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用构件和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4726发布日期:2020-05-19 21:3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鞋底用构件和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鞋底用构件和鞋,更详细而言,涉及一部分或全部由在内部分散有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树脂复合体形成的鞋底用构件、以及具备该鞋底用构件的鞋。
背景技术
:鞋底用构件要求缓冲能力优异。通常,作为满足这样的要求的鞋底用构件的材料,使用发泡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一种鞋底用构件,其具备熔接多个发泡颗粒而形成的发泡体。在使用这样的发泡体的鞋底用构件中,通过提高发泡体的发泡率,能够有效地提高鞋底用构件的缓冲性。而且,由于高发泡率的发泡体的低初始刚性,具备这样的发泡体作为鞋底用构件的鞋具有柔软且舒适的脚踏感。然而,在使用了这样的以往的发泡体的鞋底用构件中,如果因使用而持续承受较强的负荷,则因负荷而变形的发泡体的形状恢复力容易降低。因此,存在鞋底用构件的缓冲性及耐久性容易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在篮球鞋、跑鞋这样的容易对鞋底施加高负荷的类型的运动鞋中,有负荷集中于鞋底用构件的特定部位的倾向,在这样的部位容易引起恢复力的降低。另外,如上所述,具备高发泡率的发泡体作为鞋底用构件的鞋由于受到负荷时的变形大,因此受到高负荷时有时会过度变形。在该情况下,存在因变形而大幅损害敏捷性、对穿着者的脚施加的负担变大的问题。因此,在上述的运动鞋中,要求具备受到高负荷时的应变量(变形量)相对较少的鞋底用构件。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那样,作为具备缓冲能力的鞋底用构件的其他材料,还使用高弹体。高弹体与发泡体相比,受到高负荷时的应变量较小,弹性恢复力也优异,因此使用了这样的高弹体的鞋底用构件显示出缓冲性并且耐久性也优异。然而,使用了高弹体的鞋底用构件存在如下问题:未受到高负荷的通常使用时的鞋底用构件的缓冲性比上述由发泡体构成的鞋底用构件的缓冲性低。而且,由于该高弹体的刚性相对较高,因此存在脚踏感硬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214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2035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5121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206102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用构件以及具备这样的鞋底用构件的鞋,所述鞋底用构件在设置于鞋时显示出柔软的脚踏感,在具有充分的轻量性的同时能够抑制过度变形,并且能够发挥高缓冲性和高耐久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用将由高弹体构成的非发泡的弹性体作为基质,并且在该基质的内部分散有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树脂复合体,能够解决所述课题。即,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树脂复合体形成,所述树脂复合体具备由高弹体构成的非发泡的弹性体基质和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中,例如,所述高弹体含有热塑性树脂。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中,例如,所述高弹体含有热固性树脂。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中,优选为,所述高弹体含有聚烯烃系高弹体或聚苯乙烯系高弹体,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由含有聚烯烃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中,优选为,所述高弹体含有聚氨酯系高弹体,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由含有聚氨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中,优选为,所述弹性体基质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比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小。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底用构件中,优选为,所述弹性体基质和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经由粘合剂粘接在一起。本发明所涉及的鞋具备上述树脂组合物。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而成的鞋的示意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中底)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发泡体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4是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发泡体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5是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发泡体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鞋底用构件和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下述的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作为中底的鞋1的图。该鞋1具有覆盖脚的上表面的鞋面材料2和配置于鞋面材料2的下侧而形成鞋底的鞋底用构件3、4。该鞋1作为所述鞋底用构件,具有配置在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的外底4、和配置在鞋面材料2与外底4之间的中底3。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的中底3的剖视图的图。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的中底3由树脂复合体形成,该树脂复合体具备由高弹体构成的非发泡的弹性体基质31和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多个树脂发泡颗粒32。通过这样的结构,中底3的初始刚性相对较小,通常使用时的应变量相对较大,并且高负荷时的应变量相对较小,作为鞋底用构件十分轻,且弹性恢复性相对较高。因此,具备该鞋底用构件的鞋显示出柔软的脚踏感,在具有充分的轻量性的同时能够抑制过度变形,且能够发挥较高缓冲性,并且耐久性优异。在此,所谓高负荷时,是指该鞋底用构件受到大致0.6~1.0mpa左右的应力的情况。