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866发布日期:2019-03-27 09:4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属于智能跑鞋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鞋子带有电池驱动的传感器、微处理器及电动机,造型优美并轻巧灵活。设于该鞋子脚后跟的传感器每秒钟能读取2万次数据,埋置的计算机则作出1万次计算,然后使微电机发出指令并作出相应改变。目的是根据不断改变的状态及跑步者特有的步姿让鞋子作出相应改变。该鞋子并设有按钮控制,发光二极管显示设置及附有一张只读不写的CD-ROM,教导使用者如何使用该双鞋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在夜间跑步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法有效的提醒周围人员或自行车辆,可能导致跑步者出现碰撞等事故,使用环境受到限制。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以解决通过增加夜跑保护装置以增加智能跑鞋的使用范围,便于夜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其结构包括鞋底、鞋面防护层、鞋跟、鞋舌、鞋带、鞋面,所述鞋面防护层缝合与鞋面两侧外表面上,所述鞋底通过粘结剂粘合与鞋面下方,所述鞋跟设于鞋底上方后侧,所述鞋舌底部一端缝合与鞋面上,所述鞋面上设有连接穿孔,所述鞋带穿过连接穿孔与鞋面紧密连接,所述鞋舌设于鞋带下方,并设于鞋面防护层上方,所述鞋底设有防滑层、夜跑保护装置,所述防滑层通过粘结剂紧密贴合与鞋底底面,所述夜跑保护装置嵌入连接于鞋底内部后跟处,并通过卡扣扣合连接,所述夜跑保护装置包括下压开启装置、齿轮传动机构、电源连接装置、警示夜灯、电源供给装置、固定外壳,所述下压开启装置嵌入连接于固定外壳上方左侧,所述下压开启装置与固定外壳为过渡配合连接,所述下压开启装置右侧一端下方与齿轮传动机构相互扣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固定外壳内部右侧,所述警示夜灯卡在固定外壳右侧上,所述警示夜灯与固定外壳为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卡扣加固,所述警示夜灯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电源连接装置设于齿轮传动机构下方,并通过连接线缠绕连接,所述电源连接装置设于固定外壳内部底面上方,所述电源连接装置右侧一端与警示夜灯相连接,所述电源连接装置左侧一端与电源供给装置相连接,所述电源供给装置设于固定外壳内部左下角,并通过螺栓加固,所述下压开启装置设于电源供给装置上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电源供给装置右侧,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警示夜灯左侧。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开启装置由受力下压板、连接弹簧、升降连接杆、连接横梁组成,所述受力下压板设于固定外壳上方外侧,所述连接弹簧顶部焊接于受力下压板底部表面,所述连接弹簧底部一端焊接于连接横梁上方表面,所述连接弹簧设有2组,所述连接弹簧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升降连接杆上部一端焊接于受力下压板右端顶部,并相互垂直,所述升降连接杆底部一端贯穿固定外壳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连接横梁左侧一端通过螺栓旋紧于固定外壳内部左侧表面上,所述连接横梁设于电源供给装置上方,所述受力下压板呈反向的“L”型结构,所述受力下压板左侧一端2设于固定外壳左上方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半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传动带、第一传动轴、第三齿轮、第二传动轴、限位扣,所述传动半齿轮顶部一端设于固定外壳内部上表面,所述传动半齿轮左侧一端与下压开启装置相连接,所述传动半齿轮右侧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上方,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结构一致并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齿轮设于第三齿轮右侧,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齿轮设于同一中心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齿轮分别与中心轴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扣与第三齿轮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三齿轮通过限位扣与电源连接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于传动半齿轮下方,并设于第一齿轮左下角。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传动带嵌套于第一传动轴上,所述连接传动带另一端嵌套于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三齿轮设于同一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分别与轴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接传动带与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限位扣连接于第三齿轮上。