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尤其是运动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6388发布日期:2019-02-10 14:3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服装,尤其是运动服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尤其涉及一种运动服装,该运动服装包括覆盖着该服装的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的纺织品衬底。



背景技术:

服装通常用于使穿用者的身体保持期望温度。在体能锻炼期间,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显著地发生变化。在图1中给出了示图。在此,随着体能训练的时间示出了运动员的体温的曲线。描绘出了针对体温的最佳舒适带。在热身阶段期间,体温上升。在体能锻炼和对应的活动水平期间,温度会变高。在锻炼之后,体温在放松阶段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上文提到的那种服装,该服装使得体温更好地稳定在所提到的舒适带内。同样,其目标在于允许对运动员的体温情况进行一定视觉监测。因此,目标在于在体育活动期间的改进热调节,能够以容易的方式视觉地对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该目的的解决方案在于:纺织品衬底的至少一部段涂覆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相变材料,其中,布置了第一相变材料,该第一相变材料具有在27℃与29℃之间的相变温度,其中,布置了第二相变材料,该第二相变材料具有在35℃与37℃之间的相变温度,其中,这两种相变材料均与至少一种热致变色染料进行热接触。

相变材料优选地被包含在微囊中。

因而,相同的热致变色染料能够与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进行热接触。可替代地,第一热致变色染料与第一相变材料进行热接触并且不同于第一热致变色染料的第二热致变色染料与第二相变材料进行热接触。

热致变色染料可以与第一相变材料和/或第二相变材料进行混合。可替代地,热致变色染料可以作为层被施加到第一相变材料和/或第二相变材料上。又一替代概念规定,热致变色染料被施加到纺织品衬底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一相变材料和/或第二相变材料被施加到纺织品衬底的另一相对表面上。

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优选地被布置在纺织品衬底的同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可以作为层被布置在纺织品衬底上,其中,这些层并不重叠。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出,至少在纺织品衬底的一些区域中,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的层形成互补面积,该互补面积在该区域中大体上完全地覆盖纺织品衬底。

作为替代例,还能够使第一相变材料被布置在纺织品衬底的一侧上并且使第二相变材料被布置在纺织品衬底的另一侧上。相应地,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提供如上文所提到的相变材料的互补布置。

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可以被布置在纺织品衬底的一个区域中,该区域在服装的预期使用期间覆盖穿用者的桡动脉、背部区域、肱动脉以及/或者腘动脉。

纺织品衬底可以包括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聚酰胺或者氨纶的合成纤维。同样,纺织品衬底可以包括天然纤维,尤其是棉花的天然纤维。

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优选地已经借助印刷工艺被施加到纺织品衬底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第一相变材料和第二相变材料已经不只一层地(例如,以三层)被施加到该表面上。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至少两种特定类型的相变材料的使用,其中,热致变色染料(其优选地与相变材料进行混合)的使用允许对运动员的身体的温度情况进行视觉指示。

相变材料(pcm)在本领域中本身是公知的。这种材料是具有高熔化热的物质,该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和凝固,其能够储存和释放一定热量。当材料从固体变为液体以及反之亦然时,热量被储存或者释放;因此,pcm用作潜热储存元件。

当pcm达到使其改变其相态的温度(即,熔化温度)时,其以几乎恒定的温度吸收大量热量。pcm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并未显著上升,直到所有材料都被转变为液相。当液体材料周围的环境温度下降时,pcm会凝固,从而释放其储存的潜热。

pcm基本上对于范围在-5℃至+190℃内的所有所需温度都是可用的,因此,pcm可以相对于其成分容易地被组成以准确地满足上文提到的温度规范。因而,最常用的pcm是盐水合物、脂肪酸、以及酯类、以及各种石蜡(诸如,十八烷)。

由于大多数有机溶液都是无水的,所以其可以暴露于空气,但所有盐基pcm溶液都必须被装入囊中以防止水分蒸发或者摄取。在上文提到的优选微囊的情况下,pcm被布置在防护涂层中。

同样,热致变色染料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通常,热致变色是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其颜色的性质。热致变色染料(也称为热致变色油墨)是一种温敏化合物,该温敏化合物在暴露于热量的情况下临时地改变其颜色。其可用的形式为液晶和无色染料。明确地参照au2014201839b1,该文件描述了关于所提到的材料的细节。

因此,所提出的概念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锻炼期间通过使用一件服装来对运动员的体温进行热调节的方法,该服装包括相变材料,即,化学剂,该化学剂在温度上升时吸收热量,临时地储存该能量,并且在温度下降时将该能量释放为热量。与油墨一起使用的那些材料能够对温度变化做出反应,即,利用热致变色染料。

为了进行热调节,使用了(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微囊化相变材料,第一种优选地在28℃下经历相变,并且第二种优选地在36℃下经历相变。所述相变将通过所添加的热致变色染料(热致变色油墨)的使用而变得直观,该热致变色染料在28℃与36℃之间的温度下与身体接触时优选地将变得透明。

两种相变温度的使用的目标在于适应于人体温度在体能锻炼期间的振荡性质,具有在27℃与29℃(28℃)之间的转变温度的第一pcm在与皮肤第一次接触时是有效的(由于从33℃开始的温度下降,33℃是典型的人体皮肤平均温度),并且具有在35℃与37℃(36℃)之间的转变温度的第二pcm一旦在使用者体温在体育活动期间上升时就变得有效。

pcm的布置或者施加优选地是按照如下方式来完成:

按照使得身体上的关键热调节点(脉冲点)直接受到相变材料的能力(即,在温度上升时吸收热量,临时地储存该能量,并且在温度下降时将该能量释放为热量)的影响的方式将丝网印花放置在服装的纺织品衬底上。

