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5374发布日期:2020-05-12 16:2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拉链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如该文献的权利要求1等所述那样,公开了如下一种开离嵌插件,即,该开离嵌插件在卡定片11设置雌卡合部34,在结合片10设置雄卡合部20,该雌卡合部34和该雄卡合部20能够在与拉链带2的面垂直的方向上卡合脱离,另外,在它们卡合时,两者转动自如。专利文献2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公开了一种进行雌构件7和雄构件8的结合以及后续进行的雌构件7和/或雄构件8的旋转的开离嵌插件。专利文献3也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公开了一种进行结合件10和卡定件20的结合以及后续进行的结合具10和/或卡定具20的旋转的开离嵌插件。

专利文献4启示了如下的结构,即,在终端构件420、终端构件422的各面设置双螺旋构造,推合终端构件420、终端构件422,从而为了使终端构件420、终端构件422啮合而促进恰当的方向上的旋转(第10页的左上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2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333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211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昭55-5002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期待闭合拉链时所要求的第1止动构件和第2止动构件的操作的顺畅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是通过与上述推荐相反的思路而想到的。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具有:

第1拉链链牙带,其具有第1拉链带和在沿着所述第1拉链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1拉链链牙;

第2拉链链牙带,其具有第2拉链带和在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2拉链链牙;

拉头,其用于开闭所述第1拉链链牙带和所述第2拉链链牙带,该拉头至少具有上翼部、下翼部以及将所述上翼部和所述下翼部连结起来的连结柱,隔着所述连结柱地设有第1前口和第2前口,在所述第1前口和第2前口的相反侧设有一个后口,容许所述第1拉链带的移动的第1狭缝在所述第1前口与所述后口之间延伸,容许所述第2拉链带的移动的第2狭缝在所述第2前口与所述后口之间延伸;

第1止动构件,其安装于第1带区域,该第1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1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之间,所述第1止动构件具有第1基部和第1插入部,该第1插入部位于所述第1基部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的后口向所述拉头内插入;以及

第2止动构件,其安装于第2带区域,该第2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2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所述第2止动构件具有第2基部和第2插入部,该第2插入部位于所述第2基部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的所述第2狭缝向所述拉头内插入,

与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相应地,所述第2插入部朝向所述拉头的所述第2狭缝移动,

与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相关的旋转轴线定位于所述第1带区域与所述第2带区域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1止动构件的所述第1基部设有轴状突起,在所述第2止动构件的所述第2基部设有容纳所述轴状突起的容纳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状突起的中心线在所述第1拉链带的长边方向上存在于所述第1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的中心线在所述第2拉链带的长边方向上存在于所述第2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经过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层叠,

与所述旋转相应地,所述第2插入部朝向所述拉头的所述第2狭缝移动,此外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的间隔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具有平板部,该平板部具有圆形形状的轮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的平板部和所述第2基部的平板部经过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层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状突起的外周部设有绕所述轴状突起的中心线以弧状倾斜的至少一个倾斜面,

在所述容纳部设有能够在所述倾斜面上滑动的至少一个滑动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面的整体或至少局部在所述第1拉链带的长边方向上存在于所述第1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的整体或至少局部在所述第2拉链带的长边方向上存在于所述第2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接触缘和在与容纳所述轴状突起的容纳部相关的周向上向所述接触缘的相反侧突出的突片,在所述轴状突起设有供突片插入的凹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面以远离所述第1拉链带的方式下降倾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能够促进在闭合拉链时所要求的第1止动构件和第2止动构件的操作的顺畅化,并且能够减少止动构件的基部自拉链带的末端突出的突出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一端部分的概略立体图,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未闭合。

图2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一端部分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图1的拉链的相反侧。

图3是组装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拉头的概略立体图,通过拉头的前进,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闭合,通过拉头的后退,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打开。

图4是组装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拉头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拉链链牙带的一端部分设置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6是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2拉链链牙带的一端部分设置的第2止动构件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仰视图。

图9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右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左视图。省略拉链带的图示。