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半齿轮还设有第一固定支架、连接套环、连接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支架顶部一端设于固定外壳内部上表面,所述连接套环嵌套于第一固定支架底部一端,所述连接套环与第一固定支架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弹簧设于传动半齿轮左侧表面上,所述传动半齿轮通过连接弹簧与下压开启装置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连接装置由第一接触头、恢复弹簧、第二接触头、固定横梁、限位滑轮、连接线组成,所述固定横梁左侧一端设于电源供给装置上,所述限位滑轮设于2组,所述限位滑轮分别设于固定横梁上下两端,所述连接线右侧一端与第一接触头的连接套相连接,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穿过恢复弹簧、限位滑轮与齿轮传动机构紧密缠绕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头与第二接触头分别通过连接套设于固定横梁下方,所述固定横梁下方设有连接滑轨,该连接滑轨与第一接触头的连接套相互嵌套连接,所述恢复弹簧设于第一接触头与第二接触头的连接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警示夜灯设有电源接收端、第一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接收端设于警示夜灯上,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一端与电源接收端紧密缠绕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另一端与电源连接装置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供给装置设有第二固定支架、第二电源连接线、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嵌套于电源供给装置外表面上,并通过螺栓加固,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左侧一端焊接于固定外壳内部左下角,所述电源输出端设于电源供给装置上,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通过电源输出端与电源供给装置内部紧密连接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方案,在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在跑步者穿上后,受力下压板受到跑步者身体的重量作用,朝着下方移动,此时的与受力下压板相连接的升降连接杆则垂直朝着下方移动,升降连接杆底部一端通过连接弹簧与传动半齿轮相连接,此时的传动半齿轮受到升降连接杆的下推力作用沿着连接套环旋转,由于旋转半齿轮右侧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于是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上方,第二齿轮通过连接传动带与第三齿轮相连接,第三齿轮上设有限位扣,此时的限位扣随着第三齿轮旋转,限位扣与连接线紧密缠绕连接,随着限位扣的旋紧,连接线将另一端顶部的第一接触头朝着左侧方向收紧,于是第一接触头沿着连接滑轨朝着左侧方向移动,最终第一接触头与第二接触头面对面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的电源供电装置、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连接线、第二接触头、第一接触头、第一电源连接线、电源接收端、警示夜灯之间形成可通电的电路,电源从电源供给装置流至警示夜灯内,警示夜灯亮;在跑步者把智能跑鞋脱下后,没有重量施压后的受力下压板受到连接弹簧朝上的弹簧作用力弹起回到初始位置,于是升降连接杆随着上升,并将传动半齿轮沿着连接套环朝着左侧旋转,并依次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反向旋转,此时的连接线放松对第一接触头的牵拉,第一接触头在恢复弹簧的作用力下沿着连接滑轨朝着右侧滑动,回到初始位置,于是第一接触头与第二接触头断开连接,此时无法形成可通电的电路,于是警示夜灯关闭,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该智能跑鞋在夜间进行夜跑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提示效果,减少跑鞋使用时受到较暗环境的制约情况,有利于保护跑步者的安全性,增强实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夜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夜跑保护装置的详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夜跑保护装置操作时的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鞋底-1、鞋面防护层-2、鞋跟-3、鞋舌-4、鞋带-5、鞋面-6、防滑层-10、夜跑保护装置-11、下压开启装置-110、齿轮传动机构-111、电源连接装置-112、警示夜灯-113、电源供给装置-114、固定外壳-115、受力下压板-1101、连接弹簧-1102、升降连接杆-1103、连接横梁-1104、传动半齿轮-1111、第一齿轮-1112、第二齿轮-1113、连接传动带-1114、第一传动轴-1115、第三齿轮-1116、第二传动轴-1117、限位扣-1118、第一固定支架-11111、连接套环-11112、第二连接弹簧-11113、第一接触头-1121、恢复弹簧-1122、第二接触头-1123、固定横梁-1124、限位滑轮-1125、连接线-1126、电源接收端-1131、第一电源连接线-1132、第二固定支架-1141、第二电源连接线-1142、电源输出端-11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