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4797发布日期:2018-11-20 18:4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具体涉及箱子。

背景技术

拉杆箱、行李箱,顶部设有拉杆,一般为可伸缩的拉杆,拉杆箱的底部设有滚轮,一般数量为两个或四个。拉动所述拉杆箱时,滚轮着地,手握所述拉杆,拉杆箱整体倾斜,使用者承受拉杆箱部分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使用者移动拉杆箱时,不再承受拉杆箱的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底部的一个滚轮,箱体的左右两侧铰接有支撑滑轮,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正向转动并隐藏在箱体的侧部,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对隐藏在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反向转动并远离箱体的侧部,与所述滚轮成三足鼎立状态,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对远离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

存放箱体时,箱体两侧的支撑滑轮隐藏在箱体的侧部,即左侧支撑滑轮紧贴在箱体的左侧,右侧支撑滑轮紧贴在箱体的右侧。需要移动箱体时,动作支撑滑轮,使其围绕与箱体的铰接轴转动,支撑滑轮远离箱体的侧部,并被第二限位结构限位。箱体左右两侧的支撑滑轮和箱体底部的滚轮同时着地,成三足鼎立状态,此时,箱体前倾,箱体的重量完全由滚轮和两个支撑滑轮支撑,使用者可作用于箱体的顶部,掌控方向,移动箱体。

本发明所述箱体的顶部可以不设拉杆,以精简箱体的结构。

本发明使用户携带箱子更加方便,出行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从后方观察所述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所得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的一对支撑滑轮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从后方观察所述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所得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6为第二弹性伸缩杆与第二卡槽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弹性伸缩杆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爆炸图;

图9为第一弹性伸缩杆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箱体;11、竖向侧壁;12、横向顶壁;

20、滚轮;

30、第一支撑滑轮;31、支撑臂;32、滑轮;33、第一卡槽;

40、第二支撑滑轮;41、第二卡槽;410、钩形槽;42、卡槽弹性件;

50、第一弹性伸缩杆;51、第一杆体;52、第一复位弹簧;

60、第二弹性伸缩杆;61、第二杆体;610、横向安装口;611、第二杆体的中空腔;62、第二复位弹簧;63、钩部;630、三角形槽;631、钩头;64、钩部弹性件;65、按钮;66、竖向插块;67、升降块;68、竖向插块复位用弹性件;69、复位用固定块;

7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4,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包括箱体10、一个滚轮20、一对支撑滑轮。滚轮安装在箱体的底部,一对支撑滑轮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箱体的左右两侧。

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正向转动并隐藏在箱体的侧部,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对隐藏在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反向转动并远离箱体的侧部,与所述滚轮成三足鼎立状态,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对远离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

参考图1至图4,箱体10的左右两侧设有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具有竖向侧壁11和横向顶壁12,任一支撑滑轮包括支撑臂31和滑轮32,滑轮安装在支撑臂的底部,支撑臂的顶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凹陷结构内。

支撑臂正向转动,能够抵压在凹陷结构的竖向侧壁上,支撑滑轮隐藏在箱体的侧壁,处于收纳状态。支撑臂反向转动,能够抵压在凹陷结构的横向顶壁上,此时,支撑滑轮处于展开状态,能够与滚轮形成三足鼎立状态,以支撑箱体。

上述凹陷结构的竖向侧壁构成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上述凹陷结构的顶部横壁构成所述的第二限位结构。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4,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包括箱体10、一个滚轮20、一对支撑滑轮。滚轮安装在箱体的底部,一对支撑滑轮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箱体的左右两侧。

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正向转动并隐藏在箱体的侧部,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对隐藏在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反向转动并远离箱体的侧部,与所述滚轮成三足鼎立状态,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对远离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

一对支撑滑轮包括位于箱体10左侧的第一支撑滑轮30和位于箱体右侧的第二支撑滑轮40,任一支撑滑轮包括支撑臂31和滑轮32,滑轮安装在支撑臂的底端,支撑臂的顶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箱体上。第一支撑滑轮和第二支撑滑轮的支撑臂的顶端边缘均开设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箱体的左侧开设第一伸缩孔,箱体的右侧开设第二伸缩孔,第一伸缩孔中配合有第一弹性伸缩杆50,第二伸缩孔中配合有第二弹性伸缩杆60。

第一支撑滑轮隐藏在箱体的侧部时,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底部卡合在第一支撑滑轮的第一卡槽中,对第一支撑滑轮进行限位。相同的,第二支撑滑轮隐藏在箱体的侧部时,第二弹性伸缩杆的底部卡合在第二支撑滑轮的第一卡槽中,对第二支撑滑轮进行限位。

第一支撑滑轮的滑轮远离箱体侧部时,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底部卡合在第一支撑滑轮的第二卡槽中,对远离箱体侧部的滑轮进行限位。相同的,第二支撑滑轮的滑轮远离箱体侧部时,第二弹性伸缩杆的底部卡合在第二支撑滑轮的第二卡槽中,对远离箱体侧部的滑轮进行限位。

上述任一第一卡槽与相应的弹性伸缩杆构成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上述任一第二卡槽与相应的弹性伸缩杆构成所述的第二限位结构。

第三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4,一种设有支撑滑轮的行李箱,包括箱体10、一个滚轮20、一对支撑滑轮。滚轮安装在箱体的底部,一对支撑滑轮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箱体的左右两侧。

