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132发布日期:2018-09-07 22:0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机具,尤其是指一种后踵扫刀定型机具,并可利用同一台机具生产出两种不同形式的鞋帮后踵部与鞋底连接的结合部。



背景技术:

后踵扫刀单元设置于一后踵定型机具上,用于进行鞋帮后踵部定型制程时,同时进行鞋帮的后踵部扫底的动作,而让鞋帮后踵部定型时,同时形成鞋帮后踵部与鞋底连接的结合部,将鞋帮凸出鞋后踵模具的部分予以扫平,以利后续与鞋底间的贴合作业。

请参考图11及图12为市面上常见的两种鞋帮80,80A的后踵部81,81A与鞋底连接的结合部82,82A形式,其中图11为内折平底式的结合部82,利用鞋帮内折的平底直接与鞋底相贴结合,优点是鞋帮与鞋底结合方式较为简单、快速,缺点是鞋底的结合的结构较不牢固,而图12为内折直立式的结合部82A,利用鞋帮内折的转折处与鞋底进行缝合,优点是鞋帮与鞋底的结合较为牢固,能延长鞋子的寿命,缺点是较为费工,制鞋成本较高。

然而,现有的后踵扫刀单元,在进行扫底制程时,大多为利用扫刀座上设置有一长槽及两相对称圆弧形的轨道,用以带动两互相枢接的的扫刀片相对于扫刀座直线移动时,进行简单的开合动作,而顺势将鞋帮凸出后踵模具的部分内折扫平,然而此种扫刀片的开合路径,适合生产内折平底式的结合部82,如果要需要生产内折直立式的结合部82A,则需要另外购置专用的机具,不仅需耗费较多的机具成本,并且占用机具摆放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的后踵扫刀机具,该机具可生产出两种类型的鞋帮内折的结合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其包括:

一基座,其包括有一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一梁架;

一上模单元,可移动地连接于该梁架上,并可朝该底座进行直线移动,该上模单元包括有一夹模;

一下模单元,连接于该底座,而位于该上模单元下方,其包括有一后踵模具及一挡块,该后踵模具呈鞋后踵形状,并具有一足底部,该足底部为一平面,挡块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足底部中间处;以及

一扫刀单元,与上模单元连接,并设于对应下模单元足底部的一侧,其包括有一扫刀座、一活动连接板、一扫刀组、及一扫刀舵轮;其中,

该扫刀座与上模单元连接,其设有一轴孔、一第一长槽,以及两第一轨道槽,该轴孔穿设于该扫刀座,该第一长槽设于该轴孔的下方,为一向下延伸的直线长孔,两第一轨道槽左右对称且相对应地分别设于该轴孔的两侧,皆包括有一弧线段一直线段,该各弧线段皆为具有相同圆心及相同半径的圆弧,且其圆心位于该第一长槽处,各直线段连接各弧线段底端,并为一向下延伸的直线;

该活动连接板,可沿该扫刀座第一长槽移动地与该扫刀座连接,其包括有一第二长槽及两第二轨道槽,其中该第二长槽位于与该扫刀座轴孔相对应之处,为一向下延伸的直线长孔,各第二轨道槽相对应地分别设于该第二长槽的两侧,并位于与扫刀座两第一轨道槽相对应之处,该各第二轨道槽皆具有相同圆心及相同半径的圆弧,且其圆心位于对应该扫刀座的第一长槽处;

该扫刀组,包括两左右对称且互相枢接的扫刀件,两扫刀件连接形成一凹口向上的调整槽及一凹口向下的扫底槽,各扫刀件可沿该活动连接板的一第二轨道槽活动地与活动连接板连接,且两扫刀件枢接于该活动连接板两第二轨道槽的圆心处,该调整槽位于活动连接板的第二长槽处,该扫底槽位于该调整槽的下方,各扫刀件连接一活动轴,且各活动轴穿设于该活动连接板的各第二轨道槽以及该扫刀座的第一轨道槽上;

