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9736发布日期:2019-02-01 19:01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环分离式手环中,耳机与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卡扣来锁紧,卡扣由按钮控制运动,当有来电或者充电等情况下,就会按下按钮使得主体与安装底座分离,取下主体。目前市面上的按钮拆卸结构多较为复杂,生产工艺复杂,同时会存在组装上的困难,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的智能手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主体和主体安装座,所述主体通过按压拆卸结构与主体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安装座上设置安装腔,所述按压拆卸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按压拆卸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按钮、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两侧的弹性臂以及分别与两侧弹性臂连接的卡舌;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套筒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与所述按钮相连接;所述卡舌分别伸出所述壳体插入到主体和主体安装座上的卡舌容纳槽中;通过所述按钮的按压能够使所述套筒沿所述按钮的下压方向移动并使弹性臂产生弹性形变,使卡舌从所述卡舌容纳槽中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拆卸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一端与套筒靠近按钮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导向柱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与远离按钮的套筒一端相连接,所述弹性臂具有向靠近按钮的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舌容纳槽包括设置于主体上的第一卡舌容纳槽和设置于主体安装座上的第二卡舌容纳槽,所述卡舌包括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分别与两侧的弹性臂固定;所述第二卡舌设置于所述第二卡舌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卡舌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卡舌部,所述第一卡舌容纳槽对应设置两个槽口,所述第一卡舌设置于所述第一卡舌容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开设安装孔,所述按钮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四周的上壳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泡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壳体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卡舌设置,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上盖和安装座下盖,所述安装座下盖的安装腔内设置限位筋位,用于限制所述壳体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安装座上的卡舌容纳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盖和安装座下盖的连接处;插入到所述主体上的卡舌容纳槽中的卡舌,于所述安装座上盖和安装座下盖的连接处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盖上设置有按钮安装孔,所述按钮通过所述按钮安装孔伸出,所述按钮安装孔四周内壁通过第二泡棉与所述壳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与按钮之间设置有橡胶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智能手环,按压拆卸结构的结构简单,通过按钮按压弹性卡扣使弹性臂形变,实现卡舌的回缩,实现主体与主体安装座的分离;同时弹性臂使按钮和弹性卡扣复位,实现主体与主体安装座的固定,操作简便;弹性卡扣的套筒与壳体内的导向柱配合,不仅提高了弹性卡扣的稳定性,又便于组装定位;按压拆卸结构的零件为注塑件,利用注塑件本身的结构形式实现机构的回弹及伸出,大大节省成本;零件结构简单,尤其是应用于注塑件加工时,模具加工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手环中按压拆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手环中按压拆卸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手环中主体与主体安装座通过按压拆卸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手环中主体安装座限位筋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体100;第一卡舌容纳槽110;主体安装座200;第二卡舌容纳槽210;安装座上盖220;安装座下盖230;限位筋位240;腕带300;

按压拆卸结构400;

壳体410;上壳411;下壳412;导向柱413;限位部4131;

按钮420;

弹簧430;

弹性卡扣440;套筒441;弹性臂442;第一臂4421;弯折部4422;第二臂4423;第一卡舌443;第二卡舌444;

密封圈450;

第一泡棉460;橡胶体470;

第二泡棉5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发明的智能手环,包括主体100和主体安装座200,其中主体100为耳机,主体安装座200连接腕带300。主体100通过按压拆卸结构400与主体安装座200可拆卸连接。主体安装座200上设置安装腔,按压拆卸结构400设置于安装腔内。如图2-图4所示,按压拆卸结构400包括壳体410、设置在壳体410上的按钮420、以及设置在壳体410内的弹性卡扣440。弹性卡扣440包括套筒441、设置在套筒441两侧的弹性臂442以及分别与两侧的弹性臂442连接的卡舌,具体地,卡舌包括第一卡舌443和第二卡舌444,分别与两侧的弹性臂442固定。壳体410内设置有导向柱413,套筒441滑动套设在导向柱413上,并与按钮420相连接。第一卡舌443和第二卡舌444分别伸出壳体410插入到主体100和主体安装座200上的卡舌容纳槽中。如图5,具体地,卡舌容纳槽包括设置第一卡舌容纳槽110和第二卡舌容纳槽210。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上的卡舌容纳槽为第一卡舌容纳槽110,主体安装座200上的卡舌容纳槽为第二卡舌容纳槽210。通过按钮420的按压能够使套筒441沿按钮420的下压方向移动并使弹性臂442产生形变,使两个卡舌从卡舌容纳槽中缩回,使主体100从主体安装座200上取下。松开按钮420时,通过弹性臂442使按钮420和弹性卡扣440复位。