应予说明,本发明的树脂复合体中,所谓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是指所述树脂复合体中包含的实质上全部的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彼此不熔接(即,所述树脂复合体中包含的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中的彼此熔接在一起的树脂颗粒的数量小于10%),而是独立地分布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状态。即,是指在所述实质上全部的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中,在它们的表面存在有所述弹性体基质的状态。中底3中的上述分散状态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确认。首先,将中底3沿厚度方向切断,并观察切断面。计算露出于该切断面的树脂发泡颗粒中的、未隔着基质树脂而与相邻的树脂发泡颗粒直接熔接在一起的树脂发泡颗粒的数量比例。在中底3的至少不同的3处进行同样的切断、观察和计算,并将在各处计算出的直接熔接在一起的树脂发泡颗粒的数量比例进行平均。在本发明的树脂复合体中,如此得到的数量比例的平均值小于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鞋1中,中底3由所述树脂复合体形成,但也可以由所述树脂复合体形成外底4而不是形成中底3,还可以由所述树脂复合体形成中底3和外底4这两者。另外,也可以由所述树脂复合体形成中底3的一部分或外底4的一部分。(弹性体基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复合体具有由高弹体构成的弹性体作为基质(弹性体基质)。在本说明书中,由高弹体构成的弹性体一般相对于构成高弹体的成分含有10%以上(重量比)的树脂成分。所述树脂成分可以是热塑性树脂,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在所述树脂成分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具有容易成型的优点。另外,在所述树脂成分为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具有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及机械强度优异的优点。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或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苯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所述聚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二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bs)、氢化聚苯乙烯-聚(苯乙烯/丁二烯)-聚苯乙烯(ssebs)、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更优选为sebs、ssebs、sis。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的情况下,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为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丙烯橡胶、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优选的是,具备乙烯晶相作为硬链段的高弹体为优选。更详细而言,该聚烯烃系树脂优选为在聚合物链的一个或两个末端具有乙烯晶相的高弹体、交替具有乙烯晶相和乙烯-α烯烃共聚部的嵌段共聚物。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为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的情况下,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为聚醚系聚氨酯、聚酯系聚氨酯等,更优选为聚醚聚氨酯。作为所述热固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热固性聚氨酯系高弹体、丙烯酸系高弹体、交联橡胶、有机硅系高弹体或氟系高弹体,特别优选为聚氨酯系高弹体。另外,这些树脂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优选地,作为所述树脂成分,选择聚苯乙烯系高弹体。在该情况下,通过适当调节该聚苯乙烯系高弹体中所含的苯乙烯成分的含量(苯乙烯含量),能够将所述高弹体的初始弹性模量调节为适当的值。由此,能够将鞋底用构件的初始刚性和应变量调整为适当的值。所述高弹体可以进一步含有增塑剂。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高弹体可以是树脂凝胶化而成的聚合物凝胶。该增塑剂例如为链烷烃系、环烷烃系、芳香烃系、烯烃系等,更优选为链烷烃系。在所述高弹体含有增塑剂的情况下,所述高弹体树脂中所含的所述增塑剂的含量优选为所述高弹体树脂整体的10~300重量%。作为所述高弹体,优选使用含有与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多个发泡树脂颗粒之间的熔接性高的树脂成分的高弹体。在该情况下,不使用粘合剂等粘接要素就能够使所述弹性体基质与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牢固地粘接。例如,在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所述高弹体可以为聚烯烃系高弹体或聚苯乙烯系高弹体。在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由聚氨酯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所述高弹体也可以是聚氨酯系高弹体。在所述树脂成分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所述高弹体优选为在比构成所述多个发泡树脂颗粒的树脂组合物的熔点(熔融峰)低的温度下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的弹性体。在该情况下,在制造所述树脂复合体时,容易使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例如,所述高弹体优选在比构成所述多个发泡树脂颗粒的树脂组合物的熔点低的温度下具有0.1mpa·s以下的复数粘度。另外,在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苯乙烯系高弹体的情况下,所述聚苯乙烯系高弹体在100℃的复数粘度优选为0.05mpa·s以下。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高弹体的复数粘度是指基于jisk7244-4:1999,在测定模式“正弦波失真的拉伸模式”下以频率10hz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例如,高弹体的复数粘度可以通过在下述条件下使用株式会社ubm制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rheogel-e4000”作为测定装置来进行测定。测定模式:正弦波失真的拉伸模式频率:10hz卡盘间距离:20mm载荷:自动静载荷动态应变:5μm升温速度:2℃/min试验片:长度33±3mm、宽度5±1mm、厚度2±1mm的长条状应予说明,所述高弹体可以含有其它任意成分,也可以进一步含有色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药品。