鞋底1、鞋面防护层2、鞋跟3、鞋舌4、鞋带5、鞋面6,所述鞋面防护层2缝合与鞋面6两侧外表面上,所述鞋底1通过粘结剂粘合与鞋面6下方,所述鞋跟3设于鞋底1上方后侧,所述鞋舌4底部一端缝合与鞋面6上,所述鞋面6上设有连接穿孔,所述鞋带穿过连接穿孔与鞋面6紧密连接,所述鞋舌4设于鞋带5下方,并设于鞋面防护层2上方,所述鞋底1设有防滑层10、夜跑保护装置11,所述防滑层10通过粘结剂紧密贴合与鞋底1底面,所述夜跑保护装置11嵌入连接于鞋底1内部后跟处,并通过卡扣扣合连接;所述夜跑保护装置11包括下压开启装置110、齿轮传动机构111、电源连接装置112、警示夜灯113、电源供给装置114、固定外壳115,所述下压开启装置110嵌入连接于固定外壳115上方左侧,所述下压开启装置110与固定外壳115为过渡配合连接,所述下压开启装置110右侧一端下方与齿轮传动机构111相互扣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11设于固定外壳115内部右侧,所述警示夜灯113卡在固定外壳115右侧上,所述警示夜灯113与固定外壳115为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卡扣加固,所述警示夜灯113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电源连接装置112设于齿轮传动机构111下方,并通过连接线缠绕连接,所述电源连接装置112设于固定外壳115内部底面上方,所述电源连接装置112右侧一端与警示夜灯113相连接,所述电源连接装置112左侧一端与电源供给装置114相连接,所述电源供给装置114设于固定外壳115内部左下角,并通过螺栓加固,所述下压开启装置110设于电源供给装置114上方,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11设于电源供给装置114右侧,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11设于警示夜灯113左侧,所述下压开启装置110由受力下压板1101、连接弹簧1102、升降连接杆1103、连接横梁1104组成,所述受力下压板1101设于固定外壳115上方外侧,所述连接弹簧1102顶部焊接于受力下压板1101底部表面,所述连接弹簧1102底部一端焊接于连接横梁1104上方表面,所述连接弹簧1102设有2组,所述连接弹簧1102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升降连接杆1103上部一端焊接于受力下压板1101右端顶部,并相互垂直,所述升降连接杆1103底部一端贯穿固定外壳115与齿轮传动机构111相连接,所述连接横梁1104左侧一端通过螺栓旋紧于固定外壳115内部左侧表面上,所述连接横梁1104设于电源供给装置114上方,所述受力下压板1101呈反向的“L”型结构,所述受力下压板1101左侧一端2设于固定外壳115左上方外侧,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11包括传动半齿轮1111、第一齿轮1112、第二齿轮1113、连接传动带1114、第一传动轴1115、第三齿轮1116、第二传动轴1117、限位扣1118,所述传动半齿轮1111顶部一端设于固定外壳115内部上表面,所述传动半齿轮1111左侧一端与下压开启装置110相连接,所述传动半齿轮1111右侧一端与第一齿轮111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112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1113上方,所述第二齿轮1113与第三齿轮1116结构一致并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齿轮1113设于第三齿轮1116右侧,所述第一传动轴1115与第二齿轮1113设于同一中心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1115、第二齿轮1113分别与中心轴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扣1118与第三齿轮1116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三齿轮1116通过限位扣1118与电源连接装置112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116设于传动半齿轮1111下方,并设于第一齿轮1112左下角,所述连接传动带1114嵌套于第一传动轴1115上,所述连接传动带1114另一端嵌套于第二传动轴1117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117与第三齿轮1116设于同一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117、第三齿轮1116分别与轴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116通过连接传动带1114与第二齿轮1113相连接,所述限位扣1118连接于第三齿轮1116上,所述传动半齿轮1111还设有第一固定支架11111、连接套环11112、第二连接弹簧11113,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111顶部一端设于固定外壳115内部上表面,所述连接套环11112嵌套于第一固定支架11111底部一端,所述连接套环11112与第一固定支架11111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弹簧11113设于传动半齿轮1111左侧表面上,所述传动半齿轮1111通过第二连接弹簧11113与下压开启装置110相连接,所述电源连接装置112由第一接触头1121、恢复弹簧1122、第二接触头1123、固定横梁1124、限位滑轮1125、连接线1126组成,所述固定横梁1124左侧一端设于电源供给装置114上,所述限位滑轮1125设于2组,所述限位滑轮1125分别设于固定横梁1124上下两端,所述连接线1126右侧一端与第一接触头1121的连接套相连接,所述连接线1126另一端穿过恢复弹簧1122、限位滑轮1125与齿轮传动机构111紧密缠