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50683发布日期:2019-03-30 09:03阅读:1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制图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服装袖窿和袖子制图过程中,经常使用传统的经验法制图,不能解决袖窿和袖子的科学匹配,不能把缝缩量有效的控制和分配,也不能将袖子的宽窄与外体角度和袖山深度严密的联系起来进行设计,从而导致袖窿和袖子配合不当,上袖子袖山时缝缩量缝合不准确,造型不美观。

此外,现有的经验法制图在袖山曲度设计时没有根据,曲度数据过于单一化,跟不上款式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缝缩量的分配问题,可以变化和适应绘制多种结构的袖子,有效的将外体角度、袖山深度、袖肥、袖山曲度、袖山斜线、袖窿结构和形态、胸围尺寸、大小袖变化等元素统一起来进行设计袖子和袖窿,提高了服装制图效率和款式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该方法包含:袖窿部分制图方法和袖子部分制图方法。

其中,所述袖窿部分制图方法包含:

(s100)依据服装衣片上的胸围线,先绘制袖窿底部宽度,该袖窿底部宽度=胸围的1/10+(3.5~5.5)厘米,或袖窿底部宽度=(0.88~0.98)*半胸围/3.14-0.5,在基线上以b点为中心,袖窿底部宽度为长度,确定两端点c2和a2;

(s200)从步骤(s100)中的两端点c2和a2分别引出两条垂直线段,并在两条线段上分别截取一定长度的线段产生袖窿基础线段c2c1和a2a1,分别作为后袖窿深度和前袖窿深度;袖窿基础线段c2c1=胸围的1/10+(9.5~10.5)厘米,袖窿基础线段a2a1=胸围的1/10+(8.5~9.5)厘米;或袖窿基础线段c2c1=胸围袖窿比率*半胸围*1/4+半径+修正系数+后肩高度,袖窿基础线段a2a1=胸围袖窿比率*半胸围*1/4+半径+修正系数,其中,半径=胸围袖窿比率*半胸围/(2*π),胸围袖窿比率为0.88~0.98,修正系数为0.5~0.1;

(s300)在步骤(s200)中的袖窿基础线段a2a1和c2c1上分别以a1和c1为端点作垂直线段a1a和c1c,依据不同的服装选取冲肩量,垂直线段a1a为前冲肩量,垂直线段c1c为后冲肩量;

(s400)在袖窿基础线段a2a1上以a2作为端点在其1/3处设切点a3,在袖窿基础线段c2c1上以c2作为端点在其1/3处设切点c3,前腋窝量=1/3*ba2,后腋窝量=1/2*bc2+0.3,分别以a2和c2点为端点,以前腋窝量和后腋窝量为长度,确定前腋窝量和后腋窝量的另一端点a4和c4,a2a4与a2c2呈45°角,c2c4与c2a2呈45°角;

(s500)依据确定好的各个点,依次连接点a、a3、a4、b、c4、c3、c形成一条完整的弧线,该袖窿弧线的长度为:胸围袖窿比率*半胸围,构成整体袖窿形状。

所述袖子部分制图方法,分为一片袖和两片袖制图,均包含:

(s1)依据绘制好的袖窿作为袖子制图的基础,以b点为袖肥宽度的中心点,以b点作基线的垂直线段,该垂直线段为袖山深度线段bd,不同外体角度具有其相应的袖山深度线段,外体角度为15°~45°,袖山深度线段bd=袖窿周长的1/2*(0.3~0.7)±调节数,该调节数为0~1.4;

(s2)以袖山深度线段bd的顶点d向两侧绘制袖山斜线,两侧绘制袖山斜线分别与基线相交e和f点,斜线de为前袖山斜线,斜线df为前袖山斜线,前袖山斜线的长度=后袖山斜线的长度=(1/2*袖窿周长)+0.4厘米;

(s3)从b点向两侧绘制袖肥,以be段为前袖肥,以bf段为后袖肥,前袖肥be=后袖肥bf,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计算;