所述高弹体的初始弹性模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地,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可以为0.1mpa以上且5mpa以下,更优选为0.2mpa以上且3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pa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所述树脂复合体的初始刚性和应变量设为更适合作为鞋底用构件的值。当所述高弹体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小于0.1mpa时,鞋底用构件的耐久性、机械强度有时会不足。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高弹体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是指在23℃的压缩弹性模量。高弹体的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例如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另外,作为高弹体的弹性模量的值,也可以使用通过基于上述的jisk7244-4:1999的方法而测定的在23℃的储能模量的值。所述弹性体基质为非发泡体。由此,能够使所述弹性体基质为相对较高的密度。因此,所述树脂复合体能够有效地发挥高负荷时的应变量小这一特性。另外,通过使用非发泡的弹性体基质,还产生如下优点:在后述的树脂复合体的成型时,不会引起由在将发泡度不同的多种材料混合并进行热压时可能产生的树脂发泡颗粒的收缩所致的成型品的变形。(树脂发泡颗粒)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复合体在非发泡的所述弹性体基质内分散有多个树脂发泡颗粒。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可以由能够制成树脂发泡颗粒的任意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例如,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热塑性聚氨酯(tpu)、聚苯乙烯(ps)、乙烯-丙烯橡胶(epdm)、聚醚嵌段酰胺(peba)、聚酯(pes)、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聚酰胺(pa)。优选地,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是聚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或聚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能够用作所述高弹体所含的树脂成分的上述的聚烯烃系树脂或聚氨酯系树脂。另外,这些树脂组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构成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使用与构成所述弹性体的高弹体所含的树脂成分之间的熔接性高的树脂。在该情况下,不使用粘合剂等粘接要素就能够使所述弹性体基质与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牢固地粘接。例如,在所述高弹体中所含的树脂成分为聚烯烃系高弹体或聚苯乙烯系高弹体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为聚烯烃系树脂。在所述高弹体中所含的树脂成分为聚氨酯系高弹体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的树脂组合物也优选为聚氨酯系树脂。另外,在所述高弹体中所含的树脂成分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多个发泡树脂颗粒的树脂组合物的熔点优选为比所述高弹体能够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的温度更高的温度。在该情况下,在制造所述树脂复合体时,容易使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优选地,构成所述多个发泡树脂颗粒的树脂组合物的熔点可以为100℃~180℃。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弹性模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可以为10mpa以上且400mpa以下。应予说明,该弹性模量可以通过与弹性体的弹性模量同样的方法测定。应予说明,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其它任意成分,也可以进一步含有色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药品。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由所述树脂组合物制作。具体而言,构成所述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泡树脂颗粒例如可以使用在制作出不含发泡剂的树脂颗粒后使发泡剂含浸的含浸法制作,也可以使用将含有发泡剂的所述树脂组合物挤出到冷却水中进行造粒的挤出法来制作。在所述含浸法中,首先,将所述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制作树脂颗粒。接着,将所述树脂颗粒、发泡剂和水系分散剂导入到高压釜内,施加热量和压力并进行搅拌,由此使发泡剂含浸于所述树脂颗粒。通过使该含浸的发泡剂发泡,由此得到所述发泡树脂颗粒。在所述挤出法中,例如在前端安装有具有大量的小孔的模头的挤出机内,添加所述树脂组合物和发泡剂并进行熔融混炼。将该熔融混炼物从所述模头挤出成股线状后,立即导入至冷却水中而使其固化。通过将这样得到的固化物切断为给定的长度,由此得到所述发泡树脂颗粒。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发泡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化学发泡剂,也可以是物理发泡剂。所述化学发泡剂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热分解而产生气体的发泡剂。作为这样的化学发泡剂,例如可举出碳酸氢钠、碳酸铵等无机系化学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等有机系化学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为液化气体、超临界流体等,通过降低压力或加热而发泡。作为这样的物理发泡剂,例如可举出丁烷等脂肪族烃类、环丁烷等脂环式烃类、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等无机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制作所述发泡树脂颗粒,特别优选使用为了使所述树脂组合物发泡而使用了超临界流体的含浸法。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所述树脂组合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超临界流体,因此不需要用于使所述树脂组合物熔融的高温。这在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系高弹体这样的熔点高的树脂的情况下特别有利。