这些关键点可以位于桡动脉、颞动脉、肱动脉和腘动脉上(这是由于该血管的更大表面性质以及为了使得pcm的效果对于使用者而言更佳显著和有效)。同样,背部区域也是相关的,因为这是一个神经受体丰富的地带,因此使得pcm的效果最大化。

关于所提到的服装的生产方法,应该给出如下规范:热调节剂(即,pcm)与热致变色染料一起将被印刷到纺织品衬底上,纺织品衬底由合成纤维的组合(诸如,聚酯、聚酰胺或者氨纶)制成,或者由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组合(诸如,棉花和聚酯或者棉花和氨纶)制成。

两种不同的pcm类型被施加作为同一图形的不同层,方式是使得每种pcm用不同的颜色来着色。该印花可以由多达三个pcm叠加层加上热致变色染料印花组成,从而确保潜热容量与pcm材料和纺织品衬底垂度和手感之间的完美关系。

上述概念的不同变化可以是相关的:

通常,将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pcm,每一种与不同颜色的热致变色染料进行混合。还能够使两种pcm均与相同热致变色染料进行混合,但将不同浓度的所述热致变色染料施加至每一pcm以便实现相同颜色的不同色调。

两种不同的pcm基本上是彼此并排地进行布置(如上文所提到的:优选地为互补布置)。因此,一种pcm适配或者填充在施加另一种pcm时留下的缝隙;最终结果是使得两种pcm互补地并排放置。

pcm和热致变色染料的混合物的两个不同层可以被施加在服装的内侧,因而面向穿用者的皮肤。但并未排除将该材料施加在服装的外侧。

又一替代例提出,将两种不同类型的pcm施加在服装的内侧(面向穿用者的皮肤)并且将热致变色染料作为层施加在服装的外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期间的体能活动的示意曲线;

图2示出了运动员的身体的相关位置,这些位置是体能训练期间的热调节的特定对象;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件服装,即是说,运动套装的上下部分;

图4a示出了第一相变材料施加到纺织品衬底上的图案;

图4b示出了第二相变材料施加到纺织品衬底上的图案;以及

图4b示出了根据图4a和图4b的两种图案在纺织品衬底上的叠加。

附图标记:

1服装(运动服装)

2纺织品衬底

3第一相变材料(pcm;28℃)

4第二相变材料(pcm;36℃)

5桡动脉

6背部区域

7肱动脉

8腘动脉

9股动脉

10胫后动脉

11足背动脉

12颈动脉

13面动脉

14颞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参照上述评述。在图2中,可以看到运动服装的穿用者的身体的具体相关位置,这些位置优选地需要有效的热调节。

具体有关的是桡动脉5、背部区域6、肱动脉7和腘动脉8。

其它有关位置可以是股动脉9、胫后动脉10、足背动脉11、颈动脉12、面动脉13和颞动脉14。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热调节是利用服装1(尤其是利用运动服装)来执行,如在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的。在图3的左侧区域中的正视图中示出了服装的上部部分。在该图的右侧区域中描绘了对应的后视图。在图3的右下区域中的后视图中示出了服装1的底部部分(裤子)。

在上文提到的其中一些区域中,即是说,在桡动脉5的面积中、在背部区域6中、在肱动脉7的面积中、以及在腘动脉8的面积中(当使用者以预期方式穿戴服装1时,所有区域都将得到理解),服装的纺织品衬底2设有上文提到的特殊热调节相变材料3和4,在本示例中,相变材料3和4与两种不同的热致变色染料(热致变色油墨)进行混合。

更具体地,纺织品衬底2的所提到的部段借助印刷工艺用两种不同的相变材料3和4进行涂层。

第一相变材料3具有在27℃与29℃(优选地为28℃)之间的相变温度。第二相变材料4具有在35℃与37℃(优选地为36℃)之间的相变温度。

此外,将相应热致变色染料混合到两种相变材料3、4中以便使得能够观察服装1的穿用者在体能活动期间的热情况。

由于两种相变材料的布置位于所提到的动脉处,所以可以获得有效的冷却效果。

在图4中描绘了两种相变材料的优选详细布置。

在图4a中,示出了将第一相变材料3印刷到服装1的纺织品衬底2的表面上的图案。在此,示出了用于背部区域6的优选图案;通常,这同样适用于其它所提到的区域。

如可以看到的,该图案产生了一些菱形面积以及形状像箭头的其它面积。因此,在由第一相变材料3覆盖的面积之间的某些面积保持空闲。

于是,施加如在图4b中描绘的由第二相变材料4组成的图案。基本上,该图案与图4a的图案互补。

在施加(印刷)了第二相变材料4的图案之后,给出了如在图4c中示出的最终图案。如可以看到的,在此,纺织品衬底2现在(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完全地由两种相变材料3和4覆盖,其中,两种材料3、4并不重叠而是形成互补形状。只有较小边沿可以保持未被覆盖(见相变材料3和4的面积之间的白缝隙)。

例如,根据图4c所示出的面积可以在背部区域6中覆盖宽度为约250mm至350mm且高度为400mm至550mm的面积。

在使用期间并且在图1的含义中,首先,在热身期间,给出在低强度下的体能活动,并且服装首先具有大约为室温的温度(例如,20℃)。在适中体能活动下,温度上升。在此,第一相变材料达到其相变温度28℃并且因此获得冷却效果。

在高活动水平下,热调节效果得到加强,因为现在第二相变材料达到其转变温度36℃。在逐渐减小的体能活动(放松)下,该过程反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