(s4)确定四个曲度距离袖山斜线的距离,其中,前袖山斜线上靠近顶点d的曲度为曲度一,前袖山斜线上靠近e点的曲度为曲度三,后袖山斜线上靠近顶点d的曲度为曲度二,后袖山斜线上靠近f点的曲度为曲度四,曲度一与曲度二相等且处于袖山斜线上方,曲度三等于曲度一减去0.5,曲度四等于曲度3的1/2,曲度三和曲度四处于袖山斜线下方,曲度一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a’=曲度二与后袖山斜线的距离b’,曲度一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a’-0.5=曲度三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c’,曲度三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c’的1/2=曲度四与后袖山斜线的距离d’;

(s5)在袖山斜线上绘制点k、g、m、n,点k、m均为前袖山斜线de上距两端点1/4处的点,点1是前袖山斜线de上在其中点向下1.0厘米处的点,点g为后袖山斜线df上距d点1/3处的点,点i是后袖山斜线df上距f点1/3处的点,点n为if线段的中点,并以点k、g、m、n为起点,分别以曲度一、曲度二、曲度三和曲度四与袖山斜线的距离为长度作袖山斜线的垂直线段,该垂直线段的终点分别为四个曲度的切点,绘制四个曲度,并连接点e、曲度三、点l、曲度一、点d、曲度二、点i、曲度四、点f构成完整袖山弧线;

(s6)袖山弧线大于袖窿弧线,弧线相差用于缝合袖子袖山时的缝缩量;

(s7)绘制袖身以线段ef为基础绘制;

(s8)袖长的制图尺寸取决于服装款式;

(s9)袖口的制图尺寸取决于服装款式;

(s10)制作一片袖和两片袖。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00)中,当用于衬衣绘制时,前冲肩量a1a=2.5,后冲肩量c1c=2.0;当用于春秋装(如西服)绘制时,前冲肩量a1a=3.0,后冲肩量c1c=2.5;当用于大衣绘制时,前冲肩量a1a=3.5,后冲肩量c1c=3.0。

优选地,当用于衬衣类服装的袖窿绘制时,在所述步骤(s100)、(s200)和(s500)中,所述胸围袖窿比率为0.88,修正系数为0.5,或所述袖窿底部宽度=胸围的1/10+3.5厘米;当用于大衣类服装袖窿绘制时,在所述步骤(s100)、(s200)和(s500)中,所述胸围袖窿比率为0.98,修正系数为0.1,或所述袖窿底部宽度=胸围的1/10+5.5厘米。

优选地,当用于春秋装的袖窿绘制时,在所述步骤(s100)、(s200)和(s500)中,所述胸围袖窿比率为0.93,修正系数为0.3,或所述袖窿底部宽度=胸围的1/10+4.5厘米。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当外体角度为15°时,袖山深度线段bd=0.3×袖窿周长的1/2;当外体角度为30°时,袖山深度线段bd=0.5×袖窿周长的1/2;当外体角度为45°时,袖山深度线段bd=0.7×(袖窿周长的1/2)-1.4。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当外体角度为15°和30°时,前袖肥be=后袖肥当外体角度为45°时,前袖肥be=后袖肥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a’和b’为(0.3~0.7)×3厘米,c’为(0.3~0.7)×3-0.5厘米,d’为[(0.3~0.7)×3-0.5]/2厘米。

优选地,当外体角度为15°时,所述a’和b’为0.9厘米,c’为0.4厘米,d’为0.2厘米,所述步骤(s6)中的缝缩量为2.0厘米;当外体角度为30°时,所述a’和b’为1.5厘米,c’为1.0厘米,d’为0.5,所述步骤(s6)中的缝缩量为3.0厘米;当外体角度为45°时,所述a’和b’为2.1厘米,c’为1.6厘米,d’为0.8,所述步骤(s6)中的缝缩量为4.0厘米。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8)中,所述袖长分为短袖、中袖和长袖;其中,该短袖长度为15~20厘米,中袖长度为25~40厘米,长袖长度为50~60厘米;在所述步骤(s9)中,所述袖口分为窄袖口、中袖口和宽袖口;其中,该窄袖口宽度为10~12厘米,中袖口宽度为12~14厘米,宽袖口宽度为14~20厘米。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0)中,所述一片袖制图将袖山和袖身合并一起进行绘图,用于宽松的服装;所述两片袖制图包括:大袖和小袖的制图,其在一片袖制图的基础上去掉两边的小袖用量,采用合并号将两边的小袖进行组合再勾画轮廓形成完整小袖,其用于西服和大衣类服装。

