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442发布日期:2018-11-07 20:17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



背景技术:

供电单位的野外工作人员每年会对野外的供电设备进行多次巡检,以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供电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对于西南地区而言,野外大多数以山区为主,道路崎岖,且到处长满了杂草和树木,可能还会受到野兽的侵袭。

因此,野外工作人员进行野外巡检的时候均会带上一个竹竿或木棍之类的东西,可以作为拐杖为登山省力,还能清除一些杂草和对遇到的野兽造成一定的威胁。

但是,使用竹竿或木棍,对于野外工作人员来说不方便携带,对野兽的威胁太小,对杂草清除的速度慢,减缓巡检的速度。

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的伸缩式登山杖,解决了便于携带的问题,但是其伸缩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打滑,其稳定性差,容易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安全,且其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杂草的清除效率低,其稳定性差以及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包括支杆和通过棘轮连接机构转动相连的连杆,连杆远离支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刀具,且连杆上开有用于收纳刀具的容纳腔;

所述棘轮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支杆端部一侧的棘轮和与连杆相连的一对平行设置的连板,棘轮转动设置在两连板之间,棘轮的外圈上设置有位于两连板一侧的抵块,两连板之间还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棘轮配合设置的棘爪;通过棘爪与抵块控制棘轮的运行状态;

所述支杆内开有安全带收纳腔,支杆外壁上开口与安全带收纳腔连通的出带口,安全带收纳腔内转动设置有缠带轴,缠带轴上通过扭簧连接有缠绕设置的安全带,安全带从出带口穿出,且安全带穿出出带口的一端连接有卡环,出带口内设置有用于对安全带进行卡设的卡设调节机构,出带口内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设置槽,设置槽外壁开有与设置槽连通的滑槽;

所述卡设调节机构包括定卡块和弹性连接在设置槽内壁上的动卡块,动卡块上连接有在滑槽内自由滑动的拨离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此登山杖通过支杆、连杆、棘轮连接机构、刀具和容纳腔形成了一个折叠式结构,减小了登山杖的占用空间,方便将其放置在工作人员的工具袋中,使其方便携带;

2、棘轮连接机构采用棘轮、连板、抵块和棘爪构成,能够快速的将支杆和连杆进行折叠或打开,且利用了棘轮与棘爪的单向自锁功能,同时配合抵块的使用,使打开后的登山杖连接良好,不会发生晃动,稳定性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3、将刀具连接在连杆上能够快速的对巡线过程的杂草以及其他障碍物进行快速的清除,同时提高了对野兽的威胁力,提高了巡线过程的安全性能和效率,容纳腔的设置有利于对刀具进行收纳;

4、通过在支杆内开设安全带收纳腔来收纳安全带,在需要使用安全带的时候,通过手拉卡环,快速的将安全带从安全带收纳腔中取出,同时通过动卡块和定卡块对安全带进行卡设避免拉取安全带的速度过快,损坏扭簧的恢复性能以及取出的安全带长度过长;通过拨离杆驱动动卡块远离定卡块,安全带在扭簧的恢复力作用下收纳到安全带收纳腔中,提高了登山杖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棘轮与棘爪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连杆与刀具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1沿C-C线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杆1、连杆2、刀具3、容纳腔4、棘轮5、连板6、抵块7、棘爪8、拨块9、手柄10、凸起11、防滑槽12、连杆保护套13、电源14、警报器15、灯管16、防护套17、限位块18、压力开关19、启动开关20、安全带收纳腔21、出带口22、扭簧23、安全带24、卡环25、定卡块26、动卡块27、拨离杆28。

