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领毛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884发布日期:2018-12-18 20:49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领毛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圆领毛衣。



背景技术:

毛衣是一种以手工或者机器进行编织从而得到的用于毛线编织而成的上衣。在冬季,由于毛衣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毛衣分为高领、低领。

传统的毛衣,为了增加毛衣的美观度及降低毛衣的松垮度,会在毛衣的衣身或衣袖上热压成型若干条塑形条,为了提高塑形条和衣身或衣袖的连接强度,会将塑形条的两端分别伸入衣身或衣袖的缝合口内,再通过缝纫线连接,该种连接关系会导致出现凸起的翻边折条,该翻边折条是由于两者在缝合的过程中首先会将边翻折后再缝合,该翻边折条过高会使得人体穿着时感到异样,降低了舒适度。传统的塑形条和毛衣的连接强度较低,而且使用寿命较低,由于在拉扯毛衣时,其容易出现拉断或者开裂情况,进而影响了毛衣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塑形条和衣身或衣袖的连接稳定性强、抗拉及抗扭能力强的圆领毛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领毛衣,包括衣身、衣袖及衣领,所述衣身和衣袖上均设有热压成型的塑形条,衣身和衣袖均由若干经纱线和纬纱线交织构成,经纱线和纬纱线交织构成有若干透气孔,塑形条的两端均伸入衣身及衣袖的缝合口内,该缝合口上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具有若干通孔的左压板及右压板,左压板和右压板的一端之间设有支撑条,支撑条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支撑条上构成有活动槽,支撑条底部向内凹陷且呈弧形状,活动槽的两侧槽壁均设有若干定位卡槽及定位插销,定位插销和定位卡槽适配,所述塑形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粘合层及光面层,光面层置于粘合层上方,粘合层上设有用于伸入透气孔内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连接柱及置于连接柱端部上的定位体,定位体呈半圆球状,连接柱相对定位体的一端贯穿粘合层且和光面层固定,连接柱上设有用于卡接经纱线和纬纱线的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缝合口上设置连接件大大提高了塑形条和衣身或衣袖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连接件上的左压板和右压板分别压于翻折边条上,再通过缝纫线贯穿通孔和连接孔实现对连接件的位置固定,进而降低缝合处翻折边条凸起的高度,避免了翻折边条对人体产生的异感,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

在连接件和缝合口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支撑条伸入缝合口内,再将支撑条向内挤压,由于支撑条的底部向内凹陷,故而能方便支撑条的挤压变形。

在支撑条挤压的过程中,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的定位插销会插入对应的定位卡槽内,在缝纫线贯穿拉紧连接孔的过程中,进一步拉紧支撑条,由于支撑条采用橡胶制成,其具有弹性张紧力,支撑条受力挤压的同时,会对缝合口的两侧起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能保证在缝合过程中翻边折条的两边条保持相同宽度,提高缝合效率。

因为传统的毛衣具备弹性,透气孔大小可进行一定的调节,所以当定位体伸入透气孔内时,由于定位体为半圆球结构,其直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故而可以进行内部抵置,起到限位的目的,再配合热压成型,达到双重固定,提高连接的固定性,接柱上设置的环槽也起到对经纱线和纬纱线的卡位效果,辅助提高固定牢固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面层内设有由若干涤纶线经纬交织构成网布层,涤纶线包括由无数氨纶纤维丝填充构成的实芯线及包覆于实芯线外的两根涤纶纤维线,两根涤纶纤维线相互螺旋缠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塑形条受到拉扯外力时,光面层内的网布层起到极强的张紧力,防止塑形条出现断裂或裂纹的产生。由于网布层当中的涤纶线内设置了由氨纶纤维制成的实芯线。利用氨纶纤维材料的特性,提高了塑形条的物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形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涤纶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衣身1、衣袖2及衣领,所述衣身1和衣袖2上均设有热压成型的塑形条4,衣身1和衣袖2均由若干经纱线和纬纱线交织构成,经纱线和纬纱线交织构成有若干透气孔。

塑形条4的两端均伸入衣身1及衣袖2的缝合口内,该缝合口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具有若干通孔的左压板51及右压板52,左压板51和右压板52的一端之间设有支撑条53,支撑条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支撑条53上构成有活动槽50,支撑条53底部向内凹陷且呈弧形状,活动槽50的两侧槽壁均设有若干定位卡槽5b及定位插销5a,定位插销5a和定位卡槽5b适配。

在缝合口上设置连接件大大提高了塑形条4和衣身1或衣袖2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连接件上的左压板51和右压板52分别压于翻折边条上,再通过缝纫线贯穿通孔和连接孔实现对连接件的位置固定,进而降低缝合处翻折边条凸起的高度,避免了翻折边条对人体产生的异感,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

在连接件和缝合口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支撑条53伸入缝合口内,再将支撑条53向内挤压,由于支撑条53的底部向内凹陷,故而能方便支撑条53的挤压变形。

在支撑条53挤压的过程中,活动槽50的两侧内壁上的定位插销5a会插入对应的定位卡槽5b内,在缝纫线贯穿拉紧连接孔的过程中,进一步拉紧支撑条53,由于支撑条53采用橡胶制成,其具有弹性张紧力,支撑条53受力挤压的同时,会对缝合口的两侧起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能保证在缝合过程中翻边折条的两边条保持相同宽度,提高缝合效率。

塑形条4包括相互连接的粘合层41及光面层42,光面层42上覆有弹性膜43。光面层42置于粘合层41上方,粘合层41上设有用于伸入透气孔内的固定件6,固定件6包括连接柱61及置于连接柱61端部上的定位体62,定位体62呈半圆球状,连接柱61相对定位体62的一端贯穿粘合层41且和光面层42固定,连接柱61上设有用于卡接经纱线和纬纱线的环槽60。

因为传统的毛衣具备弹性,透气孔大小可进行一定的调节,所以当定位体62伸入透气孔内时,由于定位体62为半圆球结构,其直径大于连接柱61的直径,故而可以进行内部抵置,起到限位的目的,再配合热压成型,达到双重固定,提高连接的固定性,接柱上设置的环槽60也起到对经纱线和纬纱线的卡位效果,辅助提高固定牢固度和稳定性。

光面层42内设有由若干涤纶线71经纬交织构成网布层7,涤纶线71包括无数氨纶纤维丝70填充构成的实芯线及包覆于实芯线外的两根涤纶纤维线,两根涤纶纤维线相互螺旋缠绕。

当塑形条4受到拉扯外力时,光面层42内的网布层7起到极强的张紧力,防止塑形条4出现断裂或裂纹的产生。由于网布层7当中的涤纶线71内设置了由氨纶纤维70制成的实芯线。利用氨纶纤维70材料的特性,提高了塑形条4的物理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