图1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后视图。

图12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2止动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2止动构件的概略仰视图。

图14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2止动构件的概略右视图。省略拉链带的图示。

图15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左视图。

图16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后视图。

图17是用于表示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中经过第1止动构件的第1基部和第2止动构件的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者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第1基部和第2基部层叠并合体的过程中,第2止动构件的第2插入部朝向拉头的第2狭缝移动的概略图,表示第2插入部经由拉头的第2狭缝进入拉头内之前的状态。

图18是用于表示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中经过第1止动构件的第1基部和第2止动构件的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者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第1基部和第2基部层叠并合体的过程中,第2止动构件的第2插入部朝向拉头的第2狭缝移动的概略图,表示第2插入部经由拉头的第2狭缝进入到拉头内之后的状态。

图19是从相反侧表示图17的拉链的概略图。

图20是从相反侧表示图18的拉链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中第1止动构件和第2止动构件结合起来的状态的拉链的概略俯视图。

图22是沿着图21的两点划线x22-x22的概略截面示意图。为了简化附图,省略拉链带的图示。

图23是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仰视图。

图24是第2止动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4来说明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例。公开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例和实施方式例所包含的各特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过多的说明就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例和/或各特征。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理解该组合所产生的协同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例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的主要作用为记述发明,为了方便作图,有时简化参照附图。

关于一个拉链所记述的多个特征,除了理解为特征的组合之外,还能够理解为与其他特征彼此独立的单独的特征。单独的特征能够理解为,并不限定于已公开的一个拉链,在未公开的其他拉链中也通用。单独的特征也能够理解为与其他1个以上的另外的特征的组合。列举特征的全部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冗长,而将其省略。在本说明书中,单独的特征能够通过“一些实施方式”、“一些情况”这种表达而与其他记述明确地区别开来。

在本公开中,如下述这样理解与方向相关的用语。前后方向与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前方与用于闭合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的拉头的前进方向一致。后方与用于打开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的拉头的后退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拉链带的带面正交。上下方向也与将拉头的上翼部和下翼部连结起来的连结柱的延伸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基于以下的记述,方向也能够由另外的表达来定义。

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的一端部分的概略立体图,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未闭合。图2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的一端部分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图1的拉链的相反侧。图3是组装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的拉头40的概略立体图,通过拉头40的前进,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闭合,通过拉头40的后退,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打开。图4是组装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的拉头40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所含的第1拉链链牙带31的一端部分设置的第1止动构件51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图6是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所含的第2拉链链牙带32的一端部分设置的第2止动构件52的概略放大立体图。此外,第1拉链链牙带31的第1拉链链牙21穿过在图1和图2中未图示的拉头40。对于这一点,通过图17和图18的参照能够很好地理解。

拉链1具有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作为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带。拉链1还具有用于对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进行开闭的拉头40。第1拉链链牙带31具有第1拉链带11和在沿着第1拉链带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1拉链链牙21。第2拉链链牙带32具有第2拉链带12和在沿着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2拉链链牙22。设有第1拉链链牙21的第1拉链带11的侧缘部和设有第2拉链链牙22的第2拉链带12的侧缘部彼此相对地配置,因而,能够将它们称作相对侧缘部。

各拉链带具有长度比宽度大的形状。拉链带的长边方向与拉链带以具有长度的方式延伸的方向一致,即与图1的箭头a1所示的方向一致。拉链带的长边方向能够简称为带长边方向。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与拉链带以具有宽度的方式延伸的方向一致,即与图1的箭头a2所示的方向一致。拉链带的宽度方向能够简称为带宽度方向。

各拉链带具有用于规定厚度的一对带面。详细而言,第1拉链带11具有上表面11a和与上表面11a相反的那一侧的下表面11b,利用这些带面来规定第1拉链带11的厚度。第2拉链带12也具有上表面12a和与上表面12a相反的那一侧的下表面12b,利用这些带面来规定第2拉链带12的厚度。用于规定拉链带的厚度的面被称作带面。