另外,由于该方法不使用化学发泡剂,因此还具有抑制源自于化学发泡剂的发泡的有害气体的产生的优点。应予说明,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密度和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定。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形状、大小没有特别限定。所述树脂发泡颗粒的形状优选为球状。在该情况下,所述树脂发泡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中值粒径)优选处于直径为1~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直径为2~10mm的范围内。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树脂颗粒的粒径是指利用显微镜测定颗粒的长径所得的值。所述发泡颗粒的初始弹性模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地,所述发泡颗粒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为0.2mpa以上且20mpa以下,更优选为0.3mpa以上且10mpa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所述树脂复合体的初始刚性和应变量设为更适合作为鞋底用构件的值。应予说明,所述树脂复合体中含有的所述发泡颗粒的初始弹性模量的测定例如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树脂复合体)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复合体是在非发泡的所述弹性体基质内分散有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复合体。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与以往的鞋底用构件相比,具有在轻量的同时,能够发挥柔软的脚踏感、过度的变形抑制、缓冲性,并且耐久性优异的优点。所述树脂复合体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得到:预先使用开放式辊或混合机等对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和所述弹性体进行预混炼,从而得到在所述弹性体基质内分散有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预混炼树脂材料,之后,将该预混炼树脂材料导入到成型模具内,然后,利用热压机在成型模具内进行热压。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制作出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树脂复合体。所述弹性体优选可以在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成型为颗粒状后,与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混合。成型为颗粒状的所述弹性体的形状、大小没有特别限定。可是,将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所述弹性体可以通过任意的方法与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混合。所述热压时的温度根据构成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树脂组合物的种类、以及构成所述弹性体的树脂组合物的种类而适当调整。例如,在所述树脂发泡颗粒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所述弹性体由聚烯烃系高弹体构成的情况下,混合有所述弹性体的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可以在80~160℃的范围内适当加压而进行热压。或者,在所述高弹体中含有的树脂成分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所述树脂复合体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在不熔融弹性体而仅混合以上述方式所形成的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和所述弹性体后,将该混合材料导入到成型模具内,一边进行加热以将热量传递至整个热压机内一边利用热压机在成型模具内进行热压。通过使用该方法,另外,通过使用具有所期望的鞋底用构件的形状的热压机,也能够以一次步骤制造出由所述树脂复合体形成的鞋底用构件。在所述树脂复合体中,可以在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设置粘结剂,所述弹性体基质和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可以经由该粘结剂粘接在一起。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构成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树脂组合物与所述弹性体所含的树脂成分之间的熔接性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与所述弹性体牢固地粘接。作为所述粘结剂,例如可举出表面改性剂、聚烯烃、聚氨酯等粘合剂等。在此,聚烯烃和聚氨酯例如可以是上述的能够用作所述弹性体基质的材料的聚烯烃树脂和聚氨酯树脂。另外,这些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优选地,在将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与所述弹性体混合之前,所述粘结剂可以通过任意方法设置于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作为上述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开放式辊或混合机等对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和所述粘结剂进行预混炼。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所要求的初始刚性和应变量来适当调整所述树脂复合体中所含的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树脂发泡颗粒之间的混配比例,能够得到具备广泛物性的各种树脂复合体。例如,所述树脂复合体中所含的所述弹性体的量可以相对于所述树脂复合体整体为5~90%(体积比)。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所述树脂复合体适度轻量化,并且能够适度提高所述树脂复合体的弹性恢复性。另外,也可以在使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之前,根据所要求的初始刚性和应变量,按每个给定的区域分别调整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混配比例,然后使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树脂分散而制成树脂复合体。