本发明的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解决了缝缩量的分配问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比率绘制袖窿,解决了袖窿大小设计与服装胸围大小变化的内在关系;采用曲度绘制袖山,解决了袖窿与袖山精确匹配的难题和服装款式与袖型的匹配;采用外体角度衡量袖子造型,解决了不同造型的服装应选择性的设计袖子造型和外体角度;采用公式与曲度同步变化的方法,解决了袖山高度的变化影响袖山曲度的变化;

(2)本发明的方法将服装制图中的胸围、袖窿、袖山、曲度等要素通过严谨的计算方法统一起来使之匹配更加紧密,制图更完善,避免了缝制袖窿和袖山时长期以来存在缩缝量误差大的不良现象;

(3)本发明的方法严谨、数据确切、逻辑性强,可以通过诸多公式快速的绘制袖窿和袖子,尤其是采用胸围尺寸为基本数据,088~0.98×半胸围为袖窿周长来绘制袖子,解决了胸围和袖窿之间的比例关系,平衡了服装造型结构的美感。此外,通过外体角度分别为15°、30°、45°的袖子制图和袖山深度联系形成一定协调关系,形成矮袖山宽袖身,深袖山窄袖身的结构规律。在设计中把袖山与曲度紧密相连,做到高袖山,高曲度的结构关系,打破了常规的制图手段;

(4)本发明的方法把解决缝缩量的分配问题作为重要环节,针对性的设计缝缩量,避免缝缩量在袖山中的分配不均的极端问题,为后道缝制作业提高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15°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30°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45°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15°一片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30°一片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45°两片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匹配的制图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该方法包含:袖窿部分制图和袖子部分制图。

其中,袖窿部分制图包含:

(1)依据服装衣片上的胸围线,先绘制袖窿底部宽度,其计算方法为:胸围的1/10+(3.5~5.5)厘米,在基线上以b点为中心,袖窿底部宽度为长度,确定两端点c2和a2;

(2)从步骤(1)中的两端点c2和a2分别引出两条垂直线段,并在两条线段上分别截取长度为胸围的1/10+(9.5~10.5)厘米、胸围的1/10+(8.5~9.5)厘米的线段作为后袖窿深度和前袖窿深度,产生袖窿基础线段c2c1和a2a1;

(3)在步骤(2)中的袖窿基础线段a2a1和c2c1上分别以a1和c1为端点作垂直线段a1a和c1c,依据不同的服装选取冲肩量,垂直线段a1a为前冲肩量,垂直线段c1c为后冲肩量;

(4)在袖窿基础线段a2a1上以a2作为端点在其1/3处设切点a3,在袖窿基础线段c2c1上以c2作为端点在1/3处设切点c3,前腋窝量=ba2的1/3,后腋窝量=bc2的1/2+0.3,分别以a2和c2点为端点,以前腋窝量和后腋窝量为长度,确定前腋窝量和后腋窝量的另一端点a4和c4,a2a4与a2c2呈45°角,c2c4与c2a2呈45°角;

(5)依据确定好的各个点,依次连接点a、a3、a4、b、c4、c3、c形成一条完整的弧线,该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88~0.98的半胸围,当制作衬衫类袖子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88*半胸围,当制作大衣类袖子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98*半胸围,当制作春秋装外套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93*半胸围,构成整体袖窿形状,袖窿形态为缝合后封闭式的透视形状,袖窿形态为枣核形、椭圆形或蛋壳形。

其中,袖子部分制图包含:

(1)依据绘制好的袖窿作为袖子制图的基础,以b点为袖肥宽度的中心点,以b点作基线的垂直线段,该垂直线段为袖山深度线段bd,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15°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30°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45°袖窿和袖山结构示意图,不同外体角度具有其相应的袖山深度线段,外体角度为15°~45°,袖山深度线段bd=袖窿周长的1/2*(0.3~0.7)±调节数,该调节数为0~1.4;