该扫刀舵轮,具有一长边方向及一短边方向,且其中心点与一回转装置连接,该扫刀舵轮设于该扫刀组的调整槽处,且该回转装置设于该扫刀座的另一侧,其轴心穿设于该活动连接板的第二长槽及该扫刀座的轴孔而与该扫刀舵轮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其中该扫刀舵轮长边方向水平设置时,两扫刀件形成的扫底槽形状与下模单元的挡块外周缘相匹配。

如上所述的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其中,各扫刀件皆包括相结合的一扫刀片及一扫刀连接板,且两扫刀件枢接后,两扫刀片连接形成该扫底槽,两扫刀连接板形成该调整槽,且各活动轴连接于各扫刀连接板。

如上所述的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其中,该扫刀舵轮呈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其特色优点在于,利用具有长边及短边的扫刀舵轮以及设置于扫刀座及活动连接板上的第一轨道槽及第二轨道槽的配合,使两扫刀件可以向内旋转后,保持两扫刀片形成的扫底槽大小后向下移动,且两扫刀件形成的扫底槽大小与下模单元的挡块形状匹配,因而可利用扫底槽与挡块间的夹合制造出内折直立式的结合部,而欲制造内折平底式的结合部时,只需将挡块拆除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上模单元及扫刀单元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下模单元的挡块分解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扫刀单元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扫刀单元的局部元件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扫刀单元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扫刀单元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扫刀单元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图11为具有内折平底式结合部的鞋帮后踵部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12为具有内折直立式结合部的鞋帮鞋后踵部局部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基座 11底座

13梁架 20上模单元

30下模单元 33挡块

40扫刀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后踵扫刀机具,请配合参考图1至图5,其包括有一基座10、一上模单元20、一下模单元30,以及一扫刀单元40,其中:

该基座10包括有一底座11及一梁架13,该梁架13连接于该底座11上方;该上模单元20连接于该梁架13上,该上模单元20与现有的鞋后踵定型机具的上模单元结构类似,包括有一呈倒U形的夹模21,该夹模21顶端连接一上模汽缸23且可朝底座11方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该下模单元30设置于该基座10的底座11,而位于该上模单元20的下方,该下模单元30包括有一后踵模具31及一挡块33,该后踵模具31,呈一鞋后踵形状,并具有一足底部311,该足底部311为一平面,该挡块33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足底部311中间处,且该挡块33的外轮廓小于足底部311的外轮廓,且其侧周壁与足底部311垂直;

该扫刀单元40,与上模单元20连接并设于对应下模单元30足底部31的一侧,请配合参考图6及图7,其包括有一扫刀座41、一活动连接板43、一扫刀组45、及一扫刀舵轮47,其中:

该扫刀座41,与上模单元20连接,其设有一轴孔411、一第一长槽413,以及两第一轨道槽415,该轴孔411,设于该扫刀座411的中央,该第一长槽413,设于该轴孔411的正下方,呈向下延伸的直线长孔,两第一轨道槽415左右对称且相对应地分别设于该轴孔411的两侧,皆包括有一弧线段415A一直线段415B,各弧线段415A皆为具有相同圆心及相同半径的圆弧,且其圆心位于该第一长槽413处,各直线段415B连接各弧线段415A,并自弧线段415A底端向下直线延伸;

该活动连接板43,可沿扫刀座41第一长槽413移动地与该扫刀座41连接,并设于扫刀座20朝上模单元20的一侧,该活动连接板43顶端与一活动板汽缸50连接,用以带动该活动连接板43进行上下直线活动,该活动连接板43包括有一第二长槽431、一枢孔433及两第二轨道槽435,其中该第二长槽431位于与扫刀座41轴孔411相对应之处,呈向下延伸的直线长孔,该枢孔433位于该第二长槽431的下方,并位于与扫刀座41第一长槽413相对应处,各第二轨道槽435相对应地分别设于该第二长槽431的两侧,并位于与扫刀座41两第一轨道槽415相对应之处,各第二轨道槽435皆为具有相同圆心及相同半径的圆弧槽,并与各第一轨道槽415的弧线段415A具有相同半径,且其圆心与枢孔433同轴;

