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保健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3962发布日期:2019-03-02 01: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磁性保健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饰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保健链。



背景技术:

手链是一种首饰,配戴在手腕部位,多为金银等金属制品,也有矿石、水晶等制成的。现代人佩戴手链,多用于装饰,起到美化自身、显示身份的作用。

磁疗,是利用人造磁场施加于人体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磁场可以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产生感应微电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从而达到如止痛、消肿等辅助治疗作用。

现有技术有将磁疗与手链相结合的产品,旨在缓解/医疗上班族长期不运动而导致的亚健康状态,譬如说申请公布号为cn10603718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磁性项链,由若干链节通过销轴收尾连接而成,其链节的中间部位均设置有磁钢块,能够产生磁场对人体的微循环进行调节,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细胞活力。

但是由于磁钢块为一种金属,其热导率较高,冬季佩戴较为寒冷,施加垫层则夏季佩戴会较为闷热,带来不适和不便,并且该项链相对于人体而言位置较为固定,磁场作用范围及效果受限,不能够全面的促进人体的健康状态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保健链,用于佩戴在人的手腕上,除却能够起到磁疗作用外,其冬季佩戴时不感到寒冷,夏季佩戴时又不闷热,同时还能够均匀全面的作用于人体的相关部位,磁疗效果更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磁性保健链,由若干个链节依次首尾衔接构成,至少部分所述链节的外侧设置有磁性体,所述链节之间由弹性部相连接,所述链节的内侧设置有多孔介质构成的内衬层,所述内衬层与皮肤相邻的一侧凹陷形成隔热槽,所述隔热槽与皮肤之间形成一空气层,并不与皮肤直接接触,隔热槽两侧的凸起上设置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滑动辊。

内衬层可由多孔的发泡橡胶或网格面料制成,起到吸汗、震缓和隔热的作用,隔热槽避免了磁性体和皮肤直接接触,解决了寒冷季节的触感冰凉问题,同时,在炎热季节,空气在隔热槽内流通,使得闷热感被去除。

滑动辊的存在使得保健链能够容易且频繁的相对于手腕转动,在炎热季节时,这种相对运动促进了隔热槽内的空气流通,使佩戴者的感觉更加舒适。

同时,由于保健链相对容易且频繁的相对于手腕转动,磁性体所产生的磁场亦会不断地作用于手腕的各个部位,其作用范围更加全面,磁疗效果更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凹槽两侧的突起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滑动辊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磁性体为带有磁性的钢块,其粘贴在所述链节外侧的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内衬层为柔性的多孔介质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部由橡皮带或tpu材质制成的带体。

其中橡皮带是较为传统的弹性材料,而tpu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弹性材料,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主要分为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之分,它硬度范围宽(60ha-85hd)、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在日用品、体育用品、玩具、装饰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卤阻燃tpu还可以代替软质pvc以满足越来越多领域的环保要求。

所谓弹性体是指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度,断裂伸长率>50%,外力撤除后复原性比较好的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弹性体是弹性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大类,聚氨酯弹性体的硬度范围很宽,性能范围很宽,所以聚氨酯弹性体是介于橡胶和塑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可加热塑化,化学结构上没有或很少交联,其分子基本是线性的,然而却存在一定的物理交联。这类聚氨酯称为tpu。因其优越的性能和环保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tpu均能成为pvc之替代品。但tpu所拥有的优点,pvc则望尘莫及。tpu不仅拥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而且是种成熟的环保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部为贯穿各个链节的弹性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滑动辊由导热系数小于0.4w/m·k的材料制成。

聚四氟乙烯是用作滑动辊的优选材料,其导热系数约为0.24w/m·k,有效的阻隔了磁性体和佩戴者皮肤的热传递,防止人体手腕处热量快速流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槽的槽底面为圆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辊的轴向方向呈夹角的斜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斜面为两个,且相互平行的设置于所述隔热槽内的两侧。

当保健链相对于手腕转动时,斜面能够更好地促进/推动隔热槽内的空气流通,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能够提升佩戴者的舒适体验。

磁疗是通过以下原理实现对身体的保健功能的:

