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面式宽带束力结构的多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847发布日期:2018-11-30 19:2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面式宽带束力结构的多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鞋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束力结构的多功能鞋。



背景技术:

市面传统鞋普遍利用鞋带或者粘布来收放系鞋,通过缩小脚掌和脚趾的空间来束力,属于前端束力结构。此方法弊端在于鞋跟受形状和材料的差异而导致贴合度并不理想,因此束力的舒适性因人而异,有差异。用统一的鞋楦标准来适用不同人的脚,难免有包裹不均匀;

对于夏季鞋,传统鞋的这种前部束力设计由于紧帖脚掌和脚趾,容易造成潮湿和闷热,特此基于对脚掌和脚趾的空间上的需求,如何既能满足运动不掉鞋,又能满足脚部空间的散热目的,本束力结构多功能鞋由此而产生。

由于传统魔术扣表面凹凸不齐会导致局部皮肤刺痛,所以传统魔术扣不能直接贴合皮肤,本专利采用射出钩工艺的粘布,采用背靠背三层四面粘布结构,使得粘布紧贴皮肤而无刺痛感,既提升了舒适度又增加了耐用性。

由于传统鞋后跟随着时间和受力的变化,有些设计不好的鞋跟材料变形后会导致不跟脚、磨脚,严重可磨水泡出血,为了解决此弊端,本专利的可折叠的柔软的后跟和宽带体的结合,使得鞋跟软体紧贴脚跟不产生摩擦,解决了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为了脚跟能紧跟鞋跟,给脚踝前部的脚掌和脚趾创造更多的空间,以此改善鞋的散热和舒适性的问题,利用宽带围绕脚踝四面进行束力的结构以及结合可折叠的后跟,实现四面束力结构多功能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为了增加对脚踝的包裹面积以及舒适性,采用扁平软性宽带,对鞋体进行束力。为了能配合宽带体的走位,采用鞋体上带有宽孔的鞋体,此种设计的鞋体被称作受力体。

为了更牢固的固定鞋体,宽带体的固定粘布采用了背靠背多层粘布叠加固定。

为了实现多功能,采用了可穿宽带体的、反复折叠的、柔软的受力体。

进一步地,为了兼顾强度和舒适度,加强体的拉力线具有柔软有弹性的材料,且能承受宽带体的最大拉力。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加强体未安装时,受力体的自身材料能够承受行走以及慢跑时宽带体的拉力强度。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受力体的侧面的受力强度,通过贯穿鞋底的加强体来辅助强化受力体的极限。

优选地,受力体的开孔方式首选镂空方式,备选双层方式以及表面凸孔方式;开孔的形状和数量根据受力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优选地,宽带体为布料-粘布组合为首选。采用布料-环扣-粘布组合的方式为次选。优选地,背靠背粘布式结构,首选背靠背三层四面粘布固定结构,次选环扣折返的单面两粘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在脚踝处的束力,比传统前束力结构更加贴合、更加均匀;解决了鞋跟磨脚的问题;解决了传统鞋束力造成的脚指和脚掌空间紧迫的问题;通过放倒鞋跟和上提鞋跟就可以实现拖鞋和运动鞋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带体实施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一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一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加强体实施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加强体实施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体实施一的同端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体实施一的异端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带体实施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宽带体实施三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二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二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体实施二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体实施方式二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体实施方式二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体实施方式三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体实施方式三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体实施二的同端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体实施二的异端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体实施三的同端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体实施三的异端子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宽带体;B—加强体,C—受力体;A1—宽带体位置1;A2—宽带体位置2;A3—宽带体位置3;A4—宽带体位置4;A5—宽带体位置5;A6—宽带体位置6;A7—宽带体位置7;A8—宽带体位置8;A9—宽带体位置9;A10—左中层粘布;A11—右中层粘布;A12—底层固定粘布;A13—顶层固定粘布;B1—左侧加强体1;B2—右侧加强体2;C1—后跟受力体;C2—后跟穿孔;C3—非受力区;C4—受力区,B1-1—左侧锁定体;B2-1—右侧锁定体;B1-2—左侧导力体;B2-2—右侧导力体;B1-3—左侧拉力体;B2-3—右侧拉力体;A10/A11—中层固定粘布;A12-1—左侧下固定粘布1,A12-2—右侧下固定粘布2;A13-1—左侧上固定粘布1;A13-2—右侧下固定粘布2。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提供了两个受力体的实施例,凡以本受力结构来扩展的实施例都属于本结受力结构专利的范畴内。

参阅图1宽带体实施一分解图,宽带体粘布由布料和魔术扣组合而成,左侧由A1→A2→A4→A6→A8→A10,右侧由A1→A3→A5→A7→A9→A11,A10和A11为背靠背双面一体固定粘布,属于中层粘布,A12是单层固定底层粘布和A13是单层固定底层粘布。