在包括图示例的一些情况下,第1拉链链牙21和第2拉链链牙22为树脂链牙沿着带长边方向排列而成的链牙列。也能够采用金属链牙、螺旋状链牙等其他种类的拉链链牙。各树脂链牙具有与拉链带的相对侧缘部相结合的基部和借助颈部而与基部结合的头部。

组装于拉链1的拉头40具有上翼部41、下翼部42以及将上翼部41和下翼部42连结起来的连结柱43。隔着连结柱43地设有第1前口44m和第2前口44n,在前后方向上的与第1前口44m和第2前口44n相反的那一侧设有一个后口45,容许第1拉链带11的移动的第1狭缝46m在第1前口44m与后口45之间延伸,容许第2拉链带12的移动的第2狭缝46n在第2前口44n与后口45之间延伸。

拉头40在上翼部41与下翼部42之间具有被连结柱43分支为字母y状的链牙通路。第1拉链链牙21经由第1前口44m进入拉头40内或者出到拉头40外。第2拉链链牙22经由第2前口44n进入拉头40内或者出到拉头40外。啮合状态的第1拉链链牙21和第2拉链链牙22经由后口45进入拉头40内或者出到拉头40外。

拉头40的上翼部41具有上翼板41a和在上翼板41a的左右的侧缘部向下方突出的一对上部凸缘部41b。下翼部42具有下翼板42a和在下翼板42a的左右的侧缘部向上方突出的一对下部凸缘部42b。在一些情况下,省略上部凸缘部41b和下部凸缘部42b中的一方。上翼板41a和下翼板42a能够配置于与连结柱43所延伸的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作为一个方案,拉头40具有拉片安装柱48和借助拉片安装柱48安装于上翼板41a的拉片49。作为一个方案,拉头40具有由拉片49操作的卡定爪构件47。

拉链1除了具有上述的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以及拉头40之外,还具有:第1止动构件51,其安装于第1带区域,该第1带区域存在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与第1拉链链牙21之间;以及第2止动构件52,其安装于第2带区域,所述第2带区域存在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与第2拉链链牙22之间。第1止动构件51相比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而言稍微向后方突出。第2止动构件52也同样地相比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而言稍微向后方突出。在另外的情况下,第1止动构件51相比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而言以比图示例大或者比图示例小的程度向后方突出。在一些情况下,第1止动构件51相比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而言没有向后方突出,而是第1止动构件51的整体位于比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靠前方的位置。作为代替或追加,在一些情况下,第2止动构件52相比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而言没有向后方突出,而是第2止动构件52的整体位于比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靠前方的位置。在止动构件为树脂制时,止动构件固着于带区域。

第1止动构件51具有第1基部61和第1插入部71,该第1插入部71位于第1基部61与第1拉链链牙21之间,经由拉头40的后口45向拉头40内插入。第1插入部71沿着前后方向从第1基部61朝向第1拉链链牙21延伸。第2止动构件52具有第2基部62和第2插入部72,该第2插入部72位于第2基部62与第2拉链链牙22之间,经由拉头40的第2狭缝46n向拉头40内插入。第2插入部72沿着前后方向从第2基部62朝向第2拉链链牙22延伸。作为一个方案,第2止动构件52具有第3拉链链牙23。第3拉链链牙23与第2插入部72的前端部相连结。第3拉链链牙23与第2拉链链牙22相邻地配置。第3拉链链牙23是为了如下目的设置的,即,为了在第1插入部71和第2插入部72插入到拉头40内的状态下促进拉头40前进时的拉头40的移动容易度和/或填充拉链链牙与止动构件的间隙。

第1插入部71为了促进拉头40停留在第1插入部71上而采取恰当的形状。在第1插入部71插入于拉头40时,由第1插入部71限制拉头40的移动,由此,能够促进拉头40在第1止动构件51上的定位。在一些情况下,从图7可以明确得知,第1插入部71具有从第1基部61、或者后述的上部停止壁85a沿前后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第1侧面71i和从第1侧面71i随着向前方延伸而相应地向左侧逐渐倾斜的第2侧面71u。第1侧面71i和第2侧面71u与拉头40的上部凸缘部41b的内侧面的形状相对应。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插入部71完全插入到拉头40内时拉头40以从第1插入部71离开的方式前进。