经络原理:根据中医理论,在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经络系统,经络系统起着传导、运输的作用,将这个系统在人体内各组织器官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并起到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平衡的作用,经络系统纵横交错,分布于体内和体表,上下左右保持密切的联系,并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功能的相对平衡的作用。当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时,就会产生炎症或病变,经络系统就会产生阻断或不畅通,直接影响到人体气血运行,气血运行减弱或阻断直接影响到细胞组织正常代谢功能,从而使人体各部位或一部分活动功能协调相对不平衡。就会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失眠所产生的疾病,直接或间接影响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又影响到病变处气血运行,病变部位没有气、没有血时,这个部位就会越来越重。当磁能寝具形成双极对流,作用于人体时,形成对流旋转磁场,磁场的每一个磁片都是一个磁源,作用穴位时等于针灸穴位疗法作用。磁场设计应用磁场原理n极和s极对流,形成磁场雾状态旋转粒子,给细胞充电,修复细胞组织和经络系统。疏通经络,行气止痛,活血化淤,理气散寒,祛风,消肿、补肾益精等。经络系统通道有着特定的作用,司辖特定的功能,通过气血流畅,从而使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原理:磁场改变机体血液循环畅通(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有铁、磁场增加血红蛋白电荷能量,细胞自身产生运动,推动血液前进),血流速增加一倍,微循环组织增大一倍,当机体任何一个部位作用于磁场,这个部位就发生变化,磁场采用双极对流血液通过这个部时,血液中所含的各种细胞和物质(水、血红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胶原蛋白、cl、na、ca、o2、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各种淋巴细胞和酶等),就会发生变化,主要是给这些物质增加能量,这里形成一个修复的大本营,使这些物质恢复功能。从新工作发挥作用,通过运输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细胞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使机体细胞组织器官,达到自身修复。细胞摩擦产生能量和物质,自身产生运动增加热能,加上血液循环自身流动推力,所以血液循环畅通加快。形成细胞组织代谢,经过交换废物排出体外。如机体所产生的疾病,当对流磁场发挥作用时,血管扩张,无论它的动脉和静脉血的流速都增加,来修复血液循环系统,作到自我康复。

生物全息修复:中医学认为生物全息修复,人体经络遍布全身及阿是穴,局部取人体某一部位,它都能完整地排列反应全身,经络系统的相关组织反映点,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每一个生物永磁都是一个磁原,发出自身能量作用于人体部位。并穿透人体各器官,当人体入睡时,姿势变换约20-28次,当身体变化每一次,即可达到调节作用,这是两个平面面积磁场和双极对流所产生的作用,应用对流磁场穿透,激活细胞,血液循环畅通,疏通经络、活血化淤,即可起到调解作用,又可以达到自愈效果。

内原药物原理:国内外有关医学专家和磁学专家研究证明,磁场产生能量推动循环系统,形成运动便生产了气,形成气动。可使人体经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调节,渐渐有序化,使人体进入高水平平衡状态,身体内部就会产生特殊“物质”能量,如微粒子、子流、电等。这种能量让机体内的白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杀伤细胞、k细胞、胸腺等,多种内原性药物细胞因子激活,变成活性细胞,有作战性,这些体内的内原药物,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对人体祛病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有益的物质。人得病后,需要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但这些天然药物或人工合成的药物基于“外原性”的,医学证明外原性药物有治疗作用,能杀死病毒和细菌,但又有副作用,能杀死人体内的白细胞和免疫细胞,还能产生过敏反应,这是副作用,对人体有益又有害,有些药物长期使用会形成“药原性疾病”。通过自身调节产生的“内原性药物因子”是高分子形成的“抗原免疫药物治疗疾病”有益无害。

双极对流涡流立体旋转磁场原理:应用磁场n极和s极相吸引的理论,在设计上应用磁场n极和s极空间所产生的相互引力。磁场极性定理:n极代负极,s极代正极,当两极每一个面有若干个磁场时,磁场空间形成对流旋转作用。在磁场两极空间的中间又形成正极和负极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由于在磁场两极空间的中部所产生的能量,并形成涡流旋转式,有一部分对流旋转,一部分涡流旋转,就形成“双极对流涡流立体旋转”的磁场。是在有介子状态下才能产生,这是磁场特性。

柱面平面面积对流循环磁场原理:根据磁场相互作用理论设计采用n、s极柱面发射磁力线,在同一柱表面面积上,相互吸引产生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柱面平面面积磁场。柱面面积磁场对人体皮肤表面微循环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两个平面面积重叠,形成双极对流磁场。