例如,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对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与所述弹性体的混合材料进行热压的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鞋底用构件中容易施加相对较大的负荷的区域,具体而言是脚后跟部、前脚部的区域中的弹性体的混配比例大于其他区域中的树脂组合物的混配比例。当鞋底部用构件的脚后跟部处的弹性体的混配比例大时,即使在各种运动动作中的着地时,对脚后跟部施加了相对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发挥基于弹性体的特性的冲击缓冲效果。另外,当鞋底用构件的前脚部处的弹性体的混配比例大时,通过在削球(cutting)动作时抑制鞋底的过度变形,能够进行顺畅的体重移动。另一方面,在鞋底用构件中不易施加相对较大的负荷的区域中,可以使弹性体的混配比例比其他区域中的树脂组合物的混配比例小。例如,由于对中足部不易施加大的负荷,所以鞋底用构件的中足部只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缓冲性即可。因此,中足部的区域中的弹性体的混配比例可以较小,由此,能够使鞋底用构件轻量化。如上所述,通过按每个给定的区域分别调整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混配比例,能够形成初始刚性和应变量在每个区域不同的树脂复合体。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树脂复合体的初始刚性相对较小,通常使用时的应变量相对较大,且高负荷时的应变量小。这些初始刚性和应变量可以通过基于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求出。所述树脂复合体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优选为10mpa以下,更优选为5mpa以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树脂复合体具备由高弹体构成的非发泡的弹性体作为基质,因此与以往的鞋底用构件所使用的发泡体相比,压缩永久变形较小。因此,由该树脂复合体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还具有弹性恢复性优异的优点。(鞋底用构件和鞋)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和具备该鞋底用构件的鞋能够与现有公知的鞋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制造。例如,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的鞋底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树脂组合物,通过上述的含浸法、挤出法等分别制造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b)第二工序,使用开放式辊或混合机等,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得到的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与所述弹性体进行预混炼;(c)第三工序,将所述预混炼材料导入到成型模具内,利用热压机对该成型模具进行热压,由此得到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树脂复合体;以及(d)第四工序,制作一部分或全部由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复合体形成的鞋底用构件。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所述第二工序中的预混炼,制作在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弹性体基质内分散有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预混炼材料。该预混炼材料在之后的第三工序中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的树脂复合体。或者,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的鞋底用构件的另一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第一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树脂组合物,通过上述的含浸法、挤出法等分别制造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b)第二工序,使所述弹性体与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得到的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混合;(c)第三工序,将所述混合材料导入到成型模具内,一边进行加热以将热量传递到整个热压机内一边利用热压机对该成型模具进行热压,由此得到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树脂复合体;以及(d)第四工序,制作一部分或全部由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复合体形成的鞋底用构件。在该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三工序中,通过进行加热以将热量传递至整个热压机内,从而所述混合材料中的所述弹性体熔融而成为基质状,形成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树脂复合体。这些制造方法各自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且所述第二工序之前,使用开放式辊或混合机等在所述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设置粘合剂等粘结剂。另外,在这些制造方法中的各自的所述第三工序中,也可以通过使用了成型模具的热压而直接成型为鞋底用构件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直接制造出全部由所述树脂复合体形成的鞋底用构件,因此能够省略所述第四工序。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构件是一部分或全部由具备由高弹体构成的非发泡的弹性体基质和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内的多个树脂发泡颗粒的树脂复合体形成的鞋底用构件,因此初期刚性相对较小,通常使用时的应变量相对较大,高负荷时的应变量相对较小,且弹性恢复性相对较高。因此,具备该鞋底用构件的鞋显示出柔软的脚踏感,能够在抑制过度变形的同时发挥高缓冲性,并且耐久性优异。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鞋由于具备所述鞋底用构件,所以显示出柔软的脚踏感,能够在抑制过度变形的同时发挥高缓冲性、高耐久性。应予说明,在此,不重复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即使是未直接记载于上述内容中的事项,也可以在本发明中适当采用关于鞋底用构件的现有公知的技术事项。实施例以下,通过举出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明确本发明。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弹性体基质材料)使用市售的双轴挤出混炼机在120~200℃下混合各种苯乙烯系树脂和作为增塑剂的石蜡油(密度为0.88g/cm3),由此分别制作出弹性模量不同的凝胶状的苯乙烯系高弹体材料1~3(gel1~3)。