第1插入部71在一些情况下具有上板部71a和下板部71b,利用上板部71a和下板部71b至少局部地规定供第2插入部72插入的插入槽80。通过容许第1插入部71和第2插入部72的嵌合,来抑制暂时结合的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分离。也如从后述的记述所知,在第2插入部72经由拉头40的第2狭缝46n进入拉头40内的状态下使拉头40前进,从而第2插入部72向第1插入部71的上板部71a与下板部71b之间的插入槽80插入。在上板部71a与下板部71b之间第2插入部72的上下运动被恰当地制约。

在一些情况下,如从图7和图8中明确的那样,第1插入部71的上板部71a具有向上方斜向倾斜的上板倾斜部71m,下板部71b具有向下方斜向倾斜的下板倾斜部71n,插入槽80的入口位于上板倾斜部71m与下板倾斜部71n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1插入部71向拉头40内插入时,由第1插入部71制约拉头40的上下的动作,进一步促进拉头40停留在第1插入部71。在一些情况下,上板倾斜部71m与拉头40的上翼部41(或上翼板41a)的内表面相接触。下板倾斜部71n与拉头40的下翼部42(或下翼板42a)的内表面相接触。在一些情况下,上板倾斜部71m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为下降倾斜面,能够避免或抑制与拉头40接触而导致的磨损。

作为一个方案,第1止动构件51能够具有与第1插入部71的上板部71a结合的上部停止壁85a和与第1插入部71的下板部71b结合的下部停止壁85b。在一些情况下,下部停止壁85b的上下高度比上部停止壁85a的上下高度大。在一些情况下,在第1插入部71经由拉头40的后口45完全插入拉头40内时,在连结柱43所延伸的上下方向上,上部停止壁85a具有超过上翼板41a的上表面的高度,下部停止壁85b具有不超过下翼板42a的下表面的高度。能够促进第1止动构件51的薄型化。

作为一个方案,第1止动构件51能够具有与下部停止壁85b结合的引导壁86。引导壁86沿前后方向延伸,引导拉头40向第1插入部71上移动。作为一个方案,第1止动构件51能够具有设于第1插入部71的上板部71a的左方的上部薄板部87a和设于第1插入部71的下板部71b与引导壁86之间的下部薄板部87b。利用上部薄板部87a和下部薄板部87b能够促进第1止动构件51相对于第1拉链带11的固着。作为一个方案,第2止动构件52具有与第2插入部72相邻地向上下突出的上部制止壁79a和下部制止壁79b。上部制止壁79a能够与拉头40的上部凸缘部41b相接触。下部制止壁79b能够与拉头40的下部凸缘部42b相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相应地,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移动。

在一些情况下,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经过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层叠和/或合体,不过未必限定于此。与该旋转相应地,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移动,此外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间隔减小。换言之,通过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从而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移动,此外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间隔减小。通过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产生第2插入部72的枢动,将第2插入部72向拉头40内插入省时省力。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在闭合拉链1时所要求的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的操作的顺畅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相关的旋转轴线ax定位在第1带区域与第2带区域之间。第1带区域是存在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与第1拉链链牙21之间的带区域。第2带区域是存在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与第2拉链链牙22之间的带区域。旋转轴线ax在图17、图18以及图21中示出。旋转轴线ax也能够理解为后述的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与后述的容纳部82的中心线cx2重合的轴线。如从图23的追加参照中明确的那样,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从第1拉链带11偏移地定位在超过虚拟线z1的位置,其中,虚拟线z1设定在第1拉链带11的安装有第1拉链链牙21的长边侧缘部的轮廓线上。如从图24的追加参照明确的那样,容纳部82的中心线cx2从第2拉链带12偏移地定位在超过虚拟线z2的位置,其中,虚拟线z2设定在第2拉链带12的安装有第2拉链链牙22的长边侧缘部的轮廓线上。