(2)以袖山深度线段bd的顶点d向两侧绘制袖山斜线,两侧绘制袖山斜线分别与基线相交e和f点,斜线de为前袖山斜线,斜线df为前袖山斜线,前袖山斜线和后袖山斜线的长度相等,计算方法为:(袖窿周长的1/2)+0.4厘米;

(3)从b点向两侧绘制袖肥,以be段为前袖肥,以bf段为后袖肥,前袖肥be和后袖肥bf相等,当外体角度为15°和30°时,前袖肥be=后袖肥当外体角度为45°时,前袖肥be=后袖肥

(4)确定四个曲度距离袖山斜线的距离,其中,前袖山斜线上靠近顶点d的曲度为曲度一,前袖山斜线上靠近e点的曲度为曲度三,后袖山斜线上靠近顶点d的曲度为曲度二,后袖山斜线上靠近f点的曲度为曲度四,曲度一与曲度二相等且处于袖山斜线上方,曲度三等于曲度一减去0.5,曲度四等于曲度3的1/2,曲度三和曲度四处于袖山斜线下方,曲度一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a’=曲度二与后袖山斜线的距离b’,曲度一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a’-0.5=曲度三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c’,曲度三与前袖山斜线的距离c’的1/2=曲度四与后袖山斜线的距离d’;

(5)在袖山斜线上绘制点k、g、m、n,点k、m均为前袖山斜线de上距两端点1/4处的点,点1是前袖山斜线de上在其中点向下1.0厘米处的点,点g为后袖山斜线df上距d点1/3处的点,点i是后袖山斜线df上距f点1/3处的点,点n为if线段的中点,并以点k、g、m、n为起点,分别以曲度一、曲度二、曲度三和曲度四与袖山斜线的距离为长度作袖山斜线的垂直线段,该垂直线段的终点分别为四个曲度的切点,绘制四个曲度,并连接点e、曲度三、点l、曲度一、点d、曲度二、点i、曲度四、点f构成完整袖山弧线;

(6)袖山弧线大于袖窿弧线,弧线相差用于缝合袖子袖山时的缝缩量,对于外体角度为15°的袖子,其缝缩量为2.0厘米;对于外体角度为30°的袖子,其缝缩量为3.0厘米;对于外体角度为45°的袖子,其缝缩量为4.0厘米缝缩量。

(7)绘制袖身通常依据袖肥宽度绘制,即以线段ef为基础绘制;

(8)袖长的制图尺寸取决于服装款式,通常短袖取值为15~20厘米,中袖取值为25~40厘米,长袖为50~60厘米;

(9)袖口的制图尺寸取决于服装款式,通常窄袖口取值为10~12厘米,中袖口取值为12~14厘米,宽袖口为14~20厘米;

(10)在袖子部分制图时,分为一片袖和两片袖制图,分别用于匹配衬衣、外套和大衣的服装,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15°一片袖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30°一片袖结构示意图,一片袖制图包括整体的袖山和袖身合并一起进行绘图,用于宽松的服装;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外体角度45°两片袖结构示意图,两片袖制图包括:大袖和小袖的制图,在一片袖制图的基础上去掉两边的小袖身用量,采用合并号将两边的小袖进行组合再勾画轮廓形成完整小袖,用于外套的设计。

在袖子部分制图的步骤(1)中,当外体角度为15°时,其袖山深度线段bd的长度计算方法为:0.3×袖窿周长的1/2;当外体角度为30°时,其袖山深度线段bd的长度计算方法为:0.5×袖窿周长的1/2;当外体角度为45°时,其袖山深度线段bd的长度计算方法为:0.7×(袖窿周长的1/2)-1.4。

在袖子部分制图的步骤(4)中,a’和b’为(0.3~0.7)×3厘米,c’为(0.3~0.7)×3-0.5厘米,d’为[(0.3~0.7)×3-0.5]/2厘米。更加具体地,当外体角度为15°时,a’和b’为0.3×3=0.9厘米,c’为0.3×3-0.5=0.4厘米,d’为(0.3×3-0.5)/2=0.2厘米;当外体角度为30°时,a’和b’为0.5×3=1.5厘米,c’为0.5×3-0.5=1.0厘米,d’为(0.5×3-0.5)/2=0.5;当外体角度为30°时,a’和b’为0.7×3=2.1厘米,c’为0.7×3-0.5=1.6厘米,d’为(0.7×3-0.5)/2=0.8。