参阅图2受力体实施一左视图,受力体C代表整个软性鞋体,属于受力体的整体标记名称;C3菱形阴影区域是非受力区,可以为镂空,也可以为相同材料不同颜色的受力体;C4鞋体白色区域为受力区,受力区的其材料可为橡胶、EVA、PU、化纤、真皮、皮革、复合再生等材料;工艺可为织布工艺、飞线工艺,发泡工艺、打印工艺、铸造工艺实现;图示左侧宽带体由后跟面A1处,沿着A2→A4→A6→A8→A10穿插于受力体;A10是背靠背一体粘布,其上下两层粘布最后在A12和A13之间叠加粘合;A4和A6之间的折叠处,穿插导力体B1-2,其由B1-3拉力体牵拉,使之固定于鞋底锁定体上。

参阅图3受力体实施一俯视图,可以看到宽带体穿插受力体鞋内外两侧的路线,路线包围了受力体的四面;由图3可以看到右侧的穿插走位与左侧对称,右侧路线由A1→A3→A5→A7→A9→A11穿插于受力体;A11上下两层粘布在A12和A13之间粘合;此底层固定粘布A12设计为V型,固定于受力软体上,上侧分别与粘布A10,A11粘合;此顶层固定粘布A13设计为V型,A13粘布分别与A10、A11相互粘合;固定于A12上;此B1-2,B2-2为导力体,属于加强体的一部分,B1-2位于A4和A6之间的折叠处之上,B2-2位于A5和A7之间的折叠处之上,为宽带体的走向起到导力的作用。

参阅图4受力体实施一后视图,可以看到宽带体A1整个横穿后跟软体C1的两个宽孔C2;此后跟软体C1可以向鞋尖方向放平,放平后实现拖鞋功能。

参阅图5受力体实施一仰视图,可以看到鞋底两边的锁定体B1-1和B2-1,两端可看到拉力体的局部断面,断面向上延伸到鞋上面,锁定体呈现一字型,与鞋底材料形成阻挡力,实现锁定拉力体的作用。

参阅图6加强体实施一左侧图,由锁定体B1-1、导力体B1-2、拉力体B1-3三大部分组成;锁定体B1-1包含一字内腔螺纹管和两个端子组成;导力体B1-2为中空管,拉力体B1-3,为金属丝绳,或者化纤丝绳。

参阅图7加强体实施一右侧图,由锁定体B2-1、导力体B2-2、拉力体B2-3三大部分组成;锁定体B2-1包含一字内腔螺纹管和两个端子组成,两个端子可以是相同的端子也可以是相异的端子;导力体B2-2为中空管,拉力体B2-3,为金属丝绳,或者化纤丝绳。

参阅图8锁定体实施一同端子分解图,锁定体B1-1内部为两个相同的端子B1-1-1,表现形式是螺丝柱/凹管一体组合;凹管靠压合的力量接拉力体,另一端螺丝柱接内腔管螺母;

参阅图9锁定体实施二异端子分解图,锁定体B1-1内部包含B1-1-1和B1-1-2两个端子,且相异,B1-1-1端子是凹管/螺丝柱一体组合;凹管靠压合的力量接拉力体,另一端螺丝柱接内腔管螺母。B1-1-2是凹管/凸柱一体组合,凹管接拉力体,凸柱穿过内腔管粗口端,在内腔管卡孔端卡住,而拉力体可以从卡孔处穿过;此锁定体固定方式首选螺纹固定式,压紧固定式和卡扣固定式,根据内腔管的不同形状而采用;螺纹固定式是采用一个内腔管配两个相同或者相异的接线端子组成;压紧固定式是用压力的方式挤压锁定体端子的内腔来包裹拉力体;卡扣固定式是内腔管两端是窄孔,插入一端带有→形状的倒钩端子插入窄孔,靠倒钩卡住内腔体的细孔。

B1-2,B2-2导力体属于中空管,材料以化纤材料为首选,金属次之;位于宽带体A5和A6之间对折处,A5和A7之间对折处;形状上为一字型,也可采用Π形中空管;

B1-3,B2-3拉力体材料,首选金属材料,化纤材料和天然材料次之。编织方式以多股细绳为首选,其次为单股细丝;