磁场原理:磁场采用n极和s极设计,形成双极对流循环旋转,又能形成涡流旋转磁场。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设计能量取最佳值来形成对流,生物永磁透射性。磁场的透射性能穿透人体的肌肉、脂肪、内脏及骨骼,无论身体穿几层衣物,也能达到相应效果,无须电源,体温升高2℃(磁场给细胞能量、细胞运动和磨擦产生热能),无论冬夏不受天气影响,使用安全,使人体细胞达到维护修复、激活、再生的功能。磁场设计应用n极和s极,形成对流循环旋转,磁场形成密集雾态磁力线旋转,同一点,同频率,就形成共振波,共振波经过转化,就形成磁共振性。(如医院用的核磁共振医疗机器,作每一项结果,只需几分钟)。磁共振性形成磨擦,磨擦性和共振性产生热能,作用与人体细胞组织产生热能,加上细胞磁化,就又给细胞元素增加能量,给人体带来舒适温暖,是“对流旋转磁场共振波产生的效果。”体内矿物元素和细胞核磁化后,经过分解,酶解、变成离子。并产生形成有序排列的共振性。经过磁化后的血红蛋白增大,携氧能力加强、运输能力提高。血流速度增加一倍,加速血液循环、微循环,提高有氧代谢,磁场产生磁共振性,形成分子和分子、细胞和细胞之间相互磨擦。清除血管壁上的“污垢”,软化血管壁,恢复血管壁弹性,成为血管壁内的“清道夫”,称血管“洗澡”,是磁共振性、磨擦性所产生的作用,松弛神经、松弛肌肉,活血化淤,失眠的功效。当磁场对流切割磁力时,根据法拉力定律:利用闭合磁场电路获得电流能量,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本身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而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导体,每个细胞内外都存在膜电位,当对流旋转磁力线透射身体细胞时,给细胞增加能量,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加大,细胞自身运动产生能量,而细胞和细胞之间产生磨擦,使细胞内的温度增高,这种热能称为焦耳热。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磁共振性产生的热能,磁感应性作用与人体细胞产生的热能和人体自身热能的叠加效应。具有舒张平滑肌和扩张末梢血管和神经,降低血粘稠,激活酶的活性,提高细胞氧化代谢的作用,因此具有消炎、杀菌、消肿、止痛等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发明所述磁性保健链除却能够起到磁疗作用外,其冬季佩戴时不感到寒冷,夏季佩戴时又不闷热,很好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升了佩戴的舒适感;

②该磁性保健链还能够均匀全面的作用于人体的相关部位,磁疗效果更好;

③弹性部将保健链限位于人的手腕上,不易滑脱,且佩戴/取下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磁性保健链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4所述磁性保健链单链节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链节1、磁性体2、弹性部3、内衬层4、隔热槽5、卡槽51、斜面52、滑动辊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磁性保健链,由若干个不锈钢链节1依次首尾衔接构成,所述链节1的外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黏贴有磁性体2制成的磁钢块,所述磁钢块的磁场强度可达1000gs,所述链节1之间由橡皮带制成的弹性部3相连接,所述链节1的内侧设置有多孔的发泡橡胶所构成的内衬层4,所述内衬层4与皮肤相邻的一侧为圆弧凹陷的隔热槽5,所述隔热槽5与皮肤之间形成一空气层,该空气层的厚度小于3mm,并不与皮肤直接接触,隔热槽5两侧的凸起上设置有卡槽51,卡槽51内卡接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滑动辊6,滑动辊6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寒冷季节时,隔热槽5将磁钢块与皮肤隔离开来,避免了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冰凉触感,炎热季节时,隔热槽5内的空气流通,带来了清凉的感觉,提升了佩戴的舒适度;滑动辊6使得保健链相对于人体手腕更加容易转动,使得磁场能够作用于人体手腕的不同部位,提升磁疗效果。

实施例2:参考图1,一种磁性保健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内衬层4由网格面料制成,弹性部3由tpu材质制成。

实施例3:参考图1,一种磁性保健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部3为由tpu材料制成的弹性绳,且贯穿各个链节1。

实施例4:参考图2,一种磁性保健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槽5内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辊6的轴向方向呈夹角的两个斜面52,相互平行的设置于所述隔热槽5内的两侧。

在保健链相对于手腕转动时,斜面52作用于隔热槽5内的空气使其更加快速的流通,提升了炎热时节佩戴者的佩戴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