(树脂发泡颗粒)使用聚烯烃系树脂作为发泡颗粒原料,并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制造出发泡度不同的3种树脂发泡颗粒1~3(foam1~3、d50=……mm)。(树脂复合体的制造)实施例1~5首先,作为在以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材料,以成为弹性体基质材料∶树脂发泡颗粒∶粘合剂=32∶10∶58(体积比)的方式准备以下的表1所示的种类的弹性体基质材料和树脂发泡颗粒、和作为粘合剂的含石蜡油的聚烯烃系树脂。使用市售的双辊混炼机,将上述树脂发泡颗粒和上述粘合剂一起混炼,由此得到在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附着有该粘合剂的树脂发泡颗粒。接着,使用市售的双辊混炼机在110℃下将以这种方式得到的附着有该粘合剂的树脂发泡颗粒和所述弹性体基质材料进行混炼,由此使弹性体基质材料熔融而形成弹性体基质,并且使该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该弹性体基质中。然后,将该混炼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将上述混炼物填充于成型模具的型腔内(此时,为了能够将该混炼物填充于腔室内,可以根据需要切断该混炼物),并将该成型模具在利用热压机的加压下加热2分钟后,利用冷水冷却10分钟,由此得到树脂复合体。在得到的树脂复合体中,所述树脂发泡颗粒分散于所述弹性体基质材料作为整体而成为连续体的弹性体基质中。此时,作为整体,在各树脂发泡颗粒之间夹杂有弹性体基质或粘合剂,几乎看不到树脂发泡颗粒彼此直接熔接在一起的部分。比较例1、2仅将以下的表1所示的种类的弹性体基质材料填充到成型模具的腔室内,并将该成型模具在利用热压机的加压下加热2分钟后,利用冷水冷却10分钟,由此得到单独由弹性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比较例3利用现有公知的方法使烯烃树脂与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聚合物合金进行交联发泡,得到由板状的交联发泡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苯乙烯系高弹体材料的物性试验)根据将苯乙烯系高弹体材料1~3分别裁断成直径29mm×高度12mm的圆柱形状,并使用autograph精密万能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产品名“ag-50knisms型”),在23℃下以0.1mm/秒的应变速度压缩该样品片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各苯乙烯系高弹体材料的初始弹性模量e0。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表1]苯乙烯系高弹体材料eo(mpa)gel10.37gel20.56gel30.90(发泡颗粒的物性试验)使用显微镜来测定各发泡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另外,从试验片重量和试验片体积计算出各发泡树脂颗粒的密度。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2。以如下方式测定各发泡树脂颗粒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e0。详细而言,对于各个发泡树脂颗粒,通过将发泡树脂颗粒热压而一体化,由此制作出比重不同的多个平板状成型体。针对该多个平板状成型体中的每一个,通过上述的方法测定初始弹性模量,制作平板状成型体的比重和初始弹性模量的近似线。基于该近似线,从发泡树脂颗粒的比重概算出发泡树脂颗粒的初始弹性模量e0。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2。[表2]发泡颗粒d50(mm)密度(g/cm3)eo(mpa)foam14.10.1650.84foam23.90.1950.99foam33.60.2321.18(鞋底用构件的物性试验)试验片的制作将实施例1~5的树脂复合体及比较例1~3的树脂成型体切断成直径为29±1mm、厚度为12±1mm的圆盘状,分别得到试验片。密度的测定从试验片重量和试验片体积计算出实施例1~5和比较例1~3的试验片的密度。将结果示于表3。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的测定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的试验片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是通过将发泡体裁断成直径29mm×高度12mm的圆柱形状,并使用autograph精密万能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产品名“ag-50knisms型”),在23℃下以0.1mm/秒的应变速度压缩该样品片而得到的。将以这种方式测定出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示于图3~5。另外,将从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求出的实施例1~5及比较例1~3的试验片在23℃的初始弹性模量e0(mpa)、应变为0.4时的压缩应力σ0.4(mpa)及压缩应力为1mpa时的应变ε1mpa示于表3。[表3]由表1和图3~5可知,实施例1~5的树脂复合体与比较例1和2的单独由弹性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相比,非常轻量。另外,实施例1的树脂复合体与比较例1的单独由弹性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相比,虽然初始刚性e0同等,但应变为0.4时的压缩应力σ0.4较小。同样地,实施例3~5的树脂复合体虽然具有与比较例2的单独由弹性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同等的初始刚性e0,但应变为0.4时的压缩应力σ0.4比比较例2小。由此可知,实施例所涉及的树脂复合体与具有同等的柔软性的弹性体单独材料相比,能够发挥较高缓冲性。而且,可知实施例1~5的树脂复合体与比较例3的仅由交联发泡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相比,初始刚性e0非常小。即,可知实施例所涉及的树脂复合体与单纯的交联发泡体相比,柔软性较高,因此显示出柔软的脚踏感。此外,实施例1~5的树脂复合体的密度(比重)高于比较例3的仅由交联发泡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的密度(比重),因此具有相对较优异的耐久性。另外,实施例2的树脂复合体与比较例3的仅由交联发泡体构成的树脂成型体相比,虽然压缩应力σ0.4同等,但初始刚性e0较小,且压缩应力为1mpa时的应变ε1mpa相对较小。由此可知,实施例所涉及的树脂复合体与具有同等的缓冲性的交联发泡体相比柔软性较高,且能够抑制过度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形状恢复力降低。因此可知,具备实施例所涉及的树脂复合体作为鞋底用构件的鞋显示出柔软的脚踏感,在具有充分的轻量性的同时抑制过度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形状恢复力降低,且能够发挥高耐久性和高缓冲性。符号说明1:鞋、3:中底、4:外底、31:弹性体基质、32:树脂发泡颗粒。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