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187发布日期:2018-12-05 18:5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撑领域,尤其是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



背景技术:

目前,鞋撑广泛应用于各类鞋子中,以对鞋子进行定型,鞋撑是鞋子生产过程中必要的使用工具。现有的鞋撑中生产工艺中,为了保持鞋撑的强度,脱模后的鞋撑保留了大部分的待裁切的边料,生产效率不高,浪费了大部分边料的面积,浪费木浆原材料,并且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减少了边料,增加了强度,防止变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包括鞋撑本体,所述的鞋撑本体包括鞋撑弧面、设置在鞋撑弧面上部的鞋轴平面、后跟面以及加强板;所述的鞋撑弧面的横向正面呈拱形分布,纵向侧面为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的后跟面设置有向内凹的弯槽;所述鞋撑弧面的底面设置有向内侧折弯的倒边;所述的加强板与鞋撑本体的纵向侧面的内表面相互紧贴;所述加强板的前后端分别与倒边及弯槽相互卡合。

作为优选,所述鞋轴平面的后端与后跟面衔接,后跟面为竖向平面;所述鞋轴平面的前端为圆弧边,与鞋撑弧面衔接。

作为优选,所述鞋轴平面前端的圆弧边底部设置有向下的支撑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板包括支撑段、固定段以及底面段;所述的支撑段与鞋撑弧面适配相贴;所述的固定段为竖向设置,固定段与支撑面相贴;所述的底面段为纵向设置且与弯槽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鞋撑弧面的底面采用了向内侧折弯的倒边,减少了边料的面积,提高了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打桨、脱水、干燥的效率,提高了木浆的使用效率,节省资源;竖向设置的后跟面,减少了后跟部位的使用面料,节省资源,并且采用加强板增加了强度,防止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的侧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包括鞋撑本体,所述的鞋撑本体包括鞋撑弧面1、设置在鞋撑弧面1上部的鞋轴平面2、后跟面3以及加强板4;所述的鞋撑弧面1的横向正面呈拱形分布,纵向侧面为向上倾斜设置,后跟面3竖向设置;所述的后跟面3设置有向内凹的弯槽31;所述鞋撑弧面1的底面设置有向内侧折弯的倒边11;所述的加强板4与鞋撑本体的纵向侧面的内表面相互紧贴;所述加强板4的前后端分别与倒边11及弯槽31相互卡合。其中,加强板4的前端边沿设置有压在倒边11上的折弯倒圆,加强板4的尾端设置有与弯槽31贴合的折弯。

本实施例中的无边料加强式鞋撑,鞋撑弧面1的底面采用了向内侧折弯的倒边11,减少了边料的面积,提高了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打桨、脱水、干燥的效率,提高了木浆的使用效率,节省资源;竖向设置的后跟面3,减少了后跟部位的使用面料,节省资源,并且采用加强板4增加了强度,防止变形。

实施例2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无边料加强式鞋撑,包括鞋撑本体,所述的鞋撑本体包括鞋撑弧面1、设置在鞋撑弧面1上部的鞋轴平面2、后跟面3以及加强板4;所述的鞋撑弧面1的横向正面呈拱形分布,纵向侧面为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的后跟面3设置有向内凹的弯槽31;所述鞋撑弧面1的底面设置有向内侧折弯的倒边11;所述的加强板4与鞋撑本体的纵向侧面的内表面相互紧贴;所述加强板4的前后端分别与倒边11及弯槽31相互卡合。

其中,鞋撑弧面1的底面采用了向内侧折弯的倒边11,减少了边料的面积,提高了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打桨、脱水、干燥的效率,提高了木浆的使用效率,节省资源;竖向设置的后跟面3,减少了后跟部位的使用面料,节省资源,并且采用加强板4增加了强度,防止变形。

所述鞋轴平面2的后端与后跟面3衔接,后跟面3为竖向平面;所述鞋轴平面2的前端为圆弧边,与鞋撑弧面1衔接。

所述鞋轴平面2前端的圆弧边底部设置有向下的支撑面5。支撑面5与圆弧边适应,为弧面板结构,支撑力度强,不易折弯。

所述的加强板4包括支撑段41、固定段42以及底面段43;所述的支撑段41与鞋撑弧面1适配相贴;所述的固定段42为竖向设置,固定段42与支撑面5相贴;所述的底面段43为纵向设置且与弯槽31卡合。其中,弯槽31为倾斜结构。其加强板4安装稳定,不易掉落,加强板4采用纸板或塑料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