在开发能够通过在一只手的手指、例如拇指和食指之间进行夹持来产生第1止动构件51或第2止动构件52的枢动的开离嵌插件时,为了达成稳定且良好的注射成形,被推荐的是将第1基部61或第2基部62设于离开拉链带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这样的推荐相反,像上述那样,与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相关的旋转轴线ax定位在第1带区域和第2带区域之间。由此,减少第1基部61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量,另外,减少第2基部62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量。在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闭合时,第1基部61的层叠部分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突出的突出量减少,第2基部62的层叠部分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突出的突出量减少。在有些情况下,能够提高拉链带和基部的结合强度。在有些情况下,能够促进拉链1的外观的提高。

在一些情况下,轴状突起81自身或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在第1拉链带1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与第1拉链链牙21之间。在图23中明确地示出了这一点,轴状突起81和中心线cx1位于沿着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设定的虚拟线z3与沿着第1拉链链牙21的后侧面设定的虚拟线z4之间。

作为追加或替代,容纳部82自身或容纳部82的中心线cx2在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上位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与第2拉链链牙22之间。在图24中明确地示出了这一点,容纳部82自身或容纳部82的中心线cx2位于沿着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设定的虚拟线z3和沿着第2拉链链牙22的后侧面设定的虚拟线z4之间。

倾斜面83的整体或至少局部在第1拉链带11的长边方向上能够位于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与第1拉链链牙21之间。作为追加或替代,滑动部84的整体或至少局部在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上位于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与第2拉链链牙22之间。能够促进基部的突出量的减少。

作为替代,第1拉链带11、第1拉链链牙21以及第1拉链链牙带31能够分别被称作左拉链带、左拉链链牙以及左拉链链牙带。作为替代,第2拉链带12、第2拉链链牙22以及第2拉链链牙带32能够分别被称作右拉链带、右拉链链牙以及右拉链链牙带。作为替代,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能够分别被称作左止动构件和右止动构件。同样地,作为替代,第1插入部71和第2插入部72能够分别被称作左插入部和右插入部。只要是恰当的,则第1能够被置换为“左”,第2能够被置换为“右”。

第1拉链带11和第2拉链带12能够是具有挠性的纺织物或编织物。拉头40能够是金属或树脂制。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能够是树脂制,但未必限定于此,也能够由金属等其他材料构成。作为非限定性的一个例子,拉链链牙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安装于拉链带。接着,止动构件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安装于拉链带。接着,一个拉链链牙带的拉链链牙穿过拉头。这样能够制造出拉链1。

以下参照图5和图6,记述与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相关的非限定性的特征。在一些情况下,在第1止动构件51的第1基部61设有轴状突起81,在第2止动构件52的第2基部62设有容纳轴状突起81的容纳部82。通过在第1基部61设置轴状突起81,能够促进第2基部62的薄型化,能够提高拉链1的使用容易度或外观。在第1止动构件51中,利用与拉头40的上下厚度的量相应的空间,在第1基部61设置轴状突起81,这与轴状突起81的存在设于第2基部62的情况相比不显眼。此外,轴状突起81被容纳部82容纳,能够容易或可靠地确保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初期对准和/或能够提高第2基部62相对于第1基部61的旋转的稳定性和/或第1基部61相对于第2基部62的旋转的稳定性。

在一些情况下,在轴状突起81的外周部设有绕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以弧状倾斜的至少一个倾斜面83,在容纳部82设有能够在倾斜面83上滑动的至少一个滑动部84。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同轴地配置,接着,在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时,滑动部84沿倾斜面83下降(参照图5的箭头d5)。这样,上下方向的力被转换为使第1基部61和/或第2基部62旋转的力。结果是,产生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的移动。此外,与滑动部84沿倾斜面83下降相应地,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间隔减小。在滑动部84沿倾斜面83下降完成时,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间隔变为最小或实质变为零。