该扫刀组45,包括两左右对称且互相枢接的扫刀件,各扫刀件均包括一扫刀片451、一扫刀连接板453,两扫刀片451互相枢接,且其枢接点设于该活动连接板43的枢孔433相对应处,两扫刀片451连接形成一凹口朝下的扫底槽459,各扫刀片451均以一连接块455连接至各扫刀连接板453,两扫刀连接板453互相枢接,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活动连接板43的枢孔433处,各扫刀连接板453皆连接一活动轴49,且各活动轴49穿设于该活动连接板43的各第二轨道槽435以及该扫刀座41的第一轨道槽415上,使各扫刀连接板453可沿该活动连接板43各第二轨道槽435活动,且两扫刀连接板453连接形成一凹口朝上的调整槽457,该调整槽457位于该活动连接板43的第二长槽431处,且该调整槽457及该扫底槽459分别位于两扫刀片451的枢接点的上下两侧。

该扫刀舵轮47,呈椭圆形,具有一长边方向及一短边方向,且其中心点与一回转汽缸60连接,用以带动该扫刀舵轮47回转,该扫刀舵轮47设于该扫刀组45的调整槽457处,该回转汽缸60包括有一心轴61,该心轴61穿设于该扫刀座41的轴孔411及该活动连接板43的第二长槽431而与该扫刀舵轮47连接。

该扫刀单元40作动流程如下:

1.图8为扫刀单元40的初始位置,此时该活动连接板43的枢孔433位于该扫刀座41第一长槽413的顶端,各活动轴49位于该活动连接板43各第二轨道槽435的顶端及该扫刀座41各第一轨道槽415的弧线段415A的顶端,该扫刀舵轮47的中心点位于该活动连接板43的第二长槽431的底端处,该扫刀舵轮47的长边方向直立设置,且两扫刀片451间形成一预设大小的扫底槽459,两扫刀连接板453间形成一预设大小的调整槽457;此时扫刀单元40随着上模单元20朝下模单元30移动,上模单元20对装设在后踵模具31上的鞋帮进行鞋后踵部定型制程,该扫刀单元40的扫底槽459顶端接触鞋帮顶部凸出后踵模具31的部分,并将其略为朝足底部311压折。

2.图9为扫刀舵轮47受到回转汽缸50带动后,旋转90度后的位置,此时该扫刀舵轮47的长边方向水平设置,两扫刀连接板453被该扫刀舵轮47的长边两端向外推动旋转,各活动轴49沿着该活动连接板43的第二轨道槽435移动至各第二轨道槽435的底端,并位于该扫刀座41各第一轨道槽415的弧线段415A与直线段415B的交接处,两扫刀连接板453间形成一大于预设大小的调整槽457’,并带动两扫刀片451向内旋转,而形成一小于预设大小的扫底槽459’;扫刀舵轮47旋转时,带动两扫刀片451朝内旋转,而顺势将鞋帮两侧凸出后踵模具31的部分朝足底部311压折。

3.图10为活动连接板43受到活动板汽缸50带动后,该活动连接板43的枢孔433移动到该扫刀座41的第一长槽413底端后的位置,该活动连接板43的第二长槽431顶端移动到扫刀舵轮47中心点处,该扫刀舵轮47长边维持水平设置,该扫刀组45维持调整槽457’及扫底槽459’的大小随着活动连接板43移动,且各活动轴49沿着该扫刀座41的各第一轨道槽415的直线段415B移动至直线段415B的底端,由图可见两扫刀片451形成的扫底槽459’的形状及大小与下模单元的挡块33形状相匹配;活动连接板43向下移动时,两扫刀片451顺势将鞋帮顶部凸出后踵模具31的部分朝足底部311压折;如果下模单元30装设有挡块33,两扫刀片451形成的扫底槽459’与挡块33夹合,而对内折的鞋帮部分定型,并形成如图12般内折直立式的结合部82A;如果下模单元30没有装设挡块33,两扫刀片451则会将鞋帮凸出的部分朝足底部311平面压折扫平,而形成如图11般内折平底式的结合部82。

利用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的后踵扫刀机具,利用椭圆形的扫刀舵轮45,以及扫刀座41的两第一轨道槽415和活动连接板43的两第二轨道槽435的配合,改变两扫刀片451的移动轨迹,并搭配使用下模单元30的挡块33,而可制造出两种类型的鞋帮的内折结合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