具体地,当设定女装成衣胸围尺寸为100厘米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88~0.98的半胸围,即(0.88~0.98)*100厘米,胸围越大,袖窿弧线越长,采用胸围与袖窿的关系比率用于协调服装胸围与袖窿之间的视觉美。根据实际要绘制的服装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胸围与袖窿的关系比率。更加具体地,当用于衬衣类服装袖窿绘制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88的半胸围,即0.88*50厘米=44厘米;当用于春秋装外套袖窿绘制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93的半胸围,即0.93*50厘米=46.5厘米;当用于大衣类服装袖窿绘制时,袖窿弧线的长度为:0.98的半胸围,即0.98*50厘米=49厘米。

当用于衬衣的前冲肩量绘制时,前冲肩量a1a=2.5,后冲肩量c1c=2.0;当用于西服外套的前冲肩量绘制时,前冲肩量a1a=3.0,后冲肩量c1c=2.5;当用于大衣的前冲肩量绘制时,前冲肩量a1a=3.5,后冲肩量c1c=3.0。

当设定女装成衣胸围尺寸为100厘米时,当用于衬衣类服装袖窿绘制时,前袖窿深度a2a1=100*1/10+8.5=18.5厘米;后袖窿深度c2c1=100*1/10+9.5=19.5厘米,袖窿底部宽度c2a2=100*1/10+3.5=13.5厘米;当用于春秋装外套袖窿绘制时,前袖窿深度a2a1=100*1/10+9.0=19厘米;后袖窿深度c2c1=100*1/10+10=20厘米,袖窿底部宽度c2a2=100*1/10+4.5=14.5厘米;当用于大衣类服装袖窿绘制时,前袖窿深度a2a1=100*1/10+9.5=19厘米;后袖窿深度c2c1=100*1/10+10.5=20.5厘米,袖窿底部宽度c2a2=100*1/10+5.5=15.5厘米。

不同外体角度的袖子对应不同季节和款式的服装造,对于外体角度为15°的袖子,对应夏天宽松类运动服袖子的制图;对于外体角度为30°的袖子,对应春秋服装类袖子的制图;对于外体角度为45°的袖子,对应贴身或西服类袖子的制图。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用于制作衬衫类袖子时,在袖窿部分制图时,其前袖窿深度a2a1的计算方法为:0.88*半胸围*1/4+半径+0.5(修正系数),后袖窿深度c2c1的计算方法为:0.88*半胸围*1/4+半径+0.5(修正系数)+后肩高度,袖窿底部宽度c2a2的计算方法为:0.88*半胸围/3.14-0.5(修正系数),其中,圆周=0.88*半胸围=2πr。用于春秋装外套袖窿绘制时,在袖窿部分制图时,其前袖窿深度a2a1的计算方法为:0.93*半胸围*1/4+半径+0.3(修正系数),后袖窿深度c2c1的计算方法为:0.93*半胸围*1/4+半径+0.3(修正系数)+后肩高度,袖窿底部宽度c2a2的计算方法为:0.93*半胸围/3.14-0.3(修正系数),其中,圆周=0.93*半胸围=2πr。用于制作大衣类袖子时,在袖窿部分制图时,其前袖窿深度a2a1的计算方法为:0.98*半胸围*1/4+半径+0.1(修正系数),后袖窿深度c2c1的计算方法为:0.98*半胸围*1/4+半径+0.1(修正系数)+后肩高度,袖窿底部宽度c2a2的计算方法为:0.98*半胸围/3.14-0.1(修正系数),其中,圆周=0.98*半胸围=2πr。

具体地,当设定女装成衣胸围尺寸为100厘米,用于制作衬衫类袖子时,半径=7厘米,修正系数=0.5厘米时,前袖窿深度a2a1=0.88*50*1/4+7+0.5=18.5厘米;当后肩高度=1.0后厘米时,袖窿深度c2c1=0.88*50*1/4+7+0.5+1.0=19.5厘米;袖窿底部宽度c2a2=0.88*50/3.14-0.5=13.5厘米。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