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动中碟的伞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082发布日期:2018-08-14 17:3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骨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直骨伞的伞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骨伞,中棒是一根中空的,通常是以推拉方式作为控制开关的伞,为了控制方便,人们在中棒上设置了弓片及卡扣机构,来通过开伞的弹簧实现自动开伞,其伞骨架主要包括分别与所述上巢、中巢和下巢枢接的主骨、支撑骨,为了增加主骨和支撑骨的连接强度,通常在主骨上设置中碟,支撑骨铰接于中碟上。然而目前的中碟均是固定于主骨上,这种结构,中碟不会活动,从而限定了中碟的设置位置及支撑骨的长度,在受风时,只能依靠主骨、支撑骨本身的强度来进行支撑,因此普遍存在抗风效果不是很好,容易损伤主骨及支撑骨的缺陷。

如专利申请200720120229.4公开了一种直骨伞架结构,其包括:中棒(5)、与所述中棒(5)上端部固定连接的上巢(61)、与所述中棒(5)滑动套接的中巢(62) 和下巢(63)、与所述上巢(61)枢接的主骨(1)、支撑所述主骨(1)且与所述中巢(62) 枢接的支撑骨(2)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骨(2)且内端部与所述下巢(63)枢接的拉杆 (3),所述中巢(62)和下巢(63)之间设置有套接在所述中棒(5)的弹簧(7);所述拉杆(3)通过其设置在外端的套筒(31)与所述支撑骨(2)滑动套接,所述支撑骨(2) 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套筒(31)不过度向内滑动的挡止块(8)。本实用新型的直骨伞骨架不会降低支撑骨的强度,而且收藏体积较小,尤其适用于直骨的自动伞。其设计中碟是固定的不会活动,当遇到强风后,使伞骨直接受力,容易折断,大大减小使用受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活动中碟的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充分利用伞骨的弹性和柔韧性,化解风力,具有足够的抗风能力,同时收拢体积较小,便于开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活动中碟的伞骨结构,该伞骨能够有效增强支骨的结构,且便于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小伞骨的收拢体积,以及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活动中碟的伞骨结构,其包括有长骨、支骨,所述长骨上设置有两个固定部,固定部之间的长骨上设有活动中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中碟上向内伸出有内耳,所述内耳上铰接于支骨。

所述的长骨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外围尺寸大于长骨的外围尺寸,以约束活动中碟活动的位置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活动中碟,设置在两个固定部之间,所述活动中碟具有一中孔,以使其套系于长骨或两个固定部上,所述中孔的直径小于两端固定部外径,但大于两个固部内部之间距离的外径,以保护活动中碟可以在两端固定部之间活动,而不会掉出。

更进一步,所述活动中碟上向内伸出有内耳,所述的内耳,与支骨的一端连接,而支骨另一内端与蜂巢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支骨另一内端与蜂巢,所述的蜂巢做手开时支骨另一内端连接的是下巢,所述的蜂巢做自动时支骨另一内端连接的是中巢。

更进一步,所述自动伞时的支骨内端连接与中巢,而支骨内端外侧伸出具有拉系件。所述拉系件,其整体呈丿字形结构,拉系件的内端铰接于下巢上。中巢和下巢之前设制有弹簧,利用支骨内端与中巢连接和拉系件内端与下巢连接,来压缩弹簧进行自动开伞的目的。

当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自动伞上时,所述支骨的内端外侧铰接有拉系件,所述拉系件铰接与下巢上,所述支骨铰接与中巢上。

当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手开伞上时,所述支骨的内端铰接于下巢上。

两个固定部可以分开固定或者一体固定,即两个固定部可以是一体成型,并固定在长骨上,也可以单独固定在长骨上。

一体成型时,固定部之间上设有活动中碟。

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中碟的设置,使支骨能够在长骨上进行滑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风力的效果,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伞能够承受一定的风力,支骨连接于长骨,支骨可以设计成具有足够弹性和强度的结构,并且在风力足够大时,即,在风力的影响下伞面外翻,利用活动中碟的位移来减少长骨的弯曲度,而不会因为单纯承受风力而导致折断长骨。再用手拉回下巢,使外翻长骨回到正常的使用状态下,既保护了长骨,又可承受相当的风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骨自动伞的开伞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骨自动伞的防风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骨自动伞的收伞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骨手开伞的开伞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另一种活动中碟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8中活动中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骨自动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直骨伞包括有上巢1、长骨2、中巢3、下巢4、中棒5、按钮6、把手 7和支骨8及拉系件9;其中,上巢1、中巢3、下巢4依次套系于中棒5上,上巢1上铰接有长骨2,中巢3上铰接有支骨8,下巢4上铰接有拉系件9。

结合图2所示,长骨2、支骨8和拉系件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活动中碟的伞骨结构,在长骨2上设置有两个固定部21,固定部21之间的长骨2上设有活动中碟22,所述活动中碟22上向内伸出有内耳221,所述内耳221上铰接有支骨8,且所述支骨8的内端外侧铰接有拉系件9,所述拉系件9铰接于下巢4上,所述支骨铰接与中巢上。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结构在受大风时,长骨2会向外弯曲,同时支骨8在活动中碟22的带动下也进行移动,活动中碟22会抵靠在长骨2上部的固定部21上,由此卸掉阻力,对长骨进行缓冲,避免大风对长骨和支骨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拉系件9与下巢连接,支骨8的内端与中巢连接,且下巢和中巢中间设有弹簧,在受到大风时此弹簧也会被压缩,使上巢与活动中碟及中巢三点形成的三角形进行有效的变化,从而也能够进行缓冲,避免风力带来的破坏。

结合图4所示,活动中碟22在长骨的两个固定部21之间的距离可以活动,当开伞后,遇到大风时伞面被吹翻,这时中碟会向左移动,位置由A变到B。因此,此设计作用当遇到强风后,可以使长骨减小承受力,可以卸掉阻力而不易损坏。

收伞后,如图5所示,拉系件9抵靠支骨8,长骨2和支骨8收拢,靠拢到中棒5上,此时活动中碟22抵靠于长骨2下部的固定部21。

结合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骨手开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直骨伞包括有上巢1、长骨2、下巢4、中棒5、把手7和支骨8;其中,上巢1、下巢4依次套系于中棒5上,上巢1上铰接有长骨2,下巢4上铰接有支骨8。

结合图7、图8所示,长骨2、支骨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活动中碟的伞骨结构,在长骨2上设置有一个固定套a,固定套两端有凸沿a1,固定套两端有凸沿a1之间设有活动中碟22,所述活动中碟22上向内伸出有内耳 221,所述内耳221上铰接有支骨8,且所述支骨8的内端铰接与下巢上。

同理,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结构,在受大风时,长骨2会向外弯曲,同时支骨8在活动中碟22的带动下也进行移动,活动中碟22会抵靠在长骨2 上部的固定套凸沿a1上,由此卸掉阻力,对长骨进行缓冲,避免大风对长骨和支骨带来的不良影响。

即活动中碟22在长骨的固定套a1之间的距离可以活动,当开伞后,遇到大风时伞面被吹翻,这时中碟会向左移动,位置由A变到B。因此,此设计作用当遇到强风后,可以使长骨减小承受力,可以卸掉阻力而不易损坏。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中碟的设置,使支骨能够在长骨上进行滑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风力的效果,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伞能够承受一定的风力,支骨连接于长骨,支骨可以设计成具有足够弹性和强度的结构,并且在风力足够大时,长骨可以向上张开,不会因为单纯承受风力而导致折断长骨,既保护了长骨,又可承受相当的风力。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