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6203发布日期:2018-11-27 21:1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灯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灯鞋。



背景技术:

鞋子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子的功能最初只是用来保护脚部不受底面尖锐物体的伤害,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类追求新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促使人们求新、求变以及努力改变现状,以寻求与众不同的各种感官刺激,基于追求新奇的感官刺激,人们绞尽脑汁在鞋子上作变化,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各种功能的鞋子,如,具有增高功能的鞋子、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等,然而上述鞋子的功能只是从穿着舒适度上进行考量增设,对于从视觉效果上而言,增设的功能较少,不具有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灯鞋,该灯鞋增强了趣味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灯鞋,包括具有第一空腔的鞋体、鞋灯组件以及充电组件,所述鞋体包括鞋底以及与所述鞋底连接的鞋帮,其中,所述鞋底包括右透光侧面、左侧面以及后侧面,所述鞋灯组件包括壳体、电池、导线、发光组件、震动开关以及具有IC控制电路的电路基板,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种不同单色发光的单色发光二极管;

沿所述右透光侧面的长度方向,所述右透光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向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凹进的第一五角星状凹槽;多个所述第一五角星状凹槽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五角星状凹槽包括凹陷以及五个角部,其中,一个所述角部与所述鞋帮相交;沿所述右透光侧面的宽度方向,所述单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凹陷内,且位于所述凹陷的轴心线上;

所述左侧面以及所述后侧面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五角星状凹槽一致的第二五角星状凹槽;

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右透光侧面内,所述电池、所述电路基板以及所述震动开关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且穿出所述壳体,另一端分别与多种所述单色发光二极管连接以当所述壳体受到外力影响时,所述震动开关触发所述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控制电路,所述IC控制电路控制多种所述单色发光二极管在预定时间内依序发光;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和USB(英文全称: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通用串行总线)接头,所述充电线设置于所述鞋帮中,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鞋帮远离所述鞋底的边缘、且与所述USB接头连接,所述USB接头用于与外接充电器连接、进而对所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单色发光二极管上套设有透光罩体以保护所述单色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鞋体的底部固定有鞋垫,所述鞋垫的内部留有第二空腔,所述鞋垫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以及第二通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存气室,所述存气室一侧面设有第三通口,所述存气室的顶部设有连接管;

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一侧面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气囊的顶部贯穿所述鞋垫,且位于所述鞋垫的外表面,所述气囊外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一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外表面开设的第二通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存气室一侧面的所述第三通口连通,所述存气室的底部与所述鞋垫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贯穿所述存气室,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鞋垫、且位于所述鞋垫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气囊相适配的支撑块;

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所述鞋垫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气囊外表面的所述第二通口连通处设有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鞋帮包括鞋前帮,所述鞋前帮包括呈间隙设置的表皮以及内衬层,所述内衬层以及所述表皮之间设置有支撑面以及缓冲机构,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内衬层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槽、滑块以及第二弹簧;

所述滑块嵌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滑槽内、且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槽以及所述滑块之间;

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槽铰接形成铰接端,所述铰接端位于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于脚尖一侧端面,且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内衬层均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的底部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气囊以及第二减震气囊,所述第一减震气囊以及所述第二减震气囊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鞋底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鞋底一侧的进料口处设置有与所述进料口对应的空腔塞,所述鞋底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向输气通道;

所述输气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以及所述第三空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腔内填充有艾草包。

进一步地,所述鞋体还包括鞋舌,所述鞋舌与所述鞋帮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扣以及下扣;