在一些情况下,滑动部84向容纳部82的内侧突出,更详细而言,是向与容纳轴状突起81的容纳部82相关的径向内侧突出。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同轴地配置是通过在第2基部62上配置第1基部61而达成的。这时,第1基部61的轴状突起81插入第2基部62的容纳部82,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与容纳部82的中心线cx2重合。重合的中心线cx1和cx2在图17中表示为旋转轴线ax。此外,也能够设想以中心线cx1和中心线cx2不重合的方式在第2基部62上配置第1基部61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过程中或者作为结果,中心线cx1和中心线cx2也能够重合。

在一些情况下,倾斜面83具有在与轴状突起81相关的径向上设于不同的位置的两个以上倾斜面。作为追加,该两个以上的倾斜面在与轴状突起81相关的径向上能够相邻地设置。作为追加,该两个以上的倾斜面在与轴状突起81相关的周向上也设于不同的位置。通过配置斜度和/或面形状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面,能够促进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获得更正确的对准。如从图5明确的那样,在一些情况下,倾斜面83包括在与轴状突起81相关的径向上靠径向内侧地设置的第1倾斜面83a和在与轴状突起81相关的径向上靠径向外侧地设置的第2倾斜面83b。第1倾斜面83a和第2倾斜面83b在径向上相邻地设置。第1倾斜面83a和第2倾斜面83b在周向上设于不同的位置。第1倾斜面83a的斜度和/或面形状与第2倾斜面83b的斜度和/或面形状不同。还能够设想设有第3倾斜面的形态。

在一些情况下,倾斜面83以远离第1拉链带11的方式下降倾斜。壁厚沿着倾斜面83的下降方向变薄。在倾斜面83以远离第1拉链带11的方式下降倾斜的情况下,能够将厚度较大的壁厚部配置在靠近第1拉链带11的位置,能够使厚度较小的薄壁部远离第1拉链带11,能够提高第1止动构件51相对于第1拉链带11的安装强度。

在一些情况下,滑动部84具有与倾斜面83相接触的接触缘84a和在与容纳轴状突起81的容纳部82相关的周向(例如容纳部82的中心线cx2的周向)上向接触缘84a的相反侧突出的突片84b(参照图12),在轴状突起81设有供突片84b插入的凹部81j(参照图9)。在一些情况下,在滑动部84沿倾斜面83下降完成时,突片84b和凹部81j嵌合。由此,能够避免或抑制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在上下方向上分离。轴状突起81具有因凹部81j而产生的突部81c,在突片84b的下方设有容纳突部81c的孔84c(参照图12)。孔84c贯通第2基部62或不贯通第2基部62。在一些情况下,突片84b的上表面是朝向突片84b的顶端部去而下降倾斜的倾斜面。

在一些情况下,轴状突起81包括圆锥台部81a和与圆锥台部81a结合的圆柱状顶端部81b。容纳部82具有用于容纳圆锥台部81a的主部82a和容纳圆柱状顶端部81b的底孔部82b。在一些情况下,与圆锥台部81a的侧面相比,圆柱状顶端部81b的侧面具有相对于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较小的角度。在有些情况下,圆柱状顶端部81b的侧面包括相对于轴状突起81的中心线cx1平行的区域。在轴状突起81被容纳部82容纳时,圆柱状顶端部81b嵌合于底孔部82b,利用底孔部82b制约圆柱状顶端部81b的动作,即制约该圆柱状顶端部81b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动作。由此,能够避免或抑制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意外的分离。

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轴状突起81能够设于圆形形状的第1基部61的中央部。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容纳部82能够设于圆形形状的第2基部62的中央部。轴状突起81设于第1基部61的上表面,沿着与上下方向平行的中心线cx1延伸。容纳部82以贯通第2基部62的形态设置,并沿着与上下方向平行的中心线cx2延伸。