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正向转动并隐藏在箱体的侧部,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对隐藏在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支撑滑轮能够沿铰接轴反向转动并远离箱体的侧部,与所述滚轮成三足鼎立状态,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对远离箱体侧部的支撑滑轮进行限位。

一对支撑滑轮包括位于箱体10左侧的第一支撑滑轮30和位于箱体右侧的第二支撑滑轮40,如图3,任一支撑滑轮包括支撑臂31和滑轮32,滑轮安装在支撑臂的底端,支撑臂的顶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箱体上。

如图2,第一支撑滑轮的支撑臂的顶端边缘均开设第一卡槽33,如图1,第二支撑滑轮的支撑臂的顶端边缘均开设第二卡槽41。

如图3,第一支撑滑轮与第二支撑滑轮通过连杆70连接。

箱体的左侧开设第一伸缩孔,箱体的右侧开设第二伸缩孔,如图2,第一伸缩孔中配合有第一弹性伸缩杆50,如图1,第二伸缩孔中配合有第二弹性伸缩杆60。

如图9,第一弹性伸缩杆50包括第一杆体51、第一复位弹簧52,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台阶,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一杆体上,第一复位弹簧的底端连接在第一限位台阶上,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连接在第一复位弹簧限位凸缘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限位凸缘设置在第一伸缩孔的内侧壁上。

结合图6、图7、图8,第二弹性伸缩杆60包括第二杆体61、第二复位弹簧62、钩部63、弹性伸缩组件。

第二杆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台阶,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二杆体上,第二复位弹簧的顶端连接在第二限位台阶上,第二复位弹簧的底端连接在第二复位弹簧限位凸缘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限位凸缘设置在第二伸缩孔的内侧壁上。

第二杆体中空,第二杆体的侧壁上开设横向安装口610,横向安装口接近第二杆体的底部,横向安装口与第二杆体的中空腔611连通,钩部配合在所述横向安装口中,钩部的主体伸入中空腔,钩部主体与中空腔侧壁之间设有钩部弹性件64,钩部的主体上开设三角形槽630,钩部的钩头631位于第二杆体外。

弹性伸缩组件配合在第二杆体的中空腔内,弹性伸缩组件的顶部设有按钮65,弹性伸缩组件的底部设有竖向插块66,竖向插块的顶部设有升降块67,升降块与复位用固定块之间设有竖向插块复位用弹性件68,所述复位用固定块69设置在第二杆体中空腔的侧壁上,所述按钮与升降块连接,按钮位于第二杆体的中空腔内,所述竖向插块的底端配合在所述三角形槽中。

第二卡槽41的侧壁上开设钩形槽410,钩形槽仿形于所述钩部,第二卡槽的底部设有卡槽弹性件42。

实际操作中,第一支撑滑轮和第二支撑滑轮因连杆70而联动,第一支撑滑轮30和第二支撑滑轮40分别隐藏在箱体10的左右两侧时,第一弹性伸缩杆50的第一杆体51卡合在第一支撑滑轮的第一卡槽33中,第一支撑滑轮和第二支撑滑轮围绕各自铰接轴转动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需要移动箱体10时,使用者向上提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50的第一杆体51,使第一杆体脱离第一卡槽33,第一支撑滑轮和第二支撑滑轮围绕各自铰接轴转动的自由度不受限制,其中,第一复位弹簧52因收缩而积聚弹性势能。

第一支撑滑轮30和第二支撑滑轮40围绕各自铰接轴转动,与滚轮20呈三足鼎立状态,第一支撑滑轮、第二支撑滑轮和滚轮着地,箱体10前倾,箱体的重量完全由第一支撑滑轮、第二支撑滑轮和滚轮支撑。

在第一支撑滑轮30和第二支撑滑轮40围绕各自铰接轴转动,与滚轮20呈三足鼎立状态时,使用者向下按压第二杆体61,第二杆体的底端向下进入第二卡槽41,钩部63受到第二卡槽侧壁的挤压,钩部弹性件64收缩,积聚弹性势能。第二杆体的底端继续沿第二卡槽下行,作用于卡槽弹性件42,卡槽弹性件因受压而积聚弹性势能。当下行的钩部63与第二卡槽41的钩形槽410左右对齐时,钩部弹性件64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驱使钩部63的钩头631进入钩形槽410。之后,使用者释放第二杆体61,卡槽弹性件42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驱使第二杆体61上行,如此,钩头631与钩形槽410勾在一起,保证第一支撑滑轮30和第二支撑滑轮40的位置得到固定,参考图5、图6。

收纳第一支撑滑轮30和第二支撑滑轮40时,需要将钩头631与钩形槽410脱离,操作如下:按压第二杆体顶端内的按钮65,升降块67下行的同时,收缩的竖向插块复位用弹性件68通过复位用固定块69驱使第二杆体下行。其中,升降块67驱使竖向插块66下行,竖向插块66的底端作用于三角形槽630的斜边,驱使钩部63沿横向安装口610平移;同步地,第二杆体的下行,使钩部63下行,如此,钩部63平移出钩形槽410,之后,在第二复位弹簧62和卡槽弹性件42的共同作用下,第二杆体上升复位,第二弹性伸缩杆60与第二卡槽41脱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