上述的智能手环,按压拆卸结构400的结构简单,通过按钮420按压弹性卡扣440使弹性臂442形变,实现卡舌的回缩,实现主体100与主体安装座200的分离;同时弹性臂442使按钮420和弹性卡扣440复位,实现主体100与主体安装座200的固定,操作简便;弹性卡扣440的套筒441与壳体410内的导向柱413配合,不仅提高了弹性卡扣440的稳定性,又便于组装定位;按压拆卸结构400的零件为注塑件,利用注塑件本身的结构形式实现机构的回弹及伸出,大大节省成本;零件结构简单,尤其是应用于注塑件加工时,模具加工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按压拆卸结构400还包括弹簧430,弹性件设置在套筒441内,一端与套筒441靠近按钮420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导向柱413抵接。弹性件设置在套筒441内便于组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弹簧430可以设置在套筒441靠近按钮420的端部处,与壳体410抵接。或导向柱413与壳体410连接的一端设置用于限制套筒441移动的限位部4131,弹簧430与限位部4131抵接。弹簧430处于压缩装填。弹性卡扣440依据弹性臂442自身的弹力、弹簧430的弹性作用力以及与壳体410的配合,保持卡舌的伸出状态,可以有效地扣合住主体100。

具体地,弹性臂442与远离按钮的套筒一端相连接,弹性臂442具有向靠近按钮420的方向弯折的弯折部4422。具体地,弹性臂442包括第一臂4421和第二臂4423,弯折部4422连接第一臂4421和第二臂4423。第一臂4421与套筒441中轴线相垂直,第二臂4423倾斜向上设置,第二臂4423的端部连接卡舌,卡舌与第一臂4421相平行。按钮420下压时,套筒441向下运动,弯折部4422产生形变,使卡舌向壳体410内侧移动,脱离卡舌容纳槽。优选地,弹性卡扣440一体成型。

为了便于组装,弹性卡扣440还设置有防呆结构,即两侧的卡舌设置为不同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卡舌443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卡舌部,第一卡舌容纳槽110对应设置两个槽口,第一卡舌443设置于第一卡舌容纳槽110内。

按压拆卸结构400的壳体410包括上壳411和下壳412,上壳411开设安装孔,按钮420安装于安装孔内,安装孔四周的上壳411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泡棉460。第一泡棉460可以对按钮420处进行防水密封。此处的第一泡棉460还可以替换为密封垫等其他密封部件。

为了便于组装,设计卡舌于上壳411和下壳412的连接处伸出。下壳412侧壁的端部开设缺口,卡舌伸出缺口与卡舌容纳槽配合。与主体100连接的壳体410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环形槽环绕卡舌设置,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450。通过密封圈450可以对卡舌处进行防水密封。优选地,上壳411与下壳412通过点胶粘合连接,可以有效防水。

如图5所示,主体安装座200包括安装座上盖220和安装座下盖230。如图6,安装座下盖230的安装腔内设置限位筋位240,用于限制壳体410移动。主体安装座200上的卡舌容纳槽设置于安装座上盖220和安装座下盖230的连接处;相对应地,插入到主体100上的卡舌容纳槽中的卡舌,于安装座上盖220和安装座下盖230的连接处伸出,便于组装。安装座上盖220上设置有按钮安装孔,按钮420通过按钮安装孔伸出,按钮安装孔四周内壁通过第二泡棉500与壳体410抵接。通过第二泡棉500实现安装座上盖220处按钮420的防水密封。优选地,安装座上盖220和安装座下盖230通过点胶粘合连接,可以有效防水。

套筒441与按钮420之间还设置有橡胶体470,可以在按钮420下压时起到缓冲作用,提升按钮下压的触感。按钮420具有插口,橡胶体470设置在插口内,套筒441端部与按钮420插接固定。

本发明智能手环中按压拆卸结构400的装配过程具体如下:

1.1、弹簧430放置于弹性卡扣440的套筒441内,并套设在下壳412的导向柱413上;

1.2、将橡胶件放置于按钮420的插口中,并在第一环形槽内贴合第一泡棉460;

1.3、将按钮420安装于上壳411上,并与套筒441端部卡接固定;

1.4、下壳412周圈点胶,将上壳411与下壳412固定;

1.5、将密封圈450安装于壳体410的第二环形槽内,完成按压拆卸结构400的装配。

本发明智能手环中按压拆卸结构400与主体安装座200的组装过程具体如下:

2.1、将按压拆卸结构400装入安装座下盖230相对应的限位筋位240中,实现部分限位;

按下按钮420,使卡舌回缩,然后将主体100放置于主体安装座200内,松开按钮420,卡舌外伸,卡入主体100的卡舌容纳槽,卡住主体100,实现卡舌的组装到位;

2.2、在按钮420处的壳体410外壁上贴设第二泡棉500;

2.3、将安装座上盖220盖设于安装座下盖230上,通过点胶粘合,完成装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