所述上扣设在所述鞋帮,所述下扣设在所述鞋舌,所述上扣以及所述下扣扣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对于该鞋灯而言,单色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凹陷内,当壳体受到外力影响时,震动开关触发IC控制电路,电池为单色发光二极管提供电能,IC控制电路控制多种单色发光二极管在预定时间内依序发光,发出颜色不同的光,使得该灯鞋只要是受到外界震动,都可在预定时间内依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增强了该灯鞋的趣味性;USB接头通过充电线与电池电连接,且USB接头与外接充电器连接,从而,可以对电池充电,防止电池电量耗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鞋中鞋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鞋中鞋前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前帮中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鞋中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垫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鞋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鞋底;101-右透光侧面;102-第一五角星状凹槽;103-凹陷;104-角部;20-鞋帮;201-鞋前帮;202-表皮;203-内衬层;204-支撑面;205-第一弹簧;206-滑槽;207-滑块;208-第二弹簧;209-连接杆;30-鞋灯组件;301-壳体;302-电池;303-导线;304-单色发光二极管;305-震动开关;306-电路基板;40-鞋垫;401-第二空腔;402-通孔;403-第一单向阀;404-第一导气管;405-气囊;406-第二导气管;407-存气室;408-连接管;409-支撑块;4010-第二单向阀;501-第一减震气囊;502-第二减震气囊;503-第三空腔;504-空腔塞;505-输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灯鞋,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具有第一空腔的鞋体、鞋灯组件30以及充电组件,鞋体包括鞋底10以及与鞋底10连接的鞋帮20,其中,鞋底10包括右透光侧面101、左侧面以及后侧面,鞋灯组件30包括壳体301、电池302、导线303、发光组件、震动开关305以及具有IC控制电路的电路基板306,发光组件包括多种不同单色发光的单色发光二极管304;

沿右透光侧面101的长度方向,右透光侧面101上开设有多个向第一空腔内部凹进的第一五角星状凹槽102;多个第一五角星状凹槽102间隔设置;

第一五角星状凹槽102包括凹陷103以及五个角部104,其中,一个角部104与鞋帮20相交;沿右透光侧面101的宽度方向,单色发光二极管304设置在凹陷103内,且位于凹陷103的轴心线上;

左侧面以及后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第一五角星状凹槽102一致的第二五角星状凹槽;

壳体301安装于右透光侧面101内,电池302、电路基板306以及震动开关305设于壳体301内,导线303的一端与电路基板306连接、且穿出壳体301,另一端分别与多种单色发光二极管304连接以当壳体301受到外力影响时,震动开关305触发IC控制电路,IC控制电路控制多种单色发光二极管304在预定时间内依序发光;

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和USB接头,充电线设置于鞋帮20中,充电线的一端与电池302电连接,充电线的另一端延伸至鞋帮20远离鞋底10的边缘、且与USB接头连接,USB接头用于与外接充电器连接、进而对电池302充电。图中未示出充电线和USB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对于该鞋灯而言,单色发光二极管304设置于凹陷103内,当壳体301受到外力影响时,震动开关305触发IC控制电路,电池302为单色发光二极管304提供电能,IC控制电路控制多种单色发光二极管304在预定时间内依序发光,发出颜色不同的光,使得该灯鞋只要是受到外界震动,都可在预定时间内依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增强了该灯鞋的趣味性;USB接头通过充电线与电池302电连接,且USB接头与外接充电器连接,从而,可以对电池302充电,防止电池302电量耗尽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右透光侧面101上开设有七个第一五角星状凹槽102,其中,发光组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单色发光二极管304上套设有透光罩体以保护单色发光二极管3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隐藏单色发光二极管304,使得单色发光二极管304得到较好的保护,于是,在单色发光二极管304上套设有透光罩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以及图6所示,鞋体的底部固定有鞋垫40,鞋垫40的内部留有第二空腔401,鞋垫40的一侧开设有通孔402,通孔402的内部设有第一单向阀403,第一单向阀403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气管404,第一导气管404的一侧设置有气囊405,气囊405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口以及第二通口,第一导气管40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气管406,第二导气管406的另一端设置有存气室407,存气室407一侧面设有第三通口,存气室407的顶部设有连接管408;

第一导气管404与第一单向阀403一侧面的排气口连通,气囊405的顶部贯穿鞋垫40,且位于鞋垫40的外表面,气囊405外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口与第一导气管404连通,第二导气管406的一端与气囊405外表面开设的第二通口连通,另一端与存气室407一侧面的第三通口连通,存气室407的底部与鞋垫4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连接管408的底部贯穿存气室407,连接管408的另一端贯穿鞋垫40、且位于鞋垫40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目前市场上的鞋子在结构设计上,比较不透气,无法排除脚汗,易产生异味,降低整体的舒适度,在该灯鞋中,通过脚与气囊405的接触,当脚掌走路踩压气囊405,使得气囊405内部的气体导入存气室407内,当抬起脚掌的时候使得气囊405的内部再次充满气体,经过几次循环,使得存气室407内部的气体饱和,并由连接管408排出,有效减少脚汗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鞋垫4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与气囊405相适配的支撑块409;