B加强体实施一的形状为口形,也可以为日形,三角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结合体,扁形和方形的结合体;以上基于受力体实施一的形状配合不同的宽带体和加强体组成了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0宽带体实施二分解图,此宽带体实施二区别于实施一的内容为:固定粘布形状由V型变成C型;实施二的背靠背一体式粘布A10/A11与实施一的A10和A11结构不同,在此处由实施一的分开的两块粘布变成一整块C型粘布;A13直接与A8相接,为上层粘布;C型粘布A10/A11与A9相接为中层粘布;A12粘布为底层粘布;其他结构与宽带体实施一相同,此新结构组成了宽带体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11宽带体实施三分解图,宽带体变成了三大部分:A1,A2,A3,A4,A5组成了中层宽带体;A12,A12-1,A12-2组成了底层宽带体;A13,A13-1,A13-2组成了顶层宽带体;每层宽带体的宽带布面积与固定魔术扣的面积各不相同,其中A4和A5标记区域为背靠背双面粘布;A12,A12-1,A12-2为单面粘布;A13,A13-1,A13-2为单面粘布;顶层粘布叠加于中层粘布上,中层粘布叠加于底层粘布上,底层粘布固定于鞋体表面,此三部分组成了宽带体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12受力体实施二左侧图,此受力结构不同于实施一的受力体结构,宽带体未通过C3这种阴影区连接到另一个阴影区进行对受力面的穿插,而是穿插受力区C4软体来束力,束力力量向上位移,加强了脚踝上部的包裹力量;C1为后跟软体。由图可见:宽带体从A1→A2→A4,最终A4夹在A12-1和A13-1中间;A12-1固定在软体上;A13-1继续走向→A13,A13叠加在A12上;A12固定于软体上;固定粘布A12-1、A4、A13-1组成三层结构,其中A4为背靠背一体两面粘布,A12-1,A13-1分别为单层粘布,特此形成三层四面粘布结构;竖线B1-3为拉力体,右侧还有一根竖线,两线下半部分穿插受力体到底部;B1-2为导力体,位于A4与A2之间;右侧实施同理。

参阅图13受力体实施二俯视图,可以看到宽带体穿插受力体鞋内外两侧的路线;右侧的穿插走位与左侧对称,右侧穿插受力体路线由A1→A3→A5;背靠背粘布A5的上下两面粘布在A12-2和A13-2之间粘合;此底层固定粘布A12设计为V型,固定于受力软体上,上侧与V型B13粘布粘合,此两层粘布形状可扩展为C型或者弯型来实施;此B1-2,B2-2为导力体,B1-2位于A2和A4之间的折叠处之上,B2-2位于A3和A5之间的折叠处之上,为宽带体的走向起到导力的作用。

参阅图14受力体实施二的后视图,可以看到宽带体A1横穿后跟软体C1的两个宽孔C2;A2、A3分别向左向右穿插受力体,A4在A12-1与A13-1之间固定,A5在A12-2与A13-2之间固定;A13叠加于A12之上。

参阅图15受力体实施二仰视图,同理可以看到鞋底的两边的锁定体B1-1和B2-1,呈现U型,拉力体通过螺丝固定或者压力固定的方式锁定拉力体,锁定体靠鞋底材料的阻挡,实现锁定拉力体的作用。

参阅图16加强体实施二左侧图,由锁定体B1-1、导力体B1-2、拉力体B1-3三大部分组成;锁定体B1-1为U型;接线端子参照锁定体实施一分解图以及实施二分解图,分成相同端子和相异端子,接线实施方式同理分成两种。

参阅图17加强体实施二右侧图,由锁定体B2-1、导力体B2-2、拉力体B2-3三大部分组成,功能以及接线方式与加强体实施二左侧图同理。

参阅图18加强体实施三左侧图,由锁定体B1-1、导力体B1-2、拉力体B1-3三大部分组成;锁定体B1-1分成两个相同的倒立的T型,此T型相互独立,锁定体的接线端子同理也参照锁定体实施一分解图以及实施二分解图来分成两种实施方式。

参阅图19加强体实施三右侧图,由锁定体B2-1、导力体B2-2、拉力体B2-3三大部分组成,锁定体B2-1分成两个相同的倒立的T型,功能以及接线方式与加强体实施三左侧图同理。

参阅图20锁定体实施二同端子分解图,此端子为相同接线端子,两个都是螺丝柱/凹管端子结构。

参阅图21锁定体实施二异端子分解图,此端子为相异接线端子。由螺丝柱/凹管端子和凹管/凸柱端子组成。

参阅图22锁定体实施三同端子分解图,此端子为相同接线端子。两个螺丝柱/凹管端子组成。

参阅图23锁定体实施三异端子分解图,此端子为相异接线端子,由螺丝柱/凹管端子和凹管/凸柱端子组成。

锁定体首选内腔管,扁形体两端接内腔管也可同理实施,所有锁定体接线方式除了螺丝固定方式外,压紧固定式适用于所有锁定体的实施方式。

加强体的实施以单股或者多股丝绳穿透鞋底上下两层,通过鞋底材料的阻挡,在鞋底下侧层设置挡块连接丝绳,挡块通过丝绳上段牵拉宽带,来提升鞋体承受的拉力;锁定体首选一字型内腔管,扁体次之,锁定体的形状还可以为十形,X形,Y形,O形,L形等;实现此种结构来实施的加强体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以上基于受力体实施二的形状来实施的方式组成了第二实施例。

两种受力体的实施例中各个部件包含了扩展实施例,扩展的实施例可以配合其他实施例使用,而不局限于单一实施例内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