在一些情况下,第1基部61具有平板部61j,该平板部61j具有圆形形状的轮廓,第2基部62具有平板部62j,该平板部62j具有圆形形状的轮廓。轴状突起81从平板部61j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容纳部82呈凹状设于平板部62j的上表面。在一些情况下,容纳部82贯通平板部62j,在其他情况下,容纳部82不贯通平板部62j。在一些情况下,各平板部61j、62j能够是经过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层叠的部分。各平板部61j、62j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层叠。

在一些情况下,第1拉链链牙21包括第1拉链链牙21的列,第2拉链链牙22包括第2拉链链牙22的列。第3拉链链牙23在与第2拉链链牙22的列的端部相邻的位置与第2插入部72结合。如图17所示,第3拉链链牙23具有与第2拉链带12结合的基部23a和借助颈部与基部23a结合的头部23c。第3拉链链牙23的头部的沿着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的宽度w23为第2拉链链牙22的列中的第2拉链链牙22的节距间隔w22的1.4倍以上。在有些情况下,头部的宽度w23小于节距间隔w22的2倍。在第1基部61未正确地配置于第2基部62上的状态下,即使使拉头40前进,第3拉链链牙23也无法在拉头40内与第1拉链链牙21结合,能够避免或抑制在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非结合的状态下就使第1拉链链牙21和第2拉链链牙22结合。

图17和图18是用于表示如下情形的概略图,即,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中,经过第1止动构件51的第1基部61和第2止动构件52的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或这两者各自的旋转而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层叠并合体,在该过程中,第2止动构件52的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移动。图17表示第2插入部72经由拉头40的第2狭缝46n进入拉头40内之前的状态。图18表示第2插入部72经由拉头40的第2狭缝46n进入拉头40内之后的状态。图19是从相反侧示出图17的拉链1的概略图。图20是从相反侧示出图18的拉链1的概略图。图21是表示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1中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结合起来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22是沿着图21的两点划线x22-x22的概略截面示意图。在一些情况下,需注意的是,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合体是指,在至少一个任意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限制两者的分离的状态。

为了闭合第1拉链链牙带31和第2拉链链牙带32,首先,拉头40配置于第1止动构件51上。第1止动构件51的第1插入部71经由拉头40的后口50进入拉头40。拉头40的上翼部41(或上翼板41a)同与第1插入部71的上板部71a结合的上部停止壁85a接触,拉头40的下翼部42(或下翼板42a)同与第1插入部71的下板部71b结合的下部停止壁85b接触。将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同轴地配置,第1基部61的轴状突起81插入第2基部62的容纳部82。当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夹着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时,产生第1基部61和/或第2基部62的旋转,第2基部62的滑动部84沿设于轴状突起81的外周部的倾斜面83下降。这时,第2止动构件52的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移动,经由第2狭缝46n向拉头40内进入。另外,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上下间隔变窄,最终第1基部61层叠在第2基部62上,并且两者合体。在滑动部84沿倾斜面83下降完成时,滑动部84的突片84b插入轴状突起81的凹部81j。第2插入部72伴随着拉头40的前进而插入第1插入部71的上板部71a与下板部71b之间的插入槽80。

如从图19和图20明确的那样,与第1基部61和/或第2基部62的旋转相应地,设于第2止动构件52的第2基部62的外周部的隆起部94越过设于第1止动构件51的下部停止壁85b的小突起95,到达与小突起95相邻的凹部96。在该过程中,振动向拉链1的操作者的手指传递,将可以使拉头40前进的状态告知拉链1的操作者。

若拉头40前进,则完成第1止动构件51和第2止动构件52的结合。圆柱状顶端部81b嵌合于底孔部82b,能够避免或抑制因在圆锥台部81a与主部82a之间可能产生的滑动而导致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分离。

根据上述的启示,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权利要求书中添加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而不应以限定性地解释权利要求书为目的来参照。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1拉链带;12、第2拉链带;21、第1拉链链牙;22、第2拉链链牙;31、第1拉链链牙带;32、第2拉链链牙带;40、拉头;71、第1插入部;72、第2插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