实施例

参考图1~图7所示:一种折叠式多功能登山杖,包括支杆1和通过棘轮连接机构转动相连的连杆2,连杆2远离支杆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刀具3,且连杆2上开有用于收纳刀具3的容纳腔4;棘轮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支杆1端部一侧的棘轮5和与连杆2相连的一对平行设置的连板6,棘轮5转动设置在两连板6之间,棘轮5的外圈上设置有位于两连板6一侧的抵块7,两连板6之间还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棘轮5配合设置的棘爪8,棘爪8上连接有驱动棘爪8转动的拨块9;通过拨动棘爪8,使棘爪8与棘轮5脱离连接,即可转动连杆2,将登山杖进行折叠或打开;打开后的登山杖,放开拨块9,使棘爪8与棘轮5配合连接,同时抵块7与连杆2的端部相抵,将棘轮5卡死,避免棘轮5与连板6之间发生转动,进而使支杆1与连杆2之间固定连接;支杆1远离连杆2的端部套设有手柄10,手柄10上间隔设置有一对沿其周向设置的椭圆形凸起11,手柄10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防滑槽12,防滑槽12位于两椭圆形凸起11之间;手柄10上椭圆形凸起11和防滑槽12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拿取,同时椭圆形凸起11有利于对手柄10握取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滑槽12有利于增大手与手柄10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防滑处理;手柄10的材质采用弹性橡胶,提高手握的舒适感;为了减轻登山杖的重量,连杆2采用中空管,同时为了增强连杆2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连杆2在使用过程中打滑,连杆2远离支杆1的端部套设有连杆保护套13,连杆保护套13一侧开有供刀具3转动的活动缺口。

优化的,在支杆1内开有安全带收纳腔21,支杆1外壁上开口与安全带收纳腔21连通的出带口22,安全带收纳腔21内转动设置有缠带轴,缠带轴上通过扭簧23连接有缠绕设置的安全带24,安全带24从出带口22穿出,且安全带24穿出出带口22的一端连接有卡环25,出带口22内设置有用于对安全带24进行卡设的卡设调节机构,出带口22内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设置槽,设置槽外壁开有与设置槽连通的滑槽,卡设调节机构包括定卡块26和弹性连接在设置槽内壁上的动卡块27,定卡块26和动卡块27相向的一面均为斜面,避免定卡块26和动卡块27将安全带24卡设太紧,动卡块27上连接有在滑槽内自由滑动的拨离杆28;通过在支杆1内开设安全带收纳腔21来收纳安全带24,在需要使用安全带24的时候,通过手拉卡环25,快速的将安全带24从安全带收纳腔21中取出,同时通过动卡块27和定卡块26对安全带24进行卡设避免拉取安全带24的速度过快;通过拨离杆28,拨离杆28在滑槽内滑动,驱动动卡块27远离定卡块26,安全带24在扭簧23的恢复力作用下收纳到安全带收纳腔21中。

优化的,为了增强此登山杖的功能性,在支杆1侧壁上开有电源安装槽和警报器安装槽,且其外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灯槽,电源安装槽内的电源14与警报器安装槽内的警报器15以及环形灯槽内的灯管16均电连接,电源14可以为电池;支杆1外侧滑动套设有用于防护电源14、警报器15和灯管16的防护套17,支杆1外壁上位于防护套17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18,通过限位块18避免防护套17使用周期过长后,随着支杆1滑落,起不到对电源14、警报器15和灯管16进行防护的作用;支杆1上设置有与灯管16电连接的压力开关19和与警报器15电连接的启动开关20,压力开关19呈光滑的半球面状,压力开关19与防护套17上端之间的距离比灯管16与防护套17下端之间的距离大,灯管16位于电源14和警报器15的下方,防护套17上端内壁沿其周向方向开有环形楔面;向上滑动防护套17,将灯管16裸露出来,同时防护套17内壁与压力开关19相抵,灯管16连通,灯管16发光,灯管16设置呈环形有利于提高光线的辐射范围,同时电源14和警报器15还被防护套17进行防护;环形楔面和压力开关19形状的设置有利于使通过滑动防护套17来控制压力开关19的连通状态,同时灯管16点亮的过程中,通过压力开关19与防护套17相抵,避免防护套17向下发生滑落;防护套17既起到了保护电源14、警报器15和灯管16的作用,还起到了控制压力开关19的作用。

使用时,通过拨块9转动棘爪8,使棘爪8与棘轮5脱离连接,将登山杖打开;然后放开拨块9,棘爪8与棘轮5配合连接,同时抵块7进行限位,使登山杖打开后连接固定;当需要清除杂草等时候将刀具3从容纳腔4移出,使用刀具3进行清理;当需要点亮灯管16的时候,向上滑动防护套17,压力开关19连通,需要更换电源14的时候,继续向上滑动防护套17,电源14安装槽打开后即可进行更换;发生险情的时候通过启动开关20来启动报警器,使其及时的得到支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