绕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头1121与第二接触头1123分别通过连接套设于固定横梁1124下方,所述固定横梁1124下方设有连接滑轨,该连接滑轨与第一接触头1121的连接套相互嵌套连接,所述恢复弹簧1122设于第一接触头1121与第二接触头1123的连接套之间,所述警示夜灯113设有电源接收端1131、第一电源连接线1132,所述电源接收端1131设于警示夜灯113上,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1132一端与电源接收端1131紧密缠绕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1132另一端与电源连接装置112相连接,所述电源供给装置114设有第二固定支架1141、第二电源连接线1142、电源输出端1143,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141嵌套于电源供给装置114外表面上,并通过螺栓加固,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141左侧一端焊接于固定外壳115内部左下角,所述电源输出端1143设于电源供给装置114上,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1142通过电源输出端1143与电源供给装置114内部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电源供给装置即为一种蓄电池,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所谓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于必要时放出电能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警示夜灯使用的是一种冷光源,冷光源灯是利用化学能、电能、生物能激发的光源。具有十分优良的光学,变闪特性。物体发光时,它的温度并不比环境温度高,这种发光叫冷发光,我们把这类光源叫做冷光源;冷光源灯的发光原理是是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碰撞激发荧光材料产生发光现象。具有十分优良的光学,变闪特性。冷光源工作时不发热,避免了与热量积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一种可记录步数的智能跑鞋在跑步者穿上后,受力下压板1101受到跑步者身体的重量作用,朝着下方移动,此时的与受力下压板1101相连接的升降连接杆1103则垂直朝着下方移动,升降连接杆1103底部一端通过连接弹簧1102与传动半齿轮1111相连接,此时的传动半齿轮1111受到升降连接杆1103的下推力作用沿着连接套环11112旋转,由于旋转半齿轮1111右侧一端与第一齿轮1112啮合连接,于是第一齿轮1112旋转,第一齿轮1112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1113上方,第二齿轮1113通过连接传动带1114与第三齿轮1116相连接,第三齿轮1116上设有限位扣1118,此时的限位扣1118随着第三齿轮1116旋转,限位扣1117与连接线1126紧密缠绕连接,随着限位扣1118的旋紧,连接线将另一端顶部的第一接触头朝着左侧方向收紧,于是第一接触头1121沿着连接滑轨朝着左侧方向移动,最终第一接触头1121与第二接触头1123面对面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的电源供电装置114、电源输出端1143、第二电源连接线1142、第二接触头1123、第一接触头1121、第一电源连接线1132、电源接收端1131、警示夜灯113之间形成可通电的电路,电源从电源供给装置114流至警示夜灯113内,警示夜灯113亮;在跑步者把智能跑鞋脱下后,没有重量施压后的受力下压板1101受到连接弹簧1102朝上的弹簧作用力弹起回到初始位置,于是升降连接杆1103随着上升,并将传动半齿轮1111沿着连接套环11112朝着左侧旋转,并依次带动第一齿轮1121、第二齿轮1123与第三齿轮1116反向旋转,此时的连接线1126放松对第一接触头1121的牵拉,第一接触头1121在恢复弹簧1122的作用力下沿着连接滑轨朝着右侧滑动,回到初始位置,于是第一接触头1121与第二接触头1123断开连接,此时无法形成可通电的电路,于是警示夜灯113关闭,通过夜跑保护装置以达到亮灯警示的目的,在实用智能跑鞋夜间进行夜跑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提示效果,减少跑鞋使用时受到较暗环境的制约情况,有利于保护跑步者的安全性,增强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夜间跑步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法有效的提醒周围人员或自行车辆,可能导致跑步者出现碰撞等事故,使用环境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实现了该智能跑鞋在夜间进行夜跑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提示效果,减少跑鞋使用时受到较暗环境的制约情况,有利于保护跑步者的安全性,增强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连接横梁1104为塑料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连接横梁1104为金属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重量轻重成本小较大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横梁为塑料材料时,本实用新型的重量更加轻便,不会造成重量负担,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效果达到最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