支撑块409的底部与鞋垫4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支撑块409用于支撑气囊405,当挤压气囊405时避免气囊405整体下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导气管406与气囊405外表面的第二通口连通处设有第二单向阀4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以及图4所示,鞋帮20包括鞋前帮201,鞋前帮201包括呈间隙设置的表皮202以及内衬层203,内衬层203以及表皮202之间设置有支撑面204以及缓冲机构,支撑面204与内衬层203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205,缓冲机构包括滑槽206、滑块207以及第二弹簧208;

滑块207嵌设于滑槽206中,第二弹簧208位于滑槽206内、且固定设置于滑槽206以及滑块207之间;

滑块207与支撑面20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09,连接杆209与滑槽206铰接形成铰接端,铰接端位于滑块207相对于第二弹簧208连接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在现实生活中,鞋子的使用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例如,重物砸脚,或者被人误踩,偏软的鞋面材质无法抵抗外力对脚趾的冲击,从而造成身体伤害,因为没有设置相应的缓冲机构而无法很好地保护脚趾,而在该灯鞋中,对于垂直于鞋前帮201的外力,其冲击力可通过第一弹簧205的形变进行缓冲,减少脚趾受到的冲击,而对于从侧向传递至鞋前帮201的冲击力,其竖直方向的分力由第一弹簧205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则可通过第二弹簧208发生形变予以抵消,由于其冲击力大部分均经过第一弹簧205以及第二弹簧208的缓冲分担,从而大大减少了外力可能对脚趾产生的冲击,保护脚趾不会因为意外而受到剧烈的冲击。

其中,优选地,第一弹簧205设置于支撑面204于脚尖一侧端面,且与支撑面204和内衬层203均呈垂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以及图8所示,鞋底10的底部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气囊501以及第二减震气囊502,第一减震气囊501以及第二减震气囊502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空腔503,鞋底10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鞋底10一侧的进料口处设置有与进料口对应的空腔塞504,鞋底10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向输气通道505;

输气通道505分别与第一空腔以及第三空腔503连通;第三空腔503内填充有艾草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为了增加鞋子的保健养生功能,于是,在该灯鞋中,第一减震气囊501以及第二减震气囊502能通过其内部的密闭条件降低运动时产生反震力的大小,有效提高该灯鞋穿着时的舒适性,第一减震气囊501以及第二减震气囊502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空腔503,第三空腔503的内部填充有艾草包,鞋底10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方便了将艾草包放置在第三空腔503的内部,鞋底10一侧的进料口处设置有空腔塞504,空腔塞504与进料口螺接连接,有效避免了第三空腔503内部的艾草包在运动时掉落,鞋底10的内部开设有输气通道505,使得艾草熏蒸产生的气体能够扩散至鞋子的内部,艾草产生的气体能对足部进行熏蒸,有利于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其中,在鞋底10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按摩片,使得鞋子具有按摩人体脚底的功能,能有效刺激脚底穴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灯鞋的一种实施方式,鞋体还包括鞋舌,鞋舌与鞋帮20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包括上扣以及下扣;

上扣设在鞋帮20,下扣设在鞋舌,上扣以及下扣扣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鞋,目前,大多数的鞋类产品不能经过浸泡清洗,只能用清水或干布擦洗鞋面,可是鞋舌比较难被清理干净,甚至不能产生清洁的效果,从穿鞋的长远外观和质量来看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于是,在该灯鞋中,通过该连接结构将鞋舌和鞋帮20进行连接,使得鞋舌能够从鞋帮20上拆卸下来,直接将上扣以及下扣之间解除扣合便可实现将鞋舌从鞋帮20上拆卸下来,实现对鞋舌的全面清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